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国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等教育,主权,教育系统,自治权,质量,教育部,德国。
跨国高等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马婧[1](2019)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优化——基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飞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尤其是高校权力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探讨高校权力结构优化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基于伯顿·克拉克对于世界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划分、国家——学术权威——市场的整合理论,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权力结构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从外部去行政化和内部去行政化的维度提出优化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策略,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元生,李建军[2](2018)在《高等教育对个人创新意识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创新人格中介效应和中美跨国比较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Vorld Values Survey,WVS),检验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对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效果以及创新人格在创新意识培育中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在培养民众创新意识和塑造创新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人格对创新意识培养有很强的中介效应;就美国而言,尽管个体的创新意识比中国样本更强、创新人格对创新意识的作用显着,但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阶段主要在高等教育阶段之前,美国高等教育经历对个体创新意识的提升相对较小,创新人格在高等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的中介效应不充分。中国教育部门应注重创新人格塑造,发挥创新人格在创新意识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并加强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在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培育方面的衔接。(本文来源于《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笑圆[3](2018)在《试论全球化与高等教育跨国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化的浪潮下,各国为提升国家人力素质与厚植国家竞争力,开始推动以及寻求邻近国家之跨国合作,并兼采多元且创新的教育政策。随着国际化浪潮的影响,透过交通便利性以及网际网络之传递,国与国之间的藩篱不再只局限于实质上的距离,不论文化、经济、政治抑或是教育各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26期)
肖军[4](2018)在《德国跨国高等教育:动因、模式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德国跨国高等教育在联邦教育与科研部资助、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主导下快速发展。德国跨国高等教育可以分为与国外高校联合开设专业、建立德国高校支持的本土高校、设立大学海外分校或研究所、设立德资海外独立高校四种模式。德国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同于英美澳等国的特点,更具有国家战略色彩、专业设置以工科和自然科学专业为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德国跨国高等教育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项目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5](2018)在《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督,推动跨国教育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QAA)成立于1997年,旨在保障英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并提高其质量。2018年4月,《中国研究生》主编黄宝印受邀参加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2018年年会并作大会主旨报告。两机构续签《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谅解备忘录》。其间,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布莱克斯托克(Douglas Blackstock)进行了专访。(本文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期刊2018年07期)
陈丽媛[6](2018)在《中国大陆学生跨国高等教育选择影响机制研究:对家庭背景与期望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大陆,跨国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中外合作机构和项目,统称中外合作办学。为了研究考察家庭背景与期望因素对学生选择跨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所中外合作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并以1所普通公办大学作为参照样本,开展问卷调查。通过二值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家庭背景对选择中外合作大学具有正向显着影响;在控制家庭背景变量后,不论海外升学期望还是就业期望,均对选择中外合作大学具有显着影响;期望在家庭背景与中外合作大学选择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复旦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栗晓红[7](2018)在《现代主权理论与主权切割方法在国际服务贸易主权分析中的应用——以跨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主权理论失语困境,本文引进了国际法权威约翰·H·杰克逊的现代主权理论和主权切割分析方法,以跨国高等教育服务为例,阐释如何以新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主权问题。该视角的核心是打破对主权的整体论或分层论思维定势,建立基于具体事项的权力分配思维。具体来说,就是把主权视为一组在实践中运用的、具有可切割性的权力,讨论贸易国家之间就每一具体事项在法律和实践层面所形成的权力程度的分配,而不是权力种类的分配。(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包琳[8](2016)在《现代信息技术在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已初步构建了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问题重重.我们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国际化,为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优化策略,以此来推动跨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3期)
崔桓,袁倩[9](2016)在《多元化思想: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第一动力——读《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伯顿·R·克拉克教授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以知识作为出发点,分析了高等教育系统组织的叁个基本要素:工作表达和安排方式、信念、权力,由此对变革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加以验证,揭示出多元化思想是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第一动力。本文试图在借鉴此思想的基础上为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提供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6年01期)
王铄[10](2015)在《跨国高等教育的全球治理——质量保障与认证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措施之一,经历了快速多样的发展历程,已经具备了相当可观的规模。但是,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和潜在风险同样为全球的学习者所担忧,也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开展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当下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5年18期)
跨国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Vorld Values Survey,WVS),检验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对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效果以及创新人格在创新意识培育中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在培养民众创新意识和塑造创新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人格对创新意识培养有很强的中介效应;就美国而言,尽管个体的创新意识比中国样本更强、创新人格对创新意识的作用显着,但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阶段主要在高等教育阶段之前,美国高等教育经历对个体创新意识的提升相对较小,创新人格在高等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的中介效应不充分。中国教育部门应注重创新人格塑造,发挥创新人格在创新意识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并加强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在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培育方面的衔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国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马婧.“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优化——基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9
[2].刘元生,李建军.高等教育对个人创新意识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创新人格中介效应和中美跨国比较视角[J].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2018
[3].王笑圆.试论全球化与高等教育跨国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8
[4].肖军.德国跨国高等教育:动因、模式与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8
[5]..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督,推动跨国教育发展[J].中国研究生.2018
[6].陈丽媛.中国大陆学生跨国高等教育选择影响机制研究:对家庭背景与期望的考察[J].复旦教育论坛.2018
[7].栗晓红.现代主权理论与主权切割方法在国际服务贸易主权分析中的应用——以跨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包琳.现代信息技术在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优化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崔桓,袁倩.多元化思想: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第一动力——读《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有感[J].学园.2016
[10].王铄.跨国高等教育的全球治理——质量保障与认证的视角[J].世界教育信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