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世界论文_杨庆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世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歌,中国,世界,汉学,屈原,诗词,遗稿。

诗歌世界论文文献综述

杨庆祥[1](2019)在《民族志、人类学和“世界诗歌”——论吉狄马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曾经不知道你是谁?但我却莫名地把你等待等你在高原在一个虚空的地带……我等你,没有别的目的仅仅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渴望——吉狄马加《我在这里等你》边疆人,外地人,啊,在这些地区无足轻重的人;来自谷地、高原和远离我们河岸的世界屋脊的人;嗅出征兆和缘由的人……啊,探寻者,啊,找到理由远走高飞的人,你们可别去贩卖更咸的盐——圣琼·佩斯《阿纳巴斯》(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王峰[2](2019)在《从“欧化诗”到“世界诗歌”的诡变——重审学衡派和海外汉学对新诗的文化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汉语新诗勃然而兴,卒至颠覆了古典诗的绝对主导地位,并以独特的文化逻辑建构着存在的价值。在它近百年的颠踬历程中,有两种质疑的观点值得重视:一是学衡派指新诗为"西化诗",一是海外汉学界批评当代新诗刻意追求可翻译性,陷入了"世界诗歌"的悬空境地。这两种声音隔着遥远的时空,指向却高度一致,都严词逼问新诗的内在质地与自我定位,时至文学全球化的今日,重新审视此种追问或更能促人省思现代汉诗的文化身份和美学属性等诸问题。(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张滢莹[3](2019)在《以诗歌,创造更富人文精神的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上海的文化氛围格外饱满、热烈,既有来自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五彩斑斓的童心,也有自心底最柔软之处吟唱的诗歌——11月16日,第四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在位于浦江沿岸的西岸美术馆拉开帷幕,开幕式上,“金玉兰”诗歌大奖揭晓,中国诗人翟永明摘得桂冠。本届诗(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19-11-21)

何晶[4](2019)在《阿多尼斯:世界上只要有爱和死亡,诗歌就会一直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没有诗歌的生活不过是各种形式的死亡”,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这句话,某种程度可以算作他的自谓。现年已经89岁的他,仍然处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生活里。近日,他的中国题材长诗《桂花》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也开启了他的第八次中国之行。中国题材的诗歌为何以(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19-11-14)

冯辉[5](2019)在《诗人世界里的永恒——解读艾米莉·狄金森和莎士比亚诗歌里的死亡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和永恒是不断被重复的主题。艾米莉·狄金森以及莎士比亚以自己的视角对死亡进行诠释。艾米莉·狄金森的诗证实了现实和想象,宇宙和生命局限性之间的关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深刻的洞察力和复杂性,描述了那个时代英国的独一无二。读他的十四行诗,读者可以很容易解读作品里多维度(美学、情感、现实和哲学)下的死亡意象。通过对比,我们既欣赏不同诗歌里的理想和现实、情感和心境,又感受两位世界级诗人眼里的死亡以及死亡里隐含的主题——永恒。(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3期)

方璐[6](2019)在《屈学联接中外 诗歌沟通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方 璐)以屈学联接中外,以诗歌沟通世界,11月3日,为期4天的“中外诗人汨罗行”文学采风和中国屈原学会第18届年会启动。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等中外260余名诗人、学者、专家云集汨罗江畔,开展文学采风、高峰论坛、屈学探(本文来源于《岳阳日报》期刊2019-11-05)

