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护理应用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胃肠护理应用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普外科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胃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收治的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共124例,根据胃肠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护理后白蛋白、血糖水平,护理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蛋白、血糖水平明显改善,抗生素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均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率更高。P均<0.05。结论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中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应用。

关键词:营养支持;胃肠护理;并发症

胃肠手术后患者机体常出现应激反应,患者淋巴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细胞活动降低,免疫能力差,术后可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较弱,因此需要加强胃肠道护理,合理调整膳食结构,确保患者每日所需营养摄入充足,但以往常胃肠道护理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难以满足患者需求[1]。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将营养支持应用在胃肠手术患者胃肠道护理中,现报道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集所在医院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共124例,均符合胃肠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按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23~68)岁,平均(58.7±3.2)岁;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20例、8例、30例,其他4例。对照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2~70)岁,平均(58.1±2.9)岁;病程(1~8)年,平均(3.8±1.0)年;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21例、10例、26例,其他5例。排除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严重肾、肝、心功能不全患者[2]。两组上述资料比较,P>0.05,可行分组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后患者转入病房,护士着重观察病情变化,监护心率、血压等指标,观察引流管引流量、引流液颜色,防止引流管打结等,记录首次排便时间;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做好消毒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营养支持:经鼻肠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管长120cm,在胃肠手术中完成吻合并将鼻肠管置入空肠输出袢,行营养支持。术后将病床床头升高30°,使患者保持仰卧,以免发生食物反流及误吸,营养支持完成后仰卧30~60min。术后第1d,行5%葡萄糖氯化钠(250~500ml)静脉滴注,起初滴注速度为20~30ml/h,以便肠道逐渐适应刺激,帮助恢复肠功能;术后第2d经鼻肠持续滴注500ml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患者有无腹泻、腹痛、腹胀情况,之后逐渐调整营养制剂日滴注量。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并给予温度为38~40℃的EN口服液1000~1500ml[3]。严密监测患者电解质、血糖、白蛋白水平变化,术后12h内滴注生理盐水250~500ml,初始滴注速度为20~40ml/h,无不良反应则增加日滴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后白蛋白水平、血糖水平,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发放护理满意问卷,每卷100分满分,≥8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14.0软件行统计分析资料,计数时以“%”形式录入数据,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时以“x±s”形式录入数据,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各项分值对比观察组情感功能、躯体功能、整体健康水平分值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观察组共59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5.16%,对照组共45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6.27%,两组比较,χ2=14.49(P=0.0001)。

3讨论

胃肠手术后患者肠胃无法立刻接受流质性食物,通常需行2~4d营养支持,确保供应患者每日所需营养,直至恢复肛门排气。治疗期间,患者可出现恶心、腹胀等不适反应,但这些反应均较轻,属于正常反应。早期给予营养支持能对肠道粘膜细胞形成刺激作用,除此外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成刺激,促进胃肠道激素释放,有助于消化道内血液流通,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营养支持能对术后胃肠道进行保护,具有经济、安全等优点,早期行营养支持能促进肠蠕动,维持患者肠道完整性,减少肠道内细菌,减少并发症,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4]。本次观察组行营养支持护理后,白蛋白水平及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本次观察组行营养支持时严格把握营养制剂日滴注量,结合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调整,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初营养制剂滴注速度为30ml/h,逐渐调节为50ml/h;术后第3d输注的肠内营养量增至1000ml,观察患者是否耐受;术后第4d营养液调至1500ml,若耐受则在第5d持续1000~1500ml的滴注量[5]。本次观察组虽发生食物反流、腹泻等并发症,但并发症发生率(14.52%)明显低于对照组(40.32%),P<0.05。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5.16%,与对照组(76.27%)形成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营养支持应用在胃肠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促进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叶婷,倪洁,胡婷等.危重患者胃肠内置管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230-1232.

[2]徐素华.老年脑卒中长期气管切开患者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比较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4-5.

[3]罗儿雪,邹秋兰,蔡卫红等.PICC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7):1885-1886.

[4]邵鹏,陈敏.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1605-1607.

[5]杨佳音.早期添加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6):260-261.

标签:;  ;  ;  

胃肠护理应用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