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包括水封瓶和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进液端与患者的胸腔相连通,在水封瓶上设有进液管和排气管,引流通道的出液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的进液端相连通;引流通道包括细引流管和粗引流管,粗引流管包括第一粗引流管和第二粗引流管,第一粗引流管通过三通阀与第二粗引流管相连通,第一粗引流管的出液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的进液端相连通,第一粗引流管的进液端与三通阀的第一锥形接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减小了与患者胸腔的接触面积,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在扭动身体时,不易使引流管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包括水封瓶和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进液端与患者的胸腔相连通,在所述水封瓶上设有进液管和排气管,所述引流通道的出液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的进液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包括细引流管和粗引流管,所述粗引流管包括第一粗引流管和第二粗引流管,所述第一粗引流管通过三通阀与第二粗引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粗引流管的出液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粗引流管的进液端与三通阀的第一锥形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粗引流管的出液端与三通阀的第二锥形接头相连通,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三锥形接头上盖设有防污盖,所述第二粗引流管的进液端与细引流管的出液端相连通;在所述细引流管的进液端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在所述细引流管且靠近其进液端的一端上设有用于防止细引流管的进液端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的防脱落结构;所述防脱落结构包括设置在细引流管上的球囊安装槽,在所述球囊安装槽内设有球囊,在所述细引流管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球囊输液管,所述球囊输液管的进液端分别与用于提供液体的供液装置和用于吸出液体的吸液装置相连通,所述球囊输液管的出液端与球囊相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包括水封瓶和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进液端与患者的胸腔相连通,在所述水封瓶上设有进液管和排气管,所述引流通道的出液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的进液端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包括细引流管和粗引流管,所述粗引流管包括第一粗引流管和第二粗引流管,所述第一粗引流管通过三通阀与第二粗引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粗引流管的出液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粗引流管的进液端与三通阀的第一锥形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粗引流管的出液端与三通阀的第二锥形接头相连通,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三锥形接头上盖设有防污盖,所述第二粗引流管的进液端与细引流管的出液端相连通;
在所述细引流管的进液端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在所述细引流管且靠近其进液端的一端上设有用于防止细引流管的进液端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的防脱落结构;
所述防脱落结构包括设置在细引流管上的球囊安装槽,在所述球囊安装槽内设有球囊,在所述细引流管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球囊输液管,所述球囊输液管的进液端分别与用于提供液体的供液装置和用于吸出液体的吸液装置相连通,所述球囊输液管的出液端与球囊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引流管的内壁上还设有一用于输送治疗患者的药物的药物输送管,所述药物输送管的出液端设置在细引流管的出液端处,在所述药物输送管的进液端上设有肝素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囊内部设有用于监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用于控制供液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器通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粗引流管的中部设有方便调节其长度的收缩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封瓶的两侧分别设有方便将其挂设在需要挂设的位置的挂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封瓶上设有刻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引流管。外科引流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用以防止术后感染,从而影响伤口愈合。
现有技术的引流装置绝大部分包括一引流管和一水封瓶,需要对患者的胸腔引流时,医务人员将引流管一端插入到患者的胸腔内,而另一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相连通,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几点不足:1.整条引流管的外径大小相同,相对较粗,伸入人体胸腔与人体接触面较大,容易造成对手术处的损害和容易使患者感到不舒适;2.引流管绝大部分通过胶带固定在患者的胸腔的外侧上,患者在扭动身体时,极易使插入患者胸腔内的引流管脱落出,医务人员需要重新将引流管插入到患者的胸腔内,采用此种结构不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不利于患者的治疗;3.在采样时,需要将引流管从水封瓶上拔出,然后再插接到采样管上进行采样,采用此种结构不但提高了医务人员操作的复杂性能,并且极易使引流管的接头受到污染,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上述不足给患者胸腔的引流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小了与患者胸腔的接触面积,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在扭动身体时,不易使引流管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小了与患者胸腔的接触面积,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在扭动身体时,不易使引流管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包括水封瓶和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进液端与患者的胸腔相连通,在所述水封瓶上设有进液管和排气管,所述引流通道的出液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的进液端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包括细引流管和粗引流管,所述粗引流管包括第一粗引流管和第二粗引流管,所述第一粗引流管通过三通阀与第二粗引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粗引流管的出液端与水封瓶的进液管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粗引流管的进液端与三通阀的第一锥形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粗引流管的出液端与三通阀的第二锥形接头相连通,在所述三通阀的第三锥形接头上盖设有防污盖,所述第二粗引流管的进液端与细引流管的出液端相连通;
