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式识别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式识别受体,白色念珠菌,作用机制
模式识别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1](2019)在《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式识别受体(PRRs)是宿主抵抗白色念珠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通过识别并结合白色念珠菌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活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菌作用。目前机体主要有两类模式识别受体,其中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胞内模式识别受体的类型及它们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宿凡,管培竹,杨金波,管华诗,于广利[2](2019)在《β-葡聚糖与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β-葡聚糖是自然界资源最丰富的多糖之一,尤其真菌来源的β-1,3-葡聚糖是结构独特、免疫调节活性好且研究报道最多的葡聚糖。本文对β-葡聚糖的发现、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以及β-1,3-葡聚糖作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与其模式识别受体(PRR)Dectin-1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不同理化性质的β-葡聚糖对人和鼠来源Dectin-1不同亚型的激活作用,所得结论为以Dectin-1为靶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5期)
李倩,李向茸,冯若飞[3](2019)在《宿主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病毒和机体斗争的不断发展,病毒逐步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逸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应答,以实现增殖的目的。该文归纳总结了病毒通过宿主的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DNA识别受体及NOD样受体等主要模式识别受体进行逃逸的机制,并且为深入探究病毒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俊龙,任碧琼,陈维,陈星[4](2019)在《SAA、CRP作为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在非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寻最佳临界值来辅助鉴别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的91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为非感染性疾病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急性胰腺炎30例,急性创伤31例。同时纳入感染组6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通过检测以上3组的血清SAA、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非感染性疾病组、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8,P<0.001),血清SA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93,P<0.001);(2)在非感染性疾病组中,各组与健康对照组间SAA、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34,P<0.001;χ2=66.504,P<0.001)。SAA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急性创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7、-6.409、-6.708,P=0.000),其中急性胰腺炎组与急性创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P=0.88);CRP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胰腺炎组、急性创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05、-5.287、-5.914,P=0.000),其中急性胰腺炎组与急性创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P=0.286);(3)spearman相关分析可得出,血清SAA与CRP有一定相关性(r=0.649 4,P<0.000 1);(4)SAA、CRP单项检测诊断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747;临界值分别为97.3mg/L、42.15mg/L;SAA、CRP联合检测诊断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的AUC为0.765。结论血清中可溶性识别受体SAA、CRP在非感染性疾病中有较高表达,对于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组有一定诊断效能,可以作为疾病分类的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钟豪轩,罗心平[5](2019)在《模式识别受体NOD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属于NOD样受体家族,作为一种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2通过识别配体胞壁酰二肽参与宿主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介导免疫炎性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NOD2在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NOD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公茂磊[6](2019)在《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小鼠精囊天然免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作为重要的副性腺,精囊为精液提供了 70%以上的液体成分。外源微生物的感染极易诱发精囊炎,进而造成精囊功能异常引起男性不育。但是,外源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精囊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receptor,PRR)在精囊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有待澄清。本文以小鼠原代精囊上皮细胞(seminal vesicles epithelial cells,SVECs)为模型,旨在研究PRR在调控不同病原微生物诱发的精囊炎症反应中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8周龄雄性小鼠SVECs,进而通过LPS、poly(I:C)和HSV60叁种病原微生物拟物刺激细胞。利用real-time qRT-PCR检测上皮细胞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应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基因表达定位,ELISE检测免疫调节因子分泌;并利用TLR3-/-、TLR4-/-、IPS-1-/-和STING-/-基因敲除小鼠检测PRR在SVECs天然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局部注射小鼠精囊检测LPS对小鼠精囊组织天然免疫反应的激活及其对精囊功能的影响。结果:小鼠精囊表达多种PRR,包括TLR3、TLR4、MDA5以及p204,且上述PRR均在SVECs中表达,并被其相应配体LPS、poly(I:C)和HSV60激活。