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化忠渠县涌兴中学校635206
摘要: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关键是做到:构建民主课堂气氛,促使创新思维展开;激发学生的猜想,挖掘创新潜能;诱发发散思维,拓宽创新的广度;注重双基,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2-046-01
一、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材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以及自身的素质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创新地教”是学生“创新地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要把新的教学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型教学原则和方法,启迪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1、从备课入手,对旧的备课形式和方法进行一次改革探索。教师在吃透教材,找准结合点后,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重难点等将教案分成“三块”,分别写出师生的活动过程,尤其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在体现创新思维训练的地方加上批注。
2、要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和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格局和模式。这种新的课堂格局和模式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甚至可以异想天开。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先从开放教学环境做起。首先,要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不体罚,不训斥,不歧视,不讽刺,力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这样教学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造思维的形成。
3、改进教学方法,为创新教学提供条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主体为本,努力实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的创新。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要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要把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把课堂内的学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分散和收敛教学法、反向思维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综合教学法和打破定势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开放型题目,由学生分散思考,寻找答案。当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稍加点拨,继续由学生讨论纠正。也可以采取由学生提问、讨论,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在教学中创新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创新地学习是教师创新地教的结果。它表现为学生不再象口袋一样去装教师自信为绝对正确的“真理”,而是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力求标新立异,在教师指导下乐于创新,学习创新,学会创新。在教师的“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启发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由生疑,到探索质疑,然后合作释疑,最后达到有所创新的高度。
1、激趣生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师采用的多种激趣手段中,学生产生了兴趣和探究真理的欲望。问题也就此产生。
2、探究质疑,当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质疑。一开始,学生总是提出一些与重难点无关的问题,在教师的不断指导下,学生逐步学会对课文中重难点质疑,长此下去,质疑问难的能力逐步形成。
3、合作释疑,教学中,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当学生学会通过合作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每个学科都将合作学习讨论放到课堂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下位,自由组合,开展讨论,还可以与教师甚至听课者开展讨论,让学生在高度宽桦环境中合作探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实践创新,当学生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将找准结合点,引导学生向课本外的知识拓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运用课外所学知识和生活中所见所闻,展开大胆想象,让思维达到活跃的顶峰,训练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三、开展创新的课外活动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外,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手脑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全面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我们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线,优化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多方位的系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长期坚持不断总结探索,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志成.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J].中学教研,2005,(05).
[2]于静宜.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中学数学杂志,2003,(08).
[3]李树臣.论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两个根本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09).
[4]陈开龙.数学“专升本”课程改革初探[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