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美学思考论文

任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美学思考论文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2018年5月5日由习总书记发起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作出一些影响。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中的一个美学分支,其中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分为三个形态,有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三种。本文主要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三种形态,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美学思考;主要影响

美学一直是人类最愿意学习讨论的一个方向,因为人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音乐、艺术品、文化等等。而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建立是在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形成的一个理论思考,其中主要是描述了马克思对文化、艺术、审美的一些看法和认同,后人根据他的一些理论和实际的美学发展,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

一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说是在当时那个社会的环境下,一种创新的美学理论。不仅为以后的美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也有非常大的一个冲击。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起源是马克思的一份手稿,通过后人的挖掘分析,并根据手稿的内容,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念就是“劳动创造美”,并在手稿中提出了人们对艺术欣赏的方式和人体与美学的紧密联系,人体本来就一个美学的塑造者,最后人有通过自己的思想创造了更多美学的事物。

产业融合、空间集聚已成为我国文化与旅游业的重要特征[15]81,陈建军等[19]分析得出促进产业融合的现实空间平台就是产业协同集聚。本文循此分析脉络提出,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产业关联和协同互动,两者的融合使两大产业链的要素相互交叉渗透,这一融合过程促使两大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渴望邻近分布以形成协同集聚态势。这种协同集聚具有雅各布斯(Jacobs)外部性收益,不仅能减少文化与旅游产业部门之间的搜寻、订约、监督等交易成本,也有利于文化与旅游企业间的要素资源的专业化共享与多样化溢出,提高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的匹配程度,实现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据此,本文提出:

后半句则出自《庄子·则阳》,原文中也讲了一个有关“蜗者”的故事,这个故事则来自惠施与戴晋人之间的一段对话:

在美学的发展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人们主动的去创造的美学事物没有任何的意思,人们必须学习美好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来进行创造。同时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人类的审美看法有了一定的评价,认为在审美的过程中要注意美学的主体,不能忽视了美学创造过程中其他相关的材料,在美学的建立后,提高了人们对审美的认识和感受[1]。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一次排斥之后,有引发了弗洛伊德主义的禁欲思想和快乐思想,当然该种美学的理论不是和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劳动创造美”相一致的,随着西方美学和哲学主义的不断发展,本质的劳动也称之为自主的劳动,以及异化的劳动也就是在别人驱使下进行的一种劳动,随着这两种劳动的不断碰撞,在哲学家中出现了一批持悲观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类不会停止劳动,并且永远都不会自由,所以说该种悲观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进行了一定的攻击[4]。

上面社会的物质论和主观美学的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之后,进行一些探讨,其中一些错误的观点仅代表该哲学家的理论观点,并不能一概而论。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和美学家的认同。

在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中还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如不能通过艺术的创造来直接反映出人类在发展过程,自身个人出现的一些问题,只能是通过艺术美学的表现形式,反映出当下一种社会的发展形态,不能跳出自身的限制。在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制造过程中之间越过了人类和社会,从外在的环境中去看待人类的发展和美学的创造。在美学创造的方式来说,美学的发展规律应该依照人类主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并将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一个集中的表现。在表现过程中如果艺术的基本元素不是来源于生活,而是超越于社会和生活去进行的创造,那么这样的艺术品就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欣赏。艺术品的创造本来就是美学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教育人们如何去进行正确的审美,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3]。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路淑淑等(10):1395

二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三种基本形态

(一) 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学、审美、现代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得到了一部分学者的认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反马克思主义美学、历史的唯心主义者、唯物主义者,都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一定的融合和创新。这样不同的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不断发展,在以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历史资料。

在苏联时期美学形式在表现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提示性,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美学艺术就是对生活的一直放映。美学的东西在揭露了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人们的头脑中,马克思注意美学还能够通过艺术凭的形式去激励教育人们,敢于面对生活。

