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下降液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特性,线性,韦伯,稳定性,雷诺,余量。
下降液膜论文文献综述
范学成,张琳,卜诗,许伟刚,柳林[1](2019)在《垂直下降管内液膜沸腾蒸发及相界面波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垂直下降管内液膜沸腾蒸发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入口雷诺数Re和热流密度的耦合作用对液膜流动和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壁面生成的汽泡呈现液滴状;大汽泡表面分割、脱离出小汽泡;汽泡生成、脱离强化了沸腾传热效率;热流密度越大,液膜表面的稳定性越差;Re的提高能够增强相界面稳定性;降膜沸腾传热方式的不同对传热系数影响很大;在计算工况范围内,绘制出传热模态分布图,为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萌,刘杰斌,姜胜耀,段日强[2](2019)在《等热流密度加热垂直下降液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等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降膜流动的叁维模型方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线性稳定性分析表明,模型方程在小到中等Reynolds数下都适用,并且流向不稳定性增长率随着Reynolds数和Marangoni数增加而增加,展向不稳定性增长率则随着Marangoni数增加而增加,随着Reynolds数增加而减小,流向和展向对扰动波数都存在一个不稳定区间。叁维数值模拟表明,在等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液膜在随机扰动的情况下最终会形成带孤立波的叁维溪流状结构,液膜与气体的换热也因溪流状结构的出现而加强;在随机扰动的基础上引入占优势地位的展向最不稳定扰动会使得换热增强,液膜会提前破裂;在随机扰动的基础上引入占优势地位的流向最不稳定扰动时,液膜的换热会增强,但不会提前破裂;在随机扰动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占优势地位的流向和展向最不稳定扰动时,换热会加强且液膜会提前破裂。(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杰斌,姜胜耀,段日强[3](2016)在《均匀加热垂直下降液膜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流动是一种流体厚度相对于流向特征长度很小的流动。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利用加权余量模型对之进行数值和理论研究,因为这种模型在较大的Reynolds数范围内都是适用的。本文将加权余量模型作为模型方程,考察Reynolds数、Marangoni数对展向扰动的线性稳定性的影响,初始扰动对液膜非线性演化的影响。线性稳定性分析表明,均匀加热薄膜流动在任何Marangoni数下对展向长波扰动都是不稳定的,且不稳定性增长率和不稳定波数区间随着Marangoni数增加而随着Reynolds数减小。非线性数值模拟表明,展向扰动波的线性稳定性决定了薄膜的最终演化:对于稳定扰动,薄膜可以保持长时间不破裂;对于不稳定扰动,液膜经过长时间演化后将产生溪流状结构,进而形成干涸点;因为随机扰动不可避免,因此展向扰动总是不稳定的,流动总会出现溪流结构;随机扰动展向上的线性最不稳定扰动波决定了溪流结构的间距,人工施加的稳定扰动不能延缓溪流结构的出现,而不稳定扰动则加快了溪流结构的出现。(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王仙茅,常华健,杨林,赵瑞昌[4](2016)在《竖直通道内下降液膜蒸发换热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降液膜蒸发换热是CAP1400型反应堆非能动安全壳采用的重要换热机理,准确计算下降液膜蒸发换热量对非能动安全壳换热性能的评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ANSYS FLUENT软件二次开发,实现了两种下降液膜蒸发换热模型的构建,并将两种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可较为准确地计算壁面下降液膜的蒸发换热系数;模型1的计算结果更加可靠,但在靠近壁面处需非常精细的网格;模型2在壁面处可使用较粗网格,但计算结果对对流换热系数的依赖较大。(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王晶,王亦飞,颜留成,伍子玮,于广锁[5](2016)在《管内垂直下降液膜速度与厚度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洗涤冷却管内垂直降膜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波多普勒测速仪对管内不同周向以及轴向位置的液膜厚度和速度进行了无接触式的测量,液膜Reynolds数范围为1.0×10~4~3.1×10~4。结果表明:在0°周向位置上液膜厚度与速度均达到最大值,导致该位置局部液膜厚度过大而不能保持稳定,部分液体脱离液膜表面,此外还造成了8°和16°位置的液膜厚度激增。在轴向上,当Reynolds数小于2.0×10~4时,液膜速度在重力作用下随流动距离增加而增加,反之,液膜速度因为流动阻力会随距离增加而减小。随着Reynolds数的增大,液膜平均厚度和速度呈增大趋势。此外,Reynolds数的增大还会使得液膜更加不稳定。(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臧丽叶,田瑞峰,刘晓一,孙兰昕[6](2014)在《垂直下降液膜波动特性实验研究与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结合数字图像处理对不同Re下液膜厚度的实时变化进行测量。通过MATLAB内建功率谱密度计算函数对液膜波动的时间序列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获得了液膜波动特性的功率谱密度(PSD)曲线,对不同Re下的液膜波动规律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液膜波动具有显着的多频特性,且各频率有优劣之分,孤立波数量虽少,却携带液膜波动的大部分能量,对液膜波动的贡献不可忽略。液膜波动幅度与Re有关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小Re时,液膜的波动幅度与Re有强烈的相关性,随Re的增大而增大;中等Re时,液膜的波动幅度基本保持稳定;大Re时,孤立波的出现使液膜波动幅度急剧增大,液膜波动不稳定性增强。(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臧丽叶,田瑞峰,孙兰昕,田进云,罗骞[7](2013)在《自由下降液膜波动特性的纵向演化及不稳定性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大雷诺数自由液膜表面波在起波线附近有限区域内的纵向演化及其不稳定性发展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先进的谱分析技术对液膜波动的频率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分析表面波波动规律沿流程(纵向)的变化,解决了传统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无法确切描述表面波非线性特征的问题。研究表明,液膜表面波的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交叉进行;重力的纵向分量能够加快表面波不稳定性的发展,为不稳定因素;波动频率是决定表面波纵向演化一个重要因素,将实验结果与已发表的一些结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实验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叁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期刊2013-09-11)
