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存在性的大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生态学及新经济地理学认识

胡焕庸线存在性的大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生态学及新经济地理学认识

论文摘要

基于大数据分析思路和数据挖掘工具,在县级尺度上,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各县的平均人口密度,以及合成海拔(地带性因素)、环境脆弱性、人生气候指数、农业生产潜力、适宜水资源偏离度、交通便捷性、区位指数等,克鲁格曼Krugman所谓的区域地理本性特征,对胡焕庸线的存在的地理基础和生态学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密度与合成海拔、环境脆弱性、人生气候指数、适宜水资源偏离度、农业生产潜力等生态学因素密切相关,与交通便捷性、GDP和区位指数等显著相关。(2)对大多数省的人口密度的影响的贡献率排在强烈的是合成海拔、农业生产潜力和和水资源适应度,其次是交通便捷性和区位指数;它们是克鲁格曼Krugman新经济地理学认识的第一次区域本性和第二次地理本性因素。(3)新疆、山东、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和天津的人口分布比较独特,还需引入新的因子来解释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4)胡焕庸线沿线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带。研究基本展现了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的胡焕庸线的地理学与生态基础。

论文目录

  • 1 数据及其分析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胡焕庸线的计算
  •   1.3 生态与地理因子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     1.3.1 合成海拔
  •     1.3.2 环境脆弱性
  •     1.3.3 人生气候指数
  •     1.3.4 农业生产潜力
  •     1.3.5 适宜水资源偏离度
  •     1.3.6 交通便捷性
  •     1.3.7 区位指数
  • 2 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
  •   2.1 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
  •   2.2 人口分布的聚集程度和空间自相关
  • 3 人口分布的地理-生态因素分析
  •   3.1 地理本性的作用
  •   3.2 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铮,夏海斌,田园,王魁,花卉,耿文均,田丽,郑保利,赵金彩

    关键词: 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胡焕庸线,大数据分析

    来源: 生态学报 2019年1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人口学与计划生育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8ZDA132)

    分类号: X2;C924.2

    页码: 5166-5177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6367K

    下载量: 1489

    相关论文文献

    • [1].发挥“三个作用” 跨越“胡焕庸线”[J]. 当代党员 2020(08)
    • [2].“胡焕庸线”假说及其新发展:基于学说史视角的考察[J]. 贵州社会科学 2018(12)
    • [3].打破“胡焕庸线”背后的发展鸿沟[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01)
    • [4].胡焕庸线简化解析几何模型与“胡焕庸线区位效应”——以中国大陆旅游市场潜力为例[J]. 经济地理 2019(04)
    • [5].“一带一路”助推破解“胡焕庸线”[J]. 党政干部学刊 2018(04)
    • [6].从林业建设角度破解“胡焕庸线”的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 2016(02)
    • [7].胡焕庸线背后的真命题[J]. 探索与争鸣 2016(01)
    • [8].李克强之问与胡焕庸线之破[J]. 探索与争鸣 2016(01)
    • [9].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J]. 探索与争鸣 2016(01)
    • [10].中国露营地空间分布的胡焕庸线特征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06)
    • [11].揭秘“胡焕庸线”郭华东:用卫星遥感探讨究竟——专访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遥感专家郭华东[J]. 卫星与网络 2016(06)
    • [12].中国交通现代化发展展望——从“胡焕庸线”两侧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 2016(14)
    • [13].中国人口的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J]. 中国人口科学 2016(01)
    • [14]."胡焕庸线"或可适度修正[J]. 首席财务官 2014(16)
    • [15].谁还记得“胡焕庸线”[J]. 中国经济报告 2015(03)
    • [16].新型城镇化与“胡焕庸线”的突破可能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7].各地学者在沪探讨科学突破“胡焕庸线”[J]. 地理教学 2016(05)
    • [18].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的内涵、格局与机制——回答“胡焕庸线怎么破”的“李克强之问”的关键[J]. 海派经济学 2016(04)
    • [19].破解胡焕庸线魔咒实现共同富裕[J]. 财政研究 2018(09)
    • [20].胡焕庸线两侧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不平衡性的实证研究[J]. 祖国 2019(01)
    • [21].“胡焕庸线”划分的农业生产和能源调配格局[J]. 求学 2015(14)
    • [22].一百年以后还是这条“胡焕庸线”[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06)
    • [23].破译“胡焕庸线”[J]. 世界博览 2010(17)
    • [24].新中国70年来人口分布变迁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定量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 2019(05)
    • [25].胡焕庸线:水运业支撑交通强国的基线[J]. 中国船检 2017(12)
    • [26].新型城镇化是突破“胡焕庸线”的一个有利契机[J]. 农村工作通讯 2015(02)
    • [27].工业文明也无法逾越的“胡焕庸线”[J]. 黄金时代 2011(06)
    • [28].“胡焕庸线”以西的西部人口格局[J].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1)
    • [29].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研究综述[J]. 农家参谋 2018(03)
    • [30].经济学家汤继强谈“T型经济带”理论 中国西部迎来千年发展之机[J]. 经营管理者 2018(07)

    标签:;  ;  ;  ;  

    胡焕庸线存在性的大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生态学及新经济地理学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