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测试”衡量的是什么?

“目标测试”衡量的是什么?

一、“目标测试”测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孙建兵,朱芝兰[1](2021)在《指向“学习”的学情把握与过程性运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实践变革》文中研究指明从"研究儿童"到"学情把握",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将研究视角下移,把学情研究细化,使学情研究指向过程性运用,从而真正作用于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实践变革。基于多年研究,学校对"学情把握与过程性运用"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对针对指向教学设计的基础性学情、指向策略调整的过程性学情和指向拓展延伸的发展性学情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季青春[2](2020)在《新高考改革: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及实践进路》文中认为我国新高考改革以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总体目标,积极探索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相互统一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综合评价录取主要经历萌芽、试点、推广三个阶段,并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综合评价录取进入改革快车道。但在当前政策体系下,公平性、科学性和效率性仍然制约着综合评价录取的全面推广。从构建公平与科学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切实加强高校招生录取专业化建设、继续完善综合评价录取监督制约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陈艳清,马骞[3](2019)在《大数据时代大学一线外语教师测评素养发展的可选策略》文中研究说明考试与评价是教师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各语种、各层次语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信息过剩、数字化迅猛发展之不可逆趋势。在海量的大数据中,大学一线的外语教员应如何理解评价素养及其对专业发展的启示,将是教师职业生涯不可不重视的议题。本文从理解美国提出的测评素养这一概念及内涵出发,以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为基础,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普通外语教师的语言测评素养发展的可选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外语教师以测评素养发展为重点的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方向指引。

梁斌,赵刚[4](2018)在《足球天才识别与发展理论模型与应用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基于天才理论与实践演进及现实发展需要,对足球天才识别与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应用体系进行探讨。所构建的足球天才识别与发展理论模型关注足球运动员能力发展中"先天"与"后天"因素的动态性、多维性和复杂性;承认遗传、环境和机遇等媒介对运动员成长过程的多重互动影响;强调天才识别和发展动态关联的互惠性;幵通过对各个年龄段足球运动员的指标监测和全开放选拔搭建了理论模型的应用体系。该模型和应用体系将为提高我国足球天才识别和发展的科学性和成功率提供可行性思路,也有利于推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开展。

杨涛,辛涛,罗良,王烨晖,史宁中,宋乃庆[5](2018)在《义务教育数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基础教育质量内涵愈发关注,迫切需要回答国家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状况.借鉴国际数学教育质量测评经验,立足中国数学教育发展现状和需求,国家义务教育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以提升中国数学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坚持基础性和发展性结合、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导向、数学学业和非学业并重、标准参照、国际可比等基本原则.数学教育质量监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梳理和完善监测核心内容,深入挖掘监测结果和数据,开展跨年度比较研究,开发计算机测试.

楼婉萍[6](2017)在《“基于理解”的朗读教学及其测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朗读教学应贯穿九年义务教育始终,逐步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然而,中小学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却不如人意。语文课堂虽常见书声琅琅,但往往流于表面,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不断齐声朗读、高声朗读乃至“品读”、“美读”,却不能在朗读中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反而被“假声假气”所阻碍。这有认识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明确“基于理解”朗读教学原则,并从名师课例中汲取“教什么、怎么教”的经验。同时,应加紧朗读测试的研究,毋庸讳言,“考什么——教什么”的传统观念至今还制约着语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占据不少课时的朗读一直以来没有纳入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大规模测试,也缺乏对朗读测试的研究,这对朗读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考什么、怎么考”若是昏昏,“教什么、怎么教”就很难使之昭昭。本文在相互关联中研究“基于理解”的朗读教学和朗读测试这两个方面。论文的主体内容是三章:一、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明确“基于理解的朗读”是什么、为什么,论述“基于理解”的朗读教学原则,分析朗读技巧与阅读理解的相互关系,如诗歌中的节奏、句子中的停连、“虚声”中的重音等。二、通过课例研究,研究“基于理解的朗读”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文中着重分析了三位名师的课例: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薛法根老师的《大江保卫战》、王崧舟老师的《天籁》,从课例中发掘课文的关键点与朗读指导的着力处相呼应的经验及其方法。三、初步研究大规模朗读测试的测试点问题。材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参与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口语交际”(包括朗读)测试的尝试,二是上海市闵行区借助《我爱朗读》APP平台的朗读指导和测试案例。

