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形态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学,城市,形态,托里,历史风貌,城市设计,空间规划。
城市形态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相杰,梁江,孙晖[1](2019)在《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大连开发区五彩城空间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形态学发源于欧洲,其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内在的发展秩序。文章以大连开发区五彩城为例,从地块布局、道路交通、建筑形态叁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发展过程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功能多元化、地块集中化、城市活力分区化、建筑外观常态化是五彩城地段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研究成果对开发区的更新和新区规划建设具有应用价值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8期)
程茂吉[2](2019)在《基于城市形态学视角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城镇空间管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划定"叁线叁区"是我国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其中,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主要通过划定边界和制定政策来管控,城镇空间的管控除了依靠边界和政策以外,还应对城镇布局形态、功能布局进行管控引导。很多试点城市在城镇空间引导上简单止步于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对城镇空间形态和布局的研究及引导力度不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缺乏合理的空间形态结构支撑。城市形态对城市人居环境、运行效率、特色塑造等具有重要影响,是国土空间规划城镇空间管控应关注的核心内容。科学引导城镇空间布局,应强化"量形并重"思维,注重理想空间结构引导,坚持生态宜居导向,实行分级差异化管控,实现城镇空间高质量发展、高品质人居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城乡规划》期刊2019年03期)
张婷,鲍晨皓,贺方倩[3](2018)在《中国历史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方法——结合城市形态学理论与空间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形态经历一定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其沉淀下来的形态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地域特征,反映了不同地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过程。通过研究地域城市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探索成因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空间句法进行定量研究,对当代历史城镇建设有重要意义。就当前城市形态学理论和空间句法进行相关综述,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总结其为中国历史城镇研究提供的启示与借鉴。(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8年09期)
石春晖,宋峰,武弘麟[4](2017)在《康泽恩学派微观城市形态学研究应用——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形态学康泽恩学派是国外研究和认知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重要学派之一。中国考古学以及传统历史地理研究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视角多在区域、城市以及街区尺度,英国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派深入到建筑和地块分辨率的研究方法对于中国城市形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康泽恩学派的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城市自身的特殊性,选取始建于元代的北京南锣鼓巷地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学视角的解读,重点研究1949年以后南锣鼓巷地段的形态过程。研究发现,南锣鼓巷地段不同时代的形态要素在不同的分辨率下保留下来,元代格局保留在街道和街区尺度,1949年后对于形态的影响体现在建筑和地块尺度。此外,该地段内不同的形态特征与房屋产权制度、行为主体的资本实力和权力密切相关。利用康泽恩学派的城市形态理论和分析方法在中国进行城市研究,应注意中国产权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相同空间表象下不同的社会经济作用力。(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7-11-18)
林经纬[5](2016)在《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广府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是重要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以广州文冲古村落为工作区,运用康泽恩学派的边缘带及地块循环理论,分析村落的空间肌理特征及演替过程,并将空间肌理进行横、纵向对比。结果表明:护村河作为控制村落发展的边缘带,与英国安尼克小镇的边缘带相比存在一些差异,原因是两地的聚居方式不同;文冲梳式布局形成带状的里坊地块,地块内部通过内蕴的方式逐渐丰富聚落肌理,而城市更新给村落的历史景观带来外侵式破坏;未来应将康泽恩学派的城市形态理论作为指导,鼓励内蕴式发展,避免对聚落空间肌理的破坏。(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期刊2016-09-24)
叶宇,庄宇[6](2016)在《城市形态学中量化分析方法的涌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形态学作为针对城市物质空间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城市形态分析这一城市形态学主要方法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近年来迅速涌现的一系列量化分析方法,揭示新的城市形态研究的可能。以空间句法、Spacematrix、MXI、Place Syntax、Urban Network Analysis、Morpho、Form Syntax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量化分析方法,为城市形态研究从传统的定性判断、手工分析迈向定量化、科学化的理性研究提供可能,对于提升形态研究深度和助力城市设计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城市设计》期刊2016年04期)
