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香精论文_李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玫瑰香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香精,环糊精,玫瑰,纳米,胶囊,丙烯酸,丙基。

玫瑰香精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17)在《嚼烟味觉特征研究及玫瑰香精在嚼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愈来愈严峻的控烟形势下,嚼烟的研发成为各烟草大国的研究热点,增进中国消费者对嚼烟的接受程度,并对嚼烟的味觉进行调整和改善,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目标。本研究确定了一种利用电子舌技术评价嚼烟味觉特征的方法,并利用SVR(支持向量机)和BP-ANN(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嚼烟味觉特征的数学模型。利用GC-MS结合GC-O/AEDA鉴定了 37种玫瑰精油的特征香气物质,进行香气重组,将重组玫瑰香精应用到嚼烟中,评价其对嚼烟特征味觉的影响。利用电子舌对11种不同嚼烟样品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电子舌对不同生产批次、不同口味、以及不同香精添加量的嚼烟样品区分度高(P<0.05),且稳定性和重复性好(RSD<10)。将25种不同配方(含8种不同添加物)的嚼烟样品进行电子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建立数学模型。两种酸味数学模型结果显示:SVR和BP-ANN的MRE分别为4.64%和1.71%,且SVR对两样品的预测误差(2.77%, 0.8%)大于BP-ANN对两样品的预测误差(2.22%, 1.6%)),说明利用BP-ANN建立的酸味模型更加准确;两种甜味数学模型结果显示:SVR和BP-ANN的MRE分别为1.11%和1.71%,且SVR对两样品的预测误差(0.7%,3.6%)小于BP-ANN模型对两样品的预测误差(2.6%, 4.7%),说明利用SVR建立的甜味模型更准确;两种苦味数学模型结果显示:SVR和BP-ANN的MRE值分别为9.8%和9.99%,且SVR对两个样品的预测误差(8.0%, 21%)小于BP-ANN模型对两样品的预测误差(2 %, 34%),说明利用SVR法建立的苦味模型更准确;通过GC-MS、GC-O/AEDA方法鉴定出玫瑰精油中OAV>1且FD值≥4的关键致香物质37种,其中包括FD=4的物质3种:α-蒎烯、庚醛、合金欢醇;FD=16的物质13种:氧化石竹烯、β-紫罗兰酮、苯乙醇、乙酸香叶酯、双戊烯、苯甲醛、壬醛、叶醇、玫瑰醚、甲基庚烯酮、β-月桂烯、β-蒎烯、戊醛;FD等于64的物质11种:十二酸、癸酸、辛酸、3-烯丙基-6-甲氧基苯酚、β-香茅醇、乙酸橙花酯、α-松油醇、乙酸香茅酯、甲酸香草酯、崁烯、香叶基丙酮;FD=256的物质4种:苯甲酸苄酯、香叶醇、柠檬醛、香叶基丙酮;FD=1024的物质6种:α-松油烯、正己醇、香茅醛、芳樟醇、反式-橙花醇、甲基丁香酚。将37种香气物质进行香气重组,并添加到嚼烟中,进行人工感官和电子鼻实验,结果显示嚼烟的甜味、酸味、苦味都有显着改善(P<0.05)。(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7-06-18)

