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病率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脑卒中发病率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一、脑卒中发病与季节变化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高喜旺[1](2021)在《《内经》中风相似病症及吉林省延吉市中风发病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对《内经》中风相似病症理论以及《内经》以降各历史时期中风因机证治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索吉林省延吉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及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探索五运六气规律及气象要素对地域性中风相似病症发病的影响,以期为延吉市中风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资料及新思路。方法:1.理论研究以古籍数据挖掘为主,对《黄帝内经》及《内经》以降各历史时期记载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因机证治理论研究。2.建立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朝医医院、延边中医院2004年1月21日——2014年1月20日共10年入院病例中风发病数据库及同期气象资料数据库。3.运用描述性统计、完全随机设计R×C表资料的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法、非参数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法等统计学方法,探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及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1.《黄帝内经》及《内经》以降各历史时期中风相似病症理论研究:(1)明确《内经》对中风病名及中风相似病症的论述,发现五运六气及气候变化易于导致中风相似病症发病。(2)阐明《内经》中风相似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原则,并且在现有的辨治中风的基础上明确了五运六气方面的因机证治。(3)明确《内经》以降各历史时期的中风病名范围、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将中风的辨治集中在我们现在论述的脑血管疾病范围。2.延吉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及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1)中风发病数在岁运太过不及、主气的不同时段存在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十天干循环的岁运年中,癸年、壬年、辛年、庚年为中风的高发年份;在主气六步时段中,太阳寒水、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为中风的高发时段。故中风发病主要受发病年份岁运属性为寒、风、湿、燥的影响,亦受到发病所处主气时段属性为寒、热、燥、湿的影响。(2)中风发病与同期气象要素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中风发病与同期气象要素中日照差、平均风速、最高气压、最低气压相关,且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最高气压、最低气压、日照差呈负相关;中风发病与运气同化之岁气象要素中平均风速、最高气压、最低气压、相对湿度相关,且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最高气压、最低气压、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中与中风发病相关性最高的气象要素为最高气压。(3)中风发病与不同运气时段气象要素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在多个天干时段影响中风发病的气象要素为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多个不同岁运时段影响中风发病的气象要素为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在多个主运、主气时段影响中风发病的气象要素均为平均风速、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在多个不同客气时段影响中风发病的气象要素为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结论:1.通过对《内经》中风相似病症分析可知,不同运气及气候条件易于导致中风发病。其中岁运太过不及、五运郁发、客主加临、六气司天在泉、六气胜复、客主相胜等运气变化与中风发病密切相关。2.《内经》中风相似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原则对中风审因论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在现有的辨治中风的基础上提出了运气病机及治则治法。3.根据《内经》以降各历史时期中风因机证治的研究,明确了中风病名范围、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将中风的辨治集中在我们现在论述的脑血管疾病范围。4.中风发病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其高发规律。中风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5.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岁运太过不及、主气时段运气属性变化易于导致中风发病。6.中风易于在气候剧烈变化的运气同化年份发病。其中易于导致气候剧烈变化的运气同化年份有天符、同天符、太乙天符之年。7.不同运气时段导致中风发病而发挥作用的气象要素各不相同,但12种气象要素中气温、气压、风速、湿度的骤然变化对中风发病影响最大。

赵吉帅[2](2021)在《大理市气象要素与居民脑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大理市气象要素与居民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发现潜在影响脑卒中发病的气象要素,为居民脑卒中的预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及建议。方法:收集2019-2020年期间就诊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新发脑卒中病例资料。对于病例一般数据资料根据性别、年龄、月份、季节分组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的分析运用?2检验进行。对每日、每月新发的脑卒中病例与同期气象要素之间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以此为基础选取具有相关性的气象要素作为自变量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脑卒中发病预测方程。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4.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符合条件的1058例新发脑卒中患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191例(占18.1%),缺血性脑卒中867例(占81.9%);男性673例(占63.61%),女性385例(36.39%);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0.80±11.85)岁,男女性别比为1.81:1,缺血性脑卒中平均年龄为(63.47±12.29)岁,男女性别比为1.41:1。2.大理市居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在冬季时发生次数较多,在夏季时发生次数较少(?2=8.321,P值<0.040);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在冬季时发生次数较多,在秋季时发生次数较少(?2=8.733,P值<0.030)。3.在不同季节时老年人与非老年人脑卒中发病无明显差异(P>0.05)。4.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以下几个气象要素与大理市居民脑卒中事件发生有关: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日发生次数与日气压值(包括峰值、谷值、平均值)的关系为正相关(r=0.101,P<0.01;r=0.089,P<0.05;r=0.096,P<0.01),与日气温值(包括峰值、谷值、平均值)的关系为负相关(r=-0.132,P<0.01;r=-0.124,P<0.01;r=-0.118,P<0.01);出血性脑卒中事件日发生次数与日气温值(包括峰值、谷值、平均值)的关系为负相关(r=-0.093,P<0.05;r=-0.114,P<0.01;r=-0.112,P<0.01),与日气压值(包括峰值、谷值、平均值)的关系为正相关(r=0.085,P<0.05;r=0.094,P<0.05;r=0.079,P<0.01);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月发生次数与月气温均值的关系为负相关(r=-0.506,P<0.01),与月气压均值的关系为正相关(r=0.416,P<0.01);出血性脑卒中事件月发生次数月气温均值的关系为负相关(r=-0.427,P<0.01)。5.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日发病人数预报模型:Y日=1.178-0.003×日平均气温(F=10.955,P=0.001),月发病人数预报模型:Y月=51.499-0.095×月平均气温(F=10.955,P=0.001)。出血性脑卒中日发病人数预测模型:Y日=0.49-0.001×日平均气温(F=7.591,P=0.012),月发病人数预报模型:Y月=13.988-0.037×月平均气温(F=4.899,P=0.038)。结论:1.大理市居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次数在冬季时较多,在夏季时较少;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次数在冬季时较多,在秋季时较少。2.大理市居民脑卒中事件的发生与以下几个气象要素有关:1)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日发生次数与日气压值(包括峰值、谷值、平均值)的关系为正相关,与日气温值(包括峰值、谷值、平均值)的关系为负相关;出血性脑卒中事件日发生次数与日气温值(包括峰值、谷值、平均值)的关系为负相关,与日气压值(包括峰值、谷值、平均值)的关系为正相关。2)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月发生次数与月气温均值的关系为负相关,与月气压均值的关系为正相关;出血性脑卒中事件月发生次数月气温均值的关系为负相关。

霍然[3](2021)在《主要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主要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文检索词“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空气污染、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及英文检索词“ischemic stroke、air pollution”等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常用的中文数据库以及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常用的外文数据库中截至期为2021年2月1日发表的与主要空气污染物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文献。使用Stata/SE软件16.0版本,逐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等程序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获得2224篇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2篇文献(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31篇)。纳入文献中研究的总人数达7071334人;2.PM10和CO组文献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PM2.5、NO2、SO2、O3组文献异质性为中到高度,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PM2.5[OR=1.0090(95%CI:1.0053~1.0128),P=0.000]、PM10[OR=1.0017(1.0008~1.0026),P=0.000]、CO[OR=1.0328(95%CI:1.0231~1.0426),P=0.000]、NO2[OR=1.0150(95%CI:1.0079~1.0222),P=0.000]、SO2[OR=1.0138(95%CI:1.0056~1.0220),P=0.001]、O3[OR=1.0018(95%CI:1.0001~1.0036),P=0.041]的短期暴露均与IS发病风险增加有关;3.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当天至发病前5天,除了PM10在lag0[OR=1.0018(95%CI:1.0007~1.0029)]和lag1[OR=1.0011(95%CI:1.0001~1.0021)]的合并效应值均有意义,另外5种污染物都只在lag0显示出污染物短期暴露导致的IS发病风险增高[PM2.5:OR=1.0078(95%CI:1.0043~1.0112),CO:OR=1.0320(95%CI:1.0223~1.0418),NO2:OR=1.0140(95%CI:1.0075~1.0204),SO2:OR=1.0126(95%CI:1.0048~1.0205),O3:OR=1.0010(95%CI:1.0001~1.0019)];4.根据季节进行亚组分析显示,PM2.5组冷季亚组合并效应值、NO2和SO2组暖季合并效应值有统计学意义;5.PM2.5、PM10、CO、NO2、SO2组文献均表现出大样本量亚组合并效应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M2.5、PM10、CO、NO2、SO2、O3短期暴露均与人群IS发病呈正相关性,这种风险在发病当天的效应最显着;2.PM2.5短期暴露对IS发病的影响在冷季更显着,NO2和SO2短期暴露对IS发病的影响在暖季更显着;3.相对于小样本量研究,大样本量研究更容易得出空气污染短期暴露与IS发病相关的结论;4.未发现不同研究方法、研究地区等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造成显着差异。

