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食性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性,水蒸气,壳聚糖,蛋白,疏水,速率,直链。
可食性膜论文文献综述
辛颖,张家豪,陈复生[1](2019)在《酶法制备乳清蛋白可食性膜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食性膜可作为阻隔层控制氧气进入和水分迁移来保持食品的品质。为了提高乳清蛋白膜的阻隔性能,采用转谷氨酰胺酶改性乳清蛋白,优化酶法制备乳清蛋白膜的工艺条件,探讨不同因素对乳清蛋白膜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乳清蛋白膜氧气透过速率为响应指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酶作用时间>蛋白质量浓度>成膜液p H值>酶添加量;以乳清蛋白膜的水蒸气透过速率为响应指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酶作用时间>成膜液pH值>酶添加量>蛋白质量浓度。采用"综合平衡法"确定最佳制膜条件如下:酶作用时间为70 min、酶添加量为60 U/g、乳清蛋白质量浓度为105 g/L、成膜液p H值为7.5,此条件下乳清蛋白膜的氧气透过速率和水蒸气透过速率分别为(4.99±0.12)g/(m~2·d)和(1.21±0.05) g·mm/(m~2·h·kPa),与没有经过酶法改性的乳清蛋白膜相比,分别降低了59.88%和15.38%。(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翟晓松,秦洋,陆慧玲,代养勇,张慧[2](2019)在《高直链玉米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食性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成膜基材,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HACS/HPMC可食性膜。研究了不同配比的HACS与HPMC对可食性膜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亲水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PMC比例的增大,HACS与HPMC之间的氢键作用减弱,复合膜的水溶性增大,连续相由HACS转变为HPMC,但HACS与HPMC的相容性变差。HPMC可有效降低可食性膜的结晶程度并抑制其在储藏过程中的老化。在复合膜中,当HACS与HPMC比例为8∶2时,可食性膜具有最大抗拉强度(7.5 MPa)、断裂伸长率(14.7%)、水接触角(84.33°)和最低水蒸气透过系数(2.17×10~(-10 )g·m·m~(-2)·s~(-1)·Pa~(-1))。纯HACS膜和纯HPMC膜的透光性能均优于HACS/HPMC复合膜。(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3](2019)在《巴西和莫桑比克联合研究涂有单层或双层壳聚糖-明胶可食性膜牛排的货架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肉品质保护方面,开发新鲜牛肉包装系统应优先延长牛肉货架期,推迟主要品质参数的下降,如红色褪色、产生难闻味道和表面脱水。在巴西,最常用的零售展示鲜肉包装系统基于高富氧膜,如聚氯乙烯,以确保形成氧合肌红蛋白和明亮的红色,以吸引消费者。然而,牛肉持续暴露在氧气中则会导致好氧微生物的增殖,以及色素和脂肪的氧化,导致肉变质和货架期缩短,不利于产品品质保持。基于此,巴西和莫桑比克科学家对涂有单层或双层壳聚糖-明胶可食性膜牛排的质量损失、脂质氧化、颜色特征和货架(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唐艳,胡熠,周伟,徐大伦,楼乔明[4](2019)在《丁香酚对高粱醇溶蛋白可食性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天然的可降解、可食性包装材料,以高粱醇溶蛋白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可食性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分析不同浓度丁香酚对可食性高粱醇溶蛋白膜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4%丁香酚可优化蛋白膜的机械性能,提升膜的拉伸强度(TS)和断裂伸长率(EAB);添加丁香酚不影响蛋白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WVP),但略微提高了蛋白膜的溶解度;添加4%丁香酚可增加蛋白膜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光度值,即增强膜的光阻隔性能。DSC测量显示,添加丁香酚后降低了高粱醇溶蛋白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表明丁香酚提高了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延展性;FTIR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丁香酚后使得高粱醇溶蛋白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无规则卷曲转变为β-折迭、β-转角,表明丁香酚有助于提高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的机械性能;SEM结果显示,4%丁香酚与高粱醇溶蛋白的相容性良好,制备的复合膜截面光滑紧致。本研究结果为可降解、可食性膜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慧芸,梁英,李鑫玲,康怀彬[5](2019)在《微射流均质对羧甲基纤维素—精油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射流均质技术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精油纳米乳成膜液,研究微射流均质对成膜液理化特性及可食性膜物理和机械特性的影响,探讨CMC-精油纳米乳成膜液理化特性与膜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射流均质可显着降低CMC-精油成膜液的平均粒径(P<0.05),均质处理后不同精油纳米乳成膜液的ξ-电势值不同,变化范围为-37.63~-59.67mV。与CMC可食性膜相比,CMC-精油纳米乳可食性膜的水蒸气透过性显着降低(P<0.05)。CMC-肉桂和CMC-牛至精油纳米乳可食性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CMC-牛至精油纳米乳可食性膜柔韧性最好。采用微射流均质处理CMC-精油成膜液可使所成膜具有更好的物理和机械特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梁雯雯,郭建,汪秋宽,任丹丹,袁瑞[6](2019)在《均匀试验法优化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幵对其工艺条件迚行优化。