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包括混合筒、入料筒、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搅拌杆和出料斗,所述混合筒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斗,所述混合筒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支脚,所述混合筒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两侧设置有入料筒。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原料来使配料速度加快,避免花费大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对原料进行搅拌,从而加速混合,同时设置的入料筒可使混合比例更加精确,使配出来的混合料质量更加优良,通过第三电机带动曲柄摇杆从而使筛网水平振动,使原料均匀的落入混合筒中,从而使搅拌原料速度更加快速,可实现大批量原料混合。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包括混合筒(2)、入料筒(3)、第一电机(4)、第一转动轴(5)、搅拌杆(6)和出料斗(7),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2)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斗(7),所述混合筒(2)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支脚(1),所述混合筒(2)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两侧设置有入料筒(3),所述混合筒(2)的内部与第一电机(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转动轴(5),所述第一转动轴(5)的表面设置有多根搅拌杆(6);所述入料筒(3)包括称重桶(31)、第二转动轴(32)、第二电机(33)、曲柄摇杆(34)、第三电机(35)、入料斗(36)和筛网(37),其中,所述入料筒(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3),所述第二电机(3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有部分进入入料筒(3)的第二转动轴(32),所述第二转动轴(32)的另一端设置有称重桶(31),所述入料筒(3)的下端设置有入料斗(36),所述第二电机(33)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电机(35),所述第三电机(35)的一端设置有曲柄摇杆(34),所述曲柄摇杆(34)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入料筒(3)的筛网(37)。
设计方案
1.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包括混合筒(2)、入料筒(3)、第一电机(4)、第一转动轴(5)、搅拌杆(6)和出料斗(7),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2)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斗(7),所述混合筒(2)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支脚(1),所述混合筒(2)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两侧设置有入料筒(3),所述混合筒(2)的内部与第一电机(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转动轴(5),所述第一转动轴(5)的表面设置有多根搅拌杆(6);
所述入料筒(3)包括称重桶(31)、第二转动轴(32)、第二电机(33)、曲柄摇杆(34)、第三电机(35)、入料斗(36)和筛网(37),其中,所述入料筒(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3),所述第二电机(3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有部分进入入料筒(3)的第二转动轴(32),所述第二转动轴(32)的另一端设置有称重桶(31),所述入料筒(3)的下端设置有入料斗(36),所述第二电机(33)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电机(35),所述第三电机(35)的一端设置有曲柄摇杆(34),所述曲柄摇杆(34)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入料筒(3)的筛网(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4)与第一转动轴(5)以及第二电机(33)与第二转动轴(32)之间设置有联轴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筒(3)设置为两个或多个,且入料筒(3)装入的熟料各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37)与入料筒(3)通过凹槽滑动,且筛网(37)与曲柄摇杆(34)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斗(7)和入料斗(36)与混合筒(2)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斗(7)设置为振动式,且出料斗(7)与混合筒(2)之间设置有避震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熟料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配料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把某些原料按一定比例放入到配料设置中混合在一起,传统配料是人工进行,配料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即使配戴口罩,长期工作仍然会对工人身体产生危害,若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则可大大减少在粉尘环境下工人的工作时间,并可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大多数配料常用到部分小品种原料,通常做法是将小品种原料提前预混,即人工称量后再由人工投入贮料斗,这样常常会发生称重误差或者投放错误的情况,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配料装置,配料速度慢,需要花费大量的等待时间,生产效率低下,且混合比例不够精确,会导致配出来的混合料质量不够优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具有配料速度快,料混合均匀,配料比例精确,配出的料质量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包括混合筒、入料筒、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搅拌杆和出料斗,所述混合筒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斗,所述混合筒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支脚,所述混合筒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两侧设置有入料筒,所述混合筒的内部与第一电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表面设置有多根搅拌杆;
所述入料筒包括称重桶、第二转动轴、第二电机、曲柄摇杆、第三电机、入料斗和筛网,其中,所述入料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有部分进入入料筒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称重桶,所述入料筒的下端设置有入料斗,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曲柄摇杆,所述曲柄摇杆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入料筒的筛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电机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设置有联轴器。
优选的,所述入料筒设置为两个或多个,且入料筒装入的熟料各不相同。
优选的,所述筛网与入料筒通过凹槽滑动,且筛网与曲柄摇杆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出料斗和入料斗与混合筒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出料斗设置为振动式,且出料斗与混合筒之间设置有避震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原料来使配料速度加快,避免花费大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对原料进行搅拌,从而加速混合,同时设置的入料筒可使混合比例更加精确,使配出来的混合料质量更加优良,通过第三电机带动曲柄摇杆从而使筛网水平振动,还可使原料均匀的落入混合筒中,从而使搅拌原料速度更加快速,可实现大批量原料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入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脚;2、混合筒;3、入料筒;31、称重桶;32、第二转动轴;33、第二电机;34、曲柄摇杆;35、第三电机;36、入料斗;37、筛网;4、第一电机;5、第一转动轴;6、搅拌杆;7、出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熟料配料装置,包括混合筒2、入料筒3、第一电机4、第一转动轴5、搅拌杆6和出料斗7,混合筒2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斗7,混合筒2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支脚1,混合筒2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两侧设置有入料筒3,混合筒2的内部与第一电机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转动轴5,第一转动轴5的表面设置有多根搅拌杆6;
入料筒3包括称重桶31、第二转动轴32、第二电机33、曲柄摇杆34、第三电机35、入料斗36和筛网37,其中,入料筒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3,第二电机3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有部分进入入料筒3的第二转动轴32,第二转动轴32的另一端设置有称重桶31,入料筒3的下端设置有入料斗36,第二电机33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电机35,第三电机35的一端设置有曲柄摇杆34,曲柄摇杆34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入料筒3的筛网37。
为了第一电机4与第二电机33分别带动第一转动轴5和第二转动轴32快速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电机4与第一转动轴5以及第二电机33与第二转动轴32之间设置有联轴器。
为了配料的快速进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入料筒3设置为两个或多个,且入料筒3装入的熟料各不相同。
为了筛网37运动流畅且固定牢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筛网37与入料筒3通过凹槽滑动,且筛网37与曲柄摇杆34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固定。
为了保证混合筒2的良好气密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出料斗7和入料斗36与混合筒2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为了防止混合料堵塞出料斗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出料斗7设置为振动式,且出料斗7与混合筒2之间设置有避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各种原料放入称重桶31中进行秤重配比,称重桶31底部设置有压力器,当原料的重量到达压力器的设定值时,第二电机33带动第二转动轴32转动,从而带动称重桶31转动一百八十度从而使原料倾倒到筛网37上,通过第三电机35带动曲柄摇杆34从而使筛网37水平振动,使原料均匀落入混合筒2中,再通过第一电机4带动第一转动轴5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6对原料搅拌,从而加速原料混合,配好的料通过出料斗7出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764.1
申请日:2019-03-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828801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01F7/18
专利分类号:B01F7/18;B01F15/04;B01F15/02;B01F15/0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金城村
发明人:赵爱军
第一发明人:赵爱军
当前权利人: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