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楼大底盘论文_何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塔楼大底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底盘,塔楼,系数,塑性,高层建筑,烈度,静力。

双塔楼大底盘论文文献综述

何进[1](2018)在《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间隔震的理论和技术是基础隔震应用的延伸,它将隔震层放置在结构中间层以控制结构地震响应。利用支座水平方向的柔性且各向同性的特点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增加结构阻尼、减少输入到隔震层上部的能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2章给出的隔震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分部设计法。建立隔震模型,按中震弹性时程分析,对比层间剪力以及倾覆力矩的减震效果,确定水平向减震系数,根据减震系数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反馈到抗震结构上,采用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上部结构设计。这种隔震设计方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是采用考虑减震系数的抗震结构进行设计,没有对隔震结构直接设计。新编制的《建筑隔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弥补了上述不足。本文以广州某地区实际工程项目—大底盘双塔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抗震方案和隔震方案,在隔震方案中,对抗规12章的设计方法和基于性能的隔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为新编制的《建筑隔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提供计算依据。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层间隔震研究现状以及层间隔震结构应用情况,层间隔震体系的特点与适用范围。(2)介绍了层间隔震结构等效分析模型,工程项目概况和隔震设计流程;通过迭代的方法确定隔震层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子对比减震系数法设计的隔震结构、设防地震下直接设计的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叁种方案。(3)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对两种设计方案进行隔震设计并对比减震效果,设防地震作用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比抗震与隔震结构确定减震系数;多遇地震作用下,根据减震系数对相应的抗震结构进行配筋设计;设防地震直接设计的隔震结构考虑等效阻尼比按《建筑隔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反应谱进行配筋设计。(4)对多遇地震设计的抗震结构、多遇地震设计的隔震结构以及设防地震下直接设计的隔震结构进行数据提取,包括:层间剪力、层倾覆弯矩、总用钢量、剪重比、结构层间位移角(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利用ABAQUS软件对上述方法设计的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研究分析了隔震支座的最大压应力和最小拉应力,隔震支座的位移变形情况、支座的滞回曲线,叁种方案设计的结构损伤云图分析。(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5-01)

翟影,李德顺,杨溥[2](2017)在《基于ABAQUS的某大底盘双塔楼超高层结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双塔楼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为分析对象,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了罕遇地震下整体位移控制和不同重要程度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整体位移指标和各结构构件性能水准控制结果,同时通过大震震害揭示出了结构薄弱部位,并针对性地优化了结构布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S2期)

向伟[3](2015)在《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抗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越界第叁代产业园为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外形不规则。根据计算及综合分析,针对结构超限及不规则情况,对抗震不利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指标满足相关要求,确保了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杨志翠,姚帅[4](2015)在《大底盘双塔楼结构的自震周期及振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间距、不同层数的大底盘双塔结构以及一栋带底盘裙房的单塔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双塔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的变化规律,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26期)

刘云,魏克伦,夏冰,张路曼[5](2014)在《大底盘双塔楼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动力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是底部相连上部分开的一种复杂结构形式,目前国内外对这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少.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大底盘双塔楼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响应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在弹性边界条件与刚性边界条件下大底盘双塔楼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弹性边界下模型的动力响应比刚性边界下的动力响应大,弹性边界下模型可以实现地基的弹性恢复性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胡广良[6](2013)在《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医疗综合楼有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及塔楼偏置等特点,属超限高层建筑。通过采取提高抗震等级、增设构件及优化配筋等措施,经模型计算,满足要求。得出通过在裙房部位增设剪力墙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将位移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通过对主楼与裙房相连处梁、柱、板的加强,以保证主楼和裙房的连接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苟小君[7](2012)在《某大底盘带转换双塔楼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底盘带转换双塔楼结构形式包含了《高层建筑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所规定的两种复杂结构形式(转换层结构与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对于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必须综合考虑结构裙房与塔楼的相互影响。对于转换层结构由于竖向构件不连续,很容易造成竖向刚度突变,造成结构的薄弱层,目前此类复杂结构研究并不充分,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对于此类结构需要加强计算分析与抗震构造措施。本文主要对目前工程上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了对比,选出了本文所适用的结构分析软件PKPM与ETABS;其次本文利用这两款软件对某大底盘带转换双塔楼进行了详细的多遇地震下抗震性能分析,而且通过FEQ有限元软件对结构重要部位进行了二次应力分析,验证了结构满足“小震不坏”;其次本文通过PUSH&EPDA采用倒叁角形荷载分布形式对本工程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结构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最终本文基于实际工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种荷载分布形式对于此类结构的影响,得出结构在性能点处倒叁角形荷载分布形式与实时模式荷载分布形式在结构上部约4/5楼层部分引起的内力为矩形与CQC计算结果的包络曲线,在底部约1/5楼层部分,矩形荷载分布形式为其他几种荷载分布形式的包络曲线,在类似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对结构进行包络设计。(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12-01)

谢名娥,冉志红,张力[8](2012)在《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塔间距对其隔震效果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底部可利用的大空间及隔震层设置的便利性,大底盘隔震的塔楼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塔间距变化对该类结构隔震设计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某大底盘隔震的双塔楼结构为例,详细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对不同塔间距的双塔楼的隔震效果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为该类双塔楼的设计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S2期)

周昊圣,陆秀丽,韩倩[9](2012)在《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抗震分析和性能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的设计分析过程,采用SATWE,PMSAP和ETABS叁个程序对整体模型和单塔模型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计算和动力弹性时程补充计算,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体系安全可行。对受力复杂的连接板进行了应力分析,并推荐了主拉应力表达式的截面设计方法。针对超限的情况,进行了性能化设计,对关键部位进行了定义并采取了加强措施。(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2年03期)

陈宇彤[10](2011)在《某大底盘不等高双塔楼连体建筑的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大底盘非对称双塔连体建筑为例,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得到了前30阶振型质量参与系数。采用时程分析法,输入x、y向水平地震激励,得到了结构的顶层的速度、加速度时程曲线,以及建筑底部剪力时程曲线,为结构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30期)

双塔楼大底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双塔楼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为分析对象,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了罕遇地震下整体位移控制和不同重要程度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整体位移指标和各结构构件性能水准控制结果,同时通过大震震害揭示出了结构薄弱部位,并针对性地优化了结构布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塔楼大底盘论文参考文献

[1].何进.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18

[2].翟影,李德顺,杨溥.基于ABAQUS的某大底盘双塔楼超高层结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17

[3].向伟.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抗震设计[J].建筑技术.2015

[4].杨志翠,姚帅.大底盘双塔楼结构的自震周期及振型分析[J].山西建筑.2015

[5].刘云,魏克伦,夏冰,张路曼.大底盘双塔楼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动力时程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胡广良.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J].建筑技术.2013

[7].苟小君.某大底盘带转换双塔楼抗震性能分析[D].广西大学.2012

[8].谢名娥,冉志红,张力.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塔间距对其隔震效果的影响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周昊圣,陆秀丽,韩倩.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抗震分析和性能化设计[J].结构工程师.2012

[10].陈宇彤.某大底盘不等高双塔楼连体建筑的地震响应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论文知识图

双塔楼大底盘结构平面布置双塔楼大底盘叁维有限元网格水平向减震系数变化趋势图号楼在单塔及双塔大底盘中楼层剪力曲线大底盘不对称双塔楼结构阻尼器连接控...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最大值变化趋势图

标签:;  ;  ;  ;  ;  ;  ;  

双塔楼大底盘论文_何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