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处于先秦时期的庄子与处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是早期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奠基者,两者的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与作用。“主客融合”为庄子美学的重点,以有限掌握无限,以有形掌握无形主体;“脱离客观审视主体美学”为柏拉图美学思想重点,强调在纯粹的非现实环境中审视主体内容的美学内涵。两者思想中存在独属于中西方美学观念的特质,也同样影响后世中西方人民的审美方式。本文通过研究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庄子 柏拉图 美学思想 论述研究
一、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共同点
1.皆为不可感知的理念
《庄子》一书为庄子思想集大成者。《庄子》内篇为庄子自著,其他内容是他人所著。道家思想学说为老子开宗立派,庄子融合自身思想与感悟,创造完整道家美学体系。其美学体系基础思想依旧为“道”,重视自然无为,天人合一。庄子讲究以“道”的眼光去审视美与艺术,看待主体事物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与上古而不为老。”从庄子学说中可以看出,对于庄子而言,“道”之一字超脱凡俗,独立于凡尘俗世之外又存在与现实世界之中,出世而又入世,产生于万物之先,又体味于万物之后。“道”是美,“道”是万物,“道”是现实,“道”也是虚幻。若想要感知“道”,此人必须具备苛刻条件才可体验:“夫体道也,天下之君子所系焉。”
想到这里,马国平泪如泉涌,“倪二泉,你是怨我没批准你与菊花见面的假吗?你是责怪连长不近人情,没有给你几天与菊花见面的时间吗?”马国平痛心疾首,“倪二泉啊,我的兄弟!是连长欠思考,是连长不近人情,是我,是我不知道子弹这么不长眼睛啊!”马国平举起拳头,狠狠砸向自己的额头。
柏拉图将自身美学思想融入作品之中,《理想国》、《大希庇阿斯》、《高吉阿斯》等皆为其美学思想的主要体现。“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客观唯心主义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在审视美与艺术时,柏拉图常以其为基础进行评价与审视。在对主体事物进行审美分析时,柏拉图常以“理念”为基础对其进行观察。“理念”以一个稳定的、永恒的、绝对的形态超脱现实世界存在于客观事实之外。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创造于现实世界之前,是现实世界万事万物中感性因素的总体表现模式。现实世界无限变化于理念世界中不会有任何投射,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真理。于柏拉图而言,美是无限,美不是具体;美不可感知,一切能够感知的美,都只是现实世界对理念世界中美的仿造。柏拉图认为美是可以通过人的记忆去唤醒,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体会,美的记忆只有哲学家才有可能掌握。
2.重视内在美,反对造作
在对美的审视中,庄子提倡朴素,重视清静无为、天性自然。庄子认为世间万物自然生长形态以及其自然本质便是美,一旦出现人为干涉,就会影响事物的本质形态,就不会存在美。《庄子·骈拇》曰:“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水鸟的腿虽然短,仙鹤的腿虽然长,但断其长腿蓄起短腿,违反自然规律做事,则会引起不良后果。庄子此言是在斥责那些热衷于做君子,自以为好心却做错了事情的人,但同样也表现出庄子在对美之一物的审视态度,即为自然。自然便是美,朴素便是最真实的美。对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选择中,庄子重视内在美,强调事物的内在品格而忽视事物的外在容貌。
与庄子相同的是柏拉图在美的审视上同样也提倡自然,反对虚假造作。在《大希庇阿斯》一书中,柏拉图曾借书中角色之口诉说一种理论:黄金便是世上最美的事物,若万事万物都可镀上黄金,世界将会变得美好。而柏拉图则在书中利用苏格拉底的人物形象反驳此言论,认为美便是美,不需要做任何外在修饰,经过修饰的美并不是美,而是虚伪。在对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选择上,柏拉图同样选择内在美。他认为心灵美更珍贵于形体美,认为相较于一个优美的形体,心灵上的美更能引起别人的爱慕,更应当孕育世间的道理[1]。
3.讲究真善美的统一,对待艺术存在贬低态度
在真善美三者中,庄子认为真为善美之基础,若无真,则无美与善。而善与美的统一则在于清静无为,于不争之下达到自我结合。在对艺术的审视中,庄子认为艺术是无意义的,艺术是不美的,是无法表现自身学说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道”。于庄子而言,艺术只会遮掩真言,隐藏大道,天地之美在于天地体现道家自然无为、上善若水的本质,而艺术并不具有这份本质。
庄子与柏拉图二者对于美的认知皆为“自然”,但落脚点不同,庄子认为美于天工之美,其落脚点在于“无为”二字;而柏拉图认为美于天成,其落脚点在于“天成”二字。庄子以自身清静无为的审美观点出发,否认一切人造之美,认为人为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不能体现“道”中之美。由此可知庄子对于美的审美在于无为,反对人类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中的创造,这种思想与观念从根本上阻隔了人类天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与西方学说存在根本性差异。柏拉图反对虚伪造作,但其对美的思想重点在于自然天成,人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皆为自然天成的产物,柏拉图认为这种产物也是美,但需要重视秩序与和谐,不可更改,不可违逆。
