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卓:高职“统计基础运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研究论文

张玉卓:高职“统计基础运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研究论文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文章从提升高职“统计基础运用”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因,从增强课程实用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项目化情境式教学法的应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功能计算器和统计软件的合理运用等方面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统计;情境式教学

1 提升高职“统计基础运用”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质量历来倍受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关注,随着高校规模扩张的基本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教育部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校教师应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中,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是高等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统计基础运用”是高职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思想和研究方法,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中都会用到。然而,“统计基础运用”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开设,其课堂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课程课堂理论知识相对较难,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师台上讲,学生各自忙,教学活动效率不高,课堂上的沉默症有不断加深的趋势,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感到对课程没有兴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困难很大。而且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用处有限,对后续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帮助不大,出现了学完以后就丢掉的现象。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统计基础运用”课程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主要为企业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这些企业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相对熟练的专业技能,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因此,探索“统计基础运用”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掌握,有着重要意义。

2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因

2.1 课堂教学脱离实践,理论性过强

“统计基础运用”课程课堂教学大多注重理论讲解而忽视了这门课程的实践价值。统计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的[1]。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将公式推导和题目演练作为重点,学生很难掌握,学完后也不知道怎么用,学生普遍反映收获较小,学完就扔,大大影响了课程的实用价值。统计是一种非常常见和有用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多门课程中都可以用到统计研究方法,但却很少有学生使用。特别是在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很多专业都可以应用这种研究方法,但是历年的毕业生很少运用。

课时的普遍压缩使得本来就占比较少的实践教学课时更加减少。在实行专业改革之后,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基础运用”课时出现普遍压缩现象,之前在60课时左右,现在很多院校调整为48课时,甚至个别专业课时为30左右,这就使得原本就很紧凑的教学任务更加紧张。实践部分的课时量本就不多,总课时的减少迫使实践课时更加减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调研中发现,7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没有用或者用处不大。

认真、细致检读这批珍贵的手稿,从中发现了我们从未见到过的李树化的钢琴曲有如下十二首,它们是:《如此温柔》(1930)、《劳动舞曲》(1932)、《钱塘江幻想曲》(1934)、《春—湖上》、《夏—山间笛韵》、《秋—丰收》、《冬—年终欢舞》、《礼》、《乐》、《即席作》(Impromptu)、《紧张之夜》,另有一首钢琴曲《无题》。

2.2 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课程学习难度较大

二是多种形式为补充。一是法院与某家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作。如上城、余杭两家法院分别与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作,由该律师事务所承接法院的调解案件。律所调解成功的案件,以当事人撤诉或法院出具调解文书形式结案。二是律师个人参与法院调解。律师个人作为某法院的特邀调解员按照法院安排参与调解工作,或者加入浙江“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上设立的网上律师调解中心,承接调解工作。调解结果亦由法院出具相关法律文书。三是律所自行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直接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开展调解工作。

2.3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加强统计在其他课程以及学习生活中的运用。统计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还是一种非常常用和重要的研究工具,是众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之一,应用非常广泛。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会用到统计方法。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到“统计基础运用”这门课程对于专业学习乃至以后工作的实用性价值[2]。

“全过程”的要求也需要明确录制的内容。对收集言词证据录制内容需要包含取证的环境、相关权利义务的告知、办案人员提问的内容、被取证者陈述和回答的内容、被取证者的表情神态动作举止等。对搜查、查封、扣押等取证工作的录音录像除了包含调查人员搜查、扣押、查封行为外,还应当包含取证现场环境、现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言行举止、见证人、收集到证据的形态特征、调查人员现场开具、送达法律文书和对有关物品采取措施情况等。

2.4 统计软件使用的匮乏

传统的统计学课程讲授由于公式众多,推导复杂等缘故往往生僻难懂,老师课堂讲公式,学生考前背公式的情况多之又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可以利用项目化情境式教学将内容贯穿于各个项目的学习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将课程框架模块设计为几个项目,各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由教师引导学生实施,所有内容都包含在项目中,让学生体会到对课程的学习像是完成一个大项目,大项目下包含几个子项目,这些项目之间有时间顺序,相互之间又有联系。“统计基础运用”课程中,可以将统计工作过程看成一个大项目,大项目下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子项目,这四个子项目有前后顺序又相互联系。各个项目以若干个学习情境的形态展现出来,知识点和学生实践都包含在这些学习情境当中。例如统计调查部分内容,可以将统计调查看作一个子项目,以学习情境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统计调查的具体过程,统计数据的搜集办法等,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一次统计调查过程的模拟,以情境为依托,将知识点和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贯穿其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统计基础运用”这门课程讲授过程中涉及不少数学推导与计算,而且这门课程往往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与“高等数学”同步,其中有些数学内容还未学到,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即便是难度较小的基础运算,也常常因为学生计算能力不过关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往往在授课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概念讲解和题目训练上面,很多学生不懂其中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思维,觉得统计就是另外一门数学课,比较枯燥生涩,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