申辉[4](2020)在《短期内气温变化与海南“候鸟老人”急性脑梗塞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短期内气温变化对海南“候鸟老人”急性脑梗塞发生的影响,以期对“候鸟老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减少急性脑梗塞的发生。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期间分别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万宁市人民医院三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收治的60岁(包含60岁)以上的从外省到海南1周内发生急性脑梗塞的“候鸟老人”病例资料作为病例组。同期就诊于上述医院从外省到海南的60岁(包含60岁)以上的患有其它疾病或体检的“候鸟老人”作为对照组。共收集病例组272例,对照组158例。收集临床资料和温度等气象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原居住地、发病及就诊时间、既往史、入院后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气象资料包括候鸟老人发病前1周内每日的最高温度(℃)、最低气温(℃)、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气象资料由海南省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由海南医学院的流行病学教研室老师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本研究被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万宁市人民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同意。结果:1、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病例组中58.82%为男性,41.18%为女性,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人群中血压异常、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的人数所占比例多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气象资料方面,病例组在发病前第1日至发病前第7日的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病当日两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在发病前1周内的日平均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发病前第4日的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发病当日至发病前第3日以及发病前第5日至发病前第7日,两组日平均相对湿度(%)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919,95%CI:1.060~3.474)是“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病前第1日平均气温升高(OR=1.061,95%CI:1.006~1.118)以及发病前第4日平均气温升高(OR=1.029,95%CI:1.010~1.049)是“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发病前第1日以及发病前第4日平均气温升高是海南“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海南“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塞有关。2、糖尿病是海南“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海南“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塞有关。

张彩凡[5](2020)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气候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气候变化的相关性,为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提供有效临床思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筛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脑病科入院诊断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以发病日期为时间节点,进行证候要素辨别,采集一般临床信息。运用相关性检验方法,分析评价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其与四时气候变化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纳入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353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60.43±13.37)岁,≤65岁者167例,>65岁者186例,其中男性230例(65.1%),女性123例(34.9%),具有吸烟史患者180例(51.0%),酗酒史患者115例(32.6%),脑卒中家族史58例(16.4%),合并高血压病172例(60.72%),糖尿病128例(36.3%),高脂血症66例(18.7%),冠心病49例(13.9%),颈动脉狭窄153例(43.3%)。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证候要素分布频数依次为痰湿证>内风证>内风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火证=痰湿+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内风+痰湿+血瘀证,证候要素多以两证或三证组合形式出现;内风证、火证、阴虚阳亢证在61-70岁年龄段呈现相对高峰,痰湿证、血瘀证在51-60岁、71-80岁年龄段呈相对高峰,气虚证在81-90岁年龄段呈发病高峰;男性患者中医证候因素分布频率为痰湿证>内风证>血瘀证>气虚证>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女性患者中医证候因素分布频率为痰湿证>内风证>血瘀证=气虚证>火热证>阴虚阳亢证,且显示气虚证的发病与男性呈负相关;内风证发病与高血压病呈正相关,痰湿证与高脂血症、糖尿病呈正相关,气虚证与冠心病呈负相关,阴虚阳亢证与高脂血症呈负相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内风证与颈动脉斑块病变呈正相关,火证与颈动脉狭窄病变呈正相关3.北京地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季发病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内风证在立夏至芒种、立秋至处暑、秋分至寒露节气出现相对高峰;痰湿证在立夏至小满、夏至到立冬节气发病较其他节气增多,出现相对高峰;血瘀证立秋节气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内火证发病节气相对高峰为立秋至处暑、大寒节气;气虚证发病节气无明显集中趋势,其中立秋节气、寒露节气发病频数大于10以上;阴虚阳亢证发病节气在谷雨、立秋及大雪节气可见相对高峰。将患者按发病季节分成四组,组间比较提示内风证、内火证、痰湿证及内风+痰湿+血瘀证的组合形式在不同发病季节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提示春季发病与内火证呈负相关,夏季发病与痰湿证呈正相关,秋季发病与内风证及内风+痰湿+血瘀组合证呈正相关,冬季发病与内火证、内风+痰湿组合证呈正相关。4.北京地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当日气候变化情况分布:67例患者发病当日无异常气候变化所占比例最高,其次风气异常>燥湿气候异常>寒热气候异常>风—燥湿气候异常>风-寒热气候异常>寒热-燥湿气候异常>风-寒热-燥湿气候均异常时的发病人数。将患者按发病当日风、燥湿、寒热三种气候不同变化分成八组,组间比较提示内风证、内火证、痰湿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内风+痰湿证在不同气候变化时的发病有统计学差异。内风证发病与风—寒热-燥湿气候无异常呈现负相关性;火证的发病受风-寒热-燥湿气候异常、风-寒热气候异常显着影响;痰湿证发病受燥湿气候异常的影响;血瘀证发病受寒热气候异常的影响;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发病受风-寒热-燥湿气候无异常、风气异常的影响;内风+痰湿组合证发病与燥湿气候异常、风-寒热气候异常相关,痰湿+血瘀证、内风+痰湿+血瘀证与寒热气候异常、风-寒热气候异常显着相关。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发病具有明显季节趋势性,且对不同气候变化易感性相差明显。顺应季节变化,关注异常气候,针对不同证候要素采取精准有效的预防措施会对减少缺血性中风发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借此有望为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临床防治带来新的启示。

陈念[6](2020)在《天津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医疗费用高等“五高”特点,是当前中国成人致死的首位疾病。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存在关联,尤其是异常天气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目前国内外关于气象因素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尚无定论。宁河区作为天津市郊区之一,其脑卒中年发病率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宁河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是否是导致卒中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故本课题将研究天津市宁河区脑卒中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的关系,以期探讨气象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对天津市宁河地区的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给予一定的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就诊于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及其他医院(宁河区中医院、宁河区芦台医院、宁河区潘庄医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例,研究中心和三个分中心入组病例要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并通过头颅CT或宁河区医院的头颅MRI证实为急性脑卒中。并收集同期的气象资料,包括:日最低和最高气温(℃)、日最低和最高气压[百帕(hundred pa,h Pa)]、日最小和最大风速(m/s)、日最低和最高湿度(%)、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μg/m3)、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PM10)(μg/m3)],上述气象资料均来自中国科学气象网(https://tianqi.so.com)。后期处理的气象资料包括日温差和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m/s)、日平均相对湿度(%),PM2.5和PM10平均值(μg/m3)。使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脑梗死、脑出血日发病例数的气象因素;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寻找极端天气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空气污染物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气象因素对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33例,其中脑梗死患者1375例(占89.7%),脑出血患者158例(占10.3%)。1.天津市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具有月份波动特征,脑梗死在12月高发,脑出血在1月和9月高发;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具有季节波动特征,脑梗死在春季高发,秋季低发;脑出血在冬季高发,夏季低发;季节变化对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季节变化对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2.