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理层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人机,信道,小区,光纤,时分多址,波束,毫米波。
物理层技术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朱鹏飞[1](2019)在《高速MIMO-OFDM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与人们对更高的通信速率的需求,MIMOOFDM系统以其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与通信可靠性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许多无线通信系统与标准中被采用。本文以实现传输数据速率达到500Mbps的无线通信系统为目标,对MIMOOFDM通信系统的一般架构进行了研究,对系统中的较为重要的算法进行了分析与仿真,在确定了系统的参数后,在硬件平台上对系统进行了实现与测试。文中对MIMO-OFDM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MIMO检测、残余相位偏差与采样点偏移补偿与星座图软解调算法进行了分析与仿真测试。对比了MIMO检测算法中的迫零检测算法、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与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与性能,对比了在采用4个空间流时采用4接收天线与8接收天线的性能,并选定4发射8接收与迫零检测算法为本文的MIMO方案。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设计的MIMO-OFDM通信系统进行了硬件实现,对整个MIMO-OFDM基带接收机的结构做了说明,对前文中提及的算法设计了具体的硬件实现。由于系统实现的传输速率较高,分析了判断系统各个环节的数据吞吐量是否足够的方法,最终完成了能够满足系统所需性能的基带接收机。最后,对实现的无线通信系统样机进行了测试,包括系统与MATLAB仿真模型的联合测试和系统在实际无线信道中的传输测试。通过测试可知,实现的系统拥有良好的性能,满足了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万菁晶,陆怡琪,田梦倩,朱颖,桂冠[2](2018)在《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中若干物理层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种智能设备的爆发式增加,新兴多媒体应用的引入以及无线数据需求的指数增长已经对现有蜂窝网络造成了重大负担。与第四代(4G)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相比,第五代(5G)无线通信系统容量要求达到1 000倍以上才能满足用户需求。从无线通信的物理层角度出发,探讨几种应用在5G通信的潜在技术,如新型信道模型估计、定向天线设计、波束成形算法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最后,指出当前物理层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5G通信系统中的可能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吴东浩[3](2018)在《无线局域网物理层技术研究与系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无线局域网物理层上下行链路的基本结构进行介绍,对其传输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采用Matlab软件对物理层的系统级链路进行仿真研究,对卷积编码下旋转调制和传统QAM调制的性能进行比较,对于无线局域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8年17期)
郁威威[4](2018)在《基于新型物理层技术的自组网MAC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无中心、自组织的无线网络,因其快速部署、抗毁性强等特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定向天线是一种新型的物理层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为了提升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性能,宽带自组网通信设备越来越多地采用定向天线。相对于全向传输,定向成功传输的条件更为严格,如何实现分布式的链路调度成为定向自组网的MAC协议的关键技术。同时,如何充分利用定向传输的空间复用增益来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能力,成为定向自组网性能优化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的自组网设备采用“全向+定向”的传输方式,在定向天线的基础上增加一部支持多方向同时接收的全向天线,用于节点快速入网和控制信息的接收。MAC协议的设计基于TDMA协议,重点进行了两个部分的研究,一是基于干扰抑制的分布式链路调度算法,二是链路共存测试算法。链路调度采用时隙预分配和动态预约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时隙动态预约必需的筛除干扰时隙过程,提出一种利用角度值来量化干扰波束覆盖范围的干扰时隙判定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预约链路引入的网络干扰。链路共存测试通过实际的链路传输来测试新建立的链路是否存在干扰,并对干扰链路进行释放。采用将共存测试过程“织入”链路调度过程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共存测试所耗费的时间;针对参与测试链路的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向接收检测的选择方法,只将那些具有较大可能性产生干扰或被干扰的链路纳入测试的范围,既减少了共存测试耗费的开销也提高了测试的有效性;测试出干扰存在即对干扰链路进行释放,尽可能地减少时隙资源的浪费。本文使用OPNET仿真工具对所设计的移动自组织网络MAC协议进行建模仿真,通过设置不同的网络拓扑、节点密度和业务负载等参数来检验链路调度算法和共存测试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干扰抑制的链路调度算法可以有效地筛除干扰时隙,从而降低链路干扰,而在增加了链路共存测试算法后,网络中干扰链路的数量进一步地减少,网络的吞吐量等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王慧敏,杨明[5](2017)在《ATSC 3.0物理层技术介绍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ATSC(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在2011年启动了新一代地面数字电视标准ATSC 3.0的编制工作,并从2016年起陆续发表相关标准文本。与现有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相比,ATSC 3.0具有显着的技术优势,但在新技术应用中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将对ATSC 3.0系统的核心部分,即物理层技术进行介绍,并试图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对ATSC 3.0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候号前[6](2017)在《无人机高速数据链路物理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人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军事、遥感测绘等领域,无人机与地面站通信的数据量也迅速增加,提高无人机与地面站的数据传输速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作为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方式,抗多径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非常适合应用在无人机的数据链路中。由于无人机所处的环境复杂,在与地面站通信的过程中,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扩展引起的信道恶化会产生码间干扰,因此必须要对信道进行估计和均衡,从而补偿信道对信号造成的影响。基于无人机信道的特点本文研究了信道估计和内插算法,并在硬件平台上进行了实现。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的量化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无人机信道的传播特性以及小尺度衰落的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扩展。