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肿瘤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肿瘤,机制,细胞,肿瘤,缝隙,蛋白,斑蝥。
抗肿瘤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华丹,王维亭,周雪霞,王虔,孙翠云[1](2019)在《桉属间苯叁酚-萜烯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间苯叁酚-萜烯为桉属Eucalyptus L. Herit植物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聚酮-二萜骨架,抗癌活性显着,是抗癌先导化合物的潜在来源。综述桉属植物抗癌活性天然间苯叁酚-萜烯类化合物的结构、作用机制,为间苯叁酚-萜烯类抗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4期)
檀军,田莹,蔡仁莲,郭建军[2](2019)在《药用昆虫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难题,肿瘤防治的关键手段之一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虽然目前的抗肿瘤药物对大多数肿瘤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药用昆虫抗癌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本文通过归纳各类昆虫抗肿瘤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新药提供依据和材料,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药用昆虫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5期)
王若宁,柳雨影,陈健,王洪兰,李俊松[3](2019)在《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能。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黄酮、多糖等。其中,皂苷类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不仅对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抑制作用,还能与化疗药物联用增加药效,同时可被开发用作药物递送的载体材料以解决药物低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等问题。研究发现,甘草酸、甘草次酸的增溶作用可能与其两亲性结构有关,有望进一步探索它们作为药物跨膜运输载体的特性。基于甘草的抗肿瘤机制,系统地对甘草酸、甘草次酸在药物递送系统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开发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药物递送系统辅料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3期)
向莉伟,郑华川[4](2019)在《SAHA联合MG132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AHA和MG132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用SAHA和MG132共同处理SH-SY5Y细胞,检测其增殖、细胞周期、凋亡、迁移、侵袭和表型相关蛋白。结果 SAHA和MG132可协同抑制SH-SY5Y细胞的增殖(P<0.05)、糖代谢(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诱导G_1期阻滞和凋亡(P<0.05),并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SAHA和/或MG132能上调ING5、PTEN、p53、Caspase-3、Bax、p21和p27的表达,下调14-3-3、MMP-2、MMP-9、c-myc、CyclinD1的表达。结论 SAHA和MG132联合应用可通过抑制增殖、迁移、侵袭、糖代谢和诱导细胞凋亡,有效逆转神经母细胞瘤恶性表型,二者联合使用有现实高效低毒的杀伤效果。(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张博文,赵伟,郁哲霏,姜星羽[5](2019)在《芦荟大黄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对于人类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机理不同,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其在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等方面具有显着作用。笔者对有关机制研究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22期)
杨雯靖,张甘霖,杨国旺[6](2019)在《活血化瘀法抗肿瘤治疗机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证,活血化瘀法为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之一。文章对本课题组在活血化瘀法指导下二十余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目前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争议问题进行探讨。从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TCIPA)角度阐述肿瘤转移机理,基于TCIPA理论与中医血瘀证的共性,认为干预TCIPA途径可能是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为探寻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科学依据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邱立强,夏豪,李雯静,黄丽雯,徐昌武[7](2019)在《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及抗心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医学在2000多年前就已将斑蝥作为一味中药用于治疗疾病[1]。斑蝥素是斑蝥的有效提取成分,但因其副作用较大,受限于临床应用;然而人工合成的包括去甲斑蝥素、斑蝥酸钠、去甲斑蝥酸钠、甲基斑蝥胺等在内的斑蝥素衍生物,因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活性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包括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及胆管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治疗[2]。另外,研究发现斑(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素枝,陶亮,张晓坚,郭叁星[8](2019)在《细胞缝隙连接对miR-124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连接蛋白(connexin,Cx)组成的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对miR-124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稳定转染表达Cx26或Cx32的Hela细胞(Hela26、Hela32),以及稳定转染shRNA-Cx43的人胶质瘤U87细胞(U87~(shRNA-Cx43))中,应用Western blot和荧光示踪实验分别测定Cx表达和GJ功能;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iR-124对细胞增殖影响;膜片钳检测Cy3荧光标记的miR-124在细胞间的传递。结果多西环素可诱导Hela26和Hela32细胞上Cx表达和GJ形成;miR-124抑制Hela细胞增殖,但在有GJ(Dox诱导)和无GJ形成(无Dox诱导)条件下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相较于U87~(shRNA-NC),U87~(shRNA-Cx43)细胞中Cx43表达、GJ功能及miR-124的增殖抑制作用均明显降低;显微镜下可见导入到"供体细胞"中的荧光miRNA逐渐布满整个细胞并传递到相邻非"导入"细胞内。结论 GJ可影响miR-124的抗肿瘤作用,但具有Cx异质性。相较Cx26或Cx32,Cx43组成的GJ可调控miR-124的抗肿瘤作用,这可能与该GJ通道对miR-124的传递作用较强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春媚,张婷婷,钱程,邹伟,陈文星[9](2019)在《NK细胞抗肿瘤机制及相关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员,是抗肿瘤免疫的先行者,在肿瘤免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NK细胞的抗肿瘤免疫疗法正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NK细胞对多种类型肿瘤均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且早期旨在增强T细胞毒性的临床手段也可同时激活NK细胞而发挥双重抗肿瘤作用。该文对NK细胞发挥抗肿瘤免疫的功能及其相关机制加以综述,总结靶向NK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疗法和过继性疗法,阐明NK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及趋势,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展,盛朋飞[10](2019)在《新疆地产植物恰玛古活性成分及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恰玛古富含黄酮类、多糖类、硫代葡萄糖苷类等活性有机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多糖类化学成分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跨膜电位激活患者的巨噬细胞,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炎和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学成分主要通过螯合体内的金属离子,减少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学成分主要通过其降解产物激活患者体内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另外,其在抗衰老方面亦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新疆地产植物恰玛古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介绍,并对其治疗效果和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疆民族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20期)
抗肿瘤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难题,肿瘤防治的关键手段之一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虽然目前的抗肿瘤药物对大多数肿瘤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药用昆虫抗癌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本文通过归纳各类昆虫抗肿瘤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新药提供依据和材料,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药用昆虫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肿瘤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华丹,王维亭,周雪霞,王虔,孙翠云.桉属间苯叁酚-萜烯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
[2].檀军,田莹,蔡仁莲,郭建军.药用昆虫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9
[3].王若宁,柳雨影,陈健,王洪兰,李俊松.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
[4].向莉伟,郑华川.SAHA联合MG132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J].解剖科学进展.2019
[5].张博文,赵伟,郁哲霏,姜星羽.芦荟大黄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养生.2019
[6].杨雯靖,张甘霖,杨国旺.活血化瘀法抗肿瘤治疗机制探索[J].辽宁中医杂志.2019
[7].邱立强,夏豪,李雯静,黄丽雯,徐昌武.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及抗心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9
[8].张素枝,陶亮,张晓坚,郭叁星.细胞缝隙连接对miR-124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和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9].杨春媚,张婷婷,钱程,邹伟,陈文星.NK细胞抗肿瘤机制及相关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10].刘展,盛朋飞.新疆地产植物恰玛古活性成分及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