张伟华[2](2017)在《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的制备和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香精香料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光、热、氧等)敏感,沸点低、挥发快、留香时间短,因此香精香料的释放控释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香精是一种纳米级的多相功能新型材料,是通过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材料对香精香料进行包埋,可有效避免香气组分受到光、热、氧的直接破坏而引起氧化变质。纳米香精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应用技术,可以克服香气组分挥发过快、留香时间等问题,进而有效控制香气组分的缓慢释放、提高香精香料的稳定性及留香性。因此本文采用醇质体制备技术制备结构良好、稳定性优良、转载量大的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既实现了香精香料的纳米胶囊化,又加入一种天然活性成分——EGCG,EGCG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且具有多种营养功能和抗癌保健效果。通过对不同香精浓度的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确定其形成纳米结构;再通过测定其粒径大小、分散系数、Zeta电位等来选择一种最优的香精浓度;然后在4℃冰箱和25℃常温进行为期6个月的监测,来考察其贮藏稳定性;继而通过感官评价、GC-MS、电子鼻智能风味系统在常温25℃和模拟人体温度35℃两种释放条件下,进行6个时段的香气释放实验并进行检测,深入研究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的释放特性和留香效果。结果表明:(1)香精浓度为2%时,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粒径结构最为优良,分别为79.6nm和98.2nm。且加入EGCG之后纳米醇质体颗粒均一性和圆润性更为优异;(2)在4℃冰箱贮藏6个月纳米醇质体稳定性比较理想,在25℃常温贮藏4个月稳定性较好;(3)经感官评价、GC-MS和电子鼻智能风味系统叁种香气检测方式测定,在纳米醇质体和EGCG纳米醇质体制备过程中对玫瑰香精香气组分未造成影响,说明纳米醇质体制备方法对包埋香精香料的可行性;(4)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在常温25℃释放条件下延长释放时间2h,在模拟人体温度35℃时释放时间延长1小时。证明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有良好的释放控释效果和留香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7-02-21)

田媛[3](2017)在《玫瑰香精,有订婚的感觉》一文中研究指出晚会入场,闻春夏秋冬王一非至今还记得大学第一堂香料专业课上的情形,"那节课叫做日用和食用香精工艺学,老师在讲台上摆了20个不同香原料的玻璃瓶,让我们一个一个去闻。"很快,她就从那些气味里分辨出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气味,比如玫瑰味、薄荷味、甜橙味,但还有一半的气味是她好像在哪里闻过,又叫不出名字的。和同学(本文来源于《大学生》期刊2017年01期)

苏忠毅,裴广玲[4](2015)在《负载玫瑰香精多孔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散聚合合成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种子微球,采用两步种子溶胀法制备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并吸附玫瑰香精制备了香精多孔微球。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BET)、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镜(SEM)对种子微球和多孔微球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缓释性能、表观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种球的粒径随着分散介质中无水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溶胀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用量的增加,多孔微球的平均粒径变大,分布变宽;随着交联单体二乙烯苯(DVB)用量增加,多孔微球平均粒径减小,分布变窄;以甲苯为致孔剂制备的多孔微球单分散性最好。当V(DBP):m(种球)=3:1,V(DVB):V(苯乙烯)=4:0时,制备的多孔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4μm。以此多孔微球负载玫瑰香精,可以减缓香精的释放速率,提高起始分解温度,实现对香精的缓释。(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5年01期)

张泰彬,肖作兵,胡静,田婷,李天奇[5](2014)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包覆玫瑰香精纳米胶囊的流变行为及其流变参数拟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包覆玫瑰香精纳米胶囊,研究壁材质量分数(0.4%、0.6%、0.8%)、香精质量分数(0.4%、0.6%、0.8%)和乳化剂质量分数(2%、3%、4%)的改变对此体系流变性的影响。稳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从0.001~500 s-1增大,体系的表观黏度随之下降至0.006Pa·s,呈现出假塑性流体剪切变稀的流变特征;随着壁材用量、香精用量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体系的表观黏度均大致上升了10倍。动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香精用量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会导致体系的黏弹性能增强,而随着壁材用量的增加,体系的动态模量变化趋于复杂化。不同配方的玫瑰香精纳米胶囊体系的稳态流变曲线分别用Cross方程和Carreau方程均可以较好地进行拟合,标准误差也大多控制在10以内。(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4年03期)