天津市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脑卒中发病与月平均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在平均气温较低的1月~5月以及12月,脑卒中例次较多(P<0.05);与月平均气压变化呈正相关,在平均气压较高的1月~4月以及11月、12月,脑卒中例次较多(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日发病人数与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湿度呈负相关(P<0.05、P<0.01),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P<0.05)、与日温差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日发病人数与当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负相关(P<0.01)、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P<0.05),与当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呈正相关(P<0.01)。即脑梗死日发病人数随日最低气温降低、日平均湿度降低、日平均气压升高、日温差增大而增多;脑出血日发病人数随日气温降低、日平均湿度降低、日气压升高而增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日发病例数与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P<0.01);脑出血日发病例数与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P<0.05)。3.天津市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与寒潮具有一定的关联回顾性对照研究发现寒潮天气可增加脑卒中患病风险,脑梗死OR值为1.055(95%CI0.782~1.650;P<0.05),脑出血的OR值为1.708(95%CI1.118~2.78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热浪天气未能增加脑卒中患病风险(P>0.05)。4.天津市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与空气污染具有一定的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M2.5、PM10浓度增高是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001(95%CI,1.000~1.004;P<0.05)、1.002(95%CI,1.000~1.006;P<0.05);PM2.5、PM10浓度增高未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P>0.05)。5.气象因素变化导致血压波动可能是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的机制之一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平均血压高于发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压升高比例及幅度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水平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春、冬季血压水平较高,而夏、秋季较低。收缩压在冬季波动范围最大,舒张压在夏季波动范围最大;脉压差在冬季最大,在夏季最低(P<0.05)。不同年龄脑卒中患者血压波动及脉压差变化,经比较后发现:春季时,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年龄<65岁脑卒中患者,舒张压波动范围小于年龄<65岁脑卒中患者;冬季时,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波动范围均小于年龄<65岁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脉压差≥60mm Hg的比例与发病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卒中亚型患者发病时脉压差变化是不同的,各年龄阶段的脑梗死患者、年龄≥65岁脑出血患者发病时脉压差有明显变化,与发病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脑卒中患者血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关(P<0.01)、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P<0.05)、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P<0.05);舒张压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关(P<0.05)、日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P<0.01)、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P<0.05)。即脑卒中患者血压随日平均气温降低、日平均相对湿度降低、日平均气压升高而升高。结论:1.天津市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具有月份波动特征,脑梗死在12月高发,脑出血在1月和9月高发。天津市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具有季节波动特征,脑梗死在春季高发,秋季低发;脑出血在冬季高发,夏季低发。2.天津市宁河地区季节变化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脑卒中患者发病无明显影响。3.天津市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具有关联,脑梗死和脑出血均易在低温、低湿、高气压的气象条件下发病。4.天津市宁河地区寒潮天气可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5.天津市宁河地区PM2.5、PM10浓度增高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6.天津市宁河地区不同气象因素对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气象因素变化导致血压波动是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主要机制之一。气象因素变化导致脉压差增大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气象因素变化更易导致老年患者血压波动,尤其是收缩压波动更明显,可能是老年高血压人群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之一。7.天津市宁河地区脑卒中患者血压水平受气象因素变化影响,SBP和DBP均随气温降低、湿度降低、气压升高而升高。

胡亚会[7](2020)在《中国住院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2016年度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伴危险因素及其治疗现状情况。研究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以及用药治疗现状。分析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入院时间季节性差异,进而得出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及年龄的规律。从而做到早期预防,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进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对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以及人类健康的危害。方法:研究患者为2016年度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共计208514例。数据来自“2016年度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院内患者综合干预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脑卒中高危患者筛查和干预项目GN-2016F0007)”,采用横断面观察法,对数据库的人口学信息、档案表信息、死因登记表、生活方式、家族史、既往脑血管病史、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糖尿病史、现病史、一般体征、现测血压(需测量2次)、心脏听诊、血糖检查、血脂检查、同型半胱氨酸、颈部血管超声、降压药物应用、抗栓药物应用等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获得我国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情况、伴随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同时期天津市市区内各气象因素指标,气象资料来自于天津市气象局,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住院脑卒中患者一般特征:男性多于女性(58.9%VS 41.1%),老年脑卒中患者多于中青年(69.5%VS 30.5%),年龄以60-69岁最多,70-79岁次之,18-39岁最少。地域以北方地区为多,占55.5%,南方地区占44.5%。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最多,占36.7%,初中次之,占36.0%,大学及以上最少,占7.8%。按卒中类型分类,缺血性脑卒中占86.7%,出血性脑卒中占10.9%,其他类型脑卒中占2.4%。2.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差异:总体吸烟率为27.6%,饮酒率为15.7%;缺乏运动占62.3%,高盐饮食54.9%,饮食荤素不均衡占39.2%。吸烟率及饮酒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中青年高于老年。高盐饮食: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荤素均衡、蔬菜、水果及牛奶或酸奶摄入量:城市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女性高于男性。3.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差异:高血压病史54.5%,脑血管病史30.6%,糖尿病史17.6%,冠心病史14.4%,血脂异常史6.7%,脑卒中家族史者占6.4%。城市地区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除高血压病史及血脂异常史外,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北方地区高于南方。4.住院脑卒中患者37.7%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此中74.6%还同时伴有高血压病。年龄越大,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越大,在≥80岁年龄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比例最高占46.4%。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北方地区高于南方。5.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特点:总体男性高于女性,老年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中女性比例(43.7%VS 35.2%);城市高于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老年患者中吸烟、饮酒率较中青年低,饮食素食为主者比例高,水果摄入量少;老年患者既往脑血管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于中青年;脑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史低于中青年。6.脑卒中二级预防抗栓药物应用情况: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者占56%,其中阿司匹林比例最高,占77.1%,其次为氯吡格雷占8.9%。男性高于女性,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4.175,P<0.001)。7.住院脑卒中死亡患者一般特征:年龄越大,脑卒中死亡率比例越来越高。其中≥80岁患者死亡比例最高,占所有死亡患者32.1%。无性别差异,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于缺血性脑卒中。8.住院脑卒中患者入院季节差异性:总体上来讲,春季(34.9%)>夏季(31.9%)>冬季(19.7%)>秋季(13.5%),无性别差异,无年龄差异;按不同亚组分析,农村地区、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出血性脑卒中则为夏季入院居多,夏季>春季>冬季>秋季。9.天津市卒中患者入院时间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天津市不同月份入院脑卒中患者频次与月平均气压呈正比,与月平均气温呈反比。即冬季1-2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压最高,而脑卒中入院患者数最高;但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r=-0.613,P>0.05)。10.住院脑卒中患者血压季节差异性:平均血压值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男性高于女性,老年平均收缩压高于中青年,平均舒张压低于中青年患者;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于缺血脑卒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156,P<0.001)。