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句法歧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歧义,句法,结构,语法,法语,动因,层级。
句法歧义论文文献综述
赵祎男[1](2019)在《从句法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只能表达一个确定的含义,但是有些句子并非如此,有时会有两种甚至叁种含义,这种句子在日语中叫「両义文」,也就是汉语中的歧义句。歧义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语用歧义等四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句法歧义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进而加深对语言中歧义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并尝试在日汉互译中消除歧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毛晓娟[2](2019)在《表层深层结构视角下的法语句法歧义例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歧义存在于人类的日常交际中,而歧义的出现往往影响听话人的理解,进而对完整的交际过程造成一定的障碍。基于此,该文试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理论出发,聚焦于句法结构引起的歧义。通过绘制句法树形图对常见的法语句法歧义模型进行二维分析,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歧义出现的潜在可能。(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李琳,余青青[3](2019)在《浅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中句法歧义现象及消除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语言系统内部词汇意义非常丰富、句子结构特殊,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歧义现象,英语语言也不例外。文章通过举例法,对甘肃某高校2016级英语专业学生的60篇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考试作文中容易出现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消除歧义的一些方法,如移位法、补全法、代替法、语境法,有利于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朴珍玉[4](2018)在《句法歧义与主观大量构式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讨论叁类表达主观大量义的句法歧义结构:"VP了+NumP+的+NP"结构(以下简称"的"式),"VP了+有+NumP+NP"结构(以下简称"有"式),"VP了+他+NumP+NP"结构(以下简称"他"式)。文章首先确认叁类主观大量构式都来源于"VP了+Num P++NP"结构(原式),且叁者都是歧义结构,造成歧义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在客观构式向主观构式的过渡过程中产生的。"的"式、"有"式、"他"式在客观构式义"完成一定量的动作"基础上增加了表达"言者主语"对"量"的评价义功能。语用意义是语言的主观意义,语用成分有时具有调节、标记信息结构和使句子完备的作用。与客观表达式相比,"的""有""他"都是"言者中心"的标记主观大量的附着成分,这与"言者主语"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密切相关。"的""有""他"是言者向听者发出的语义协商的信号词,从句法-语义功能到被指派凸显主观大量功能的过程就是语用信息句法化的过程。随着"的""有""他"的附缀化,"的"式、"有"式、"他"式的语用功能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其重新获得独立的表达主观大量的新构式的句法地位。(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3期)
顾介鑫,周昕,翁婧琦[5](2018)在《“挂念小芳的爷爷”类句法歧义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的动因,探讨了词汇语义特征对歧义程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歧义程度高的"VP+NP1+的+NP2"结构仍表现出歧义偏向性的原因。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发现:1)歧义偏向性、动词致歧度均影响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加工,分别导致额-颞网络、额下回叁角部(BA45)激活,且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影响;2)脑功能成像数据还显示在偏正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没有差异,而动宾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该结果表明:1)句法与语义信息共同影响汉语句法歧义解读;2)尽管句法歧义允许两种结构分析,但它们的心理表征并不平衡,存在解读偏向且偏正结构的表征占绝对优势。(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黄静茹[6](2018)在《从否定辖域歧义现象透视英汉句法结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一些相关语法结构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否定辖域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而在汉语中则是少见的;与英语比较,汉语词语在线性上的排列在决定辖域时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语言现象从一方面反映出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语的句法结构层级性较强,而汉语的语法结构线性较强。(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8年04期)
曹一超[7](2018)在《基于生成语法的“差点(没)+VP”句法歧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差点(没)+VP"是汉语中较为常用的句式表达,其引发的歧义常常令母语学习者困扰并引起人们的日渐关注。该次研究将结合实例,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基于中α移动和深表层结构理论对收集的语料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句式中"没"所造成的歧义现象,并得出歧义产生的过程和原因。研究发现:(1)"差点(没)+VP"句式的语义表达在深层次上没有歧义;(2)α移动是产生话语歧义的主要原因,并且它发生在D结构生成S结构的过程中。(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2期)
