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线接入,系统,干扰,天线,扇区,多点,场强。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赵延安,刘艳洁,吴松伟[1](2014)在《40~50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干扰共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在40.5~42.3 GHz和48.4~50.2 GHz频段引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可行性,对该频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与频率划分表中各主要业务系统间的共存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静态建模方法,分析了此频段内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固定、卫星固定、广播、射电天文等业务系统的干扰功率密度随距离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关业务的干扰保护准则获得对不同业务的隔离距离,从而证明在一定隔离距离条件下,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不易对同频段的主要业务造成有害干扰,可以在该频段引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研究成果可支撑我国无线电频谱管理部门对该频段业务的再次划分。(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王俊涛,林敏,王增和[2](2010)在《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卫星地球站的干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共用同一频段的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FWA)和C波段固定卫星业务(FSS)实现共存,就需要对这两个系统间的干扰进行分析。采用确定性计算方法主要研究了在建筑物密集但排列比较整齐的地形中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C波段卫星地球站产生的同频干扰,给出了同频干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验证了在这种地形下实现两系统干扰共存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0年07期)
张馨予[3](2010)在《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中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点对多点、提供宽带业务的无线技术。它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户和集团用户。这种可透明传输业务可以为用户提供Internet的接入、本地用户的数据交换、语音业务和VOD视频点播业务。文中将3.5GHz宽带接入系统与有线接入系统比较和与LMDS系统的特性进行比较,显示其具有多重方面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06期)
吴伟民,朱光喜,沈钊[4](2007)在《提高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吞吐量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现有的一些提高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性能的技术出发,分析了它们克服无线通信缺陷的一些解决思路,总结出要提高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性能的关键在于提高现有带宽的利用率和增加系统对无线信道误帧的容忍性。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上行带宽集中动态分配策略以提高带宽利用率,采用MR—ARQ机制和多速率重传策略以降低系统对SNR的要求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系统容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陈永欣,谭立强,杨红梅[5](2007)在《浅谈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无线指标的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固定无线介入系统无线指标,以及无线指标的测试情况。(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07年02期)
聂永[6](2006)在《安顺移动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无线接入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之后着重介绍了安顺移动3.5GHz宽带点对多点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06年09期)
王兵,张智江,李正茂[7](2006)在《从技术标准看3.5G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与WiMAX系统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在中国,3.5G系统是指工作于3.5GHz微波频段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其主要标准依据是《YD/T1158-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入》,其标准定义了系统模型、接口、业务能力、无线收发设备性能等基本要求。3.5G系统的主要技术(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06年06期)
张晖[8](2005)在《哈尔滨电信3.5G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网络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哈尔滨电信3.5G固定无线接入网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 3.5G无线接入系统的技术特点,分析如何做好网络优化工作。主要是从基站扇区调整、容量调整、干扰解决、端站场强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11-01)
杨涛[9](2005)在《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频率干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3.5GHz频段地而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随着近年来的广泛应用,系统频点少、复用率高、无保护带宽及多运营商共用而带来的频率干扰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通过组网实例具体分析来源不同的四种干扰类型:同一中心站不同扇区间的干扰、同一运营商不同中心站间的干扰、不同运营商间的干扰及其他系统对本系统的干扰。在明晰干扰产生的原因的同时,量化干扰对系统产生的的影响,并提出规避频率干扰的措施。(本文来源于《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08-01)
聂永[10](2004)在《贵州安顺移动3.5G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及使用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无线接入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无线接入技术的几种技术方案作了扼要的评述,着重介绍了作者对3.5GHz宽带点对多点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在安顺移动通信方面的设计应用及使用情况分析,对不合理的组网方式进行了调整,使安顺移动在从未使用过3.5G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情况下采用3.5G系统组建城区传输网达到了很高的系统稳定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集成电路》期刊2004年11期)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使共用同一频段的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FWA)和C波段固定卫星业务(FSS)实现共存,就需要对这两个系统间的干扰进行分析。采用确定性计算方法主要研究了在建筑物密集但排列比较整齐的地形中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C波段卫星地球站产生的同频干扰,给出了同频干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验证了在这种地形下实现两系统干扰共存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赵延安,刘艳洁,吴松伟.40~50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干扰共存分析[J].电讯技术.2014
[2].王俊涛,林敏,王增和.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卫星地球站的干扰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0
[3].张馨予.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
[4].吴伟民,朱光喜,沈钊.提高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吞吐量的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
[5].陈永欣,谭立强,杨红梅.浅谈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无线指标的测试[J].电信网技术.2007
[6].聂永.安顺移动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
[7].王兵,张智江,李正茂.从技术标准看3.5G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与WiMAX系统的比较[J].移动通信.2006
[8].张晖.哈尔滨电信3.5G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网络优化[C].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9].杨涛.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频率干扰分析[C].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10].聂永.贵州安顺移动3.5G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集成电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