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涡旋论文_许晓林,LIU,Qingfu,陈葆德,王晓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台风涡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涡旋,台风,模式,初始化,尺度,气旋,南海。

台风涡旋论文文献综述

许晓林,LIU,Qingfu,陈葆德,王晓峰[1](2019)在《GRAPES-TCM台风模式的新涡旋初始化方案——原理和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更新的GRAPES-TCM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Tropical Cyclone Model)台风模式架构下,引进与发展了一个新的涡旋初始化方案。该方案对台风涡旋进行极小化订正,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台风涡旋结构的影响,所产生的涡旋满足特定的动力与热力平衡,且保持了与模式动力及热力的一致性。新的涡旋初始化方案能更精细地体现初始台风的强度与结构,强度更接近于观测,结构更为合理。试验表明其可以有效地改善台风路径与强度的预报精度。(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刁秀广,孟宪贵,张立,任钟冬,赵海军[2](2019)在《台风“摩羯”与“温比亚”环流中龙卷小尺度涡旋特征及可预警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天气实况及灾情调查,对2018年8月14日台风"摩羯"(1814)和8月19日台风"温比亚"(1818)产生龙卷的环境物理量及龙卷风暴强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诱发龙卷和未诱发龙卷的小尺度气旋性涡旋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台风减弱低压东北象限是龙卷发生的关键区,低层高湿,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大的相对风暴螺旋度是关键物理量;龙卷出现时都伴有ΔV>20. 0 m·s~(-1)的小尺度气旋性涡旋,且基本出现在2. 0 km高度以下,但并不是所有这种低层小尺度气旋性涡旋都能诱发龙卷;以ΔV>20. 0m·s~(-1)为阈值,龙卷识别具有较高的命中率,识别准确率为31. 8%,空报率为67. 4%,漏报率为6. 7%;约35. 7%的龙卷没有识别时间提前量,半数龙卷几乎没有预警时间提前量。(本文来源于《海洋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毕明玉,葛旭阳,李天明[3](2018)在《季风涡旋结构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研究发现季风涡旋会导致台风移动路径发生转折。观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涡旋都会导致台风发生转折。本文利用正压无辐散模式研究了不同大小涡旋对台风移动路径转折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季风涡旋最大风速相同时,较小的季风涡旋更容易使得台风发生转折。通过涡度诊断分析发现,季风涡旋的涡度梯度可以看作是台风的环境?,较小的季风涡旋具有较大的涡度梯度,台风平流环境涡度会产生环境?涡对,这个涡对使得台风更快的进入季风涡旋中心,导致台风移速减慢甚至停止,并在行星涡度梯度即?效应共同作用下使得台风发生转折。而较大的季风涡旋由于涡度梯度较小,无法形成无法在台风中心附近形成较大的涡度异常进而无法导致台风转折。(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黄燕燕,薛纪善,冯业荣,陈子通,张诚忠[4](2018)在《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对2015年台风“莲花”、“灿鸿”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用预报涡旋代替bogus模型参与构建模式初始场,采用权重形式合成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获取台风初始涡旋。针对2015年"莲花"和"灿鸿"台风,基于该初始化方案设计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方案得到的台风初始涡旋结构比bogus模型合理;(2)预报涡旋权重不宜取太大;(3)从长时效预报效果看,采用24 h内预报涡旋比采用长时效预报涡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误差减小;(4)采用同一权重方案对"莲花"、"灿鸿"预报的改进效果不同,其原因与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的协调程度有关。多台风情形下可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时效的预报涡旋和不同权重方案。(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雪景,黄泓[5](2018)在《基于3DVPAS模式模拟的热力扰动在台风涡旋中的螺旋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RF模式模拟了2007年04号台风"万宜"环流,选取发展初期的低层风场作为基本气流代入叁维涡旋扰动分析和模拟模式(3DVPAS),模拟分析了理想的热力扰动在该基本气流中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本气流的低层流场特征在热力扰动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虽然发生在不同径向距离处的热力扰动都会导致基本气流偏离静力平衡状态,但在距离涡旋中心较近的地方,静力平衡状态恢复更快。扰动的演变可分为快速调整阶段和准平衡阶段。在快速调整阶段,扰动沿径向内外同时传播,向外传播的扰动逐渐减弱,向内传的扰动不断在台风眼壁附近聚集,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在内聚集的热力扰动开始向外传播,随着时间的发展向外传播的扰动逐渐减弱。同时,伴随着螺旋带的发展及消亡,热力扰动的演变也表现出不对称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气象与减灾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储海,杨引明,刘梦娟[6](2017)在《一次双台风影响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涡旋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上海地区一次双台风环境影响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探讨了强降水过程中大气中低层的涡旋特征及发展机理。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处于双台风、大陆高压的共同影响下,中低层伴随有较明显的中尺度低涡发展。(2)与涡旋相关的局地垂直涡度由低层开始发展,先期涡度发展集中于850 hPa以下,之后向大气中上层发展增强,涡旋尺度强度也随之发展,最终形成在对流层下半部具有闭合式气旋性环流的深厚涡旋。(3)影响局地涡度变化的水平平流项、垂直平流项、散度制造项和倾斜项对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涡度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散度制造项是中低层涡度的主要来源,垂直平流项的输送作用对中上层的涡度发展有重要作用,倾斜项对涡旋发展移动也有部分贡献。(4)通过敏感性试验考察了对流潜热反馈的贡献,发现潜热释放过程通过加热改变大气温压场结构,从而维持并改变局地涡度倾向的中低层辐合及对流上升运动,对涡旋的发展和移动起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7年11期)