结论:1、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老年人高于中青年人,按年龄分层60-69岁年龄组最高占31.2%,因此对于该年龄组老年人脑卒中的预防至关重要。2、住院脑卒中患者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总体上北方地区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中青年高于老年;城市地区高于农村,但农村地区高盐饮食居多。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总体上男性高于女性;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老年人高于中青年人,城市地区高于农村。3、住院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史者占54.5%,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首位的危险因素,也符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且脑卒中在春季多发可能与该季节气温变化大,血压随之波动有关。研究还显示60-69岁为多发年龄组,提示从中青年人血压开始加强管控,从而降低这组人群的脑卒中的发病率。4、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37.7%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第二位的危险因素,在此中74.6%还同时伴有高血压病,提示二者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促进了脑卒中的发生。同时本研究还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更重要的危险因素。5、脑卒中二级预防抗栓药物总体应用率较低,在城市地区、男性、南方地区应用率略高。住院脑卒中死亡患者年龄越大,脑卒中死亡率越高。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伴有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史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更高。6、整体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间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无性别差异,无年龄差异;按不同亚组分析,农村地区、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出血性脑卒中则为夏季入院居多,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提示脑卒中患者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时要做好预防措施。7、天津市不同月份入院脑卒中患者频次与月平均气压呈正比,与月平均气温呈反比,即冬季1-2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压最高,而脑卒中入院患者数最高,但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后,无明显相关性。8、住院脑卒中患者血压呈现“北高南低”特点,在北方地区、农村、中青年、男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水平较高,且存在血压变异性,冬春季平均血压水平高于夏季。提示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较低,应进一步宣传普及脑卒中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丁晶莹,俞梅华,刘小琦[8](2019)在《2015—2017年湖州市居民脑卒中流行状况调查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2015—2017年湖州市脑卒中流行状况,为其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计算不同亚型(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潜在减寿年等,采用趋势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湖州市缺血性脑卒中年均发病率316.66/10万(中标率239.67/10万),死亡率29.43/10万(中标率20.39/10万);出血性脑卒中年均发病率73.53/10万(中标率57.10/10万),死亡率31.18/10万(中标率22.34/10万);年均病死率为15.53%,其中男性为15.44%,女性为15.64%。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两类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缺血性:Z=251.918、Z=100.977,P<0.01;出血性:Z=104.022、Z=93.312,P<0.01)。脑卒中病死率无明显变化趋势(Z=-0.857,P=0.3914)。在季节分布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数夏季最高;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数为春季最高,其次冬季。缺血性脑卒中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6.71年,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为0.22‰;出血性脑卒中AYLL为10.28年,PYLLR为0.77‰,男性减寿程度高于女性。结论湖州市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无明显变化;两类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高于女性,脑卒中发病季节集中在春夏冬三季。

李格飞[9](2019)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闭塞段远端微导管造影剂滞留与取栓治疗预后的关系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社会造成沉重负担。AIS的治疗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国际上数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动脉血管内通过取栓支架进行机械性取栓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手段。微导管造影是支架取栓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常规支架取栓之前须先将微导丝或者微导管缓慢通过血栓段,退出微导丝,手推造影剂经微导管造影确认微导管在血管腔内,同时判断狭窄和闭塞所在部位,帮助取栓支架放确定释放的部位,然后才通过该微导管输送支架,并进行以后的操作。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支架取栓前微导管在闭塞段远端造影时,如果造影剂无滞留,预后往往较好;但若造影剂出现滞留,则患者预后欠佳。我们认为,造影剂滞留和血栓负荷量、微导管通过血栓后前向血流缺乏、血栓栓子漂移堵塞分支、血管床微血栓形成导致造影剂弥散困难、侧枝循环差等有关,而这些因素都和取栓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因此微导管造影时造影剂的滞留,可能是预测临床预后、脑梗死体积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帮助术者在术中及时判断预后。为了证实我们的推测,我们将观察闭塞远端微导管造影时造影剂滞留情况与取栓患者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微导管造影剂滞留对取栓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取栓数据库中2012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进行取栓治疗的AI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选择;根据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中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将其分为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滞留组与造影剂无滞留组。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评价:当微导管通过血管闭塞部位后进行血管造影,方法:注射器抽取约1ml造影剂,沿微导管匀速推入,观察微导管远端主干动脉及其分支内造影剂弥散情况,正常情况下通过微导管的造影剂可很快在各个分支内速度不等的不停的向前流动、较快地全部弥散完毕;这种情况下我们认定该患者微导管造影剂无滞留;另外一部分患者在手推造影剂后会出现类似于“堵塞”的滞留、停顿现象(主干或者主要分支出现造影剂滞留现象),或者在下一个序列的透视或者造影时会发现上次注射的造影剂仍旧停滞在血管主干和主要分支中,我们定义为“微导管造影时造影剂滞留”。根据造影剂弥散情况和侧支循环分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临床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并探究影响梗死体积、脑出血转化等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78例,其中造影剂无滞留组63例,其中女性30例(47.6%),年龄69.1±12.4岁,取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14(10,17)分。造影剂滞留组共15例,其中女性7例(46.7%)。患者平均年龄73.1±14.9岁,取栓前NIHSS评分为17(14,20)分。滞留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着高于无滞留组(P=0.023),此外两组在性别、术前收缩压、取栓前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ASITN/SIR)、取栓前血管再通程度釆用修正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定(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 TICI)、吸烟史、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研究对象中,43.6%(34/78)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流(ASITN/SIR评分3-4级);术后79.5%(62/78)的患者达到成功再通(m TICI 2b-3);术后造影剂滞留组的脑梗死体积显着大于无滞留组(164.6 cm3 vs 55.4 cm3,P=0.007);造影剂滞留组发病至穿刺成功时间显着长于无滞留组(320 min vs 250min,P=0.002);造影剂滞留组取栓次数显着多于无滞留组(P=0.048)。所有研究对象术后7天NIHSS评分为12.0(7.0,17.3)分,其中造影剂无滞留组为12.0(7.0,16.0)分、造影剂滞留组为15.0(2.0,20.0)分;术后90天预后情况方面,造影剂无滞留组12例(19.0%)患者预后较好,而弥散滞留组为4例(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造影剂滞留组的术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率显着高于无滞留组(60.0%vs22.2%,P=0.010);29.5%(23/78)的患者在术后90天内死亡;其中造影剂无滞留组15例(23.8%),造影剂滞留组4例(37.5%)。将造影剂弥散情况与术后90天时m RS评分、侧支循环情况、m TICI评分、取栓次数、脑梗死体积、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及术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取栓次数、取栓术后脑出血转化、脑梗死体积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分别和造影剂弥散情况呈负相关。又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取栓前NIHSS评分(OR=0.874,95%CI:0.785-0.973,P=0.014)、取栓前侧支循环ASITN/SIR评分(OR=1.354,95%CI:0.900-2.037,P=0.145)、房颤病史(OR=0.374,95%CI:0.116-1.205,P=0.100)?发病至穿刺成功时间(OR=1.004,95%CI:0.999-1.008,p=0.094)可能是影响取栓术后预后的因素,又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现影响取栓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34例,侧支循环不良组44例。对两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两组术后血管开通率方面,侧支循环良好组显着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91.2%vs70.5%,P=0.025)。术后90天死亡率方面,侧支循环不良组显着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36.3%vs 8.8%,P=0.005)。其余临床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后,发现术后脑梗死体积、取栓前NIHSS评分、取栓前收缩压、糖尿病史、房颤史(P<0.200)可能与侧支循环分级相关;又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现可能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因素(P>0.05)。