3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3.1 增强课程实用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程一般使用黑板+粉笔+教材的模式,对理论进行精确而烦琐的推导,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的应试能力比较强,但是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而今虽然很多学校也使用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资源,然而也只是将黑板上的内容移到了屏幕上,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因此学生对这种单一枯燥的学习感到厌倦,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前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磷石膏堆场综合整治项目。近期,公司又投入逾150万元,对磷石膏堆场顶部非作业面实施防尘网覆盖,增设雾炮、喷淋设施,对作业区和道路进行喷雾降尘,从而抑制扬尘现象,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图为该公司员工正在检查雾炮设施运行情况。

从教师层面来讲,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及手段,建立“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电脑和手机等多媒体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课堂内容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启发引导法、分类归纳法、模拟仿真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视听欣赏法、角色扮演法、角色互换法、展开辩论法、行动导向法等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课前要做好准备和安排,针对不同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注意学生互动反映情况,在课后对不足地方做以修正,然后在教学活动中反复实践和调整。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与时俱进的案例。例如抽样推断部分内容里可以引入企业生产合格品和残次品的案例,回归分析部分可以引入父母对子女身高影响的案例,相关分析部分可以引入大学群体消费对周边经济的影响等,最好是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的存在,提高学生对统计实用性的认可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统计入门部分可以采用启发引导法,在统计调查部分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在统计分组部分可以采用分类归纳法,在综合指标和时间序列分析部分可以采用模拟仿真法等。

3.2 项目化情境式教学法的应用

“统计基础运用”课程涉及了多种专业的统计软件,比如EXCEL、SPSS等软件,可以将学生从大量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软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运算。但是,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或是正在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水平不过关,学生在没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课程的实践环节学习统计软件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统计软件在课程中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率均较低。

3.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适当弱化烦琐的公式推导和晦涩的概念释义,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课程课时数,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可以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在学生对案例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自己或者分小组做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然后编写分析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统计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统计基础运用”课程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属于专业基础课,很好地掌握了这门课程,对于其他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的学习而言,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引导学生在其他课程的作业中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这对课程的实践应用很有效果。

从学生层面来讲,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课程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动画资源、学生手册、自测习题、课件、教学录像等资源,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3]。

3.4 多功能计算器和统计软件的合理运用

“统计基础运用”课程在理论讲授方面可以更加注重统计思想和统计思维的建立,而不是以往的将重点放在公式推导、概念解析和计算解题方面,引导学生用大统计的思想来分析问题,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前很多时候学生陷入大量的习题中,埋头苦算,一节课有时只能做一两道题,准确率还不高,现在可以借助多功能计算器和统计软件的使用,快速准确地解决计算问题。理论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功能计算器,完成计算部分的大量工作。在实践课中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计方面的软件有多种,其中EXCEL比较适合高职学生。因为在很多高职院校的非统计专业,“统计基础运用”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时开设,此时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尚不完善,在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用其他专业统计软件比较困难。EXCEL的基础操作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到,在统计实践课程中只要再加入适当的统计专业知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例如,数据的筛选排序,平均数的计算,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散点图的绘制,回归分析等等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4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的应用

进行了“统计基础运用”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的研究之后,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实践应用。逐步探索可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对其进行归纳演绎,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中。讲授之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对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修改调整,不断完善,作为今后教学的参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使用的方法,要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这样循环往复,及时学习新的方法,总结运用,逐步提升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要定期在开设“统计基础运用”这门课程的教师和学生中进行有关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情况的调研,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找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及原因,收集教与学双方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好的方法和建议。对调研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努力提升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曹玲玲,陈沛然.构建应用技术型高校统计学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248-251.

[2]东方,秦小辉,黄素心.素质教育下物流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路径[J].物流技术,2014(1):371-373.

[3]张蕙.多维度立体化课后作业模式构建研究——基于“统计学”课程的探究[J].高教探索,2015(2):80-82.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9.23.08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3-0192-03

[收稿日期]2019-05-05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JG-27)。

[作者简介]张玉卓(1986-),女,陕西澄城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标签:;  ;  ;  ;  ;  ;  ;  ;  

张玉卓:高职“统计基础运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