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型燃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质,预处理,能源,致密成型
成型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李洪涛,纪运广[1](2019)在《生物质成型燃料制备预处理技术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最大贡献者,其可以实现CO_2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这促使人类利用生物质燃料颗粒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据此,重点介绍生物质致密成型原料预处理技术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预处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分析发现通过适宜的预处理手段能改善生物质原料的成型特性和提高生物质颗粒质量。(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22期)
董颖娜,张来娇,郭明,李茜云,张蔚[2](2019)在《黄酒米浆水残渣与木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质加工剩余物与黄酒米浆水固体残渣为原料,利用热压成型技术制备新型生物质燃料。利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TG-DSC)热分析联用技术,对制备的新型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制备的新型生物质燃料随米浆水残渣添加量的增加,其可燃性、稳定性增强,但燃尽性降低。故米浆水固体残渣与木屑混合比例为1∶1时所制备的生物质燃料综合燃烧性能较高,用于替代纯木屑生物质燃料最为合适。(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伟,朱有健,成伟,樊纪原,王志伟[3](2019)在《黏结剂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黏结剂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排放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采用固体床反应器模拟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并探究细微颗粒物的生成特性。研究表明,成型能够抑制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释放,有助于减少颗粒物的排放。PM_1的主要生成途径为碱金属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冷凝和异相凝结,而碱土金属和硅则是PM_(1-10)的重要组成。膨润土黏结剂的添加对PM排放的影响较小,而另外2种黏结剂CMC和木质素磺酸钙则显着增加了PM_1的生成,但同时略微降低了PM_(1-10)的排放。该研究表明,从细微颗粒物排放角度来看,现有的黏结剂无法满足环保的要求,需要探究新型黏结剂或复合黏结剂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清洁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刘泽伟,戴世金,黄启飞,赵由才[4](2019)在《松木屑/烟煤粉/PVC粉混合制备成型燃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木屑/PVC粉/烟煤粉为原料,在150℃下采用不同压力和不同原料配比混合制备成型燃料,研究不同原料配比和压力对成型后颗粒的初始密度、松弛密度和耐摔强度等物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或3种原料混合制备成型燃料的稳定性和耐摔强度均高于单一原料.虽然成型燃料的成型密度稳定性和耐摔强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但是当压力达到15MPa后,耐摔强度的增加趋势并不是很明显.考虑到热压机能耗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的因素,15MPa可以确定为最佳成型压力.15MPa下,成型燃料在混合比例(松木屑:烟煤粉:PVC粉)为1:1:3时密度稳定在1.408g/cm3;耐摔强度在1:1:2时达到最大值99.99%.(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戴伟,郑德聪,张静,梁少雄,张秀全[5](2019)在《向日葵秸秆固体燃料成型参数多响应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因素叁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研究含水率、温度、压力对向日葵秸秆成型燃料物理特性(密度、耐久性、抗跌碎性)的影响规律,并应用马氏距离法对工艺参数进行叁响应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固体燃料密度与含水率成反比,与压力成正比,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缓趋势。耐久性和抗跌碎性均随含水率升高而降低,随温度、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当含水率在5%~8%,温度在110~140℃,压力在100~120 MPa时可成型优质向日葵秸秆燃料。叁响应优化参数组合为:含水率5.8%,温度128.8℃,压力114.0 MPa,此条件下燃料密度、耐久性、抗跌碎性分别达1.03 g/cm~3、98.75%、99.76%,此结果可为向日葵秸秆固体燃料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曹忠耀,张守玉,吴顺延,王才威,黄小河[6](2019)在《预处理工艺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杆(CS)和木屑(WS)经水热预处理(HT)和低温热解预处理(DT)后在同一条件下压制成生物质成型燃料,分析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物理性质(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燃烧特性(热值、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考察HT和DT对不同种类生物质成型燃料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未预处理的棉杆与木屑成型燃料相比,低温热解预处理后的两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0.03%~16.7%、23.2%~61.0%,200℃与230℃水热处理后的两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则分别增加了9.5%~27.3%、114.0%~241.3%,而且,水热处理后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热值增加了5.1%~59.0%。