马克思在对美学理论的建立中,还说明了人类要获知美学的愉悦,就要解决了吃穿住行的问题之后,才可以去对文化、艺术、音乐等进行美学的奖赏学习,这样才能促进人类美学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都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分析后,得出了异化的劳动,不是人类发自内的劳动不能创造美的事物。在资本主义者的压迫下,劳动既创造了美、也创造了恶。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洲很多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失败之后,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认识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没有实际的效用,就开始仅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念开始引进来。在刚刚进入到欧洲的时候,得到了很多哲学家的极大排斥,人们完全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谩骂、侮辱、修正等等。在马克思注意进入到政府的视野中时,由于马克思注意的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美学的理论,得到了欧洲资本政府极大排斥。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欧洲资本社会的文化、社会发展、思想认识、政治理念都是相反的。这就引发了欧洲美学界的一次极大的震动。

“革命军纪律可真厉害,你们懂吗?什么叫纪律?那就是规矩。规矩太紧,我们也受不了。比方吧:屯子里年青青的姑娘眼望着不准去……哈哈!我吃了一回苦,同志打了我十下枪柄哩!“

概括说来,纯技术问题除了集中式中已提到的谐波问题外,还有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中的电力电子装置相互影响引发的新型稳定问题;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下可能出现的非计划孤岛影响孤岛中设备安全、影响电网维护人员安全等问题。

在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就已经得到了发展,人们认识到了美学对人们思想的提升。在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不在是一个客观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形成一个可以欣赏的实质物体,而艺术家设计的灵感来源就是苏联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国际环境,这样马克思注意美学的理论不仅打开了人们欣赏的眼光,并且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实质的艺术品可以那个人们群众的精神紧紧的捏合在一起。提高了人们的那种团结的力量[2]。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人们认同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执行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思想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是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可以提升。

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的美学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由于中国的历史渊源,有很长的美学发展历史,当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美学理论带来时,对中国的美学也是有一定的冲击。在中国美学近代发展中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只能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在开始的时候对中国的美学界有一定的震动,在短暂的震动之后,影响就比较少了。我国的美学发展还是依照着历史的发展轨迹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创新。

毛主席曾经在讲话中提出,随着人们对美学了解的越来越多,美学艺术的发展应该逐渐的向人们靠拢,艺术家创造出的艺术品要让人们可以接收。并从中可以学习到一定的思想,通过不同的审美去欣赏艺术品,让艺术品活在美学和人们中间,不能让美学脱离了艺术家的创造,也不能让美学从何人们视野中消失。总之就是要艺术品体现当下社会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在经济发挥中人们思想中的一些问题[5]。

三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的影响

在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定的区别,中国美学的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会从生活中取材、从普通的人民大众中取材,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创造出反映当时社会的一种艺术品,来供大众欣赏。如我国著名名画《清明上河图》就是反映了我国古代当时的社会发展。反观西方的美学创造一般都比较抽象,他们灵感和取材都来自艺术家的头脑,利用无线的思维去进行想象创造。在整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该理论在思维讲解中比较多,而在实际的实践中却比较少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弗洛伊德的机构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这些主义不仅脱离了艺术的创造,而且空洞、无任何意义,已经逐渐被人们丢弃。在今后的美学发展中,中西方的艺术将会融合的更加紧密,由于现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文化美学要不断的突破,也要国家之间进行紧密的交流。这样才是美学发展的最好方式,通过吸纳包容不断的提高本国的美学艺术。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美学的定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苏联时期、西方国家和中国的三种存在形式,以及对当代美学的一些影响。在今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完善改进。

参考文献

[1]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7,1000:1-23.

[2] 宋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理解——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的论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701:88-106.

[3]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J].文艺研究 ,2001,01:4-12.

[4] 汪正龙.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解与重建的方法论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45-49.

[5] 刘纲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设者与开拓者——王朝闻美学研究的当代意义[J].文艺研究,2005,03:34-53+158-159.

本文引用格式:任明,焦志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美学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8):170-171.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8.084

作者简介:任明,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焦志伟,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专业:美学,研究方向:美学原理。

标签:;  ;  ;  ;  ;  ;  ;  ;  ;  ;  ;  

任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美学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