在所述细引流管的进液端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在所述细引流管且靠近其进液端的一端上设有用于防止细引流管的进液端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的防脱落结构;
所述防脱落结构包括设置在细引流管上的球囊安装槽,在所述球囊安装槽内设有球囊,在所述细引流管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球囊输液管,所述球囊输液管的进液端分别与用于提供液体的供液装置和用于吸出液体的吸液装置相连通,所述球囊输液管的出液端与球囊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细引流管的内壁上还设有一用于输送治疗患者的药物的药物输送管,所述药物输送管的出液端设置在细引流管的出液端处,在所述药物输送管的进液端上设有肝素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球囊内部设有用于监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用于控制供液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粗引流管的中部设有方便调节其长度的收缩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水封瓶的两侧分别设有方便将其挂设在需要挂设的位置的挂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水封瓶上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细引流管且靠近其进液端的一端上设有用于防止细引流管的进液端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的防脱落结构,防脱落结构包括设置在细引流管上的球囊安装槽,在球囊安装槽内设有球囊,在细引流管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球囊输液管,球囊输液管的进液端分别与用于提供液体的供液装置和用于吸出液体的吸液装置相连通,球囊输液管的出液端与球囊相连通,对患者的胸腔引流时,只需要将细引流管的进液端插入到患者的胸腔内,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供液装置工作,将液体通过球囊输液管输送至球囊内,液体进入球囊后使其逐渐变大,当球囊的压力到达设定的压力值后,控制器控制供液装置定位工作,采用此种结构患者在扭动身体时,不易使引流管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球囊注射液体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处球囊注射液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3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包括水封瓶100和引流通道200。
在水封瓶100的下端设有底座110,便于对水封瓶100进行放置,引流通道200的进液端与患者的胸腔相连通,在水封瓶100上设有进液管120和排气管130,引流通道200的出液端与水封瓶100的进液管120的进液端相连通。
引流通道200包括细引流管210和粗引流管220,粗引流管220包括第一粗引流管221和第二粗引流管222,第一粗引流管221通过三通阀223与第二粗引流管222相连通,第一粗引流管221的出液端与水封瓶100的进液管120的进液端相连通。
第一粗引流管221的进液端与三通阀223的第一锥形接头相连通,第二粗引流管222的出液端与三通阀223的第二锥形接头相连通,在三通阀223的第三锥形接头上盖设有防污盖,第二粗引流管222的进液端与细引流管210的出液端相连通,采用此种结构有效的防止三通阀223的第三锥形接头在没有与采样管连通时被污染,有效的提高了该多功能引流装置的安全性能。
需要采样时,将盖设在三通阀223的第三锥形接头上的防污盖取下,然后将采样管与三通阀223的第三锥形接头相连通,医务人员手动控制设置在三通阀上的切换旋钮,使三通阀223的第二锥形接头与第三锥形接头相连通,方便医务人员进行采样。
当采样完成后,医务人员再通过手动控制切换旋钮,使三通阀223的第一锥形接头与第二锥形接头相连通,然后将采样管从三通阀223的第三锥形接头上拔下,再将防污盖盖回到第三锥形接头上即可。
在细引流管210的进液端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211,在细引流管210且靠近其进液端的一端上设有用于防止细引流管210的进液端从患者的胸腔500内脱落出的防脱落结构300。
防脱落结构300包括设置在细引流管210上的球囊安装槽310,在球囊安装槽310内设有球囊320,在细引流管210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球囊输液管330,球囊输液管330的进液端分别与用于提供液体的供液装置和用于吸出液体的吸液装置相连通,球囊输液管330的出液端与球囊320相连通,供液装置提供的液体为生理盐水。
对患者的胸腔引流时,只需要将细引流管210的进液端插入到患者的胸腔500内,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供液装置工作,将液体通过球囊输液管330输送至球囊320内,液体进入球囊320后使其逐渐变大,当球囊320的压力到达设定的压力值后,控制器控制供液装置定位工作。
对患者的胸腔500引流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吸液装置工作,将输送至球囊320内的液体从其内部吸出,最终时球囊320收缩至球囊安装槽310内,然后将细引流管210的进液端从患者的胸腔500拔出即可。
在细引流管210的内壁上还设有一用于输送治疗患者的药物的药物输送管400,药物输送管400的出液端设置在细引流管210的出液端处,在药物输送管400的进液端上设有肝素帽410,医务人员通过药物输送管400能够较为方便的将用于治疗胸腔的药物注射至患者的胸腔500内。
在球囊320内部设有用于监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用于控制供液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器通讯连接,在注射液体时,能够实时监测球囊320所受到的压力,避免压力较大给患者带来伤害。
在第二粗引流管222的中部设有方便调节其长度的收缩管222a,采用此种结构医务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粗引流管222的长度进行有效的调整,有效的提高了该多功能引流装置的实用性能。
在水封瓶100的两侧分别设有方便将其挂设在需要挂设的位置的挂耳140,通过挂耳140能够将水封瓶100较为方便的挂设在医务人员需要挂设的位置上,进一步提高了该多功能引流装置的实用性能。
在水封瓶100上设有刻度150,便于医务人员观察流入到水封瓶100内部的液体容量,便于医务人员进行后续操作,有效的提高了该多功能引流装置的实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细引流管且靠近其进液端的一端上设有用于防止细引流管的进液端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的防脱落结构,防脱落结构包括设置在细引流管上的球囊安装槽,在球囊安装槽内设有球囊,在细引流管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球囊输液管,球囊输液管的进液端分别与用于提供液体的供液装置和用于吸出液体的吸液装置相连通,球囊输液管的出液端与球囊相连通,对患者的胸腔引流时,只需要将细引流管的进液端插入到患者的胸腔内,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供液装置工作,将液体通过球囊输液管输送至球囊内,液体进入球囊后使其逐渐变大,当球囊的压力到达设定的压力值后,控制器控制供液装置定位工作,采用此种结构患者在扭动身体时,不易使引流管从患者的胸腔内脱落出,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7162.7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79116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61M1/00
专利分类号:A61M1/00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上海市肺科医院
第一申请人:上海市肺科医院
申请人地址: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507号
发明人:程丽平
第一发明人:程丽平
当前权利人:上海市肺科医院
代理人:吕伴
代理机构:31224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