徐鹰,韩苏,陈芸[7](2016)在《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估素养调查报告》文中指出为研究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评估素养,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阅卷的249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问卷信度(Cronbach’sα)达到0.927。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测什么"、"怎么测"、"为什么这么测"。"怎么测"又包括"课堂评估"、"试题命制"、"标准化测试"和"评分"四个子维度。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对象语言评估素养普遍较高,教龄不同的教师对各维度的熟练程度不存在显着差异,但是兼教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对"课堂评估"的熟练程度显着高于非英语专业教师。最后,本文提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估素养的建议。本研究结果说明大规模考试阅卷经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评估素养。

王笃勤,雷传利,廖明生,周红,林礼江,李秀芳,范海祥,王东君[8](2016)在《测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英语学习》线上系列讨论第16期的主题是"测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持人和嘉宾重点讨论的问题是:课堂测试与评价的关系、课堂测试的侧重点、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对课堂测试的启示、课堂教学中的测试方式和效果、课堂测试的误区、课堂测试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系。我们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朱丽红[9](2016)在《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文中认为中小学生的普通话学习需要科学、量化的检测工具,现有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开展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以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研制为研究重点;充分借鉴和利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果;注重与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进一步细化应试群体;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柳明明[10](2015)在《高考英语听后口头复述任务效度论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听后口头复述是一项常见的综合性口语测试任务。本研究旨在探究其测试构念、测试方式和评分标准,并采用Bachman&Palmer (2010)的“测试使用论证”框架对其进行效度论证。依据此框架,本研究构建了听后口头复述效度论证框架,包括“解释有意义”和“测试记录一致”两大主张及理由,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收集了支持或反驳框架内各项主张及理由的证据。本研究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出发,将测试构念界定为:考生运用各种知识和策略,在识别、提取所听材料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重述的能力,为“解释有意义”主张中“任务构念基于交际语言能力模型及相关研究文献”这一理由提供了理论证据。本研究以5名有经验的评分员和89名应届高三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评分员评议、考生答题过程及评分员评分过程口头报告、复述文本语篇特征分析、K多个独立样本检验、Kendall和谐系数及Spearman相关系数等研究方法,为“解释有意义”主张中“评分员评分时关注与欲测构念相关的考生表现”、“考生复述时需要使用构念界定中的欲测能力”、“任务说明清楚规定了测试任务特征,便于观察和提取考生复述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推断欲测能力”、“考生成绩是欲测能力的反映”,以及“测试记录一致”主张中“评分员间及评分员自身评分信度较高”等理由提供了充足证据。本研究构建了证据与各项主张及理由间的推理链,实现了对听后口头复述效度论证框架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听后口头复述测试构念在评分员评分和考生复述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听力材料的体裁差异影响考生复述表现:说明文的理解、记忆及口头重述对考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准备时间对考生复述表现并未造成显着影响。因此,考生听取说明文后直接进行口头复述的测试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提取考生复述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复述能力进行推断。研究还表明,包括复述内容、语言运用、口头表达三个维度的整体评分标准能够合理有效地评估考生听后口头复述能力。本研究探索了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模式在我国大规模英语口试开发阶段的实现形式,为高考英语听后口头复述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借鉴,也为高考英语考试改革提供了依据。

二、“目标测试”测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目标测试”测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学习”的学情把握与过程性运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实践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理解“学情把握”与“过程性运用”
二、学情把握与过程性运用整合的策略
    (一)基础性学情把握:指向教学设计
    (二)过程性学情把握:指向策略调整
    (三)发展性学情把握:指向课程拓展

