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社会论文_何忠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唐代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唐代,社会,官制,军功,范式,日常生活,运河。

唐代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何忠泉[1](2019)在《唐代社会开放的特点与历史局限》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说起唐代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词语就是大唐盛世,唐朝的兴盛来源于社会的开放,社会的开放带来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年代,和闭关锁国的年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学者研究唐朝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外国人,这证明了唐代社会的开放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围绕着唐代社会开放进行研究讨论,深入分析唐代社会开放特点和历史局限。(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3期)

杨洋[2](2019)在《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朝代,其繁荣的唐代文化孕育出了众多的艺人和音乐家。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服务着不同的社会对象,都在为唐代的音乐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唐代乐人分有四类:宫伎、官伎、家伎和民伎,其中家伎还可分贵族蓄养、官吏蓄养和文人蓄养。本文主要对以上四种类型逐一阐述。(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6期)

谭重言,刘裕伦,陈梓森[3](2019)在《胡服盛行与女着男装——论唐代前期服饰风尚与女性社会地位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服盛行和女着男装是唐代妇女服饰的一个独特景象。从胡风元素在初唐女性服饰中的承继发展,到因丝绸之路繁荣而带来的胡人服饰的流行,再到安史之乱后胡风元素逐渐消失,这一景象和过程体现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文化的长期交流融合、唐人开放包容的社会心理、李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唐代女性的审美观念以及政治事件、民族关系对潮流风尚的影响。但从其仅流行于安史之乱以前的身份较低的阶层以及唐代服饰风尚的变化和社会活动变化的不一致来看,很难与唐代女性意识觉醒以及女性社会地位之提升相关联。(本文来源于《文博》期刊2019年04期)

胡瑜锴[4](2019)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唐代乡村治理转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乡村体制经历了从乡官制到户役制的转型,"村"从自然聚落转变为行政区划,以里正为代表的乡官走向没落,开始了通过富户来进行乡村治理的方式,权力由中央逐渐走向地方,最终形成了乡村治理体制的新格局。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也可以从这种制度变化中获得经验,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治理。(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陶良成[5](2019)在《唐代上层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及养生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的进步使得养生贯穿于唐代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其养生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奢侈型、主动型与养心型,且各自都取得一定的养生效果。佛教与道教在唐代社会上层风靡一时,很多信徒在其信仰的影响下,追求内心宁静与生活恬淡,这是养心型养生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另一方面,养生与医药知识还形成了专门的知识话语体系渗透进士大夫的日常交往与工作中,影响到他们的思维观念,成为他们政治交往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刘勃,杨司奇[6](2019)在《从唐传奇看唐代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读此书的过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一方面,作者对唐代小说(唐传奇)的解读溢出了所谓的"文学史",虽为一家之言,充满了各种脑洞,但就是在这些脑洞中,种种世情人性的面具被作者近乎粗鲁地撕扯下来,并穿插以当下社会的隐喻性调侃,读来颇有一番辛辣的滋味。另一方面,作者熟谙时下流行的话语体系,文风看似放诞不羁,实则细致严谨,对于唐代的门阀观念、科举制度、藩镇割据、阶层跨越等历史细节有着翔实的考证,因此又可作为史(本文来源于《廉政了望(上半月)》期刊2019年06期)

高云波[7](2019)在《唐代疫疾流行与社会主要应对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疫疾作为一种群体性多发疾病,古往今来肆虐于华夏各地,其文献记载不绝于史。据正史统计,唐代见诸文献的疫疾流行共有49次;考量成因,既有征服自然的客观“天灾”,也有社会涌动的历史“人祸”;观其规模,疫情遍及唐境南北,严重侵蚀农业发展各因素;探其影响,最为直接的打击便是人口的大量减损,进而土地抛荒、商业停滞、军备不振、经济萧条,原先的繁荣丧失殆尽,苦难与恐慌迅速弥漫于整个社会,严重威胁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疫灾的铺卷,成为大唐盛世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与农业立国的发展理念格格不入。梳理文献,唐帝国面对如此危机,整体既无“哀民生之多艰”的空号,也罕见大规模依仗“寻巫问药”的盲目与无奈,而是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整合相对高效的行政手段牵头搭建了不同以往的救灾、治灾平台,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的疫疾救助团队成为其时救灾治疫主体,彰显出有别以往的、较为理性的认知特质,这既是对医学技术的客观推进,也是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的时代体现。有鉴于此,比照分析疫疾流行与唐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要应对机制,不难发现二者在当时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存在着必然的历史互动与情境咬合。如果将疫疾流行视为一种社会问题,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动员能力的产生与维系显然有更为复杂的动因。处置疫疾如何在唐代可以实施?其具体举措又呈现何种时代风貌?这种社会行为对后世又有哪些垂范价值?凡此种种都为我们探讨唐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颇有意义的研究内容,为把脉唐代社会变迁提供了进一步拓展的契机与可能。(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6)