石岩[7](2015)在《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青岛信号山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整治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正式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后,历史街区的保护成为多方重视的课题。在我国现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下,传统的历史街区研究方法一般是从孤立的建筑出发,通过评价其历史价值从而进行分类保护,虽然这种方式使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建筑与周边地理环境隔离,其实是忽视了对历史文化价值相对较低的城市风貌的保护。城市风貌是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下形成的物质空间形态,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征。本文在城市形态学的视角下,以青岛市信号山街区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对街区的历史风貌进行保护和整治。城市形态学的观点与我国的实际国情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以城市形态学中形态区域分析法和城市风貌管理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回顾、实地调研、实践应用叁个部分,对青岛市信号山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整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内容,阐明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展示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第二章是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回顾,从理论的缘起与发展开始,回顾理论的主要成果及相关概念,指出它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在本文的应用情况,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叁章是信号山街区风貌演变的城市形态学研究,在剖析街区风貌演变的历程后,通过对街区形态区域要素的分析,归纳出信号山街区历史风貌的特征。第四章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对信号山街区进行风貌保护设计,选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敏感”地区,通过城市规划、建筑形态、土地利用模式叁方面要素的迭加进行形态区域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形态区域提出风貌管理建议。第五章通过解决新旧住宅风貌冲突问题,对现代时期多层住宅单元进行屋顶风貌整合和立面装饰的风格延拓,达到协调风貌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蒋正良[8](2015)在《意大利学派城市形态学的先驱穆拉托里》一文中研究指出萨韦里奥·穆拉托里是当代城市形态学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也是建筑教育家,他和大量追随者长期坚持独立的学术观点,形成了意大利类型形态学的穆拉托里学派。他的名字在当代城市形态学研究文献中被频繁提及,但他的学术观点对于我国学者却相对陌生。本文从生平、基本理念、设计实践等不同侧面展示一个更加清晰的穆拉托里。穆拉托里面对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和现代主义浪潮,将建筑学放到城市结构中,通过城市有机体、实践历史、城市形态演变的周期性过程等概念,将建筑学的抽象思考和工程实践、历史与现代、城市形态研究同城市设计等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国际城市规划》期刊2015年04期)
孟兆阳,白惠艳,王艳霞[9](2014)在《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世界滨水区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水地区是人类集聚的首选之地,世界上着名的城市大多依水而建。经历了千百年发展,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滨水区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也存在地区差异性与独特性。我国开展城市滨水区开发近叁十年,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存在特色丧失、功能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尝试从城市形态学理论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世界范围内着名城市滨水区,梳理其发展演变脉络,归纳总结模式特征,提炼规划设计要点,以期为我国滨水地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提供指导借鉴。(本文来源于《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期刊2014-09-13)
韩冬青[10](2014)在《城市形态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简要回顾并反思我国城市形态学、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物质空间形态设计作为城市设计核心内容的观点。作者从知识关联和互动机制两个方面初步讨论了城市形态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展望了两者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4年04期)
城市形态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划定"叁线叁区"是我国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其中,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主要通过划定边界和制定政策来管控,城镇空间的管控除了依靠边界和政策以外,还应对城镇布局形态、功能布局进行管控引导。很多试点城市在城镇空间引导上简单止步于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对城镇空间形态和布局的研究及引导力度不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缺乏合理的空间形态结构支撑。城市形态对城市人居环境、运行效率、特色塑造等具有重要影响,是国土空间规划城镇空间管控应关注的核心内容。科学引导城镇空间布局,应强化"量形并重"思维,注重理想空间结构引导,坚持生态宜居导向,实行分级差异化管控,实现城镇空间高质量发展、高品质人居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形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相杰,梁江,孙晖.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大连开发区五彩城空间发展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2].程茂吉.基于城市形态学视角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城镇空间管控研究[J].城乡规划.2019
[3].张婷,鲍晨皓,贺方倩.中国历史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方法——结合城市形态学理论与空间句法[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
[4].石春晖,宋峰,武弘麟.康泽恩学派微观城市形态学研究应用——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7
[5].林经纬.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广府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分析[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2016
[6].叶宇,庄宇.城市形态学中量化分析方法的涌现[J].城市设计.2016
[7].石岩.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青岛信号山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整治对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8].蒋正良.意大利学派城市形态学的先驱穆拉托里[J].国际城市规划.2015
[9].孟兆阳,白惠艳,王艳霞.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世界滨水区发展模式研究[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2014
[10].韩冬青.城市形态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J].建筑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