以脑梗死体积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后,发现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取栓次数、术前阿尔伯塔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评分、糖尿病史可能是取栓患者术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因素;我们又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是决定动脉取栓患者术后脑梗死体积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6)。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为因变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后发现取栓次数、取栓前NIHSS评分、糖尿病史可能与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相关;我们又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现影响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取栓术后脑出血转化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可能是术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我们又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是动脉取栓患者术后脑出血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1)。结论:造影剂弥散情况和临床预后没有显着相关关系。但我们证实了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滞留与否)是取栓术后脑梗死体积和脑出血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我们也发现侧支循环情况与血管开通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与临床预后以及各个参数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纳入更多样本来证实。(第二部分)发病季节和昼夜时间节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治疗预后的关系目的:既往国内外学者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存在昼夜节律。目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溶栓治疗的时间生物学研究较为多见,但尚未见发病季节和昼夜时间特点对与动脉内机械取栓预后影响等的相关研究报道。明确取栓治疗相关的时间规律,对脑卒中取栓治疗的公众预防、急救工作计划和医院卒中团队计划都有帮助。本研究拟将接受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季节、昼夜的不同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发病季节、昼夜因素对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的脑卒中患者的数据库患者资料,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1)对于季节分组,定义为:1-春季(3-5月)、2-夏季(6-8月)、3-秋季(9-11月)、4-冬季(12月-次年2月)与昼夜分组,定义为:1-上午(6:00-11:59)、2-下午(12:00-17:59)、3-晚上(18:00-23:59)、4-凌晨(0:00-05:59),分别比较四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各种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近期吸烟、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入院NIHSS评分、介入影像学数据资料等基线资料有无组间差异。然后再比较两组患者取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发病90天时m RS评分等有无差异。(2)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不同季节及昼夜节律与预后的关联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季节、昼夜时段与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后患者的发病90天时临床预后的关系(根据m RS评分,90天时m RS≤2分为预后良好;m RS>2分为预后不良),结果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为了消除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等因素。结果:(1)共9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9.2±13.1岁,其中男性54例(58.1%)、女性39例(41.9%)。既往病史方面,高血压病史者共58例(62.4%)、糖尿病史者19例(20.4%)、房颤病史者28例(30.1%);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吸烟者24例(25.8%)、饮酒者7例(7.5%);(2)根据入选患者的发病季节,将研究对象分为春、夏、秋、冬四组,分析并比较四组的临床特征,其中春季发病患者25例(26.8%)、夏季15例(16.1%)、秋季30例(32.3%)、冬季23例(24.5%)。血压方面,夏季发病的患者收缩压和中位数较高,但组间比较后无显着差异(P>0.05);冬季发病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中位数较低,经组间两两比较后发现冬季发病患者舒张压显着低于夏季发病患者(P=0.020)。既往病史方面,夏季组患者伴有糖尿病史者较多,但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夏季发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高于冬季发病患者(P=0.034)。其他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NIHSS评分、吸烟史、饮酒史、等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3)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发病具体时间按昼夜分布,将其分为上午、下午、晚上、凌晨四个组并分析比较四组临床数据。其中上午发病患者33例(35.4%)、下午25例(26.9%)、晚上23例(24.7%)、凌晨12例(12.9%)。凌晨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成功时间中位数较长,组间两两比较后发现晚上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成功时间显着短于上午(P<0.01),同时凌晨组显着长于晚上组(P=0.028)。其余临床特征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4)按发病季节分布取栓患者预后比较:所纳入患者在发病后90天时临床预后较好者23例,占24.7%;而预后不良者70例,占75.3%。其中夏季和秋季发病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相当(80.0%);而春季发病与冬季发病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相似(72.0%vs 69.6%)。春季与夏季组死亡率相对较高(24.0%vs 26.7%),而冬季组死亡率较低(8.7%)。季节组别间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取栓患者发病90天时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又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取栓治疗患者发病季节作为自变量连同其他危险因素与发病90天时预后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发病患者预后情况没有显着差异。(5)以昼夜作为分组依据的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下午组患者预后不良率最高(84.0%),其次是凌晨发病者(83.3%);上午与晚上组的患者良好预后率一致,均为30.0%。上午与下午组患者取栓后死亡率较高(24.2%vs24.0%),凌晨组患者死亡率较低(8.3%)。以上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对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发病昼夜时间分布情况与发病90天时临床预后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昼夜时间段间取栓患者临床预后比较无显着差异。我们又对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患者发病的昼夜时间作为单独指标并连同其他因素与发病后90天时临床预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发病的患者对预后情况的影响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我们发现发病季节和昼夜时间差异和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的临床预后无关。但是,发现了晚上组患者在发病至穿刺时间方面显着短于上午组,同时凌晨组显着长于晚上组;同时我们还发现冬季组患者舒张压显着低于夏季组,而夏季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高于冬季组。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取栓患者人数呈季节和昼夜时段特征性分布的趋势:季节方面,春季和秋季接受取栓患者人数较多;昼夜分布方面,凌晨组接受取栓治疗患者较少,而上午组较多。上述结果需要进一步在大样本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和验证。(第三部分)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取栓术中同侧大脑前动脉医源性栓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目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进行取栓治疗时,可以造成同侧大脑前动脉的医源性闭塞。目前对于继发于中动脉闭塞取栓术的大脑前动脉栓塞各方面认识还较为有限;大脑前动脉栓塞常发生在血管的远端,此处血管直径小、路径更远且迂曲,进行取栓治疗时存在技术上的挑战并面临更高的风险;发生医源性大脑前动脉闭塞后,进一步加剧脑部缺血(因为来自同侧大脑前动脉的侧枝循环因为大脑前动脉闭塞而消失了),延长开通的时间,增加手术并发症,而且部分大脑前动脉闭塞后无法开通导致梗死,这些都会影响临床预后。因此深入探究医源性大脑前动脉栓塞的发病规律、治疗手段和临床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我们拟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并接受取栓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大脑前动脉栓塞组(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embolism,ACAE)与无大脑前动脉栓塞组(no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embolism,NACAE),计算取栓术中ACAE的发病率,将其基线资料、发病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寻找造成医源性ACAE发生的原因,以期能够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取栓术中发生的医源性ACAE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进行过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历资料。并制订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选择。对于NACAE组与ACAE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各种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近期吸烟、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入院NIHSS评分、影像学评分数据等基线资料有无组间差异。然后再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天NIHSS评分、取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发病90天时m RS评分等预后情况有无差异;又定义0-NACAE,1-ACAE,并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CAE发生的相关因素(如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介入手术数据等):对可能相关的因素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0.2的相关因素,再采用条件向后法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各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得出P<0.05的相关因素。结果: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患者6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NACAE组51(83.6%)例,女性27(52.9%)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1(62,82)岁,入院时NIHSS评分为14.0(11.0,18.0)分,术前ASPECTS评分8.0(7.0,10.0)分。