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脑膜炎论文_陈晓轶,王莉,朱永杰,宋丽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真菌性脑膜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膜炎,真菌,球菌,药学,脑室,腹腔,颅内。

真菌性脑膜炎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轶,王莉,朱永杰,宋丽芳[1](2019)在《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真菌感染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真菌感染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儿在应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对照组患儿则在应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安慰剂(维生素C)口服,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患儿2周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APC)及腹泻发生率,并从口腔和粪便取样进行真菌培养,对比两组患儿的真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APC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儿APC病例者均从口腔内检出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9.7%(3/31)、35.5%(11/31),观察组2例腹泻患儿均未从粪便中检出白色念珠菌,对照组22例患儿中检出13例,检出率分别为0、41.9%(13/31),检出率对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长期应用抗生素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同期应用布拉氏酵母菌能够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焦云琦,杨扬[2](2019)在《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应用抗真菌药物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CM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比较治疗前后颅内压水平、脑脊液隐球菌数目,并对症状改善、疗效、术后感染与引流管状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颅内压低于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数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4例CM患者中的23例治疗后呕吐、头痛等症状得到缓解;10例意识障碍患者,9例治疗后神志转清,1例因脑疝致死;5例视力障碍患者治疗后视力基本恢复,仅1例存在轻度视力障碍;2例合并外展受限患者治疗后外展恢复正常;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术后感染程度轻,予以抗炎治疗后即可缓解,未发生隐球菌感染扩散以及引流管堵塞等问题。结论:针对CM患者,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隐球菌数,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本文来源于《药品评价》期刊2019年06期)

舒文琳[3](2019)在《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全程优化干预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全过程,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患者治疗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制定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或减轻药品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药品评价》期刊2019年04期)

齐雪姣,卜晖,邹月丽,杨建凯,赵银龙[4](2019)在《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3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的诊治经过,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的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例1患者头痛、肢体无力,抗结核、抗病毒后效果不明显,通过多次腰椎穿刺,最终发现少见类型真菌,给予抗真菌药物后好转。例2患者头痛,脑脊液发现隐球菌,肺部CT示肺结核,联合给予抗真菌、抗结核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例3患者头痛,脑脊液发现隐球菌,颅压高给予Ommaya囊植入,静脉窦血栓给予抗凝,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是一类预后差,病死率高的脑膜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颅高压等是改善该病预后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9年02期)

王海燕,廖赟,杨忠英[5](2018)在《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的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抗真菌治疗中的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从协助医生优化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用药教育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临床药师参与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好转。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为医生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建议,可在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8年12期)

向成燕,梁志鹏,张俊,胡家海[6](2018)在《真菌性脑膜炎与颅内真菌性肉芽肿的CT和MR表现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真菌性脑膜炎和颅内真菌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真菌性脑膜炎及38例颅内真菌性肉芽肿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病原学培养证实为真菌性感染,分析患者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及其特征。结果:真菌性脑膜炎的影像学特征为炎症累及范围较广,多累及基底池及大脑凸面的脑膜;在CT上表现为累及脑池密度增高,脑沟脑回变浅,增强CT-MRI呈铸型强化。真菌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的38例患者中多发病灶32例,单发病灶仅为6例;CT上其内多呈混杂密度,肉芽肿壁欠规整、厚壁,且不连续,有"开环征"表现;MRI上T1WI多为低信号影,且信号表现不一,多呈稍短T2信号,增强扫描示肉芽肿为不规则强化,多见局部脑膜强化及类脑肉芽肿样强化。结论:真菌性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征,强化时虽呈铸型强化,但仍难以与其他病菌如结核导致的脑膜炎相区分开;而颅内真菌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点,通过多发病灶、肉芽肿壁的"开环征"、稍短T2信号可对其进行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8年10期)

