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孟加拉国,小额信贷,发展特征,运作机制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赵洪宝[1](2014)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运作机制与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加拉国在小额信贷的运作与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本文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发展出发,介绍了小额信贷的发展特征,阐述并分析了其管理模式,同时探讨了孟加拉国的成熟经验与做法,以期对中国发展小额信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4年05期)
唐伟[2](2012)在《对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基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分析入手,结合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研究在中国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意义,并提出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2年02期)
刘赢时[3](2010)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是当前我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而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本文首先对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运作模式及成功经验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实践进行了回顾,最后,总结了对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下)》期刊2010年06期)
周建明[4](2009)在《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广小额信贷方面可以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经验,包括:建立以专门服务"叁农"为宗旨的农村金融机构,改变没有抵押不能放款的做法,尝试组建贷款中心和贷款小组以保证高水平的还款率,等等。(本文来源于《乡镇论坛》期刊2009年23期)
张劲松[5](2009)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目标。为解决贫困问题,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我国,“叁农问题”也一直是党、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信贷服务支持,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实现自我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额信贷理论及其作用的分析,重点探讨小额信贷的运作机制,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内容,同时比较分析国际上其他几种小额信贷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实际,借鉴孟加拉国小额信贷运作的成功经验,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4-01)
周建明[6](2009)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我国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广小额信贷方面可以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经验,包括:建立以专门服务"叁农"为宗旨的农村金融机构,改变没有抵押不能放款的做法,尝试组建贷款中心和贷款小组以保证高水平的还款率等等。(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09年02期)
贾庆林[7](2008)在《格莱明银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控制交易费用经验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与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根据斯蒂格利茨对信贷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分析,我们可知,当借贷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银行要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经济状况等具体信息需要很高的信息费用,这种高昂的交易费用,使银行很难将高风险的借款人和低风险的借款人甄别开来,这样就容易出现逆向选择现象。逆向(本文来源于《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期刊2008年03期)
黄文胜,陶建平,邢慧茹[8](2007)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中国农村金融实践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对传统信贷方式进行创新的成果,在解决贫困农户和微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取得了成功。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对形成适应"叁农"特点的普惠性金融体系,发挥非政府民间机构的作用、创新财政扶贫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07年10期)
钱晓凤[9](2007)在《论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成功的原因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运作模式、组织结构与管理以及发展业绩,结合该银行的创办者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草根金融理念,从国情等政治因素、市场化运作等经济因素、有效监督等制度因素诸方面分析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成功的原因,揭示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对于解决穷人借贷问题、缓解国内矛盾、打破农村金融思维定势、引起世界对穷人经济学的关注等重要意义,指出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成功推行的小额贷款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打造和谐社会和信用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作用,总结了小额贷款在中国实践所产生的门槛高、手续多、款额小、利率高和期限短等若干问题,并从关注小额贷款的零担保、可持续、市场化、关注贷款人群的教育、医疗保险等问题、关注社会诚信、尽快出台相关法律等角度提出了对策。(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9-01)
李徐润[10](2007)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基层建设——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实践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发挥其农村金融机构领袖的作用,进行融资信贷等金融业务,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足够的资金准备。尽管在上一轮改革之后,信用社甩掉了历史债务包袱,不良资产大多被清除,性质和目的更为明确,但是在实际运营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被传播、被借鉴、被改进。所以,本文就信用社存在的问题,从“乡村银行”模式出发,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期对信用社的进一步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07年05期)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分析入手,结合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研究在中国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意义,并提出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几点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1].赵洪宝.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运作机制与经验研究[J].世界农业.2014
[2].唐伟.对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基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经验[J].世界农业.2012
[3].刘赢时.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启示[J].经济视角(下).2010
[4].周建明.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J].乡镇论坛.2009
[5].张劲松.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
[6].周建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我国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启示[J].新金融.2009
[7].贾庆林.格莱明银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控制交易费用经验谈[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
[8].黄文胜,陶建平,邢慧茹.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中国农村金融实践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7
[9].钱晓凤.论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成功的原因及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李徐润.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基层建设——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实践经验[J].小城镇建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