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型多角体病毒论文_谢原利,万利,宁云华,周海亮,谷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型多角体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型,家蚕,病毒,夜蛾,基因,转录,杀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谢原利,万利,宁云华,周海亮,谷勇[1](2019)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应用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稻螟赤眼蜂组合使用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最佳施药时期、施药方式及施用剂量。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sc50mL/667m2采取无人机喷雾,期间放蜂叁次,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具有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且有利于田间天敌增殖,增强稻田自然控害能力,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19年06期)

刘勇,艾均文,唐芸,薛宏,何行健[2](2019)在《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其实用性分子标记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是一种对家蚕具有高致病性的病毒,会导致蚕业生产上的严重经济损失。迄今已在家蚕中发现了几种对BmNPV有抑制作用的蛋白,但各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家蚕不同遗传类型材料BmNPV抗性的相关程度仍不清晰。本研究以高抗材料(highly resistant parent, R)和高感材料(highly susceptible parent, S)组配成F1、F2及回交等不同遗传类型材料,利用添毒实验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家蚕不同遗传类型材料在不同感染条件下对BmNPV的抵抗能力及其相应的5个抗性相关基因(家蚕脂肪酶Ⅰ基因(Bmlipase-1),家蚕丝氨酸蛋白酶Ⅱ基因(serine proteaseⅡ, BmSP-2),家蚕核糖体蛋白S3A基因(ribosomal protein S3A, BmS3A),家蚕抑制蛋白酶Ⅱ基因(suppressor of profilin 2, BmSop2),家蚕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还原酶基因(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oreductase, BmNOX)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抗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Bmlipase-1和BmSP-2在家蚕中肠特异表达,其他基因没有组织表达特异性;Bmlipase-1、BmSP-2、BmNOX和BmSop2四个基因在不同遗传类型材料中肠的相对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且抗性越强的遗传类型材料的相对表达量也越高,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性。而BmS3A基因的表达差异在各遗传类型材料间没有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Bmlipase-1在不同遗传类型材料的相对表达量与其抗性水平的一致性最高,该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可以在家蚕育种过程中作为抗核型多角体病毒材料选择与鉴定的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唐芸,徐安英,艾均文,何行健,郑颖[3](2019)在《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康×湘·泰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选育成的1对具有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突出特点的家蚕新品种。为了鉴定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的原原种、杂交原种与一代杂交种(包括正反交)等各种级家蚕对BmNPV的抵抗能力,以洞·庭×碧·波的各种级家蚕为对照蚕品种,利用BmNPV多角体悬浮液对各供试蚕品种的各级蚕种2龄起蚕开展经口添毒试验。结果表明,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的各种级家蚕对BmNPV多角体的半致死浓度(LC_(50))值均在1×10~9个/mL以上,而对照蚕品种洞·庭×碧·波的各种级家蚕对BmNPV多角体的LC_(50)值均只在10~6~10~7个/mL水平之间,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表现出了很强的抗BmNPV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蚕业》期刊2019年04期)

黄金山,程晨[4](2019)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因子1编码基因的转录及亚细胞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杆状病毒在感染循环中产生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介导病毒经口感染。由至少9种经口感染因子(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PIF)形成的复合体介导ODV感染昆虫中肠上皮细胞。为深入研究经口感染因子1(PIF1)的作用机制,克隆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陕西分离株的pif1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编码蛋白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IF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85%,含有2个RGD基序;5′RACE分析发现pif1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53 bp处,含有病毒晚期启动子的保守序列ATAAG;定量PCR分析显示pif1在感染晚期开始大量转录,一直持续到感染极晚期;利用瞬时表达系统将PIF1与EGFP融合表达,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位置,结果发现荧光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而在病毒感染后荧光进入细胞核中,表明PIF1在其他病毒因子参与下,被运输至细胞核中。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BmNPV PIF1在ODV经口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郭忠建,于宪印,董现云,于萌涵[5](2019)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泛素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ubiquitin,UB)是一种小分子质量蛋白。从氨基酸序列上看,杆状病毒UB与真核生物UB的差异体现在2段序列上,即第15~31个和第53~57个氨基酸,其余的序列高度保守。这种高度保守性使得许多商业化的抗泛素抗体难以特异地将二者区分开来。将人工合成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UB(v-UB)多肽~(17)TEPAETVADLKQ~(28)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成功制备了针对该多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实现了对v-UB的特异性检测。利用该抗体,确定v-UB在细胞质中形成的斑点状结构为P62内涵体(inclusion body)。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为今后v-UB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惠芬,刘文光,衣葵花,张志芳,李云芝[6](2019)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同源重复区的增强子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NPV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hr)。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和瞬时表达实验对7个hr在异源病毒感染的BmN和Sf21细胞中增强异源ie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hr5外,SpltNPVⅡhr均能增强BmNPV ie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hr1、hr4和hr7增强效率较高,为对照的30~40倍;7个hr均能显着增强AcMNPV ie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hr7增强效率高达1 246倍,其余增强效率在17~538倍之间。另外,SpltNPVⅡhr增强异源ie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效率与其所含的正反向重复序列、回文序列以及与复制相关的基序等特征结构的数目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朱青[7](2019)在《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昆虫病毒杀虫剂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具有高度的寄主专一性,对非靶标昆虫、高等动物和环境安全,且极易在靶标昆虫种群内流行。因此,昆虫病毒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专利申请趋势、主要来源国家或地区申请量、主要技术主题、重要申请人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整理。(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20期)

