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知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觉,主体,手工,艺术,体统,文论,山居。
审美知觉论文文献综述
乐爱平[1](2019)在《让美走进课堂——浅谈小学低段手工美术课堂中审美知觉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知觉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普通知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该知觉主要目的是在于帮助人们构建正确的审美结构,将人们所观察到的事物,感受到的情感进行整理,进而构建成审美结构。手工美术课堂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低段小学生的审美知觉,是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我国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借助手工美术让小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文章就如何实现该目的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期刊2019年07期)
潘娜[2](2019)在《从《米花之味》看审美知觉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80后青年导演鹏飞执导的电影《米花之味》在各大影展和商业放映中均获得了广泛好评,可以看到观众对该片的接受与认可。影片聚焦于中国边境小寨的留守儿童情感问题,其清新明快的影像风格与相对沉重的话题之间产生的艺术冲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空间,导演试图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与表达方式,构建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审美风格。本文将从视听艺术、结构艺术、节奏把控和母题表达等方面探析影片所构建的审美知觉。(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嘉慧[3](2018)在《基于审美知觉的首饰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饰材料的多样化是当下首饰设计的一大特点,首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首饰的内在意义、佩戴首饰的审美体验,共同推动了首饰材料的多样化。审美是一种心理需求,而人们对美的判断主要是把注意力都投到个别事物的特性上。本文以审美知觉为切入点,从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中的主客体统一入手:首先具体的分析当代首饰中的材料,将首饰材料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首饰材料的特征及首饰材料的特征与审美知觉的关系;其次分析审美知觉中主客体统一各个构成要素的内容及其过程。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将审美知觉运用于首饰材料的研究,分析四个年龄阶段的佩戴者佩戴首饰的目的、首饰风格以及首饰材料的颜色、质感、手感、意义、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审美倾向。基于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的研究,把佩戴者与首饰材料代入到审美知觉中,进一步了解佩戴者对首饰材料的审美知觉;再从审美知觉的叁个特征:完整性、主动性和情感性来把握佩戴者的心理,让首饰材料更好的去表达佩戴者的内心。以四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首饰材料的审美知觉为基础,结合自己的设计制作四个系列(自然风格、浪漫风格、优雅风格与成熟风格)首饰。(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期刊2018-12-01)
何颖[4](2018)在《哈尔滨近代建筑轮廓的审美知觉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尔滨近代建筑反映了特殊历史时期建筑艺术的审美趋势,这些建筑的外轮廓根据不同艺术走向体现了不同的审美知觉形态。文章立足于审美的视角,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形态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了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立面装饰的美学规律。(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06期)
高佳琪[5](2017)在《让美走进课堂——小学低段手工美术课堂中审美知觉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知觉是一种有别于日常知觉的特殊知觉形式,这种知觉组织的目的不是要建构一个认知结构,而是要建构一个审美结构,通过对外部输入的同化与整合,以达成对审美客体的建构,这也就是审美活动。而手工教学是小学低段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创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手工教学应该注重美感的熏陶,彰显个性,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7年10期)
让-戈德弗鲁瓦·比迪马,萧俊明[6](2016)在《审美知觉与徽物批判:非洲公共领域中的可见物之政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审视了若干非洲国家制定的"符号政策",对旗帜、硬币、纸币以及集邮等被用来标志民族或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徽物进行了描述。作者试图揭示这些徽物所暗含的叙事,并得出结论认为,徽物与相关共同体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第欧根尼》期刊2016年01期)
张红梅,刘兆武[7](2015)在《从千里江山到富春山居——创作主体审美知觉模式对绘画风格衍变的作用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两件传世经典长卷,是研究山水画风格发展和衍变的重要图像资料。一卷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一卷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千里江山图》(图一)为绢本青绿设色,意境雄浑壮阔,画中景物(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5年12期)
郑明[8](2015)在《简论室内装饰设计审美知觉力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人们把更多的关注首要投入到了家居环境建设上。室内装饰不仅仅只是建筑工程,同时也是审美观和实用价值观的体现,良好的室内设计,必须有效结合艺术元素和实用功能,形成统一整体化的装饰效果。需要反思的是:良好的室内装饰是否具备一定的特点,还是说人的审美观都是因人而异呢?(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5年09期)
刘连[9](2015)在《浅论博物馆审美知觉力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博物馆中的陈列展示是最能反映设计方案的重点,它是与浏览者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从博物馆展示设计审美知觉力和展区划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论述了博物馆设计的审美性和功能性在博物馆审美知觉力建构中的意义,阐释了只有将两者有效相结合,才能达到博物馆陈列价值的真正目的。(本文来源于《青年作家》期刊2015年04期)
蒋寅[10](2015)在《中国古代文论对审美知觉的表达及其语言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关于古代文论言说方式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揭示原理和一般语言形态的层面,未触及语言表现的具体样式尤其是语法层面的问题。文章从审美概念的价值分类入手,将传统审美概念分为绝对正价概念、有限正价概念、负价概念和中性概念四大类,在古典美学中庸思维方法的背景下探讨了古代文论中相关表达的语言形式,从语法层面着重分析了有限正价概念表达的补充法、排除法和限制法,同时也对绝对正价概念、负价概念和中性概念的表达方式作了归纳和总结。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和言说形态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5年02期)
审美知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80后青年导演鹏飞执导的电影《米花之味》在各大影展和商业放映中均获得了广泛好评,可以看到观众对该片的接受与认可。影片聚焦于中国边境小寨的留守儿童情感问题,其清新明快的影像风格与相对沉重的话题之间产生的艺术冲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空间,导演试图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与表达方式,构建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审美风格。本文将从视听艺术、结构艺术、节奏把控和母题表达等方面探析影片所构建的审美知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知觉论文参考文献
[1].乐爱平.让美走进课堂——浅谈小学低段手工美术课堂中审美知觉的培养[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
[2].潘娜.从《米花之味》看审美知觉的构建[J].电影文学.2019
[3].陈嘉慧.基于审美知觉的首饰材料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8
[4].何颖.哈尔滨近代建筑轮廓的审美知觉形态[J].住宅与房地产.2018
[5].高佳琪.让美走进课堂——小学低段手工美术课堂中审美知觉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7
[6].让-戈德弗鲁瓦·比迪马,萧俊明.审美知觉与徽物批判:非洲公共领域中的可见物之政治性[J].第欧根尼.2016
[7].张红梅,刘兆武.从千里江山到富春山居——创作主体审美知觉模式对绘画风格衍变的作用及影响[J].文艺争鸣.2015
[8].郑明.简论室内装饰设计审美知觉力的构建[J].江西建材.2015
[9].刘连.浅论博物馆审美知觉力的建构[J].青年作家.2015
[10].蒋寅.中国古代文论对审美知觉的表达及其语言形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