(2)新高考改革: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及实践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考综合评价录取的发展回溯与功能价值
    (一)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发展回溯
    (二)高考综合评价录取的功能价值
二、高考综合评价录取的制约因素
    (一)教育遴选机制公平性的多维体现
    (二)选拔标准科学性指标的构建
    (三)生源录取效益性的结果评价
三、优化高考综合评价录取的实践进路
    (一)构建公平与科学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
    (二)切实加强高校招生录取专业化建设
    (三)继续完善综合评价录取监督制约机制

(3)大数据时代大学一线外语教师测评素养发展的可选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测评素养的内涵及一线教师测评素养发展的可选策略
二、结束语

(5)义务教育数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教育发展状况及需要回答的问题
2 国际数学教育质量测评经验
    2.1 测什么
    2.2 如何测
    2.3 结果如何解释
    2.4 如何使用
3 中国的数学教育质量监测
    3.1 数学监测目的
    3.2 数学监测研发的基本原则
    3.3 数学监测的初步成果及其特点
4 反思与展望
    4.1 监测核心内容的梳理和完善
    4.2 监测结果的使用和数据深入挖掘
    4.3 跨年度比较的设计和处理
    4.4 计算机测试的开发

(6)“基于理解”的朗读教学及其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综述
        1.3.1“朗读”的含义
        1.3.2 朗读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性
        1.3.3“基于理解”的朗读
        1.3.4 朗读测试
        1.3.5 朗读教学的现状研究
        1.3.6 综述小结
第2章“基于理解”的朗读:是什么、为什么
    2.1“基于理解”的朗读
    2.2 朗读的基本原则
    2.3 朗读技巧必须基于对课文的理解
        2.2.1 诗歌中的节奏
        2.2.2 句子中的停连
        2.2.3“虚声”中的重音
第3章“基于理解”的朗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3.1 朗读出慈母情——《慈母情深》课例分析
        3.1.1 理解课文的关键点:“深”字的含义
        3.1.2 通过重音朗读出关键点
        3.1.3 通过节奏朗读出关键点
    3.2 朗读出救灾气势——《大江保卫战》课例分析
        3.2.1 理解课文的关键点:灾情紧急
        3.2.2 通过语气朗读出关键点
    3.3 朗读出庄子的文章风格——《天籁》课例分析
        3.3.1 理解课文的关键点:地籁发声的依靠
        3.3.2 通过语气朗读出关键点
        3.3.3 通过停连朗读出关键点
第4章“基于理解”的朗读测试:测什么、怎么测
    4.1“基于理解”的朗读测试的测试点研究
        4.1.1 课文理解的关键点
        4.1.2 朗读测试的测试点
    4.2 大规模朗读测试的方法
        4.2.1 计算机测试
        4.2.2 录音测试
        4.2.3 评价标准
    4.3 实测的一次尝试
        4.3.1 试测对象
        4.3.2 测试框架
        4.3.3 试测过程
    4.4 《我爱朗读》APP平台实践
        4.4.1 实践背景
        4.4.2 操作流程
        4.4.3 评价标准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分析
二、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其研究现状
三、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着眼点
    1.以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研制为研究重点
    2.充分借鉴和利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果
    3.注重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
    4.进一步细化应试群体
    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10)高考英语听后口头复述任务效度论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致谢
目录
图目
表目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测试使用论证框架概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听后口头复述测量目标
        2.1.1 复述及分类
        2.1.2 英语口试中的听后口头复述任务
        2.1.3 听后口头复述测试理论基础
        2.1.4 问题与启示
    2.2 听后口头复述测试方式
        2.2.1 听后口头复述任务特征框架
        2.2.2 口头复述任务特征实证研究
        2.2.3 问题与启示
    2.3 听后口头复述评分方法
        2.3.1 评分员评分过程研究
        2.3.2 评分方法研究