杨慧华[8](2013)在《垂直下降薄液膜吸收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除湿是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它在建筑环境与工业生产方面都与有重要的应用,目前除湿技术已经成为学术界较为广泛的研究方向。节能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主题,由于除湿能耗占到空调能耗的20-40%,然而液体除湿不仅相对传统空调除湿技术来说大大节约了能量的损耗,还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以及工业废热等自然能源或易得的低品位能源。因此,研究以太阳能、地热或者工业废热驱动的液体除湿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液体除湿是一个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改变除湿结构以增大气液接触面积、防止干斑和提高传热与传质系数是改善除湿性能的关键,由此研究液体除湿的物理过程以开发绿色高效的液体除湿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微细尺度传热理论提出微细尺度膜除湿结构,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微细尺度膜除湿过程,探索其传热传质规律,剖析几何结构、系统物理参数对除湿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1)针对气液界面的传热传质过程,根据实际除湿器以及文献中的除湿模型的尺寸和边界条件,建立板式除湿模型。除湿单元的设置尺寸为40×200mm,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2)对基本工况的除湿单元进行模拟,得出溶液侧溴化锂摩尔分数分布图、空气中水蒸气摩尔浓度分布图以及除湿后空气与溶液的温度分布图,分析各图的变化趋势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3)改变空气的入口的含湿量,空气的入口温度,空气的入口速度,溶液的入口浓度以及溶液的入口温度,得出了空气的出口的含湿量随空气的入口的含湿量、溶液的入口温度以及空气的入口的速度增大而增大,空气的除湿量随溶液的入口的浓度和空气的入口的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曲线的增长或降低趋势与文献中的结果一致。(4)改变气液之间隔板的孔隙率、改变除湿板的板长、对除湿模型加上冷却水系统进行模拟,得出增加隔板的孔隙率、增加气液接触的时间、带走除湿过程中产生的对流换热和气化潜热,都会增加除湿器的除湿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3-04-01)
卢川,段日强,姜胜耀[9](2008)在《下降液膜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降液膜在第3代压水堆核电站(如AP 1000)中具有重要应用,同时它也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设备和工业过程之中。流动不稳定性是下降液膜流动最重要的特点。该文运用阴影成像法实验研究了下降液膜的流动不稳定性,获得了液膜在不同下降倾角β下的流动图像,分析了液膜扰动波各流动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液膜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波长而言,下降倾角的影响远大于雷诺数Re;前后波的融合是下降液膜产生流动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液膜流动具有区域分布的特点,Re对其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9期)
丁四中,段日强,姜胜耀[10](2008)在《下降液膜孤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Ooshida Takeshi液膜厚度规范化公式为基础,用Auto2000连续与分叉软件研究中等雷诺数下的下降液膜表面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孤波波形。计算给出了孤波波速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该曲线与文献中的理论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类型孤波的波幅均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韦伯数的减少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下降液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等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降膜流动的叁维模型方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线性稳定性分析表明,模型方程在小到中等Reynolds数下都适用,并且流向不稳定性增长率随着Reynolds数和Marangoni数增加而增加,展向不稳定性增长率则随着Marangoni数增加而增加,随着Reynolds数增加而减小,流向和展向对扰动波数都存在一个不稳定区间。叁维数值模拟表明,在等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液膜在随机扰动的情况下最终会形成带孤立波的叁维溪流状结构,液膜与气体的换热也因溪流状结构的出现而加强;在随机扰动的基础上引入占优势地位的展向最不稳定扰动会使得换热增强,液膜会提前破裂;在随机扰动的基础上引入占优势地位的流向最不稳定扰动时,液膜的换热会增强,但不会提前破裂;在随机扰动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占优势地位的流向和展向最不稳定扰动时,换热会加强且液膜会提前破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降液膜论文参考文献
[1].范学成,张琳,卜诗,许伟刚,柳林.垂直下降管内液膜沸腾蒸发及相界面波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2].王萌,刘杰斌,姜胜耀,段日强.等热流密度加热垂直下降液膜的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9
[3].刘杰斌,姜胜耀,段日强.均匀加热垂直下降液膜的数值研究[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4].王仙茅,常华健,杨林,赵瑞昌.竖直通道内下降液膜蒸发换热的数值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6
[5].王晶,王亦飞,颜留成,伍子玮,于广锁.管内垂直下降液膜速度与厚度分布特性[J].化工学报.2016
[6].臧丽叶,田瑞峰,刘晓一,孙兰昕.垂直下降液膜波动特性实验研究与谱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
[7].臧丽叶,田瑞峰,孙兰昕,田进云,罗骞.自由下降液膜波动特性的纵向演化及不稳定性发展[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叁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2013
[8].杨慧华.垂直下降薄液膜吸收过程数值模拟[D].山东建筑大学.2013
[9].卢川,段日强,姜胜耀.下降液膜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丁四中,段日强,姜胜耀.下降液膜孤波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