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柏拉图之后,西方形成了悠久的诗教传统,主张文学有利于传达真理,提升道德。然而,这个传统存在致命缺陷,一方面由于文学并不能发现真理,确立道德,所以终究是哲学和道德的附庸;另一方面诗教传统在抬高作家地位的时候,却设定了接受者的被动地位,因而抑制了批评的作用。18世纪初的夏夫兹博里重新界定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源于社会交往中的"说服",因而文学本身就是道德和政治实践的一种方式,文学的发展和批评的兴起,构建了道德和政治的秩序,塑造了高雅的风尚。同时,文学与理性认识对世界的分解不同,旨在揭示世界的整体性,能够将理性升华为对整体利益和神性的爱,而这种爱正是道德的根源和基础。在夏夫兹博里那里,文学不再从属于哲学和道德,相反建构着哲学和道德,所以真正确立了文学的独立地位。这种文学观念促进了"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也影响了18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董志刚
关键词: 夏夫兹博里,诗教,交往
来源: 外国美学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文艺理论
单位: 山西大学文学院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美育思想史”[项目编号:15ZDB02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 I01
页码: 54-67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1316K
下载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