李美琪[7](2017)在《中国东部海域台风海洋涡旋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部海域水域环境复杂,面积狭窄,黄海浅水与东海深水相邻水域水深差异达上千米,此海域不仅包含台湾岛、琉球群岛,还包含着名的强势海流系统黑潮,因此该海域的台风海洋涡旋特征不同于宽阔海域的海洋涡旋。本文运用海气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系统性探讨台风经过中国东部海域不同海区时驱动的海洋涡旋,以及海洋涡旋不对称性引起的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尤其是研究不同海区涡旋的结构特征及能量输送过程,并通过区域海洋模式模拟,研究此海域内环境因子对台风海洋涡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以K均值法对台风及其海洋涡旋依据路径特点分为A, B,C叁类,同时根据海域特点分为叁个海区:黑潮南部宽阔深海区,穿越黑潮主流区,黑潮北部黄东海浅海区。合成分析显示,A类中线台风海洋涡旋强盛,经黑潮时形成黑潮逆流;B类再入海台风海洋涡旋近台湾岛,受黑潮西部与台湾岛共同影响,涡旋变形减弱;C类偏朝鲜半岛台风海洋涡旋被群岛影响,产生附加新生涡旋,遇黑潮时形成增幅效应。分析结果还显示,涡旋强流区表层强辐散有利于形成海洋上升流和SST冷中心,加强近海面混合层和混合层下的低温低盐涌升流。在偏南的I区II区台风海洋涡旋强流区与潜热通量大值区对应,支持台风CISK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发展)机制。对典型涡旋的垂直结构分析显示,涌升层厚度显着浅于海域水深,涌升强度与分区水深成正比,弱于海域内近岸上升流。涡旋向下衰减迅速,I区和II区厚度可达700m,III区可达整层(80m)而低层水平环流会发生逆转。各区强流区强于0.2J的动能下传层次仅为涡旋深度的一半,并且强流区下传强度以及传输速度均大于涡旋中心的传输。FVCOM数值模拟重点模拟了中线类台风梅花海洋涡旋及其伴随的反气旋式涡旋在Ⅲ区黄海海域特征,并通过波浪,底摩擦,地形水深,以及能量转换等因子效应探讨台风海洋涡旋结构特征的影响机制。在耦合波浪模块后,模拟结果显示海洋涡旋海表流场明显增强,涡旋的形状更完整,水位梯度显着增强,涡旋强度进一步加大。区域海洋模式模拟出了夏季存在于北部黄海向北的沿岸流,其与台风海洋涡旋强流,以及海岸地形共同作用,形成了台风海洋涡旋伴随的反气旋式海流涡,海洋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强流区的能量下传速度均显示比涡旋中心部分更快,维持时间更长,能量传输值也更大。气旋涡的动能主要来源于台风风应力驱动动能,反气旋涡的动能主要受到海流梯度最大区和海岸地形的影响。底部摩擦力的增大有利于底层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加强。在海洋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显着辐散区有温盐要素的明显的涌升,但海底地形升降驱动的温盐涌升与下沉,其强度更强些。(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6-01)

