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苦难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苦难,意识,陕北,老舍,安魂曲,原罪,斯基。
苦难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张辉[1](2019)在《从娜达莎的形象看《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苦难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揭示城市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苦难"主题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着名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作家在这部小说中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群体所遭遇的欺凌与痛苦。本文拟从娜达莎这一形象契入,深刻揭示作品中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物个体所承受的不幸命运及其在逆境中的心灵挣扎。(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陈群[2](2019)在《论金永福中篇小说集《大地血魂》中的苦难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永福是一位具有强烈苦难意识的贵州当代作家,几乎他所有的小说都充满了苦难色彩。其善于通过平民视角和人道主义情怀关心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存困境,描写那些经受苦难洗礼,演绎生命悲歌的人物。表现苦难、寻求苦难的解脱一直是其小说的主题之一,其小说中的苦难意识常表现为用悲悯之心关注苦难、用切身感受书写苦难、以死亡之名救赎苦难这叁个层面。通过小说中丰富的悲剧意象表达了浓厚的苦难意识,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了哲学与美学的双重价值。(本文来源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茜[3](2019)在《“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陕北说书地域性十分鲜明,主要流传在甘肃、宁夏、山西、陕西等多个地区,陕北说书内的各种苦难意识值得人们研究。基于此,本文从陕北说书内的各种苦难意识出发,对存在于陕北民间的苦难意识成因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6期)
徐聪聪[4](2019)在《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那时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经济窘迫、精神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受难史正着于此时:他不仅本人受贫穷、疾病煎熬了一辈子,还用自己的笔直指国家政治和贫苦人民的肉体和精神生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苦难"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本文从作家自身的经历、社会背景及宗教思想等方面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意识以及他作品中苦难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5期)
赵思童[5](2019)在《论莫言与余华创作的苦难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和余华都是当代文坛上极具个性色彩和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二者也都有着深刻而自觉的苦难意识。基于对苦难的亲身体验,莫言和余华将对苦难的认知和理解诉诸笔端。莫言和余华密切关注现实,用体恤和悲悯的目光书写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境遇和精神困境,显示出深远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和强烈的批判意识。本文试图以苦难意识为视点,挖掘莫言和余华小说的独特价值,反思文学中苦难意识书写所提供的写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寻莫言、余华关注苦难境遇的视角和讲述苦难所用的叙事策略,来分析背后的话语逻辑和价值取向。论文主要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以莫言和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的具体呈现为落脚点,分别从生存苦难、精神苦难以及二者交织下人的生存常态叁个部分并结合相关文本进行阐释,意在说明二者对苦难意识呈现的相同之处。莫言和余华的创作中都通过对社会祸乱和自然灾害下苦难经历的书写,以及对人性考验和欲望追逐精神困境的表达,向读者刻画出一个个饥饿与贫困交加,处处充斥着暴力、死亡和人性恶的苦难世界。第二章分析莫言和余华对于苦难不同的艺术表达,一个“繁”一个“简”,莫言最大限度地裹挟一切相关经验,用狂欢化的手法表达历史的真实和民族经验,极具历史的厚重感,而余华则削弱历史感的表现,将苦难以最纯粹、本真的形态表现出来,具有形而上和哲学化的倾向。论文第叁章通过前两章对莫言和余华苦难意识表达的相同和差异之处的分析,从童年记忆和创作立场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并试图通过阐明莫言和余华对待苦难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在文学性与政治性、市场性之间所做的选择,来探索苦难书写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苦难意识为切入口对莫言和余华的苦难意识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提示当下文学如何反映生活,也能透视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风格,为苦难意识研究、当代作家比较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王攸芝[6](2019)在《女性命运的苦难轮回——老舍《月牙儿》悲剧意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舍的《月牙儿》主要讲述了社会底层中善良美好的母女两人,由于社会阴暗从而沦为"暗娼"的不幸命运及凄惨结局。本部小说深蕴悲剧色彩,本文通过探究老舍创作该小说的原因,来揭示悲剧意识在《月牙儿》中的具体表现,从而突出了《月牙儿》所体现的悲剧意蕴,以此彰显旧中国底层社会女性人格与尊严被损害的生存境况,呼唤女性解放意识。(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5期)
赵路平[7](2019)在《新时期文学的苦难意识及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苦难作为重要的文学主题,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受到了作家们既深入又多面的思考与探究。在对苦难的直面追问与对救赎的勇敢探寻中,新时期文学焕发出异样光彩:既有诸多严肃作家从民族文化、历史、人性等宏大角度对苦难意识进行反思与救赎,也有王朔这样的作家以戏谑式的解构之法来超越苦难,获得解脱。新时期文学对苦难意识的多面思考,对救赎方式的多种尝试,对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与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6期)
施素素[8](2019)在《叁重声音下苦难意识的表达——谈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文学具有描写苦难意识的传统,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罗斯作家都将描绘俄罗斯乃至全人类的苦难作为自己的使命。阿赫玛托娃作为白银时代的杰出诗人,在经历了一战、十月革命、大清洗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实现了自我突破,自觉书写俄罗斯的苦难,在诗歌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此外,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特征,让她书写的俄罗斯的苦难有别于许多男性作家,体现出更为独特的悲悯性与坚韧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开放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范薇[9](2018)在《试论《桥溪庄》的苦难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谁会为此承担后果?正安女作家王华在《桥溪庄》中,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山地普通人群的生存状态,表现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民无奈生活的同情,同时从主客观层面揭示了造成悲剧生活的原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犀利的文字叩问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饱含苦难意识。(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8年11期)
张玮[10](2018)在《论余华《活着》中的苦难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活着》是余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密集而刺目的铺陈了主人公徐福贵经历的一桩桩的人生苦难,苦难是该作品的重要主题。从苦难的多元化与矛盾性、苦难产生的根源、苦难的承受与消解、苦难的价值四个方面对文中的苦难意识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河套学院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苦难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永福是一位具有强烈苦难意识的贵州当代作家,几乎他所有的小说都充满了苦难色彩。其善于通过平民视角和人道主义情怀关心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存困境,描写那些经受苦难洗礼,演绎生命悲歌的人物。表现苦难、寻求苦难的解脱一直是其小说的主题之一,其小说中的苦难意识常表现为用悲悯之心关注苦难、用切身感受书写苦难、以死亡之名救赎苦难这叁个层面。通过小说中丰富的悲剧意象表达了浓厚的苦难意识,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了哲学与美学的双重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难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辉.从娜达莎的形象看《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苦难意识[J].名作欣赏.2019
[2].陈群.论金永福中篇小说集《大地血魂》中的苦难意识[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3].杨茜.“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
[4].徐聪聪.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9
[5].赵思童.论莫言与余华创作的苦难意识[D].山东大学.2019
[6].王攸芝.女性命运的苦难轮回——老舍《月牙儿》悲剧意识探究[J].长江丛刊.2019
[7].赵路平.新时期文学的苦难意识及救赎[J].大众文艺.2019
[8].施素素.叁重声音下苦难意识的表达——谈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
[9].范薇.试论《桥溪庄》的苦难意识[J].大观(论坛).2018
[10].张玮.论余华《活着》中的苦难意识[J].河套学院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