张泰彬[6](2014)在《玫瑰香精纳米胶囊流变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玫瑰香精为芯材,分别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和壳聚糖为壁材制备不同配方组分的香精纳米胶囊,通过激光动态光散射仪(DLS)测试香精纳米胶囊的粒径与粒径分布系数(PDI值),旋转流变仪对其线性黏弹区、稳态流变曲线、动态流变曲线和表观黏度-温度曲线进行表征,采用经验模型方程对稳态流变曲线进行拟合分析。首先,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以PBCA为壁材的不同壁材用量(0.4%、0.6%、0.8%)、香精用量(0.4%、0.6%、0.8%)和乳化剂用量(2%、3%、4%)的玫瑰香精纳米胶囊,其平均粒径在30~120nm,PDI值多数在0.3以下,分散性良好;线性黏弹区的应变振幅范围为0.02%~3%,选定剪切应变振幅为0.251%,对应的剪切应力为0.00114Pa。此体系的表观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从0.001~500s-1增大而减小至0.006Pa.s,表现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在剪切速率一定时(﹤2.0s-1),随着壁材用量、香精用量和乳化剂用量的递增,体系的表观黏度均增大。在0.1~100rad/s内,体系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都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变大;在角速度一定时,随着壁材用量的改变,体系的G′和G″变化趋于复杂,而香精用量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则使得体系的G′和G″随之增大。对于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玫瑰香精纳米胶囊,随着温度从20℃上升至45℃,其表观黏度从0.0127Pa.s下降至0.00181Pa.s。再次,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以壳聚糖为壁材的不同壁材分子量(50kDa、150kDa、450kDa)、壁材用量(0.15%、0.30%、0.45%)、香精用量(0.4%、0.8%、1.6%)和乳化剂用量(0.1%、0.3%、0.5%)的玫瑰香精纳米胶囊,其平均粒径在40~240nm,PDI值多数在0.4以下,分散性较好;线性黏弹区的应变振幅范围为2%~100%,选定剪切应变振幅为12.588%,对应的剪切应力为0.00146Pa。此体系的表观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从0.001~500s-1增大而减小至0.005Pa.s,表现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在剪切速率一定时(﹤2.0s-1),随着壁材分子量以及用量、香精用量和乳化剂用量的递增,体系的表观黏度均增大。在0.01~100rad/s内,体系的G′和G″都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变大;在角速度一定时,随着壁材分子量以及用量、香精用量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体系的G′和G″均随之增大。对于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玫瑰香精纳米胶囊,其表观黏度由20℃时的0.0141Pa.s下降至45℃时的0.0038Pa.s。最后,分别采用幂律方程、Herschel-Bulkley方程、Cross方程和Carreau方程对PBCA和壳聚糖为壁材的玫瑰香精纳米胶囊体系进行流变参数拟合,对比发现Cross方程和Carreau方程比幂律方程、Herschel-Bulkley方程更适用于玫瑰香精纳米胶囊体系。Cross方程和Carreau方程分别用来拟合以PBCA为壁材的体系,其标准误差大多控制在10以内(香精用量0.8%时除外);用其拟合以壳聚糖为壁材的体系,标准误差也大多控制在20以内(壳聚糖分子量150kDa时除外)。因此,Cross方程和Carreau方程在宽泛的剪切速率内适用于此纳米香精体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期刊2014-01-15)

杨玉娜,苏秀霞,耿肖莎,李仲谨[7](2012)在《玫瑰香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玫瑰香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水浴恒温磁力搅拌法制备玫瑰香精-HP-β-CD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产率为指标评价了包合工艺,利用红外(FT-IR)和薄层层析色谱(TLC)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玫瑰香精形成了包合物,且在包合过程中未改变玫瑰香精的化学成分,提高了玫瑰香精的缓释效果。最佳制备工艺:玫瑰香精1mL,m(HP-β-CD/g)︰V(玫瑰香精/mL)=6︰1,搅拌速度700 r/min,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5 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包合温度>搅拌速度>玫瑰挥香精和H-β-CDP的投料比>包合时间。(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2年09期)