类承凤,姜干明,彭玲,杨健,胡葭[8](2019)在《亚洲玉米螟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鉴定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从湖北省恩施州亚洲玉米螟幼虫上新分离的一种广谱病毒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特征鉴定,并以该病毒与另一种广谱杆状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薄荷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遗传距离分析不支持它与这两种病毒为同一个种。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分离的病毒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3.86倍。本研究的结果为开发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病毒杀虫剂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龙羽燕,郭望,蓝黄丽,屈达才,梁湘[9](2019)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糖蛋白GP64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GP64蛋白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入侵和感染宿主细胞的作用机制,通过对BmNPV GP64蛋白的结构、功能、对病毒毒力的影响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述了GP64蛋白与病毒致病力及病毒宿主域的相关性,以及BmNPV GP64蛋白在基因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BmNPV致病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为杆状病毒研究以及新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蚕业》期刊2019年03期)

沈书立,张媛媛,魏铭,全滟平,于威[10](2019)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lef-6基因缺失对病毒复制和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晚期表达因子LEF-6可以促进病毒晚期基因的转录。为深入了解lef-6基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宿主细胞的影响,采用Red重组法将病毒原有基因lef-6敲除,构建了lef-6缺失型Bacmid(lef-6-ko-Bacmid)并转染BmN细胞,然后利用Bac-to-Bac系统将lef-6基因异位补回,构建了lef-6补回型Bacmid(lef-6-re-Bacmid)。qRT-PCR检测结果表明,lef-6基因缺失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水平和各时期(早期、晚期和极晚期)基因转录水平均有下降趋势;此外,病毒凋亡抑制基因iap2在转录水平也有所下调。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ef-6过表达可引起BmN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上升,凋亡促进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下调,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综上所述,lef-6基因缺失会导致病毒复制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降低,同时可通过调控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影响宿主细胞的凋亡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BmNPV与宿主家蚕的互作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核型多角体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是一种对家蚕具有高致病性的病毒,会导致蚕业生产上的严重经济损失。迄今已在家蚕中发现了几种对BmNPV有抑制作用的蛋白,但各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家蚕不同遗传类型材料BmNPV抗性的相关程度仍不清晰。本研究以高抗材料(highly resistant parent, R)和高感材料(highly susceptible parent, S)组配成F1、F2及回交等不同遗传类型材料,利用添毒实验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家蚕不同遗传类型材料在不同感染条件下对BmNPV的抵抗能力及其相应的5个抗性相关基因(家蚕脂肪酶Ⅰ基因(Bmlipase-1),家蚕丝氨酸蛋白酶Ⅱ基因(serine proteaseⅡ, BmSP-2),家蚕核糖体蛋白S3A基因(ribosomal protein S3A, BmS3A),家蚕抑制蛋白酶Ⅱ基因(suppressor of profilin 2, BmSop2),家蚕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还原酶基因(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oreductase, BmNOX)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抗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Bmlipase-1和BmSP-2在家蚕中肠特异表达,其他基因没有组织表达特异性;Bmlipase-1、BmSP-2、BmNOX和BmSop2四个基因在不同遗传类型材料中肠的相对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且抗性越强的遗传类型材料的相对表达量也越高,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性。而BmS3A基因的表达差异在各遗传类型材料间没有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Bmlipase-1在不同遗传类型材料的相对表达量与其抗性水平的一致性最高,该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可以在家蚕育种过程中作为抗核型多角体病毒材料选择与鉴定的依据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型多角体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谢原利,万利,宁云华,周海亮,谷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应用初报[J].湖北植保.2019

[2].刘勇,艾均文,唐芸,薛宏,何行健.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其实用性分子标记的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唐芸,徐安英,艾均文,何行健,郑颖.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鉴定[J].中国蚕业.2019

[4].黄金山,程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因子1编码基因的转录及亚细胞定位分析[J].蚕业科学.2019

[5].郭忠建,于宪印,董现云,于萌涵.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泛素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蚕业科学.2019

[6].刘惠芬,刘文光,衣葵花,张志芳,李云芝.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同源重复区的增强子功能分析[J].蚕业科学.2019

[7].朱青.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专利技术综述[J].山西农经.2019

[8].类承凤,姜干明,彭玲,杨健,胡葭.亚洲玉米螟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鉴定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9].龙羽燕,郭望,蓝黄丽,屈达才,梁湘.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糖蛋白GP64的研究进展[J].广西蚕业.2019

[10].沈书立,张媛媛,魏铭,全滟平,于威.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lef-6基因缺失对病毒复制和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蚕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和SeNPV异源重组前后核型多角体取食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各时间天...核型多角体病-图 2 核型多角体基因扩增的熔解曲线幼虫密度对斜纹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幼虫密度对斜纹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

标签:;  ;  ;  ;  ;  ;  ;  

核型多角体病毒论文_谢原利,万利,宁云华,周海亮,谷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