与未预处理生物质成型燃料相比,低温热解后的两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基本不变,而200℃与230℃水热处理后的两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最大燃烧速率显着增大。230℃水热处理后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热值为20.23~21.33MJ/kg,最大燃烧速率为9.06~9.49%·min~(-1),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为4.94~5.56min~2℃~3,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152.5~1154.3kg/m~3和3.4~3.5MPa,具有高热值及优燃烧性能,且物理性能佳,适合作为生活、工业锅炉燃料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申甲[7](2019)在《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密集烤房供热系统设计及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密集烤房主要使用燃煤热风炉进行供热,其供热介质能量密度低,系统热损失大,存在供热效率低、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以生物质成型燃料为锅炉燃料,供热介质为高能量密度的导热油的集中供热系统,为实现生物质能替代煤炭用于烟叶烘烤工艺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成分、热值、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生物质成型燃料呈现高水、高挥发分、低灰、低硫、低热值等特点,具有较好的燃烧特性,具体表现为着火温度较低,可燃性、燃烧稳定性、挥发分析出特性、燃尽特性以及综合燃烧特性均较好。其燃烧过程主要包括叁个阶段,即干燥脱水阶段、挥发分析出燃烧阶段和焦炭燃烧燃尽阶段,其中第二、叁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91.18kJ/mol和315.86kJ/mol,整体燃烧阶段的平均活化能为242.02 kJ/mol。本文依据燃料特性,结合烟叶烘烤工艺的要求,进行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导热油炉与烤房加热室换热器组的设计,并经校核计算,确定了设计方案。导热油炉受热面布置合理,正反平衡效率误差为0.03%,板翅式换热器传热系数为8.88 W/(m~2℃),传热量误差为1.28%,满足设计要求。本文还采用热态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密集烤房供热系统的供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导热油炉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进行了改变二次风位置、增设后拱等炉膛结构优化,从而提高了炉膛温度水平,增加了烟气停留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烤房加热室换热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供油温度对加热室内空气的速度分布影响不明显,随着油温的升高,空气的温度分布趋向不均匀的趋势,空气温升和换热器空气侧的对流换热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将供油温度控制在150~160℃之间有利于提高烟叶烘烤经济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思琦,马宁[8](2019)在《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供应链契约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对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总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供应链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从我国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企业实际出发,验证了单一契约和联合契约无法协调生物质成型燃料供应链,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中间商和生产商进行合并的模式。当生产商和中间商合并时会增加双方合并后的内部交易成本,根据研究结论,此时供应链总收益增加,如果增加的收益可以抵消合并供应链后所产生的内部交易成本,那么生产商将中间商合并为内部收购点的模式对整个供应链有益。(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彭浩斌[9](2019)在《生物质成型燃料固定床燃烧粉尘颗粒物生成机理与减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含碳固体燃料,具有CO_2零排放、资源储量大、分布广泛等优点,是唯一一种可在绝大多数应用领域替代燃煤的固体可再生燃料。固化成型后得到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粒径均匀、疏水性强等特点,有效解决了生物质的储存、运输和稳定供应等问题,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生物质中富含碱金属、碱土金属、氯等挥发性无机组分,燃烧过程如处理不当,易造成严重的粉尘颗粒物(PM)排放,污染大气环境,限制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大规模能源化利用。