在对于世界本质的认识中,庄子的理论基础“道”更大而无形,虚而无实,无法通过理性思维去解释与掌握,只能通过感受与感悟体味其中的真意,颇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感。而柏拉图的“理念论”概念较为明确,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认识,具体把握其根本内涵。庄子的美学思想具有其思想理论的共同特点,即无法使用外在语言进行描述,能够用外在语言描述出来的思想理论,皆不为其真正思想理论。从庄子的学说与书籍中可以看出,庄子心中的大道只能通过感悟与体会,并未有详细步骤分解教授众人。其思想的接受者,只有那些具有“圣人之才”的人,而非普通人[2]。而柏拉图的“理念论”则可以通过理性的认知进行把握,即上文所提到的“回忆”。回忆虽只有哲学家能够做到,但也是通过具体步骤逐步完成学习的过程。因此可以得知,庄子对世界本质的认识需要向内探索,探索内心,探索自我;而柏拉图的理念与思想则是需要向外探索,向外求的真理。前者重视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转换,以事物本质为基础探索其逻辑方法,而后者则在于事物本质。
二、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不同点
1.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存在差异
柏拉图思想中重视真善美的统一,且以真为标准去评价艺术作品。柏拉图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与“理念论”的影响,贬低文艺作品的作用,他认为文艺作品只是现实生活对于理想世界的仿照,是一种粗糙的复制品。而人若是想要接触真实的理念世界,则需要求真以达根本。
2对自然美的认识存在差异
满载工况时,在驱动装置以内胶带最大动张力为3 kN(忽略两驱动滚筒中间的胶带、托辊和改向滚筒的质量),在驱动装置以外胶带最大动张力为6.14 kN。空载工况时,机头胶带最大动张力为16.4 kN,机尾胶带最大动张力为10.3 kN。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也慢慢的向智能化、自动化以及网络化方向不断的发展,这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和测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达到信息数据一体化。
3.对贬低艺术的态度存在差异
在对于艺术的态度中,庄子对艺术的贬低态度在于艺术无法展现清静无为的观点,而柏拉图则认为艺术品不够真实,无法服务于现实生活。庄子认为语言以及后续一系列产物是虚伪的,是浮华的,表现了德行的衰落。上古之人重视自然,所以不会利用文字描写自身之意,而一旦出现文字,便开始有了交换,有了教育,因此引人远离自然之道,严重破坏了原本淳朴朴素的习俗,以至于人心叵测,最终产生矛盾与争执[3]。从这番观点中能够看出庄子沉迷于消极无为,将世间矛盾推脱于客观物质之上,为后世人民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文化态度埋下恶性基础。而柏拉图对于艺术的贬低是因为其真实度较低,严重阻隔人们对于真实世界,即理念世界的探索。如果艺术能够引导青年积极向上,培养自身美德,柏拉图则会对其持支持态度。这种思想与庄子避世消极的思想存在根本性不同。柏拉图对于艺术的根本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认为艺术应当为现实服务,应当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4]。
三、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影响
庄子的美学思想与柏拉图的美学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为中西方美学传统的不同奠定坚实基础。庄子美学思想中强调有形与无形、虚实的结合。因此,中国美学中重视自然与造化,主要表现人与自然在和谐相处过程中的感性层面。而庄子的美学思想使中国美学形成有限与无限相结合、主客观相统一,抽象化与具象化相融合的特征,经过文化的变迁与时代的充实,最终形成“情景相即”以及“情景交融”的审美观念。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则以“理念论”为基础,开创了西方超现实主义美学传统的先河,将主客体分离进行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的讨论。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笔者从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中寻找其共同点与差异点,并作了粗浅分析。庄子与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代表了中西方早期思想文化审美等意识层面上的交流。这种审美思想不止在当时引起较大范围内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也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加深,我国应当及时认清自身文化中的精华之处,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兼容并包,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寻找中西文化的差异,继往开来,审视自身的思维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涛.论柏拉图爱情观下灵与肉的挣扎——作为柏拉图美学思想方法论的构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5):44-48.
[2]徐瑞卿.近三十年来庄子美学思想及“天人”说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05):45-48.
[3]陈火青.“神技无技”:庄子技艺美学思想的吊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5):22-27.
[4]赵春艳,周帆.去理性之蔽 还感性之辉——柏拉图美学思想两面观[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06):31-33+40.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6-0294-02
作者简介:欧冀玥(1983.08—),女,汉族,广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美学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哲学美学。
标签:柏拉图论文; 庄子论文; 美学论文; 思想论文; 世界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文信息》2019年第6期论文; 广州璞子归文化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