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射频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频,传感器,信道,辉光,无源,网络,等离子体。
射频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龙涛[1](2019)在《基于威胁判断的舰载多传感器射频保障优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保障优先程度的确定是多任务多传感器射频资源调度的前提和基础,对目标的威胁程度判定是确定资源保障优先级的关键,运用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在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传感器射频保障优先度确定模型,给出了计算方法,通过仿真示例计算,结果符合单舰对空作战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对舰载多传感器射频资源保障及调度具有实际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海宁[2](2019)在《网络化作战机载射频传感器综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近年来新型作战概念牵引、机载平台限制、架构发展及技术推动4个层面阐述了网络化作战环境中射频综合的必要性,基于未来作战样式对于射频综合系统的能力特征需求进行耦合分析;对分立式的异构传感器进行综合设计,提出射频综合的基本架构方案,从机载总体角度对射频综合总体、共形孔径、射频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为系统综合设计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卫宏利[3](2019)在《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的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将两种技术融合形成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终端设备日益增多,IPv4的地址池已经日渐匮乏,很难再满足物联网感知层对网络地址的庞大需求,本文主要着眼于物联网感知层与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融合,重点研究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这一新领域以及这些节点的IPv6地址自动配置问题。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研究。对已有的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架构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一种可快速部署的支持IPv6通信的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架构。主要是通过对节点的改造,使得传感器节点可以和阅读器节点直接进行通信,这样很好的解决了已有结构干扰较大以及硬件浪费的问题,无线自组织的方式使得节点可以快速大量的部署。(2)IPv6地址自动配置算法研究。针对本文提出的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架构,设计一种IPv6地址自动配置算法。分析本文提出的网络架构分簇多跳的结构特点,结合IPv6的地址格式以及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地址自动配置协议,本文对IPv6地址格式进行重定义,对相关数据包进行设计,详细介绍了新节点的IPv6地址自动配置流程,该算法将代理节点自上而下的广播机制和新节点自下而上的地址配置请求机制相结合,避免了新节点等待时间过久或者包洪泛的问题,节点的IPv6地址由相应的代理节点分层进行有状态的地址分配避免了节点地址冲突检测环节降低了地址配置能耗,多个节点进行地址配置提高地址分配的效率。最后讨论了节点可能出现的失效、故障移动等特殊情况处理机制。(3)在OPNET Modeler 15.4的仿真环境下对本文提出的IPv6地址配置方案以及Strong DAD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02)
高强,李良,葛维春,王峥,许爱军[4](2019)在《一种基于UHF射频取能及RFID通信的电力设备参数传感器电路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针对电力设备的无源无线参数传感需求,提出了射频信号供电的思路;依据射频能量传递特性分析得出能量传递效率可达6.6%;通过取能整流电路模型推导、阻抗匹配和数据实测,证实分时使用能量的充足性,论证了采用UHF术相结合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结合UHF设计架构,并给出了一种通过UHF RFID能技术应用到传感器中,制备无源无线传感器。(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张建军[5](2018)在《模块化综合射频传感器系统重构策略的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传感器系统是航空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化、模块化是射频传感器发展的必然趋势。重构设计正是随着航空电子综合化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任务可靠性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已成为模块化综合射频传感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射频传感器系统常用的两种不同重构方式,即基于模块重构和基于通道重构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运用可靠性理论对两种重构方式进行了建模,对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和比较,最后给出了比较结果。(本文来源于《航空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王康,张耘玮,张志波,李应红[6](2019)在《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风速传感器在低速来流下的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动等离子体风速传感器走向应用,建立了射频辉光等离子体风速传感器自动化实验系统,进行了在静止大气、定常流场和动态流场中的放电实验,研究了大气压射频尖尖放电的电压电流特性,以及来流对等离子体电压、电流的影响,分析了等离子体风速传感器测量的风速和频率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钨电极在大气中放电发生烧蚀氧化现象,影响电极间距,因此放电时间不宜太长;在低速(5~45 m/s)范围内,等离子体传感器有效电压与风速成线性关系,风速较高(>30 m/s)时,发生熄灭然后重新击穿的周期性现象,表现为电压有效值的周期性脉动,其主脉动频率与风速成线性关系;验证了等离子风速传感器能够测量500~1 500 Hz流场动态频率。(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彭伟[7](2018)在《多射频多信道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的提出和技术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作为其底层数据获取的核心技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被用于车联网、智慧城市、工业4.0等新兴领域。传统的基于单射频单信道或单射频多信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己很难满足新兴应用中对网络性能的高要求,如在工业4.0中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有更严格要求。多射频多信道技术被认为是改善网络性能的有效途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是连接物理层和上层协议的纽带,对实现网络中信道资源均衡、高效分配,节点快速接入,数据可靠传输,优化节点能耗,提高数据实时性传输至关重要。本文对多射频多信道无线传感器网络(Multi-Radio Multi-Channel WSNs,MRMCWSNs)MAC协议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实现网络内多个正交、非重迭信道的高效、公平分配和访问,研究有效的控制机制以降低多射频节点能耗和数据延迟,优化多射频多信道资源管理,改善网络整体性能的。