因此,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PM的生成机理与减排方法进行研究,对促进其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燃煤发电、供热的清洁能源替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成型处理对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影响规律的研究。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制作生物质成型燃料样品,与生物质粉末燃料样品开展燃烧特性的比较研究;分别对燃料成型、粉末样品进行热重分析实验;计算不同种类、形态下生物质燃料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可燃特性指数、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等表征燃料表观燃烧性能的特征值;推算燃料样品的动力学叁因子;通过燃烧性能特征值和动力学性能的对比,定量揭示成型处理对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2)基于生物质燃料无机组分的赋存和析出特性对PM形成影响规律的研究。通过化学分馏法对生物质燃料成灰组分初始赋存形态进行测定,判断生物质初始成分对燃烧过程PM生成的影响;利用管式炉实验平台定量揭示生物质燃烧过程中易挥发元素在燃烧过程的析出规律,总结不同温度区间主要PM组成元素的析出形式;运用热力学平衡计算软件HSC对生物质主要无机组分在燃烧过程的热力学平衡状态进行计算,模拟生物质燃料中的无机组分在燃烧过程的演变转化路径。(3)生物质在燃烧过程粉尘颗粒物生成特性的研究。搭建基于固定床燃烧装置的PM检测平台;开展不同温度、不同燃料种类、形态下的PM的生成特性研究实验;运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不同粒径段PM的微观形貌;利用能谱分析仪(EDX)测定不同粒径段PM的组成元素及含量;揭示不同生物质燃料、不同粒径段PM的生成路径、生成机理,以及主要组成元素对PM生成的影响规律。(4)通过调质处理实现生物质燃烧PM减排方法的研究。基于部分无机物对PM主要形成元素有固留作用的特点,开展无机物添加剂实现PM减排方法的研究,总结其对生物质燃烧过程PM减排的规律;不同的生物质,燃烧过程PM形成的路径、机理各不相同,鉴于此,开展生物质混燃的PM减排方法的研究,总结不同生物质种类、比例混燃对PM减排的规律。(5)基于生物质燃烧过程保持质量稳定的需要开展生物质进料实时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结合混合分类模型实现对生物质掺混燃料辨识的方法;开发生物质燃料快速检测平台。(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5)
饶月,刘芮,杨飞,陈重远,岳涵鸿[10](2019)在《烟秆和木屑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工艺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烟秆和木屑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当生物质成型颗粒的成型特性最佳时,烟秆和木屑的混合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到了关于生物质成型颗粒径向抗压力和密度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当烟秆含量为50%时,生物质成型颗粒的成型特性最佳;成型温度、原料含水率和成型压力对生物质成型颗粒密度和径向抗压力影响的大小顺序均为成型压力﹥成型温度﹥原料含水率;当成型压力为6.5 kN,成型温度为101℃,原料含水率为13.5%时,生物质成型颗粒的径向抗压力取得最大值1.73 kN,颗粒密度取得最大值1 334.56 kg/m~3。(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5期)
成型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木质加工剩余物与黄酒米浆水固体残渣为原料,利用热压成型技术制备新型生物质燃料。利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TG-DSC)热分析联用技术,对制备的新型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制备的新型生物质燃料随米浆水残渣添加量的增加,其可燃性、稳定性增强,但燃尽性降低。故米浆水固体残渣与木屑混合比例为1∶1时所制备的生物质燃料综合燃烧性能较高,用于替代纯木屑生物质燃料最为合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型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云,李洪涛,纪运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制备预处理技术应用现状[J].湖北农机化.2019
[2].董颖娜,张来娇,郭明,李茜云,张蔚.黄酒米浆水残渣与木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3].杨伟,朱有健,成伟,樊纪原,王志伟.黏结剂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4].刘泽伟,戴世金,黄启飞,赵由才.松木屑/烟煤粉/PVC粉混合制备成型燃料[J].中国环境科学.2019
[5].戴伟,郑德聪,张静,梁少雄,张秀全.向日葵秸秆固体燃料成型参数多响应优化设计[J].太阳能学报.2019
[6].曹忠耀,张守玉,吴顺延,王才威,黄小河.预处理工艺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7].申甲.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密集烤房供热系统设计及模拟[D].贵州大学.2019
[8].杨思琦,马宁.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供应链契约协调[J].林业经济.2019
[9].彭浩斌.生物质成型燃料固定床燃烧粉尘颗粒物生成机理与减排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饶月,刘芮,杨飞,陈重远,岳涵鸿.烟秆和木屑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工艺参数优化[J].可再生能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