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陈铭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赋格,音乐,钢琴,风格,民族,序曲,技法。
陈铭志论文文献综述
何汝贵[1](2019)在《陈铭志声乐套曲《读〈聊斋〉有感》的音乐创作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铭志创作的声乐套曲《读〈聊斋〉有感》,将民族民间音乐的语言特质化为别具一格的个性化音调,融会于艺术歌曲这一特定声乐体裁的形式规范中,在旋律创作上、钢琴伴奏上和曲式结构上都独具自身特色,巧妙地塑造出人物形象,完美揭示诗词思想情感的内涵,成为独具个性的音乐作品。(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8期)
郁美琦[2](2019)在《陈铭志《复调小曲集》创作技法研究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复调音乐从西方传入到中国,陈铭志将西方的复调理论技法与中国传统的民族曲调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复调音乐。陈铭志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作曲家、音乐家、复调理论家、教育家,他用毕生所学在复调领域上掀起了新的篇章,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加入我国传统民族风格元素,开创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复调钢琴作品。本文分成五部分,以陈铭志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复调技法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第一章简述陈铭志及他的作品,包括他的创作经历以及《复调小曲集》的创作背景;第二章简述这首曲集主题的构建技法,分别从民歌改编及自创主题方面介绍,;第叁章是研究复调技法,主要是介绍复调钢琴曲中运用的常用技法,包括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第四章研究复调中的和声,包括和声的结构,分为叁度迭置和弦和非叁度迭置和弦;第五章是笔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启示及运用。由于中国复调作品较少,学生们大都分析的都是西方复调作品进行专业上的学习,所以笔者以中国的复调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来给其它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之处,正是因为如此,笔者选择了陈铭志的这本《复调小曲集》,通过研究陈铭志多年来创作出蕴含民族风格和意蕴的钢琴音乐作品,探寻他钢琴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为我国的复调钢琴作品带来更多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姜舒童[3](2018)在《两部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集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铭志是我国着名作曲家、复调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陈铭志先生在其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出许多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作品。在这些音乐作品中,复调体裁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序曲与赋格曲集》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集中总结和展示了陈铭志先生在复调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每一首作品都体现了陈铭志先生对民族传统音乐和现代复调技法的结合与探索。于苏贤是我国着名复调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作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复调理论教育家,于苏贤先生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于苏贤先生的教学实践中,她总结了一套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广泛具有包容性的复调教学体系,对国内复调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便是其复调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作品将复调理论和创作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创作来深化对复调理论的理解。本文以陈铭志先生的《序曲与赋格曲集》和于苏贤先生的《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部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集进行技法分析与归纳,试图找到两位作曲家音乐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论文第一章为背景介绍,对作曲家及作品进行简要概述。第二、叁章为重点章节,在第二章整体结构研究中,对两部曲集分别从赋格主题答题、结构分析、调式调性与和声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第叁章重点针对两部曲集中的对位手法,从对比和模仿等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最后第四章中,重点分析比较两位作曲家复调音乐创作技法与创作思维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呈现两位作曲家音乐语言上的共同性与独特性。本文力图通过这些分析研究,对两位作曲家所探索的现代复调技法与民族风格做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弥补国内有关本论题研究的不足,为我国复调音乐的创作和理论研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8-05-21)
姜舒童[4](2017)在《陈铭志《叁首序曲与赋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铭志先生是我国着名的作曲家、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近半个世纪中,创作了大量的复调音乐作品,包括钢琴、室内乐、声乐等体裁,其中钢琴作品较为多见。以陈铭志先生的《叁首序曲与赋格》为对象,分别从主题、结构、调性、复调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力图通过这些分析、研究,找到陈铭志先生音乐作品的一些创作特点,并对其所探索的现代复调技法和传统民族风格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徐孟东[5](2017)在《博外精内 备形传神——怀念追忆着名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陈铭志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铭志先生在长期治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由黄自、贺绿汀、丁善德、桑桐等人数十年摸索、推进、建设并逐步形成的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教学、科研与创作叁位一体的学科品格,正是建立中国特色作曲与作曲理论体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论,因此,他毕其一生为之不懈奋斗付诸实施。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并努力奋斗,他在作曲理论特别是最为艰深的复调音乐教学、研究和创作领域,取得了显着成就;并领导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跻身于国内外同类学科先进行列。