苏秀霞,杨玉娜,耿肖莎,李仲谨[8](2012)在《β-环糊精微球包合玫瑰香精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β-CD微球,并用于对玫瑰香精的包合。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工艺为:4 gβ-CD微球包合1 mL玫瑰香精(即料液比为4:1,下同),包合时间4 h,包合温度50℃,搅拌速度600 r/min;在该条件下,玫瑰香精的包合率为64.2%,产率为89.5%;各因素对包合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玫瑰香精和β-CD微球的料液比>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2年06期)

吕翠翠,肖作兵,冯涛[9](2011)在《羟丙基-β-环糊精/玫瑰香精纳米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内疏水外亲水的空腔结构对东方琥珀玫瑰香精进行包合,以平均粒径为主要指标,粒径分布系数(PDI)及ζ电位为辅助指标对胶囊进行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找出对包合工艺影响较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包合工艺,得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包合时间为4h,磁力搅拌转速为1 000r/min,反应pH值为8,壁芯质量比为1.69,乳化剂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ween-20),乳化剂香精质量比为3.13,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其平均粒径为72.8nm,粒径分布系数为0.127,ζ电位为-12.6mV。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纳米香精胶囊呈不规则的圆形。(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吕翠翠[10](2011)在《玫瑰香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β-环糊精分子的外形呈截锥状,分子中的每个葡萄糖单元采取未扭曲的椅式构象,β-环糊精是由7个葡萄糖单元构成,每个葡萄糖残基的2-,3-,6-位羟基中的某一氢原子可被羟丙基取代就形成了羟丙基-β-环糊精(简称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的这种特征结构使其具有很多特别的性能,能与范围极其广泛的各类客体,比如有机分子、无机离子、配合物、芳香化合物甚至惰性气体,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主客体包合物,从而对客体具有屏蔽、控制释放、活性保护等功能,因而广泛地应用到医药和食品领域;同时利用其空腔与客体分子空间尺寸的匹配性,还可用于各种异构体的分子识别,制备分离材料等。玫瑰精油由于其具有天然、低毒、芳香纯正等特性,在人们日益追求环保,崇尚自然的今天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在日用化工上可生产高档香水、香波、香皂、香片、香囊、洗浴液及其他系列化妆品。玫瑰香精还用于高档烟用香精、食品香精、酒用香精的调配。此外玫瑰香精可用于窨茶。玫瑰香精近年来最热的用途就是用于香薰,玫瑰精油香薰可以在心灵上和精神上起到兴奋神经产生情爱的作用。玫瑰精油被誉为“精油皇后”,长期服用不但可促进血液循环、美容养颜、降血脂、降低胆固醇、促进细胞再生、延缓衰老、可活化男性荷尔蒙、玫瑰改善皮肤质地、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而且还可起到香体作用,给人们增添迷人的魅力。总之,玫瑰精油越来越频繁的应用到食品、化妆品、烟茶、香薰及医药领域,受到广大人们的热爱,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课题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内疏水外亲水的空腔结构特性,以水溶液络合法对东方琥珀玫瑰香精进行包合,以平均粒径为主要指标,粒径分布系数(PDI)及ζ电位为辅助指标对微囊化工艺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时间、香精乳化剂质量比、固形物含量、壁材芯材质量比、磁力搅拌速度、体系pH值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囊化工艺的影响,得到了单因素试验最优试验条件为:乳化剂为T-20,包合时间为4h,磁力搅拌速度为1000rpm,反应体系pH=8,乳化剂香精的质量比为3:1,壁材芯材质量比为3:2,固形物含量为2%。其中乳化剂香精的质量比、壁材芯材质量比及固形物含量对包合工艺影响较大,因而选其作为响应面法优化的3个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乳化剂香精的质量比、壁材芯材质量比及固形物含量为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的叁因素,对包合工艺进一步优化得到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包合时间为4h,磁力搅拌转速为1000rpm,反应pH为8,壁材芯材质量比为1.69,乳化剂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ween-20),乳化剂香精质量比为3.13,固形物含量为1.5%。其平均粒径为72.8nm,粒径分布系数为0.127,ζ电位为-12.6mv。通过验证发现真实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偏差不超过10%。接着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质谱联用仪,对纳米玫瑰香精的形态、热稳定性、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缓释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纳米胶囊的形态出现了3种:一种是正五边形的截面形态,一种是十分规则的圆球形态,一种是不规则的圆球形态。本文以热重分析仪验证了纳米胶囊的形成,推测香精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较为疏松,一种较为紧密,。并且发现纳米玫瑰香精的热稳定性较普通香精要好,纳米玫瑰香精的耐热性和缓释性都明显优于普通玫瑰香精。(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1-06-30)