根据衰落类型、时延功率谱和多普勒功率谱分析了无人机在不同状态下的信道特点,建立了无人机信道的离散时间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信道模型的合理性。其次,基于无人机信道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信道估计算法以及常数内插、线性内插、二次内插、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内插等内插算法。然后,在综合考虑算法性能和硬件实现的复杂度两方面后,最终FPGA实现选用了LS信道估计算法和线性内插算法,并将FPGA实现结果和MATLAB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以上算法实现的正确性。最后,本文在基于信道估计的基础上,通过软输出均衡得到发送比特的LLR。本文分析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on Noise,AWGN)信道和多径衰落信道下LLR的动态范围及其分布,然后比较了不同量化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AWGN信道下均匀量化的误比特率要比非均匀量化好大约1dB,在多径衰落信道下非均匀量化要比均匀量化好2dB以上。由于实际信道条件未知,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量化方法,即在低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下采用均匀量化,当信噪比超过设定门限值时采用非均匀量化。(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0)
张奇[7](2017)在《无人机机载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驾驶飞机,简称为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得UAV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现如今,无人机通信链路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不断增大,实时性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无人通信链路需要更高的数据传输传输速率。随着正交频分复用(7)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8)技术研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OFDM技术应用于无人机通信系统物理层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性能。本文分别对不同场景下的无人机信道进行建模分析,并对各个场景下无人机的信道特点做出了总结。由于OFDM系统具有较高的同步要求,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要求并对经典的OFDM同步技术进行分析、仿真且作出总结。结合具体的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同步算法作为项目中无人机通信系统的同步方案。文中对从定时同步性能,频偏估计范围,频偏估计方差以及计算复杂度等方面对基于CP的ML算法,Schmidl算法,Tufvesson算法进行了分析,并在MATLAB中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结合无人机信道的特点以及系统指标要求,综合考虑性能与硬件实现,选择Tufvesson算法作为无人机OFDM系统同步方案,并且根据选用的方案以及无人机信道特性在MATLAB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接着,本文阐述了无人机通信系统接收端物理层的设计与实现。包括上文中针对无人机信道选择的同步方案以及OFDM解调,OFDM符号处理等模块。由于系统要求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因此对其中的数据流控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实现的无人机通信系统进行了硬件测试,并与MATLAB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接收机灵敏度的理论分析以及实际硬件测试结果可知,系统接收端硬件实现结果性能良好,与理论分析相符。(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石健,任勇[8](2016)在《超100G光传输物理层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互联网流量的年均增长超过40%,承载数据流量的光传输速率也从10G、40G,发展到目前的100G,目前中国已经建成规模庞大的100G网络。超100G网络的需求日渐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一些目前超100G光传输技术物理层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6年11期)
赵昆[9](2015)在《LTE中下行MU-MIMO的物理层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LTE基站可以针对终端的空间特性采用单用户MIMO(SU-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技术。LTE网络的用户数随着商用化的进程逐年递增,MU-MIMO技术也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热点。论文分析了LTE中下行MU-MIMO的物理层技术,侧重设计了基于终端双码本反馈的方法,研究了独立码本预编码和联合迫零(ZF)预编码算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了2种算法的吞吐率性能,结果表明低SNR时独立码本预编码优于联合ZF预编码,而高SNR时联合ZF预编码优于独立码本预编码。(本文来源于《邮电设计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范霄安,夏媛,闫志宇,郑娟[10](2015)在《小小区增强物理层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小区物理层技术旨在提升频谱效率、优化运营效率,具体技术包括引入高阶调制方式、小区开关和小区发现等。空口间同步技术作为GNNS或1588等同步技术的补充,可以使小站以较低成本实现同步。(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物理层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各种智能设备的爆发式增加,新兴多媒体应用的引入以及无线数据需求的指数增长已经对现有蜂窝网络造成了重大负担。与第四代(4G)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相比,第五代(5G)无线通信系统容量要求达到1 000倍以上才能满足用户需求。从无线通信的物理层角度出发,探讨几种应用在5G通信的潜在技术,如新型信道模型估计、定向天线设计、波束成形算法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最后,指出当前物理层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5G通信系统中的可能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理层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朱鹏飞.高速MIMO-OFDM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万菁晶,陆怡琪,田梦倩,朱颖,桂冠.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中若干物理层技术探讨[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3].吴东浩.无线局域网物理层技术研究与系统仿真[J].中国高新科技.2018
[4].郁威威.基于新型物理层技术的自组网MAC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5].王慧敏,杨明.ATSC3.0物理层技术介绍与讨论[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7
[6].候号前.无人机高速数据链路物理层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7].张奇.无人机机载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7
[8].石健,任勇.超100G光传输物理层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6
[9].赵昆.LTE中下行MU-MIMO的物理层技术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5
[10].范霄安,夏媛,闫志宇,郑娟.小小区增强物理层技术[J].电信网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