值此校庆90周年之际,深刻缅怀追忆陈铭志先生及其学术经历和丰厚成果,无疑将对上音建设一流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鸿铎[6](2017)在《20世纪以来欧洲复调理论在中国的演变——以陈铭志的复调理论创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试就欧洲复调音乐理论在中国的演变进行概括性阐述,并以陈铭志为代表作重点论述。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就欧洲复调理论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和此后的融汇与发展进行梳理,后一部分则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复调理论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着名教授陈铭志先生在复调理论上所作的创新为例,说明中国理论家在欧洲复调理论的演变中所作的推进。(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孙沫[7](2017)在《陈铭志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铭志先生河南西平县人,是我国着名的音乐家,他对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也很是了解,创作中侧重于复调音乐,复调音乐这一题材是占了他音乐创作的很大一部分,《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就收录了十二首乐曲,这十二首乐曲就完全用复律格式谱写,表达了作曲家浓浓的民族感情。(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22期)
徐孟东[8](2016)在《在纪念陈铭志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敬爱的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年多了,但是他终身挚爱的亲人、他奉献了毕生精力心血的上海音乐学院,还有他难以数计的学生们,从未忘记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大家风度、他的作品和论着,乃至他的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以座谈会这种庄严、简朴的形式,纪念先生90诞辰,来真实体现与会所有人的种种情感;也再次为他致力创作、教学、研究事业而淡泊名利的一生留下一个朴素的写照。2005年,在陈先生80华诞暨从教从艺55周年之际,我们(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宏宇,高原[9](2016)在《陈铭志《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铭志一生致力于结合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巧,用以建立民族复调音乐思维。文章从陈铭志钢琴作品《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的创作背景入手,把握和认识陈铭志复调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及美学特征,从而总结出这部曲集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特征。(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6年03期)
高原[10](2016)在《陈铭志钢琴音乐创作技法中的“中国化” 以《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铭志在近60年的艺术创作与研究生涯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我国民族复调音乐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贡献。文章从陈铭志钢琴作品《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的创作背景入手,通过对作品创作技法的分析,进一步把握和认识陈铭志复调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从而总结出这部曲集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中国化"特征。(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6年02期)
陈铭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初复调音乐从西方传入到中国,陈铭志将西方的复调理论技法与中国传统的民族曲调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复调音乐。陈铭志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作曲家、音乐家、复调理论家、教育家,他用毕生所学在复调领域上掀起了新的篇章,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加入我国传统民族风格元素,开创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复调钢琴作品。本文分成五部分,以陈铭志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复调技法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第一章简述陈铭志及他的作品,包括他的创作经历以及《复调小曲集》的创作背景;第二章简述这首曲集主题的构建技法,分别从民歌改编及自创主题方面介绍,;第叁章是研究复调技法,主要是介绍复调钢琴曲中运用的常用技法,包括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第四章研究复调中的和声,包括和声的结构,分为叁度迭置和弦和非叁度迭置和弦;第五章是笔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启示及运用。由于中国复调作品较少,学生们大都分析的都是西方复调作品进行专业上的学习,所以笔者以中国的复调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来给其它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之处,正是因为如此,笔者选择了陈铭志的这本《复调小曲集》,通过研究陈铭志多年来创作出蕴含民族风格和意蕴的钢琴音乐作品,探寻他钢琴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为我国的复调钢琴作品带来更多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铭志论文参考文献
[1].何汝贵.陈铭志声乐套曲《读〈聊斋〉有感》的音乐创作特征分析[J].四川戏剧.2019
[2].郁美琦.陈铭志《复调小曲集》创作技法研究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姜舒童.两部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集比较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8
[4].姜舒童.陈铭志《叁首序曲与赋格》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
[5].徐孟东.博外精内备形传神——怀念追忆着名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陈铭志先生[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
[6].陈鸿铎.20世纪以来欧洲复调理论在中国的演变——以陈铭志的复调理论创新为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
[7].孙沫.陈铭志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7
[8].徐孟东.在纪念陈铭志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
[9].王宏宇,高原.陈铭志《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J].艺术教育.2016
[10].高原.陈铭志钢琴音乐创作技法中的“中国化”以《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为例[J].艺术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