张磊,曹明雪,张彩平,赵庆国[7](2018)在《1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酵母属包囊酵母菌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在艾滋病患者中尤为常见。每年新感染病例高达100万,全世界每年有181 100人因此病死亡,这使得隐球菌性脑膜炎成为全球严重传染病~([1])。本文报告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药师协助临床医师提供合理(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彩霞,郭书芳[8](2018)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性脑膜炎的细节性护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细节性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4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性护理,对比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预后及满意度。结果 2组神经系统异常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2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欧阳美芳[9](2018)在《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抗真菌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选择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四组,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组(AMB+FCZ+5-FC组)37例、两性霉素B+氟康唑组(AMB+FCZ组)9例、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组(AMB+5-FC组)14例、氟康唑+5-氟胞嘧啶组(FCZ+5-FC组)28例,比较各组病原学转阴率、脑脊液(CSF)生化改善、乳胶凝集试验滴度下降、隐球菌培养转阴时用药限定日剂量(DDD)数、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等方面以评估疗效;并比较各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肝肾功能损伤、低钾血症、血小板下降等,以评估安全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88例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52:1;发病高峰在中青年阶段。无基础疾病43例(48.86%),有鸽子接触史6例(6.82%),明确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8例(10.22%)。该病的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100%的患者均有头痛症状。CSF生化改变具有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含量下降的特点。除CSF氯外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疗效评估:(1)CSF隐球菌培养累计转阴率: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的8周累计转阴率分别为94.59%、88.89%、85.71%、71.46%;AMB+FCZ+5-FC组累计转阴率高于FCZ+5-F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MB+5-FC组、AMB+FCZ+5-FC组及AMB+FCZ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MB+5-FC组、AMB+FCZ组及FCZ+5-F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CZ+5-FC组、AMB+5-FC组的2周累计转阴率分别为25%、28.57%,较AMB+FCZ+5-FC组的转阴率(59.45%)显着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2)CSF隐球菌涂片累计转阴率: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的4周累计转阴率分别为35.13%、44.44%、35.71%、21.42%,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经抗真菌治疗后各组患者CSF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4周,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CSF蛋白下降的中位值分别为136mg/l、126.1mg/l、242.75mg/l、21.9mg/l;CSF糖上升的均值分别为:0.93±0.97 mmol/l、0.75±1.03 mmol/l、1.66±0.89 mmol/l、0.55±0.55 mmol/l;CSF氯上升的均值分别为:7.08±7.88mmol/l、6.80±4.64 mmol/l、8.29±10.49 mmol/l、5.30±8.23 mmol/l。经比较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的CSF蛋白下降幅度较FCZ+5-FC组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MB+5-FC组较AMB+FCZ+5-FC组、AMB+FCZ组、FCZ+5-FC组CSF糖上升幅度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AMB+FCZ+5-FC组、AMB+FCZ组、FCZ+5-F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的CSF氯上升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经治疗4周后AMB+FCZ+5-FC组、AMB+FCZ组CSF乳胶凝集试验平均滴度分别1:26.04、1:45.25,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的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时的用药累计DDD数分别为53.63±25.16、41.67±22.08、52.45±24.35、58.93±30.85,经比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经抗真菌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治疗4周后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的头痛率分别为43.24%、44.44%、42.86%、46.42%;发热率分别为8.11%、11.11%、14.29%、17.86%;恶心、呕吐率为5.14%、11.11%、7.14%、14.28%;神志改变率分别为2.70%、0.00%、0.00%、3.57%;脑膜刺激率分别为10.81%、22.22%、7.14%、25.00%;经比较各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安全性评估: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不良事件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9.86%、41.67%、42.85%、19.96%。FCZ+5-FC组安全性显着高于其他叁组,主要是在低钾血症和肾损发生方面显着,有统计学差异(p<0.05)。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的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4、当CSF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滴度≥1:256,隐球菌CSF涂片阳性率100%;当CSF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1:256,CSF隐球菌涂片阳性率随着乳胶凝集试验滴度的下降而下降。结论:(1)AMB+FCZ+5-FC方案、AMB+FCZ方案、AMB+5-FC方案及FCZ+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均有疗效,并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发生。(2)AMB+FCZ+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较AMB+5-FC方案、FCZ+5-FC方案更能快速杀灭真菌。(3)AMB+FCZ+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显着,可供临床选用。(4)AMB+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CSF生化改善程度较其他叁种方案更显着。(5)FCZ+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安全的方案;含AMB叁种方案的安全性相当,其不良事件发生显着。(6)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快于涂片及乳胶凝集试验。(7)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中,脑脊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滴度≥1:256时,脑脊液隐球菌涂片阳性率为100%。(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英,朱建芸,林国莉,刘明,谢仕斌[10](2016)在《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伴有明显颅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并伴有明显颅内高压的患者,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分析比较脑室-腹腔分流术前后颅内压力、隐球菌数量及主要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观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伴有明显颅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在抗真菌药物治疗下,经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脑脊液压力明显下降,术前术后脑脊液压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手术后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亦明显下降,术前术后隐球菌计数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患者主要症状如头痛、视力/听力障碍、脑积水等明显改善。手术后并发症少,无出现分流管堵塞及过度分流的现象,亦无隐球菌感染扩散现象发生。【结论】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有效降低颅内高压及脑脊液中隐球菌数,并改善颅内高压所带来的并发症,手术不良反应少。可以改善伴有明显颅内高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真菌性脑膜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应用抗真菌药物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CM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比较治疗前后颅内压水平、脑脊液隐球菌数目,并对症状改善、疗效、术后感染与引流管状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颅内压低于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数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4例CM患者中的23例治疗后呕吐、头痛等症状得到缓解;10例意识障碍患者,9例治疗后神志转清,1例因脑疝致死;5例视力障碍患者治疗后视力基本恢复,仅1例存在轻度视力障碍;2例合并外展受限患者治疗后外展恢复正常;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术后感染程度轻,予以抗炎治疗后即可缓解,未发生隐球菌感染扩散以及引流管堵塞等问题。结论:针对CM患者,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隐球菌数,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菌性脑膜炎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轶,王莉,朱永杰,宋丽芳.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真菌感染的作用分析[J].临床研究.2019

[2].焦云琦,杨扬.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J].药品评价.2019

[3].舒文琳.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药学监护[J].药品评价.2019

[4].齐雪姣,卜晖,邹月丽,杨建凯,赵银龙.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3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荟萃.2019

[5].王海燕,廖赟,杨忠英.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的病例分析[J].中国药师.2018

[6].向成燕,梁志鹏,张俊,胡家海.真菌性脑膜炎与颅内真菌性肉芽肿的CT和MR表现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8

[7].张磊,曹明雪,张彩平,赵庆国.1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8

[8].李彩霞,郭书芳.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性脑膜炎的细节性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

[9].欧阳美芳.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

[10].张英,朱建芸,林国莉,刘明,谢仕斌.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为一真菌性脑膜炎两性霉素B[典][基]尿标本压滴法镜检见成团脓细胞脓汁涂片抗酸染色镜检见夏科-雷登结晶(...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见复粒细胞(X1000)痰涂片姬-瑞氏染色镜检见嗜酸性粒细胞浸...

标签:;  ;  ;  ;  ;  ;  ;  

真菌性脑膜炎论文_陈晓轶,王莉,朱永杰,宋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