ACAE组共10(16.4%)例,其中女性4(40%)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7.0(69.3,84.3)岁,取栓前NIHSS评分为11(6,16)分,术前ASPECTS评分8.0(6.0,10.0)分。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手术相关数据方面: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中,50.8%(31/61)的患者取栓前具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流(ASITN/SIR3-4);血管开通情况方面:NACAE组的患者有84.3%(43/61)达到大脑中动脉的成功再通(m TICI2b-3),而ACAE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开通率为60.0%。此外大脑前动脉闭塞者达到血管开通(m TICI2b-3)的共4(40%)例。就责任动脉开通情况来看,大脑前动脉取得最终开通的比例要低于大脑中动脉,但是由于病例数少,两者没有显着性差异。两组患者在取栓前侧支循环ASITN/SIR评分、取栓前TICI评分、取栓次数、梗死体积等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所有入组患者手术后7天的NIHSS评分为12.0(5.0,16.0)分,其中NACAE组为12.0(7.0,16.0)分、ACAE组为8.0(2.5,15.0)分;所有患者取栓术后90天m RS评分为4.0(2.0,4.0)分,其中NACAE为4.0(2.0,4.0)分,ACAE组为4.0(2.0,4.3)分;两组术后脑出血转化发病率,90天死亡率等相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与ACAE发生的相关因素。我们又对ACAE组患者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发现患者使用麻醉方式几乎均为局部麻醉(9/10);术前同时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共3例;ACAE患者具体闭塞部位多在A2段(7例);动脉闭塞时机方面6位患者发生在导引导管到位后,4例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取栓后;所使用的取栓装置均为Solitaire支架;发病90天时取得较好预后的有3例。结论:大脑中动脉取栓过程中ACAE的发生率约为16.4%,医源性ACAE的发生对预后没有显着影响。ACAE的患者开通率相对MCA闭塞的开通率相对要低,可能是因为其路径迂曲长远和管径细小等原因所致。ACAE大多发生在取栓前的导引导管放置过程中,因此,需要重视精细操作、结合抗栓药物等措施来降低ACAE的发生。ACAE发生率并不低,但其开通率低下,所以更加需要在术中预防其发生。这些结果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吴明慧[10](2019)在《缺血性卒中发病规律与五运六气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黄帝内经》中的运气理论,对潍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规律与五运六气的关系进行探索,同时分析潍坊地区的气象资料,观察气象要素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于潍坊市中医院收集2006年01月20日(大寒日)—2018年01月19日(大寒前一日)(即从乙酉年初之气首日至丁酉年终之气末日,跨度整12年岁。)共14034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数据,同时采集潍坊市连续12年的日平均的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气压5项气象数据;根据《内经》中“七篇大论”的运气推演计算每年各运气时段以及节气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数;最后对五运六气各时段的脑卒中发病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二十四节气各时段的缺血性卒中发病数与5种气象因素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偏相关性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5.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不同岁运缺血性卒中住院人数构成比采用样本率比较,对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针对在不同的主运及主气时段的住院人数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is H),关于不同节气的发病规律与同一节气及前一节气气象因子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偏相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60-79岁;在不同岁运年,以水运年发病率最高,金运年最低,其中以水运太过之丙戌年发病最高;在不同的六气主气段,从总体看发病高峰在初之气,发病最低为终之气,其余四气的发病差距不明显;在不同五运主运时段,总体以木运为发病高峰,水运时发病最低,其余三步发病居中且差异不明显;缺血性卒中的发病与日平均的温度、气压和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日平均的相对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其中,日均相对湿度和日均风速对其发生率的影响较大。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在岁运、五运及六气时段都有显着的规律,潍坊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以肝肾亏虚为本,主要邪气为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易致中风。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运发病规律:水运之年高发,其发病病机为:感受寒邪,肝肾亏虚,气血逆乱,方可以川连茯苓汤合静顺汤加减;五运及六气主气时段:木运及初之气为发病高峰,为肝阳亢盛、气血逆乱之中风。(2)在气象方面,受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较大。总结以上规律为脑卒中的中医一二级预防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在临床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二、脑卒中发病与季节变化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卒中发病与季节变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内经》中风相似病症及吉林省延吉市中风发病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近十年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及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1.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关系的研究
        1.1 中风病因病机与五运六气变化的关系
        1.2 中风发病季节节律与五运六气变化的关系
        1.3 运气先天禀赋对中风发病的影响
    2.中风发病与气象要素关系的研究
        2.1 中风病因病机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2.2 中风发病季节节律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2.3 中风发病与地域气候的关系
    3.五运六气理论与气象要素的相关研究
        3.1 五运六气理论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3.2 气象资料论证五运六气理论的科学性
    4.结论
第二章 《黄帝内经》及《内经》以降各历史时期中风相似病症理论研究
    1.《黄帝内经》中的中风相似病症理论研究
        1.1 《黄帝内经》对中风病名的研究
        1.1.1 名为中风,古今异义
        1.1.2 症属中风,病名各异
        1.1.3 小结
        1.2 《黄帝内经》对中风相似病症症状的研究
        1.2.1 神昏迷蒙,人事不省
        1.2.2 肢体偏废,痿弱不用
        1.2.3 气血失司,运行不畅
        1.2.4 筋脉损伤,功能失常
        1.2.5 小结
        1.3 《黄帝内经》对中风相似病症病因病机的研究
        1.3.1 外感六淫,邪中经络
        1.3.2 运气胜复,波及脏腑
        1.3.3 七情不遂,化火动风
        1.3.4 肥贵之体,痰浊郁阻
        1.3.5 劳伤虚损,血行稽迟
        1.3.6 小结
        1.4 《黄帝内经》对中风相似病症治则治法的研究
        1.4.1 顺时而治,以平为期
        1.4.2 调其虚实,和其逆顺
        1.4.3 扶正祛邪,标本同治
        1.4.4 小结
        1.5 总结
    2.《内经》以降各时期中风理论的研究
        2.1 汉代至唐宋时期对中风因机证治的研究
        2.1.1 中风病名的研究
        2.1.2 中风病因病机的研究
        2.1.3 中风症状及分类研究
        2.1.4 治则治法及预后研究
        2.1.5 小结
        2.2 金元时期对中风因机证治的研究
        2.2.1 中风病名的研究
        2.2.2 中风病因病机的研究
        2.2.3 中风症状及分类研究
        2.2.4 治则治法及预后研究
        2.2.5 小结
        2.3 明清时期对中风因机证治的研究
        2.3.1 中风病名的研究
        2.3.2 中风病因病机的研究
        2.3.3 中风症状及分类研究
        2.3.4 治则治法及预后研究
        2.3.5 小结
        2.4 总结
第三章 延吉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及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
    1.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研究资料筛选
        1.3 病例统计结果基本情况
    2.本文的时间计算及干支年份与公元纪年转化
        2.1 五运时段划分
        2.2 五运交运规律
        2.3 六气时段划分
        2.4 六气交接规律
    3.延吉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3.1 中风发病病例统计结果与性别年龄相关性的研究
        3.2 中风发病与岁运太过不及时段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3.3 中风发病与主运五步时段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3.4 中风发病与主气六步时段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3.5 中风发病与客气六步时段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3.6 岁运太过不及对中风发病影响的研究
        3.7 主气六步对中风发病影响的研究
        3.8 小结
    4.延吉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变化及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4.1 中风发病与同期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4.2 中风发病与运气同化之岁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4.3 中风发病与十天干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4.4 中风发病与五岁运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4.5 中风发病与主运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4.6 中风发病与主气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4.7 中风发病与客气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4.8 小结
第四章 延吉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及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结果与讨论
    1.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1.1 疾病资料
        1.2 气象资料
        1.3 统计方法
    2.延吉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变化相关性的分析
        2.1 中风发病病例统计结果与性别年龄相关性的分析
        2.2 中风发病与岁运太过不及时段变化相关性的分析
        2.3 中风发病与主气六步时段变化相关性的分析
        2.4 小结