藏明[8](2019)在《唐代运河区域仕宦宗族的社会变迁——以张文瓘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唐代连接政治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大动脉。唐代运河在宏观调控与社会制衡、王朝赋税与区域商业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这一区域社会宗族组织的变迁产生了影响。本文以唐代运河区域清河张氏-张文瓘家族为研究视域,旨在厘清唐代仕宦宗族在地方社会演进中的脉络,探讨运河区域仕宦宗族变迁的内涵。(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5期)

杨卢瞳[9](2019)在《唐代的军功入仕与社会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军功入仕是中国古代武官选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始于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经过不断地改革与演变,为唐王朝承袭所用并继续发展。唐代军功入仕分为以功获勋,再通过上番纳资间接入仕与直接立殊功入仕两种方式。其中直接军功入仕难度较大,易于升迁,是武官进入统治阶层的捷径。而立功获勋者相对人数较多,上升道路也不断受到社会风气与国家制度的影响。唐初社会尚武风气浓厚,统治阶层也重视军功,此时勋官地位较高、待遇优厚,以此入仕也成为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但随着统治稳定、文事渐盛,再加上勋官滥授失去价值。不仅入仕难度增加,以勋官身份进入官场后仕途道路也遭到压制。中晚唐时期政府为继续招揽士兵并鼓励作战、维持统治,便积极改革军功制度与当时社会情况相适应。政治上用更加清贵的文职官衔奖酬军功、以示尊荣,在经济上则大肆用钱粮酬功安抚将士。军功政策的变化也引发了不同阶层向上流动,隋末唐初为了吸引人才巩固统治,因此用人不拘一格,使得大量破产农民与贱口奴婢通过军功实现阶层向上流动;贞观时期由于府兵制与兵募制的确立,中产以上农民才有资格参军,他们中很多由勋官入仕进入统治阶层;开元之后国家改革兵制,召募制度取代府兵制与兵募制,意味着政府供养的职业兵取代原有的义务兵,这使得大量无产农民通过军功获得物质赏赐实现经济上阶层跨越,而另一方面商人则通过军功获得实权,实现政治上向上流动。各个阶层受到军功政策影响的强度与范围不尽相同,其中贫民阶层最为突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作用强的特点。虽然军功入仕仅为唐代众多入仕途径中的一种,但是它能在战争、政变时期调整统治阶层用人政策,成为向官僚阶层中输入平民人才的重要渠道,弥补了其他选官制度的不足,是研究唐代阶层变化和官僚队伍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宋时磊[10](2019)在《从酒到茶:唐代社会文化范式的历史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的发源地,从周代起酒文化已经走向成熟。进入唐代后,酒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受到挑战,茶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范式开始登上舞台。唐代茶文化生活范式的形成得益于发展基础的已然构建、茶艺定型化和茶道思想的孕育、茶与文学艺术的深度融合以及茶学着作的集中涌现等。在此背景之下,唐代社会文化生活实现了从酒向茶的转型变迁,出现了褒茶贬酒、以茶代酒、茶酒争雄、茶酒互补四种茶酒文化价值观。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动力机制,而这一转变从侧面揭示了唐代中后期时代精神的历史转向,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唐代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朝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朝代,其繁荣的唐代文化孕育出了众多的艺人和音乐家。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服务着不同的社会对象,都在为唐代的音乐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唐代乐人分有四类:宫伎、官伎、家伎和民伎,其中家伎还可分贵族蓄养、官吏蓄养和文人蓄养。本文主要对以上四种类型逐一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代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何忠泉.唐代社会开放的特点与历史局限[J].山西青年.2019

[2].杨洋.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J].北方音乐.2019

[3].谭重言,刘裕伦,陈梓森.胡服盛行与女着男装——论唐代前期服饰风尚与女性社会地位关系[J].文博.2019

[4].胡瑜锴.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唐代乡村治理转型初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5].陶良成.唐代上层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及养生话语[J].新经济.2019

[6].刘勃,杨司奇.从唐传奇看唐代社会[J].廉政了望(上半月).2019

[7].高云波.唐代疫疾流行与社会主要应对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8].藏明.唐代运河区域仕宦宗族的社会变迁——以张文瓘为中心[J].风景名胜.2019

[9].杨卢瞳.唐代的军功入仕与社会流动[D].辽宁师范大学.2019

[10].宋时磊.从酒到茶:唐代社会文化范式的历史转向[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宫乐图》Fig3.12banquetinthepala...2 持杯提壶的侍女-高180厘米,宽87厘米涂“红妆”的仕女选自《弈棋仕女图》郑州大学鉴定验收项目(6)郑州大学鉴定验收项目(7)郑州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

标签:;  ;  ;  ;  ;  ;  ;  

唐代社会论文_何忠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