方法以褐藻胶(sodium alginate,SA)和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为主要原料,甘油为增塑剂制得可食性膜。以溶胶温度、溶胶时间、SA和WPI浓度、钙化时间、钙离子浓度、甘油浓度、超声时间为因素迚行均匀试验,考察指标为溶胶黏度、膜的厚度、透光率、拉伸强度。结果可食性膜性能受WPI浓度、溶胶温度、溶胶时间、钙化时间、超声时间的影响较大,基本不受SA浓度、钙离子浓度和甘油浓度影响,所确定的最佳配比及工艺条件为:SA浓度1.1%、WPI浓度5.5%、溶胶温度65℃、溶胶时间105 min、钙化时间12 min,钙离子浓度1.1%、甘油浓度3.4%和超声时间30min。结论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性能较好,需迚一步验证SA浓度、钙离子浓度和甘油浓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胡淼,齐宝坤,谢凤英,李杨[7](2019)在《环境条件对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为基料,辅以柠檬酸及丙叁醇制备可食性膜,探究环境条件对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可食性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溶水时间逐渐增加,但是环境温度对可食性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色泽影响较小;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可食性膜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溶水时间增加,色泽无明显变化,亮度略微增加;随着储藏期的延长,拉伸强度、溶水时间增加,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逐渐降低,可食性膜整体变黄。(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4期)
严嘉玮[8](2019)在《层层自组装可食性膜对草莓代谢产物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作为一种味美汁多的水果,因其货架期较短限制了经济效益的发挥。可食性涂膜保鲜因安全性高、操作较为简便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层层自组装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更有效、稳定的果蔬涂膜保鲜技术。本文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多糖基可食性膜处理草莓果实,由1.5%羧甲基壳聚糖和1.5%壳聚糖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结合而成。在贮藏期间测定涂膜草莓理化品质指标、代谢组学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旨在为保持草莓贮藏期品质及延长草莓货架期提供一种新型保鲜手段和应用理论基础。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经层层自组装可食性涂膜处理的草莓在贮藏期内保持较鲜亮的色泽,较高的硬度,较低的失重率和腐败指数,并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总酸含量变化较之对照差异较小。同时层层自组装可食性膜促进草莓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上升,并在贮藏期内维持较高水平,促使草莓在贮藏期内具有较高的DPPH清除能力和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2)层层自组装可食性涂膜处理在贮藏期内有效减缓了草莓挥发性香气物质中酯类物质、呋喃酮物质含量的上升,促进了醛类物质合成,减缓了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含量的下降。经过代谢组学分析,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层层自组装复合涂膜减缓了草莓中部分萜类物质含量的下降,促进了部分苯丙烷代谢产物和类黄酮代谢产物的含量的上升,但对草莓初级代谢影响较小。(3)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层层自组装涂膜促进了贮藏期内草莓中苯丙烷类和类黄酮合成代谢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上升,提高了赤霉素氧化酶基因(GA3ox、GA20ox)、丙酮酸脱羧酶基因(PDC)、乙醇脱氢酶基因(ADH)和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NES1)的表达水平,抑制了醇酰基转移酶基因(AAT)、醌类氧化还原酶基因(QR)和O-甲基转移酶基因(OMT)表达水平的上升。推测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层层自组装涂膜对草莓代谢产物的调控机理为层层自组装可食性涂膜促进相关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表达,进而提高多酚、类黄酮等抑菌、抗氧化活性强的次级代谢产物含量,增强草莓对采后环境胁迫因子的抵抗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8)
雷晏琳,朱芮,赵茂洁,吴贺君,张志清[9](2019)在《柚子皮基可食性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果蔬加工副产物的高附加值利用,以柚子皮干粉为材料,海藻酸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了柚子皮基可食性膜,分析柚子皮干粉质量分数、海藻酸钠、甘油质量分数对柚子皮基膜力学性能、阻湿性能和透光率等的影响,并对柚子皮基膜的制备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柚子皮基膜的最佳制备配方为:柚子皮干粉质量分数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0.15%(以柚子皮粉浆料质量为基础,下同)、甘油质量分数0.5%,此配方制备的柚子皮基膜外观平滑、颜色淡黄,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拉伸强度为17.53±0.35 MPa,断裂伸长率为19.46%±0.43%,水蒸气透过系数为(2.327±0.128)×10~(-12)g·cm~(-1)·s~(-1)·Pa~(-1),透光率为63.2%±0.15%。