玫瑰香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香精香料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光、热、氧等)敏感,沸点低、挥发快、留香时间短,因此香精香料的释放控释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香精是一种纳米级的多相功能新型材料,是通过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材料对香精香料进行包埋,可有效避免香气组分受到光、热、氧的直接破坏而引起氧化变质。纳米香精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应用技术,可以克服香气组分挥发过快、留香时间等问题,进而有效控制香气组分的缓慢释放、提高香精香料的稳定性及留香性。因此本文采用醇质体制备技术制备结构良好、稳定性优良、转载量大的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既实现了香精香料的纳米胶囊化,又加入一种天然活性成分——EGCG,EGCG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且具有多种营养功能和抗癌保健效果。通过对不同香精浓度的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确定其形成纳米结构;再通过测定其粒径大小、分散系数、Zeta电位等来选择一种最优的香精浓度;然后在4℃冰箱和25℃常温进行为期6个月的监测,来考察其贮藏稳定性;继而通过感官评价、GC-MS、电子鼻智能风味系统在常温25℃和模拟人体温度35℃两种释放条件下,进行6个时段的香气释放实验并进行检测,深入研究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的释放特性和留香效果。结果表明:(1)香精浓度为2%时,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粒径结构最为优良,分别为79.6nm和98.2nm。且加入EGCG之后纳米醇质体颗粒均一性和圆润性更为优异;(2)在4℃冰箱贮藏6个月纳米醇质体稳定性比较理想,在25℃常温贮藏4个月稳定性较好;(3)经感官评价、GC-MS和电子鼻智能风味系统叁种香气检测方式测定,在纳米醇质体和EGCG纳米醇质体制备过程中对玫瑰香精香气组分未造成影响,说明纳米醇质体制备方法对包埋香精香料的可行性;(4)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在常温25℃释放条件下延长释放时间2h,在模拟人体温度35℃时释放时间延长1小时。证明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和EGCG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有良好的释放控释效果和留香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玫瑰香精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嚼烟味觉特征研究及玫瑰香精在嚼烟中的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7

[2].张伟华.纳米醇质体玫瑰香精的制备和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7

[3].田媛.玫瑰香精,有订婚的感觉[J].大学生.2017

[4].苏忠毅,裴广玲.负载玫瑰香精多孔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5

[5].张泰彬,肖作兵,胡静,田婷,李天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包覆玫瑰香精纳米胶囊的流变行为及其流变参数拟合[J].精细化工.2014

[6].张泰彬.玫瑰香精纳米胶囊流变特性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4

[7].杨玉娜,苏秀霞,耿肖莎,李仲谨.玫瑰香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2012

[8].苏秀霞,杨玉娜,耿肖莎,李仲谨.β-环糊精微球包合玫瑰香精的工艺[J].精细化工.2012

[9].吕翠翠,肖作兵,冯涛.羟丙基-β-环糊精/玫瑰香精纳米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

[10].吕翠翠.玫瑰香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加入1克檀香香料的黄玫瑰香精玫瑰香精体积分数对淀粉微球吸...}未添加檀香香料的黄玫瑰香精3 玫瑰香精的红外谱图玫瑰香精含量对南瓜子品质的影响配制黄玫瑰香精的主要原料

标签:;  ;  ;  ;  ;  ;  ;  

玫瑰香精论文_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