        2.3.3 问题与启示
    2.4 听后口头复述效度验证理论与实证研究
        2.4.1 效度验证模式的发展
        2.4.2 效度论证证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2.4.3 听后口头复述效度研究现状
        2.4.4 问题与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听后口头复述效度论证框架的构建
    3.1 AUA的构建与评价
    3.2 AUA框架内的“通用”主张和理由
    3.3 听后口头复述效度论证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听后口头复述任务构念的界定
    4.1 交际语言能力模型及口语能力成分论
    4.2 语言能力中的认知能力
        4.2.1 语言能力模型中的认知因素
        4.2.2 认知能力和策略能力
    4.3 交际语言能力模型的新进展
    4.4 听后口头复述任务构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研究问题
    5.2 研究设计与方法
        5.2.1 参与人员
        5.2.2 研究工具
        5.2.3 数据收集
        5.2.4 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讨论
    6.1 评分员评分维度
        6.1.1 记叙文评分维度
        6.1.2 说明文评分维度
    6.2 考生复述策略
        6.2.1 认知策略
        6.2.2 交际策略
        6.2.3 元认知策略
        6.2.4 情感策略
    6.3 听力材料体裁差异对考生复述表现的影响
        6.3.1 复述文本语篇特征分析
        6.3.2 复述过程口头报告分析
    6.4 准备时间对考生复述表现的影响
        6.4.1 复述文本语篇特征分析
        6.4.2 复述过程口头报告分析
    6.5 考生复述表现与评分结果的一致性
        6.5.1 评分员对各水平组考生复述表现的描述
        6.5.2 各水平组考生复述文本语篇特征分析
        6.5.3 各水平组考生复述过程口头报告分析
    6.6 评分员间及评分员自身评分信度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听后口头复述效度论证框架的评价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发现
        8.1.1 测量目标
        8.1.2 测试方式
        8.1.3 评分方法
    8.2 研究意义
        8.2.1 理论意义
        8.2.2 方法论意义
        8.2.3 实践意义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记叙文听力原文
    附录二 说明文听力原文
    附录三 听后口头复述任务评分标准(拟稿)
    附录四 考生复述录音转写文本示例
    附录五 考生答题过程口头报告转写文本示例
    附录六 评分员评分过程口头报告转写文本示例
    附录七 测试说明
    附录八 复述任务评分过程说明
    附录九 评分员评分维度各级编码方案及形成过程
    附录十 本研究中意义单位划分标准
    附录十一 记叙文复述要点清单
    附录十二 符合或违背原文内容的复述意义点划分示例
    附录十三 听后口头复述评分标准(定稿)

四、“目标测试”测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学习”的学情把握与过程性运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实践变革[J]. 孙建兵,朱芝兰. 江苏教育研究, 2021(13)
  • [2]新高考改革: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及实践进路[J]. 季青春. 教育学术月刊, 2020(12)
  • [3]大数据时代大学一线外语教师测评素养发展的可选策略[J]. 陈艳清,马骞. 校园英语, 2019(49)
  • [4]足球天才识别与发展理论模型与应用体系研究[J]. 梁斌,赵刚. 体育科学, 2018(12)
  • [5]义务教育数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与思考[J]. 杨涛,辛涛,罗良,王烨晖,史宁中,宋乃庆.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 [6]“基于理解”的朗读教学及其测试研究[D]. 楼婉萍.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7]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估素养调查报告[J]. 徐鹰,韩苏,陈芸. 中国外语教育, 2016(04)
  • [8]测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王笃勤,雷传利,廖明生,周红,林礼江,李秀芳,范海祥,王东君. 英语学习, 2016(08)
  • [9]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J]. 朱丽红.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03)
  • [10]高考英语听后口头复述任务效度论证研究[D]. 柳明明.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目标测试”衡量的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