    3.延吉市中风发病与五运六气变化及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3.1 中风发病与当年同期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3.2 中风发病与运气同化之岁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3.3 中风发病与十天干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3.4 中风发病与五岁运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3.5 中风发病与主运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3.6 中风发病与主气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3.7 中风发病与客气时段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3.8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大理市气象要素与居民脑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气象资料
        1.1.1 临床资料
        1.1.2 气象资料
    1.2 统计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2 居民脑卒中发病季节性分布特点
    2.3 不同季节时老年人与非老年人脑卒中发病情况的对比分析
    2.4 居民脑卒中月发病人数及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2.5 脑卒中日发病数与常见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6 脑卒中月发病数与常见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7 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8 脑卒中发病与同期气象要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8.1 缺血性脑卒中日发病人数与日气象要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8.2 出血性脑卒中日发病人数与每日气象要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8.3 缺血性脑卒中月发病例数与每月气象要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8.4 出血性脑卒中月发病例数与每月气象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气象要素与脑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1 气温因素与脑卒中
        1.1 气温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1.2 气温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机制
    2 气压因素与脑卒中
        2.1 气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2.2 气压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机制
    3 空气湿度因素与脑卒中
        3.1 湿度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3.2 湿度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机制
    4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主要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空气污染的分类
    1.3 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1.3.1 PM
        1.3.2 CO
        1.3.3 NO_2
        1.3.4 SO_2
        1.3.5 O_3
    1.4 主要空气污染物影响IS的潜在机制
        1.4.1 PM
        1.4.2 CO
        1.4.3 NO_2
        1.4.4 SO_2
        1.4.5 O_3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2.2 文献纳入和剔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检索词及检索策略
        2.3.1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检索词
        2.3.2 空气污染相关检索词
        2.3.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
    2.5 信息提取及数据库建立
        2.5.1 提取内容
        2.5.2 提取方法
    2.6 文献质量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PM_(2.5)暴露与IS发病相关性Meta分析
        3.4.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4.2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量合并
        3.4.3 Meta回归
        3.4.4 亚组分析
        3.4.5 敏感性分析
        3.4.6 发表偏倚检验
        3.4.7 剪补法
    3.5 PM_(10)暴露与IS发病相关性Meta分析
        3.5.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5.2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量合并
        3.5.3 亚组分析
        3.5.4 敏感性分析
        3.5.5 发表偏倚检验
    3.6 CO暴露与IS发病相关性Meta分析
        3.6.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6.2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量合并
        3.6.3 亚组分析
        3.6.4 敏感性分析
        3.6.5 发表偏倚检验
    3.7 NO_2暴露与IS发病相关性Meta分析
        3.7.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7.2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量合并
        3.7.3 Meta回归
        3.7.4 亚组分析
        3.7.5 敏感性分析
        3.7.6 发表偏倚检验
    3.8 SO_2暴露与IS发病相关性Meta分析
        3.8.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8.2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量合并
        3.8.3 Meta回归
        3.8.4 亚组分析
        3.8.4.1 研究方法
        3.8.4.2 研究地区
        3.8.4.3 样本量
        3.8.4.4 滞后日
        3.8.4.5 季节
        3.8.5 敏感性分析
        3.8.6 发表偏倚检验
    3.9 O_3暴露与IS发病相关性Meta分析
        3.9.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9.2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量合并
        3.9.3 Meta 回归
        3.9.4 亚组分析
        3.9.5 敏感性分析
        3.9.6 发表偏倚检验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短期内气温变化与海南“候鸟老人”急性脑梗塞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气象资料的收集
    1.3 临床资料和气象资料的收集
    1.4 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4.结论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流行现状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气候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缺血性中风发病与四时气候变化相关性研究
    1 缺血性中风发病与四时气候变化相关性的中医学认识
        1.1 四时气候不同人体生理表现不同
        1.2 人体发病受四时气候变化影响
        1.3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防治养生调护
        1.4 缺血性中风发病与四时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1.4.1 “内虚邪中”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机
        1.4.2 四时气候变化是“邪中”的重要诱因
    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发病与四时气候变化相关性的认识
        2.1 缺血性中风发病四时规律研究现状
        2.2 缺血性中风发病与气候变化规律研究现状
        2.3 对于缺血性中风发病规律研究现状的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疾病分期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2.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样本量估算
        1.6 临床信息采集内容
        1.7 四时气候变化划分标准及观察指标: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信息采集
        2.2 数据分析
        2.2.1 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
        2.2.2 相关性分析
        3 技术路线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2.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及其常见组合形式
        2.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
        2.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性别分布情况
        2.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在常见合并疾病下的分布特点
        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相关性研究
        3.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四时发病情况
        3.1.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四时分布
        3.1.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在四时内不同节气发病情况
        3.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的发病四时分布
        3.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相关性分析
        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气候变化研究
        4.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当日气候变化情况分布
        4.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在不同气候变化时的发病频数
        4.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气候变化相关性
    结论
        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一般情况资料及合并疾病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2.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及其常见组合形式
        2.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
        2.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性别分布情况
        2.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在常见合并疾病下的分布特点
        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相关性研究
        3.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四时分布
        3.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发病四时分布
        3.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相关性分析
        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气候变化研究
