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的转向到实践的转向看现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
王奕然/山西大学
摘要: 近现代中西方哲学的一个重大进步就是提出了认识论的转向,并以此作为建立西方近代哲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其中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以及理性与科学人文的统一性,论证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这种哲学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陷入了困境,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西方哲学必须进入新的发展和转向。经过国内外各种哲学发展转向著作的谈论和研究,我们发现实践的转向成为了现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认识的转向到实践的转向体现出来的必然趋势以及认识的转向和实践的转向之间的关系两方面来论述现当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实践 当代哲学 发展趋势
由认识论的转向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西方近代哲学体系体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进步性和理论性,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原理的解释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法。经过西方各个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检验,我们发现认识论自身所包含的矛盾造成了西方哲学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危机和障碍,因此,西方哲学要想实现从近代到现代思想的转型,必须把握住其转型的客观趋势,即从认识论的转向到实践的转向,下面对两种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客观趋势体现进行概要式说明。
一、从认识的转向到实践的转向体现出来的必然趋势
(一)认识论转向的发展
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认识轮转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在这些繁杂的理论探究中,笛卡尔是实现认识论转向的最关键人物,他的哲学被公认具有划时代意义。不同的哲学家在认识的转向理论阐述各有不同,但是其发展历程都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它们都肯定了人的理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认识的转向理论确立了人作为认识的主体,具有通过不同方式和程度上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彻底脱离了前面时代的信仰主义限制,进行了广义上人的理性的定义和探究。笛卡尔提出了理性演绎法,用以构建新的哲学体系;培根等经验派哲学家也反对盲目的信仰主义,在社会的驱动过程中重新认识并尊重人个体的认识能力。这个时候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认识的转向到实践的转向发展趋势,用实践转向的核心人物马克思的话来说,即“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这一历史时期当之无愧为西方哲学进程中的理性时代。此时的历史思想特征强调了对理性的肯定和倡导,这也是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发展基础[1]。
(2)它们都将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认识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完全混为一谈。这个时期的研究重点在于两者关系的探索和验证,主客体之间不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在存在区别的同时相互联系和促进进行着哲学活动。主体能动性的提出和重视体现了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发展基础。
唐飞霄居高临下地望着天葬师,天葬师闭着眼,不知死活。那只节足,插在天葬师胸膛的左侧,宽大的羽袍,令唐飞霄无法准确判定插下的位置是不是心脏,所以,他抬起了另一只节足,对准了天葬师的胸膛。
2)最大应力状态下,芯棒最大应力值为197.8 MPa,小于芯棒破坏载荷;铝股塑性区范围最大为11.5%,小于导线过张力机后塑性区比例。
由于三算子分裂算法中,g和h所定义的迭代序列不是对称的,所以交换g和h,则会得到不同形式的算法迭代格式。从而对于问题(2.3)的求解,我们给出两种不同形式的三算子迭代形式。
(二)认识论转向的局限性
以认识的转向为基础的唯理论者看起来是肯定理性和主体的能动性,但是实际上却是脱离人的实践和现实生活的,他们只是用理性论代替了唯心论,最终只能形成独断论。因此近代西方哲学发展要想打破自己的根本性局限从而得到现代化发展,必须重视现实生活,实现实践的转向。
(3)它们都坚持理性的理论原则,从主客、思维存在等方面用二分法构建出完整的认识论体系,并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比如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为理论基点建立的理性哲学体系;贝克莱则从“存在就是被感知”出发,强调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还有大量同时期哲学家对于理性原则进行了互不相同的阐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他们体现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于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的肯定态度,但同时又由于主体认知产生差异性的特点。
尽管认识的转向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对它进行反思。在而后数年的理论发展中,认识论逐渐脱离人的实践和现实生活,甚至被绝对化,这使以认识的转向为特征的近代哲学思想成为了哲学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阻碍。在发展后期,由于对于理性的大量追捧造成了极端性的现象,比如将理性的参考和倡导变成了对理性的绝对服从和迷信,过于追求理想型的社会,人们往往脱离实际,将问题都推到理性的身上,无法正视自身的问题,也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实际上,结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我们就能发现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在于,各西方国家想要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实矛盾和危机,这是一种人为的思维误导。人们把理性绝对化是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的,这间接性地造成了思想和社会发展的滞后。其次还有比较著名的二元论,它强调了主客的分离,无法解释思维与实际的之间的关系,对于主客之间的相互转化闭口不谈,最终变成了休谟的怀疑论[2]。
整体上来说,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成功实现了世界的认识论转向,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促进了人对事物的认识,为后来实践的转向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实践转向的发展趋势
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发展虽然包含了重要的进步,但其发展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存在着很多倒退和局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转向现实生活和实践的方式来有效地克服这些局限性。通过这一时期西方哲学理论发展情况的调查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哪种哲学理论,都只有当它在一定程度上靠近现实生活和实践时,这种哲学思想才会有进步和意义; 一旦脱离了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这样的理论在发展中必然会很快显露出自己的局限性,最终被其他的哲学所代替。要想将历史唯心主义回归到人的实践中,就应该抛弃历史中的思辨形而上学理论,接受全面与实践相关联的唯物主义。
二、认识的转向和实践的转向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的现实性
认识的转向在一定程度可以被形容为语言的转向,而在语言转向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普遍的语言与实践相分离的情况,即使是在谈论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时也没有关注两者之间的联系。然而,语言的转向与实践之间除了有概念认知上的明显差别,理论内部依然存在了相互联系,共同体现了这一历史时代的思想特征。尽管马克思以革命实践主义实现西方现代哲学上的重大革命时并没有展开论述有关语言转向的内容,但他还是没有忘记单独指出了语言的现实性,以及语言和思维的现实联系,还有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3]。
现有研究中,针对社会化信任关系的协同过滤技术的隐私保护工作尚不多见.因此,从考虑隐私保护和预测准确率两者间的折中以及协同过滤技术中的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本文将差分隐私保护技术引入融合显/隐式信任关系的SVD++协同过滤技术中,提出目标函数加扰的TrustSVD差分隐私保护新策略.关于新策略,文中在理论上分析了其隐私保护的性能,实验上验证了其在协同过滤应用中的预测表现.结果表明:所提新策略与无隐私保护的TrustSVD具有相近的预测准确率,与做类似差分隐私保护的SVD++相比获得了更优的预测结果,此外还给出了核心参数的调节实验.
(二)语言与存在的同一性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层曾多次强调语言与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他一向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尤其强调要从事物根源探索方面来理解世界,这个思想与马克思所主张的从事物的具体发展过程中来认识事物具有共通性。不止海德格尔,杜威也曾提出过关于语言与实践同一性的看法。他认为“语言是工具的工具”,即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工具就是语言,且明确提出语言不是终极存在,是基于人类实践的产物。
三、结语
总之,笔者在进行西方哲学的近现代发展趋势的探究中认为,认识的转向和实践的转向两者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两种理论相互促进和完善,促进了近代到现代哲学发展上的重大变更,同时也体现出了当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放桐.从认识的转向到实践的转向看现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J].江海学刊 ,2019(01):12~26.
[2]丛大川.真善美在美律上的交缘统一——当代哲学发展的趋势[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Z1):18~33.
[3]赖金良.下一个世纪的哲学——兼论当代哲学发展的趋势[J].探索,1986(04):19~24.
作者简介: 王奕然(2000-),汉族,四川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