本研究结果为柚子皮基可食性膜在食品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振宏[10](2018)在《壳聚糖可食性膜对哈尔滨红肠贮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尔滨红肠在北方是一种极其受欢迎的低温肉制品。但是在销售过程中红肠极易受污染而缩短了其保质期,食用品质也受到了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绿色生活概念的引入,广大消费者越来越看重食品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以天然成分作为可食性包装材料基质已经成为如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哈尔滨红肠为原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0%、1%、2%、3%)对红肠涂膜后分别置于室温和冷藏条件下贮藏,每隔3 d进行取样测定,通过测定红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cility water,Aw)、pH、色差(L*、a*)、质构(硬度、弹性、粘聚性、咀嚼性)、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 assay,TBARS)、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以及菌落总数等指标,探究壳聚糖可食性膜对哈尔滨红肠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并与真空包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室温贮藏(25℃)过程中壳聚糖涂膜对红肠品质的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的品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水分含量、Aw、pH值、色差、弹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TBARS值、硬度值、粘聚性、咀嚼性、TVB-N和菌落总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利用壳聚糖可食性涂膜和真空包装的红肠品质皆高于未处理组。在贮藏第12 d时,真空包装的红肠水分含量为51.68%,弹性值为0.85,L~*值为45.63,高于涂膜组;TBARS值和硬度值分别为1.35 mg/kg和5988 g,TVB-N值为24.35 mg/100 g,皆低于涂膜组;2%的红肠pH值为6.16,Aw值为0.946,a~*值为9.48,高于其它涂膜组和真空包装组,菌落总数为5.85 CFU/g,低于其它涂膜组和真空包装组。(2)冷藏(4℃)贮藏过程中壳聚糖可食性膜对红肠品质的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的品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水分含量、Aw、pH值、色差、弹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TBARS值、硬度值、粘聚性、咀嚼性、TVB-N和菌落总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利用壳聚糖涂膜和真空包装的红肠的品质皆高于未处理组。在贮藏第12 d时,真空包装的红肠水分含量为52.3%,弹性值为0.88,L~*为45.63,皆高于涂膜组;TBARS值和硬度值分别为1.15 mg/kg和5887 g,皆低于涂膜组;壳聚糖质量浓度为3%的红肠pH值为6.17,2%的红肠Aw为0.947,高于其它涂膜组和真空包装组;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的红肠a*为9.49,TVB-N值为22.35 mg/100 g,菌落总数为5.46 CFU/g,低于其它涂膜组和真空包装组。(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可食性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成膜基材,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HACS/HPMC可食性膜。研究了不同配比的HACS与HPMC对可食性膜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亲水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PMC比例的增大,HACS与HPMC之间的氢键作用减弱,复合膜的水溶性增大,连续相由HACS转变为HPMC,但HACS与HPMC的相容性变差。HPMC可有效降低可食性膜的结晶程度并抑制其在储藏过程中的老化。在复合膜中,当HACS与HPMC比例为8∶2时,可食性膜具有最大抗拉强度(7.5 MPa)、断裂伸长率(14.7%)、水接触角(84.33°)和最低水蒸气透过系数(2.17×10~(-10 )g·m·m~(-2)·s~(-1)·Pa~(-1))。纯HACS膜和纯HPMC膜的透光性能均优于HACS/HPMC复合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食性膜论文参考文献
[1].辛颖,张家豪,陈复生.酶法制备乳清蛋白可食性膜工艺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翟晓松,秦洋,陆慧玲,代养勇,张慧.高直链玉米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食性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9
[3]..巴西和莫桑比克联合研究涂有单层或双层壳聚糖-明胶可食性膜牛排的货架期[J].肉类研究.2019
[4].唐艳,胡熠,周伟,徐大伦,楼乔明.丁香酚对高粱醇溶蛋白可食性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
[5].张慧芸,梁英,李鑫玲,康怀彬.微射流均质对羧甲基纤维素—精油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
[6].梁雯雯,郭建,汪秋宽,任丹丹,袁瑞.均匀试验法优化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的工艺[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7].胡淼,齐宝坤,谢凤英,李杨.环境条件对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9
[8].严嘉玮.层层自组装可食性膜对草莓代谢产物的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9
[9].雷晏琳,朱芮,赵茂洁,吴贺君,张志清.柚子皮基可食性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核农学报.2019
[10].高振宏.壳聚糖可食性膜对哈尔滨红肠贮藏品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