        4.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当日气候变化情况分布
        4.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在不同气候变化时的发病频数
        4.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气候变化相关性
    讨论
        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气候变化相关性
        3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养生调护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6)天津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的资料
        2.1.1 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
        2.1.2 脑卒中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统计
        2.1.3 脑卒中患者分布特征
    2.2 宁河地区气象资料
    2.3 脑卒中与各种气象因素的关系
        2.3.1 脑卒中发病与气温、气压变化关系
        2.3.2 脑卒中日发病例数与日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3.3 脑卒中与气象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极端天气与脑卒中关系
        2.4.1 宁河地区寒潮、热浪基本情况
        2.4.2 宁河地区寒潮对脑卒中发病的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2.4.3 宁河地区热浪对脑卒中发病的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2.5 空气污染与脑卒中的关系
        2.5.1 污染物(PM_(2.5)、PM_(10))指标情况
        2.5.2 空气污染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2.6 血压与气象因素变化的关系
        2.6.1 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2.6.2 脑卒中患者血压波动、脉压差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2.6.3 脑卒中患者血压水平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3 讨论
    3.1 脑卒中发病的季节性规律
    3.2 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相关性
    3.3 极端天气与脑卒中
    3.4 空气污染与脑卒中
    3.5 气象因素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可能机制
        3.5.1 高血压与脑卒中
        3.5.2 血压季节性变化规律
        3.5.3 气象因素影响血压变化
        3.5.4 气象因素与脉压差变化
        3.5.5 气温变化引起血压波动的机制
论文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发病与气象、环境因素相关性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国住院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调查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对象分布
        1.1.3 研究方法
        1.1.4 研究内容
        1.1.4.1 基本人口学信息
        1.1.4.2 病史信息
        1.1.4.3 体格检查
        1.1.4.4 心电图检查
        1.1.4.5 实验室检查
        1.1.4.6 颈动脉超声检查信息
        1.1.5 定义与标准
        1.1.6 研究对象分组
        1.1.7 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
        1.1.8 质量控制
        1.1.9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全国不同地区2016 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一般特征
        1.2.2 全国不同地区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城乡差异
        1.2.3 全国不同地区 2016 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南北差异
        1.2.4 全国不同地区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性别差异
        1.2.5 全国不同地区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城乡差异
        1.2.6 全国不同地区 2016 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南北方差异
        1.2.7 全国不同地区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性别差异
        1.2.8 全国不同地区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1.2.9 住院脑卒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生活方式比较
        1.2.10 脑卒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既往病史比较
        1.2.11 高同型半胱氨血症伴高血压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般特征比较
        1.2.12 住院脑卒中患者血脂情况对比分析
        1.2.13 住院脑卒中患者伴发颈部斑块情况对比分析
        1.2.14 老年脑卒中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1.2.15 老年脑卒中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比较
        1.2.16 老年脑卒中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既往病史比较
        1.2.17 复发性脑卒中与初发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1.2.18 生活方式对复发性脑卒中的影响
        1.2.19 既往病史对复发性脑卒中的影响
        1.2.20 住院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应用情况比较
        1.2.21 住院脑卒中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对比
        1.2.22 住院脑卒中死亡患者一般特征
    1.3 讨论
        1.3.1 整体流行现状
        1.3.2 脑卒中危险因素
        1.3.3 老年脑卒中的特点
        1.3.4 复发性脑卒中特点
        1.3.5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
        1.3.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病
    1.4 小结
二、天津市脑卒中患者住院人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气象资料
        2.1.3 研究方法
        2.1.4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气象资料
        2.2.2 同期患者入院人数与气象资料相关性
        2.2.3 住院脑卒中患者一般特征的季节性差异比较
        2.2.4 不同卒中类型一般特征季节性差异
        2.2.5 住院脑卒中患者血压季节性差异
        2.2.6 住院脑卒中患者血脂血糖季节性差异
    2.3 讨论
        2.3.1 脑卒中入院时间与气象因素相关性
        2.3.2 血压变异性对脑卒中的影响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2015—2017年湖州市居民脑卒中流行状况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指标和评价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
    2.2 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2.3 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的时间分布
    2.4 脑卒中减寿分析
3 讨论

(9)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绪论
第一部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闭塞段远端微导管造影剂弥散情况与取栓治疗预后的相关分析
    1.研究背景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发病季节和昼夜时间节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治疗预后的关系
    1.研究背景
    2.研究对象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三部分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取栓术中发生同侧大脑前动脉医源性栓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1.研究背景
    2.研究对象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及成果

(10)缺血性卒中发病规律与五运六气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基础
    1 五运六气概述
    2 五运六气基本推演
        2.1 岁运推演
        2.2 五运推演
        2.3 六气推演
        2.4 司天、在泉之气
        2.5 客主加临
        2.6 运气同化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处理
        2.2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12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性别及年龄的比较分析
        3.2 缺血性脑卒中在各岁运和运气时段的发病特征分析
        3.3 缺血性脑卒中同各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缺血性脑卒中岁运发病的特征分析
    2 缺血性脑卒中五运及六气节律的发病特征分析
    3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特征分析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脑卒中发病与季节变化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经》中风相似病症及吉林省延吉市中风发病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D]. 高喜旺.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大理市气象要素与居民脑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 赵吉帅. 大理大学, 2021(09)
  • [3]主要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D]. 霍然. 兰州大学, 2021(12)
  • [4]短期内气温变化与海南“候鸟老人”急性脑梗塞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 申辉.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四时气候相关性研究[D]. 张彩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天津宁河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D]. 陈念.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中国住院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调查研究[D]. 胡亚会.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2015—2017年湖州市居民脑卒中流行状况调查及分析[J]. 丁晶莹,俞梅华,刘小琦. 健康研究, 2019(05)
  • [9]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李格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 [10]缺血性卒中发病规律与五运六气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索[D]. 吴明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脑卒中发病率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