焦亚音,冉令坤,李娜,高守亭,周冠博[8](2017)在《台风“彩虹”(2015)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涡旋Rossby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2015年22号台风"彩虹"进行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成功地模拟出台风"彩虹"的移动路径、强度和降水分布,尤其是在台风登陆前后,模拟结果与实况比较接近.以此为基础,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力、热力精细结构和台风雨带的宏观特征.眼墙处具有低层径向入流、高层径向出流的动力配置.在眼墙附近,同时存在切向风速高值区、垂直上升区、正温度距平区,并随高度向外侧倾斜,雷达回波较强,对流系统比较深厚.次级雨带、主雨带和远距离雨带的雷达回波相对较弱,对流系统垂直厚度略小.再利用尺度分离方法,得到涡旋Rossby波的扰动场资料,进一步分析涡旋Rossby波的特征.1波、2波同时朝切向和径向传播,1波的振幅明显大于2波.研究结果表明,1波、2波正涡度扰动对应强雷达回波,存在强对流活动.降水区上空的垂直涡度扰动呈上正下负的配置,与水平散度扰动的垂直配置相似时,会加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有很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对流系统发展,降水增强.1波、2波扰动的动力配置影响了对流系统的发展,并对降水强度和分布有一定的诊断作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刘刚,王坚红,邓阳辉[9](2016)在《台风作用下海面涡旋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台风过程中海面响应问题,以2012年强台风"玛娃"为例,利用NCEP风场再分析资料和HYCOM流场数据,绘制台风过程中大气风场及对应的海面流场图,分析在台风作用下,海洋涡旋生成、发展和消亡的特点,研究此过程中海面旋涡的中心位置、尺度范围、涡旋结构和涡旋强度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热带风暴增强为台风,海面涡旋尺度和强度逐渐增强,海面形成完整的气旋式结构,涡旋右侧流速较左侧大,海面涡旋中心位置落后于台风中心一定距离,而且海面涡旋为辐散型涡旋结构,表层水流由内向外流动.(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汪润民[10](2016)在《台风自身涡旋内力与纬度关系简单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预报台风路径,对减轻台风危害十分重要。从中学生角度,对台风涡旋南北两端质点科氏力偏差形成的内力进行简单定性分析,并建立简化函数模型,初步探讨与台风路径预测相关的台风涡旋内力"量化模型"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进展》期刊2016年06期)

台风涡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天气实况及灾情调查,对2018年8月14日台风"摩羯"(1814)和8月19日台风"温比亚"(1818)产生龙卷的环境物理量及龙卷风暴强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诱发龙卷和未诱发龙卷的小尺度气旋性涡旋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台风减弱低压东北象限是龙卷发生的关键区,低层高湿,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大的相对风暴螺旋度是关键物理量;龙卷出现时都伴有ΔV>20. 0 m·s~(-1)的小尺度气旋性涡旋,且基本出现在2. 0 km高度以下,但并不是所有这种低层小尺度气旋性涡旋都能诱发龙卷;以ΔV>20. 0m·s~(-1)为阈值,龙卷识别具有较高的命中率,识别准确率为31. 8%,空报率为67. 4%,漏报率为6. 7%;约35. 7%的龙卷没有识别时间提前量,半数龙卷几乎没有预警时间提前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风涡旋论文参考文献

[1].许晓林,LIU,Qingfu,陈葆德,王晓峰.GRAPES-TCM台风模式的新涡旋初始化方案——原理和实施[J].大气科学.2019

[2].刁秀广,孟宪贵,张立,任钟冬,赵海军.台风“摩羯”与“温比亚”环流中龙卷小尺度涡旋特征及可预警性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19

[3].毕明玉,葛旭阳,李天明.季风涡旋结构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4].黄燕燕,薛纪善,冯业荣,陈子通,张诚忠.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对2015年台风“莲花”、“灿鸿”的试验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8

[5].陈雪景,黄泓.基于3DVPAS模式模拟的热力扰动在台风涡旋中的螺旋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8

[6].储海,杨引明,刘梦娟.一次双台风影响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涡旋模拟分析[J].气象.2017

[7].李美琪.中国东部海域台风海洋涡旋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8].焦亚音,冉令坤,李娜,高守亭,周冠博.台风“彩虹”(2015)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涡旋Rossby波特征分析[J].物理学报.2017

[9].刘刚,王坚红,邓阳辉.台风作用下海面涡旋特征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汪润民.台风自身涡旋内力与纬度关系简单定性分析[J].气象科技进展.2016

论文知识图

人造涡旋(a)切向风(b)温度扰动垂...海气耦合模式计算区域区域GRAPES台风...台风涡旋螺旋波列结构模型两台风个例动态区域流场合成分析青藏高原“热泵”效应(a)风云卫星动态...采用9日08时分析场作为背景场,同化...

标签:;  ;  ;  ;  ;  ;  ;  

台风涡旋论文_许晓林,LIU,Qingfu,陈葆德,王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