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比论文_李海鹰,于波,叶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涡流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涡流,柴油机,内燃机,气道,螺旋,燃烧室,喷油。

涡流比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鹰,于波,叶剑[1](2019)在《柴油机可调涡流比燃烧过程叁维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柴油机进气歧管前安装蝶形涡流调节阀,通过调整直气道侧的有效流通面积改变缸内涡流强度。在稳流吹风试验平台,研究涡流调节阀角度对进气道流量因数和涡流比的影响,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分析缸内涡流的形成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评估涡流调节阀角度对缸内混合气体形成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可复现叁维PIV测量的缸内流场结构和相似的涡心位置。随着进气门关闭,涡流比从0. 57提高到2. 05,油气在周向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加速预混燃烧阶段的放热速度,促使燃烧重心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在相同进气流量条件下,强涡流运动也促使累积放热量增加。(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子玉,李玉峰,姜莉,李耀宗,尹艳君[2](2014)在《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流量系数与涡流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4组功率密度为40~60kW/L的柴油机进气道进行稳流气道试验,并采用数据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与流量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涡流比,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比常规柴油机的明显偏低,而且偏差会随着涡流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在中低涡流情况下(涡流比<1.5),降低的幅度大于3%;而当涡流比增加到2.0以上时,差距减小到1.8%以内。并通过对最大气门升程下的气道性能参数进行修正,获得了计算气道性能评价参数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马鹏,曹志刚,贾咸昆,周汉斌[3](2012)在《WT615系列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系统涡流比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WT615天然气发动机是在WD615系列柴油机平台上开发出来的产品,采用国际主流的增压中冷、电控调压器燃料控制系统、稀燃、高能点火等技术。为适应NG(天然气)燃料的燃烧,对原机的燃烧室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燃烧室的容积,将压缩比降为11。发动机工作的核心是燃烧过程,燃烧室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关键指标。本文利用CFD叁维仿真方法,分别对不同涡流比条件下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从而为WT615燃烧系统的优化作出指导。(本文来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1-01)

韩志玉,王勇,陈征,邓鹏[4](2012)在《螺旋进气道设计参数对涡流比影响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对一款车用柴油机进行了气道和缸内流动的数值计算,主要研究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结构设计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通过修改螺旋进气道的3个主要结构设计参数,研究了其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单独改变螺旋室高度、涡壳切割量以及螺旋进气道转角3个结构设计参数,使其取值分别为13mm,1.27mm以及0°时,缸内涡流比获得最大值;同时修改多个结构设计参数时,其对涡流比的影响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通过Converge软件实现了螺旋进气道多结构参数的数值研究,对实际气道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赵鹏,李国岫,虞育松,陈红[5](2010)在《直喷式柴油机进气涡流比与喷油系统参数优化匹配的多维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进气涡流比与喷油系统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分析了进气涡流对柴油机油束撞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较小口径比的柴油机燃烧室,进气涡流对燃油混合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油束撞壁以后,并影响燃油蒸气在燃烧室壁面附近的轴向分布情况;为了获得理想的燃油蒸气空间分布,涡流比的匹配值应随着喷孔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通过改变喷油器的油束夹角,可以改善燃油蒸气在燃烧室壁面处的轴向分布情况,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果。(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0年02期)

廖文东,吕兴才[6](2008)在《基于MATLAB神经网络的柴油机涡流比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图形用户界面(GUI)来开展柴油机进气涡流比的预测。首先,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图形用户界面(GUI)建立了生产工艺参数与进气涡流比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经过反复训练之后利用该网络来预测进气涡流比。随后,将该模型用于玉柴G2000气缸盖进气涡流比的预测时,当要求相对误差在4%时,命中率可达60%;相对误差在10%时,命中率可达90%,从而为控制进气涡流比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08年05期)

刘建英,虞育松,李国岫,刘福水[7](2006)在《高强化柴油机涡流比与喷油压力匹配的多维燃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FD模拟软件FIRE对高强化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涡流比和喷油压力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涡流比和喷油压力进行了综合优化匹配模拟,为小缸径柴油机燃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06年05期)

许思传,张建华,孙济美[8](2000)在《涡流比对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湍流流动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叁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涡流比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湍流流动的规律。涡流比变化时 ,燃烧室内的湍动能、流场结构及温度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给出了涡流比对湍动能、流场结构和温度分布变化规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息树和,赵奎翰,张惠明,魏建勤[9](1997)在《进气涡流比对直喷式柴油机油束碰壁过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空气运动对油束碰壁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型直喷式柴油机中,燃油壁面喷射的反溅作用是燃油雾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油束在碰壁过程中,其锥角及贯穿速度均发生变化。不同的进气涡流强度,壁面油束的形状及其发展速度均不同,顺涡流方向壁面油束的扩展速度较快,随着涡流强度的增加,壁面油束只出现在顺涡流方向。空气涡流对燃油与空气混合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油束与燃烧室壁面碰撞以后。(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李承谦[10](1997)在《缸盖螺旋进气道涡流比测量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螺旋气道涡流形成的原因、影响气道质量的因素,分析气道性能参数的测量和评估办法。结合413F发动机缸盖测量的实例,对涡流比和流通系数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1997年03期)

涡流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14组功率密度为40~60kW/L的柴油机进气道进行稳流气道试验,并采用数据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与流量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涡流比,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比常规柴油机的明显偏低,而且偏差会随着涡流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在中低涡流情况下(涡流比<1.5),降低的幅度大于3%;而当涡流比增加到2.0以上时,差距减小到1.8%以内。并通过对最大气门升程下的气道性能参数进行修正,获得了计算气道性能评价参数的经验公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涡流比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鹰,于波,叶剑.柴油机可调涡流比燃烧过程叁维仿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9

[2].王子玉,李玉峰,姜莉,李耀宗,尹艳君.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流量系数与涡流比关系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4

[3].马鹏,曹志刚,贾咸昆,周汉斌.WT615系列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系统涡流比参数优化[C].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4].韩志玉,王勇,陈征,邓鹏.螺旋进气道设计参数对涡流比影响的数值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赵鹏,李国岫,虞育松,陈红.直喷式柴油机进气涡流比与喷油系统参数优化匹配的多维仿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0

[6].廖文东,吕兴才.基于MATLAB神经网络的柴油机涡流比的预测[J].内燃机.2008

[7].刘建英,虞育松,李国岫,刘福水.高强化柴油机涡流比与喷油压力匹配的多维燃烧模拟研究[J].柴油机.2006

[8].许思传,张建华,孙济美.涡流比对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湍流流动规律的影响[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

[9].息树和,赵奎翰,张惠明,魏建勤.进气涡流比对直喷式柴油机油束碰壁过程影响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97

[10].李承谦.缸盖螺旋进气道涡流比测量及评估[J].内燃机.1997

论文知识图

唇口切除后设计点ModelD对称面等马赫...唇口切除后接力点ModelD对称面等马赫...模块电路图瞬态涡流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叁种涡流比气道13工况燃油消耗...稳态涡流比随气门升程的变化曲...

标签:;  ;  ;  ;  ;  ;  ;  

涡流比论文_李海鹰,于波,叶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