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主缸缸体内依次固定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复位弹簧、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和定铁,定铁固定并密封在主缸缸体内的封闭端,电磁线圈包裹在主缸缸体的外围。第一活塞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铁和第二活塞的端面之间,第二活塞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活塞和第一活塞的端面之间,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将主缸缸体内部分隔为两个不连通的密封腔室,每个密封腔室均开有出油口,第一活塞铰接有第一活塞推杆,第一活塞推杆外接制动踏板,制动踏板依次带动第一活塞推杆、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复位弹簧、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在主缸缸体内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主缸结构简单,功能扩展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线圈(1)、主缸缸体(2)、第一活塞(3)、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第二活塞(5)、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定铁(7)和第一活塞推杆(8),主缸缸体(2)内轴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活塞(3)、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第二活塞(5)、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和定铁(7),定铁(7)固定并密封在主缸缸体(2)内的封闭端,电磁线圈(1)包裹在主缸缸体(2)的外围;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铁(7)和第二活塞(5)的端面之间,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活塞(5)和第一活塞(3)的端面之间,第二活塞(5)将定铁(7)和第一活塞(3)之间的主缸缸体(2)内部分隔为两个不连通的密封腔室,每个密封腔室均开有出油口,第一活塞(3)在靠近主缸缸体(2)开口的端面上铰接有第一活塞推杆(8),第一活塞推杆(8)穿过主缸缸体(2)的开口外接制动踏板。
设计方案
1.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线圈(1)、主缸缸体(2)、第一活塞(3)、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第二活塞(5)、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定铁(7)和第一活塞推杆(8),主缸缸体(2)内轴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活塞(3)、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第二活塞(5)、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和定铁(7),定铁(7)固定并密封在主缸缸体(2)内的封闭端,电磁线圈(1)包裹在主缸缸体(2)的外围;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铁(7)和第二活塞(5)的端面之间,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活塞(5)和第一活塞(3)的端面之间,第二活塞(5)将定铁(7)和第一活塞(3)之间的主缸缸体(2)内部分隔为两个不连通的密封腔室,每个密封腔室均开有出油口,第一活塞(3)在靠近主缸缸体(2)开口的端面上铰接有第一活塞推杆(8),第一活塞推杆(8)穿过主缸缸体(2)的开口外接制动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3)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第一活塞(3)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活塞(5)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第二活塞(5)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铁(7)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定铁(7)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缸缸体(2)采用一种不可导磁的材质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伺服制动领域,具体是用在汽车制动系统中,涉及了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制动系统由于电动车采用非内燃机提供动力。制动系统助力部分缺少真空源,使传统真空助力器失去作用。继而迫使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进行变革。制动需要新的助力方式。故此为了解决该问题,降低制动难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式助力解决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磁式助力主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磁线圈、主缸缸体、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复位弹簧、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复位弹簧、定铁和第一活塞推杆,主缸缸体内轴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复位弹簧、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复位弹簧和定铁,定铁固定并密封在主缸缸体内的封闭端,电磁线圈包裹在主缸缸体的外围;第二活塞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铁和第二活塞的端面之间,第一活塞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活塞和第一活塞的端面之间,第二活塞将定铁和第一活塞之间的主缸缸体内部分隔为两个不连通的密封腔室,每个密封腔室均开有出油口,第一活塞在靠近主缸缸体开口的端面上铰接有第一活塞推杆,第一活塞推杆穿过主缸缸体的开口外接制动踏板。
优选的,第一活塞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第一活塞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优选的,第二活塞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第二活塞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优选的,定铁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定铁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优选的,主缸缸体采用一种不可导磁的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响应迅速,控制方便,且适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在没有内燃机真空助力情况下的制动助力,同时也能够满足智能驾驶的主动制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电磁线圈、2.主缸缸体、3.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复位弹簧、5.第二活塞、6.第二活塞复位弹簧、7.定铁、8.第一活塞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主缸缸体2内依次固定有第一活塞3、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第二活塞5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和定铁7,定铁7固定并密封在主缸缸体2内的封闭端,定铁7与主缸缸体2形成完全密封,电磁线圈1包裹在主缸缸体2的外围,电磁线圈1的电流自主缸缸体2的封闭端输入,由主缸缸体2的开口端输出。
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铁7和第二活塞5的端面之间,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活塞5和第一活塞3的端面之间,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5在主缸缸体2中活动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第二活塞5将定铁7和第一活塞3之间的主缸缸体2内部分隔为两个不连通的密封腔室,每个密封腔室均开有出油口,第一活塞3在靠近主缸缸体2开口的端面上连有第一活塞推杆8,第一活塞推杆8穿过主缸缸体2的开口外接制动踏板。
制动踏板被踩下,带动第一活塞推杆8向主缸缸体2内部移动,继而使第一活塞3压缩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向主缸缸体2的封闭端移动,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的压缩使得第二活塞5压缩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继续朝主缸缸体2的封闭端移动;制动踏板被松下,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回位带动第二活塞5向主缸缸体2的开口端移动,继而使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回位带动第一活塞3反向移动,第一活塞推杆8在第一活塞3的带动下回位,通过对制动踏板的控制,实现了第一活塞3、第一活塞复位弹簧4、第二活塞5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在主缸缸体2内往复运动。
如图1所示,定铁7处于主缸缸体2底部且与之固连并形成完全密封。电磁线圈1直接完全包裹主缸缸体2和定铁7形成的总成。当驾驶员踩或松制动踏板时会带动第一活塞推杆5从而带动活塞3移动。
具体实施中,第一活塞3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第一活塞3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第二活塞5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第二活塞5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定铁7采用一种不可被磁化的导磁材质制作,或者定铁7中嵌套有导磁材质。
主缸缸体2采用一种不可导磁的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如图2所示,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带动第一活塞推杆8向左移动,即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5分别压缩第一复位弹簧4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向主缸缸体2的封闭端靠近,驾驶员制动时,踩下制动踏板,第一复位弹簧4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分别所在腔室内的制动液经出油口进入建压容器,电磁线圈1通电,定铁7、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5的两端产生正对相反的磁极,定铁7的N极与第一活塞3的S极相对并相互吸引,第一活塞3的N极和第二活塞5的S极相对并相互吸引,可根据驾驶员踩踏板深度,对线圈的电流进行调节,踩制动踏板的深度增大,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5分别进一步压缩第一复位弹簧4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此时调节增大电磁线圈1内的电流,以增加踏板的助力感。
如图3所示,驾驶员松动踩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带动第一活塞推杆8向右移动,第一复位弹簧4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复位带动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5向主缸缸体2的开口端靠近,驾驶员制动时,制动液返流到第一复位弹簧4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分别所在腔室内,电磁线圈1通电量降低或者断开,使定铁7与第一活塞3、第一活塞3与第二活塞5之间的吸引力降低或消失,从而降低踏板的助力感。
该电磁式助力主缸可以在无真空源的情况下,在电动车或者传统燃油车中,协助驾驶员制动,通过电流调节实现制动踏板感的多种变化,还可以模拟传统ABS工况的踏板抖动感,可以非常好契合传统制动踏板感。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4216.7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852283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60T13/14
专利分类号:B60T13/14
范畴分类:申请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20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亚太路1399号
发明人:郝江脉;黄朕;刘菁晗;袁炳;朱知尉
第一发明人:郝江脉
当前权利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超
代理机构:33200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电磁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