周舒[8](2018)在《英汉句法歧义认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法歧义在英汉这两种语言中是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英汉句法歧义结构的对比研究非常少见,从认知角度来阐释英汉句法歧义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所以,本论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就英语中的句法歧义和汉语中的句法歧义展开对比研究。本文运用语言学的对比研究和归纳法的研究方法,以句法歧义为研究对象,着重地对英汉这两种语言中的句法歧义结构进行综合对比和研究,并且找出英汉这两种语言中的句法歧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对其进行认知阐释。本研究旨在回答叁个问题:1)英汉句法歧义结构的共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英汉句法歧义结构的个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英汉句法歧义结构产生的认知动因是什么。通过对英汉句法歧义结构的综合对比和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从以下叁点概括:(1)通过对英汉句法歧义结构的详细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英汉句法歧义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由于多重式定中结构中不明确的层次修饰关系,体词化结构中的不明确的语义关系,并列结构中粘合程度不同,动词功能不同,否定结构中不明确的语义辖域和模糊不清的否定焦点触发的句法歧义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五个方面可以归纳为英汉句法歧义的共性。(2)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英汉句法歧义结构又各自存在着不同的个性,由于后置型定中结构不明确的修饰关系,后置介词短语的功能不明确,英语比较句型中不明确的省略触发的句法歧义在英语中大量存在,这叁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英语句法歧义的个性。由于不明确的动宾补结构和不明确的动宾结构触发的句法歧义是汉语句法歧义的个性。(3)为了探讨英汉句法歧义的产生的认知动因,本文运用了认知语法中意象理论中的突显原则中的两对概念:侧面和基体,射体和界标对英语句法歧义进行了认知阐释,同时运用意象图式的相关理论来阐述了汉语句法歧义结构,成功论证了句法歧义结构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与人们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百科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朱苏琼[9](2018)在《汉语母语者英语句法歧义加工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晚期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加工能力能否达到母语者句法加工水平这一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晚期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加工能力能达到母语者加工水平,代表性理论有“统一竞争模型”与“陈述性—程序性假说”;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晚期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加工能力不能达到母语者加工水平,代表性理论有“浅层结构假说”。相似的争议也存在于相关实证研究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句法歧义角度出发,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ed-related Potentials,ERPs),考察英语母语者与英语熟练度高的汉语母语者加工英语花园路径句的情况,探究汉语母语者是否表现出与英语母语者相同的句法歧义加工模式,以及语言间句法结构相似性是否发挥作用,整体上讨论二语者是否具有与母语者一样的句法加工能力问题。行为学数据表明,英语母语者正确率显着高于汉语母语者,而两者反应时无显着差异。ERP数据表明,汉语母语者与英语母语者在P250、LAN与N400成分上均存在显着差异。汉语母语者诱发的P250波幅显着大于英语母语者,N400波幅显着小于英语母语者;只有英语母语者诱发出LAN成分。此外,汉语母语者加工主动句/减缩关系从句歧义型花园路径句(汉英语间句法结构相异)中解歧词诱发的P250波幅显着大于直接宾语/句子补语歧义型花园路径句(汉英语间句法结构相似)中解歧词。实验结果分析如下:(1)汉语母语者与英语母语者在句法加工方面存在显着差异。首先,汉语母语者心理句法表征显着弱于英语母语者。本研究认为,P250成分反映了被试基于解歧词(在花园路径句中)或核心动词(在非花园路径句中)建立的句法结构与其心理句法表征的匹配程度,匹配程度越高,波幅越小。汉语母语者心理句法表征显着弱于英语母语者,导致汉语母语者建立的句法结构与其心理句法表征的匹配程度显着低于英语母语者,因此诱发波幅较大的P250成分;其次,汉语母语者题元角色指派能力显着低于英语母语者。LAN成分反映了题元角色指派,只有英语母语者诱发出LAN成分;再者,汉语母语者前期句法加工的欠缺抑制或阻断了后期语义加工,诱发出波幅较小的N400成分。(2)语言间句法结构相似性虽促进二语句法加工,但没有促使二语者形成与母语者相同的加工模式。汉语母语者基于汉英语间句法结构相似花园路径句中解歧词建立的句法结构与心理句法表征的匹配程度高于相异花园路径句中解歧词,因此诱发出波幅较小的P250成分。但是,汉语母语者加工汉英语间句法结构相似花园路径句,并未表现出与英语母语者相同的加工模式。综上所述,本研究考察了英语高熟练度的汉语母语者加工英语花园路径句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英语高熟练度的汉语母语者不具有与英语母语者相同的句法加工能力。浅层结构假说的观点与本文研究结论相一致。(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金铨,俞峰,杜文娜[10](2017)在《工作记忆抑制机制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阅读加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法歧义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对歧义句的探讨能够揭示语言分析的心理认知过程,对外语教学、人工智能、心理认知科学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工作记忆和歧义句阅读加工中的抑制机制的研究,探讨抑制机制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阅读加工的影响,分析影响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因素,揭示抑制机制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外语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句法歧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歧义存在于人类的日常交际中,而歧义的出现往往影响听话人的理解,进而对完整的交际过程造成一定的障碍。基于此,该文试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理论出发,聚焦于句法结构引起的歧义。通过绘制句法树形图对常见的法语句法歧义模型进行二维分析,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歧义出现的潜在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法歧义论文参考文献
[1].赵祎男.从句法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2].毛晓娟.表层深层结构视角下的法语句法歧义例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3].李琳,余青青.浅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中句法歧义现象及消除策略[J].甘肃高师学报.2019
[4].朴珍玉.句法歧义与主观大量构式的形成[J].语言研究集刊.2018
[5].顾介鑫,周昕,翁婧琦.“挂念小芳的爷爷”类句法歧义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J].语言科学.2018
[6].黄静茹.从否定辖域歧义现象透视英汉句法结构差异[J].外国语文.2018
[7].曹一超.基于生成语法的“差点(没)+VP”句法歧义研究[J].海外英语.2018
[8].周舒.英汉句法歧义认知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9].朱苏琼.汉语母语者英语句法歧义加工的ERP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10].王金铨,俞峰,杜文娜.工作记忆抑制机制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阅读加工的影响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