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解脱性弹簧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瘤,弹簧,栓塞,机械,颅内,支架,血管。
机械解脱性弹簧圈论文文献综述
马晶晶,吕爱莉[1](2019)在《经桡动脉使用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护理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使用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护理特点。方法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经桡动脉途径使用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的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包括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及用药护理等。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介入封堵术成功,l例患者介入手术失败转外科手术,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3.8%;术后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为肺栓塞,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使用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成年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安全、有效、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9期)
左乔,许奕,洪波,刘建民,黄清海[2](2017)在《新型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评价使用国产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前瞻性收治颅内动脉瘤1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7例,7个动脉瘤)和对照组(8例,9个动脉瘤);观察组使用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对照组使用国产Jasper电解脱弹簧圈。观察组随访169~934 d,中位随访时间为303 d;对照组随访91~411 d,中位随访时间为235 d。结果两组弹簧圈填塞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弹簧圈解脱时间[5.0 s(5.0~8.0 s)]较对照组[45.0 s(38.0~47.3 s)]显着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RaymondⅠ级栓塞2个,Ⅲ级栓塞5个;对照组Ⅱ级栓塞3个,Ⅲ级6个;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2例,对照组为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 RS评分0~1分6例,对照组为8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国产Jasper电解脱弹簧圈,新型国产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具有更好的解脱性能,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Jasper弹簧圈相仿;但本研究临床样本量小,Presgo?弹簧圈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大样本临床验证和长期随访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兰杰,魏风,杨松,胡北泉,钟仕茂[3](2016)在《Axiu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Axiu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Axiu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57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共57个动脉瘤,其中宽颈动脉瘤16个。结果 57例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37个(64.9%),Ⅱ级16个(28.1%),Ⅲ级4个(7.0%)。发生栓塞相关并发症5例(8.8%),其中死亡1例。44例随访3~36个月,无再出血及新增神经系统症状。DSA复查24例,复发1例。结论 Axiu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马强,苗锋,张淇,李辉,胡志源[4](2016)在《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具体手术结果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本次试验安排30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同种方法治疗,其中有20例患者实现了完全栓塞,剩余的另外10例患者实现了大部栓塞,本次试验所有患者均技术操作成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方法,能够达到预期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6年15期)
蔡山,张兴逵,王嘉沪,杨智勇,龙江[5](2014)在《新型机械即时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应用新型机械即时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应用Axium即时解脱弹簧圈对21个脑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1个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致密填塞13例,大部分填塞5例,疏松填塞3例。结论新型机械即时解脱弹簧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动脉瘤栓塞材料。(本文来源于《云南医药》期刊2014年04期)
赵峻波,姬馨彤,马小二,薛俊,冯兵[6](2013)在《叁维机械解脱式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V3公司Nexus系列叁维机械手柄可脱式微弹簧圈(3D-MDS)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V3公司Nexus系列3D-MDS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4例55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3~20mm;瘤颈宽度2~5mm,≤4mm 31个,>4mm 24个;栓塞后50例6月后复查造影并随访3~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45个(81.8%),次全栓塞10个(18.2%);24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75%)。6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EV3公司Nexus系列3D机械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操作简便,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孙青龙,董重谋,黄锐,王玉凤[7](2012)在《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安全性、疗效、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应用颅内支架辅助瘤颈成形术结合AxiumTM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6例。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Boston公司的Neuroform支架19枚、Cordis公司的Enterprise支架7枚。术后即可完全填塞20例,大部分填塞6例,载瘤动脉通畅。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现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支架辅助机械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支架后释放技术显着提高动脉瘤颈覆盖率而达到血管重建目的,使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使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安全性和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晓民,郑艳明,刘波,陈刚[8](2011)在《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全部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4%~40%,其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之一。本组选择2009年5月~2011年9月我科经64排CT及DSA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后,应用可机械解脱性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27例,探讨其技术特点。1资料1.1一般资料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41~64岁,平均52岁。HUNT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5例。(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24期)
史跃,黄玉杰,蔡廷江,王安明,高从敬[9](2011)在《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通过支架网孔置入微导管行动脉瘤栓塞,支架解脱;对12例载瘤动脉迂曲导管不易进入网孔者,采用先将支架跨过动脉瘤两端,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距瘤底部1/3~1/2处,弹簧圈部分释放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动脉瘤栓塞,解脱支架。结果 21例患者所有支架、弹簧圈置入顺利,释放位置满意,技术成功率100%。21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6枚,占76.2%;大部栓塞5枚,占24.8%。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未发生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马廉亭,余泽,秦尚振,徐国政,龚杰[10](1997)在《应用机械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机械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在电视监视下,经插入动脉瘤内的微导管将MDS-N送入动脉瘤将其闭塞。结果:临床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其中前循环动脉瘤31例,后循环动脉瘤4例,34例行1次治疗治愈;仅1例急诊出血后属HuntV级病人虽栓塞成功,仍死于严重脑血管痉挛、脑疝。结论:本法是当今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1997年02期)
机械解脱性弹簧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初步评价使用国产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前瞻性收治颅内动脉瘤1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7例,7个动脉瘤)和对照组(8例,9个动脉瘤);观察组使用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对照组使用国产Jasper电解脱弹簧圈。观察组随访169~934 d,中位随访时间为303 d;对照组随访91~411 d,中位随访时间为235 d。结果两组弹簧圈填塞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弹簧圈解脱时间[5.0 s(5.0~8.0 s)]较对照组[45.0 s(38.0~47.3 s)]显着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RaymondⅠ级栓塞2个,Ⅲ级栓塞5个;对照组Ⅱ级栓塞3个,Ⅲ级6个;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2例,对照组为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 RS评分0~1分6例,对照组为8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国产Jasper电解脱弹簧圈,新型国产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具有更好的解脱性能,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Jasper弹簧圈相仿;但本研究临床样本量小,Presgo?弹簧圈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大样本临床验证和长期随访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解脱性弹簧圈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晶晶,吕爱莉.经桡动脉使用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护理特点[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左乔,许奕,洪波,刘建民,黄清海.新型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
[3].兰杰,魏风,杨松,胡北泉,钟仕茂.Axiu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
[4].马强,苗锋,张淇,李辉,胡志源.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
[5].蔡山,张兴逵,王嘉沪,杨智勇,龙江.新型机械即时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云南医药.2014
[6].赵峻波,姬馨彤,马小二,薛俊,冯兵.叁维机械解脱式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
[7].孙青龙,董重谋,黄锐,王玉凤.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
[8].王晓民,郑艳明,刘波,陈刚.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大脑前交通动脉瘤[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
[9].史跃,黄玉杰,蔡廷江,王安明,高从敬.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
[10].马廉亭,余泽,秦尚振,徐国政,龚杰.应用机械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