首先,为实现多射频多信道网络中多个非重迭、正交信道公平、均衡分配,多射频多信道多样化、并行访问,本文设计了基于伪随机序列和伽罗华域的多射频多信道分配、跳频机制,以及伪随机虚拟时间片唤醒序列和多射频多信道并行通信策略。实现了多射频节点上各信道跳频序列的唯一性,使得网络内多个非重迭、正交信道在一个跳频循环周期中有且仅被访问一次,实现了网络内多个非重迭、正交信道公平、均衡的分配和访问。基于此,设计实现了多射频节点的多信道多样化、并行通信机制,解决了多信道跳频通信过程存在的终端“消失”问题,降低了通信延时,提高了数据通信效率。同时,针对多射频节点间时钟飘移问题,研究了基于随机加权平均的数据发送时间估计和节点时间校准算法,弱化了数据延迟和丢包造成的估计误差,提高了多射频节点间信道跳频的时间切换精度。其次,针对所设计的多射频多信道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组并行通信过程中多射频节点能耗问题,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高能效任务调度算法。建立了多射频节点数据分组传输过程中节点能耗模型,将最小化多射频节点能耗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多射频节点能耗最小的最佳数据分组传输方案,降低了多射频分组并行传输时节点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再次,为实现多射频多信道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射频资源最优化调度,将区间二型模糊逻辑系统引入到多射频节点数据通信时最佳射频决策过程中。建立了信道质量估计模型、射频能耗模型和节点剩余能量模型,并将其作为输入变量设计了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逻辑的多射频资源最优化调度机制。射频决策过程综合考虑了其所在信道质量、该射频能耗和当前多射频节点剩余能量,因此所选射频具有最佳的数据传输成功率、更小的射频能耗和数据延迟。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逻辑的多射频资源最优化调度、管理机制有利于多射频多信道MAC协议优势的发挥,有力的改善了多射频多信道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性能。最后,详细分析了多射频多信道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射频节点约束条件下周期性实时数据分组并行传输过程中调度延迟,包括多射频节点分组传输时抢占数据帧造成的信道冲突延迟和非抢占数据帧造成的信道竞争延迟。将两类数据延迟相结合,得出多射频节点周期性实时数据分组并行传输时的调度延迟上限,为分析周期性实时数据并行传输的可调度性、动态均衡调节各射频网络负载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多射频节点某一个射频数据传输延迟超过延迟上限而不满足约束条件时,多射频节点可动态调整其数据负载,使得该射频传输数据时满足数据实时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9-20)
邱树伟,石海燕,池凯凯,程珍,朱艺华[8](2018)在《射频供能无线传感器网络高能效数据收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射频供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高网络能效和吞吐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该文统筹考虑信道分配、节点的能量阈值以及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帧分块重传机制,提出高能效和高吞吐率的数据收集方案;推导了节点的充电时间、节点传输一个MAC帧的平均能耗和平均时延、网络能效和吞吐率,定义了网络效用函数,形成了最大化网络效用的优化问题.通过调整效用系数并求解优化问题,可以获得使网络能效和吞吐率最大化的最优能量阈值和MAC帧最优分块个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的能效和吞吐率高于已有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未,王楠,李文秀,李金宝,任倩倩[9](2019)在《物联网中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和传感器节点的信息收集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收集传感器节点的信息,本文将无线射频识别标签与传感器节点进行结合,提出了2种数据收集协议。首先提出了基于被动式标签数据收集协议PTC,该协议采用分割时槽方法,将每个帧分割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时槽,有效缩短了执行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式标签的数据收集协议ATC,该协议采用预先分配时槽的方法,减少空时槽和冲突时槽的分配,使得执行时间达到下界。为使信息收集准确可靠,提出了有效检测丢失标签和收集未知标签算法ADMCU,为PTC和ATC协议执行的正确性提供保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协议与其他流行协议相比执行时间更短,且无论收集信息量如何变化,ATC的执行时间始终最短;同时,所提出的ADMCU算法在相同准确率情况下,耗时更短。(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会青,廖丽娟[10](2018)在《《传感器与射频识别技术》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感器与射频识别技术》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范畴,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理论教学学时远远多于实践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开发的兴趣,本文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尝试,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和经验。(本文来源于《办公自动化》期刊2018年15期)
射频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近年来新型作战概念牵引、机载平台限制、架构发展及技术推动4个层面阐述了网络化作战环境中射频综合的必要性,基于未来作战样式对于射频综合系统的能力特征需求进行耦合分析;对分立式的异构传感器进行综合设计,提出射频综合的基本架构方案,从机载总体角度对射频综合总体、共形孔径、射频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为系统综合设计提供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频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龙涛.基于威胁判断的舰载多传感器射频保障优先度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2].刘海宁.网络化作战机载射频传感器综合[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3].卫宏利.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的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案研究[D].新疆大学.2019
[4].高强,李良,葛维春,王峥,许爱军.一种基于UHF射频取能及RFID通信的电力设备参数传感器电路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9
[5].张建军.模块化综合射频传感器系统重构策略的可靠性分析[J].航空电子技术.2018
[6].王康,张耘玮,张志波,李应红.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风速传感器在低速来流下的响应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9
[7].彭伟.多射频多信道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8
[8].邱树伟,石海燕,池凯凯,程珍,朱艺华.射频供能无线传感器网络高能效数据收集方案[J].电子学报.2018
[9].李未,王楠,李文秀,李金宝,任倩倩.物联网中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和传感器节点的信息收集协议[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10].王会青,廖丽娟.《传感器与射频识别技术》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办公自动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