其中LPS可以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炎症因子TNF-α和IL-6,趋化因子MCP-1和CXCL10的表达,HSV60能够通过激活IRF3继而激活1型干扰素IFNα/β和多种抗病毒蛋白的表达,poly(I:C)既能激活NF-κB亦能激活IRF3继而上调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1型干扰素的表达。此外,在小鼠SVECs中TLR4、TLR3和IPS-1以及STING分别在LPS、poly(I:C)和HSV60诱导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RR调控的天然免疫反应,特别是LPS与poly(I:C)诱导的天然免疫反应能够影响SVECs功能,引起前列腺素合成关键限速酶mPGES和COX2表达上调,精液凝固蛋白Sg-1表达下调。结论:(1)小鼠精囊上皮细胞具有通过PRR识别细菌、RNA病毒与DNA病毒并激活自身免疫反应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的能力。(2)PRR调控的天然免疫反应能够影响SVECs细胞功能,进而影响男性生殖。(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宋丹,孙欣荣[7](2019)在《模式识别受体的免疫调节作为限制流感策略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是指种系编码的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成分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从而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引发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已经开发出一些方法针对具体的PRR来刺激先天性免疫以减少各种疾病,包括流感感染。在这里,我们讨论免疫调节策略的进展,旨在针对先天免疫系统中的细胞相关PRR,以改变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或增加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蒋珍凤,王恩智,童夏生[8](2019)在《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模式识别受体RIG-I和MDA-5表达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2]。病毒或微生物感染后,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会被激活,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通过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模式识别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核苷酸结(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梁锦屏,陈少红,张倩,汤业珍,韩怀钦[9](2019)在《模式识别受体NOD2在髓样分化蛋白88缺陷小鼠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模式识别受体NOD2信号在髓样分化蛋白88缺陷(MyD88-/-)小鼠中的表达与免疫功能。方法通过PCR技术鉴定MyD88~(-/-)小鼠、野生型C57BL/6小鼠,分别用分枝杆菌减毒株(卡介苗,BCG)经气管滴入建立肺部感染模型,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气管滴入为阴性对照,感染24h后,收集外周血,无菌取肺脏。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中NOD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BCG感染组NOD2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而MyD88~(-/-)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NOD2蛋白表达量更高;两种小鼠中BCG感染组均比PBS对照组NOD2蛋白表达量更高;两种小鼠中BCG感染后外周血IL-6的含量比PBS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yD88依赖途径功能缺失时,BCG可激活NOD2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孙林,熊珊[10](2018)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新探索——模式识别受体与糖尿病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DN)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ESRD的主要病因。然而,目前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仍不是很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模式分子识别受体在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炎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专题将从简要介绍模式识别分子与受体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在DN研究中的进展。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期刊2018-10-11)
模式识别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β-葡聚糖是自然界资源最丰富的多糖之一,尤其真菌来源的β-1,3-葡聚糖是结构独特、免疫调节活性好且研究报道最多的葡聚糖。本文对β-葡聚糖的发现、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以及β-1,3-葡聚糖作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与其模式识别受体(PRR)Dectin-1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不同理化性质的β-葡聚糖对人和鼠来源Dectin-1不同亚型的激活作用,所得结论为以Dectin-1为靶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式识别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2].宿凡,管培竹,杨金波,管华诗,于广利.β-葡聚糖与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19
[3].李倩,李向茸,冯若飞.宿主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9
[4].刘俊龙,任碧琼,陈维,陈星.SAA、CRP作为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在非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5].钟豪轩,罗心平.模式识别受体NOD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9
[6].公茂磊.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小鼠精囊天然免疫反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7].宋丹,孙欣荣.模式识别受体的免疫调节作为限制流感策略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19
[8].蒋珍凤,王恩智,童夏生.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模式识别受体RIG-I和MDA-5表达的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9].梁锦屏,陈少红,张倩,汤业珍,韩怀钦.模式识别受体NOD2在髓样分化蛋白88缺陷小鼠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10].孙林,熊珊.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新探索——模式识别受体与糖尿病肾病[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