郭万金,贾娟娟[7](2019)在《明代儒林的诗歌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儒的诗歌话题,大抵祖述成说,重学而不废诗,明道而可论文,乃是明儒最为寻常的人文选择,渊源有自的诗教传统成为明儒最为认同的诗歌实践,恒以宗经卫道为任。《诗经》之外的诗歌行为,勉强跻身以末学之位,附庸于诗教传统,不仅须保持性情之正,更被视为道学余事。但其作为中国诗史传统中最为认真的一段儒学实践,承前启后,不当忽略。(本文来源于《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胡英奇[8](2019)在《模糊世界里的广阔天地——论模糊语言与现代诗歌创作的深度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根植于生活所出现的各种模糊语言,也必然会导致艺术创作呈现出强烈的模糊性特征,这一点在现代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更为明显和突出。在本文中,笔者将以"模糊语言与现代诗歌创作的深度融合"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现代名家的诗歌作品,探究模糊语言在现代诗歌当中的呈现形态和主要方式,然后结合笔者自身的作品《岁月诗章》,探究具体的应用方式,以期能够为相关的艺术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白鹤林[9](2019)在《“近”与“远”对世界诗歌的个人了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经贸交流,可以给不发达地区送去大型的建设项目,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文化交流或许没有那么直接的作用。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学交流所能产生的影响往往很缓慢,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一般来说不是短短几年就能立竿见影见效果的。但文学交流一旦产生了效(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9-10-18)

黄阿莎[10](2019)在《周诒端与左宗棠的诗歌世界——兼论湘潭周氏、湘阴左氏闺秀的诗教与家风》一文中研究指出湘潭周氏、湘阴左氏闺秀诗人群是晚清湖湘地域最重要的闺秀诗人群体之一,在这个群体中,左宗棠的妻子周诒端上承母家湘潭周氏诗学传统,下启夫家湘阴左氏闺秀诗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周诒端诗集《饰性斋遗稿》中保留有大量与左宗棠相关的诗歌,由此可探究她与左宗棠的精神世界与心路历程。《饰性斋遗稿》收录于《慈云阁诗钞》中,《慈云阁诗钞》共收周氏、左氏九位女诗人的四百多首诗作,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女性诗集,由《饰性斋遗稿》中的诗作可看出周氏、左氏家族的诗教与家风传承。(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诗歌世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初,汉语新诗勃然而兴,卒至颠覆了古典诗的绝对主导地位,并以独特的文化逻辑建构着存在的价值。在它近百年的颠踬历程中,有两种质疑的观点值得重视:一是学衡派指新诗为"西化诗",一是海外汉学界批评当代新诗刻意追求可翻译性,陷入了"世界诗歌"的悬空境地。这两种声音隔着遥远的时空,指向却高度一致,都严词逼问新诗的内在质地与自我定位,时至文学全球化的今日,重新审视此种追问或更能促人省思现代汉诗的文化身份和美学属性等诸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1].杨庆祥.民族志、人类学和“世界诗歌”——论吉狄马加[J].扬子江评论.2019

[2].王峰.从“欧化诗”到“世界诗歌”的诡变——重审学衡派和海外汉学对新诗的文化质疑[J].名作欣赏.2019

[3].张滢莹.以诗歌,创造更富人文精神的世界[N].文学报.2019

[4].何晶.阿多尼斯:世界上只要有爱和死亡,诗歌就会一直存在[N].文学报.2019

[5].冯辉.诗人世界里的永恒——解读艾米莉·狄金森和莎士比亚诗歌里的死亡意象[J].名作欣赏.2019

[6].方璐.屈学联接中外诗歌沟通世界[N].岳阳日报.2019

[7].郭万金,贾娟娟.明代儒林的诗歌世界[J].文学研究.2019

[8].胡英奇.模糊世界里的广阔天地——论模糊语言与现代诗歌创作的深度融合[J].青年文学家.2019

[9].白鹤林.“近”与“远”对世界诗歌的个人了望[N].四川日报.2019

[10].黄阿莎.周诒端与左宗棠的诗歌世界——兼论湘潭周氏、湘阴左氏闺秀的诗教与家风[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第一编资料汇编第一编资料汇编(8)第一编资料汇编第一编资料汇编(7)第一编资料汇编第一编资料汇编(1)第一编资料汇编第一编资料汇编(15)第一编资料汇编第一编资料汇编(22)第一编资料汇编第一编资料汇编(5)

标签:;  ;  ;  ;  ;  ;  ;  

诗歌世界论文_杨庆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