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油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段石油烃,正构烷烃,异位热脱附,理化性质
石油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陈春红,李方洲,陈振焱,张亚平,许伟伟[1](2019)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分段石油烃的异位热脱附行为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为不同土壤中分段石油烃(TPHs)的热脱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热脱附技术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促进土壤石油烃修复目标物及目标值的细化和优化。[方法]采用水平管式炉对两种人工模拟的5个污染梯度的土壤(褐土和红壤)在6个温度梯度(100~550℃),6个脱附时间(5~60min)下的热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气相色谱(GC-FID)分段积分对五段不同的石油烃组分和对应的正构烷烃的热脱附效率和残留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在低温段(100~300℃)时,TPHs去除率较低,最高去除率只有26.56%~54.21%,主要是汽油段及煤油段组分进行脱附,而其他组分脱附效率很低;高温段(400~550℃)时,TPH去除率最高均可达到97%以上,400℃时可明显观察到柴油段组分的快速脱附行为,500℃以上时,润滑油及沥青段开始进行大量迁移。在300℃以上温度,可观察到高碳段组分热解生成低碳段组分并部分残留在土壤介质中。随着污染物浓度增加,TPHs去除率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热脱附温度的升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对土壤矿物和基团基本不发生影响,粒度的增加及孔容孔径的减小与电镜扫描中的团聚土壤形貌相吻合。[结论]脱附温度、解吸时间、污染物含量、石油烃分子量对脱附效率均存在影响,其中温度影响程度最大,在400℃,40min时可达到最佳热处理条件同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魏样,王益权,何俐蓉[2](2019)在《石油污染对土壤水理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给石油污染土壤水分调节利用以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归纳总结了现有石油污染对土壤水理性质的影响研究成果,同时对污染引起土壤水理性质产生变化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大量负面影响,使生态环境承载了巨大的污染负荷。当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影响了土壤孔隙结构,改变土壤颗粒表面润湿性,同时石油中含有的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会对土壤水分运移产生阻滞效应,从而会对土壤的持水能力、毛管水运动特征、土壤渗透性能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结论】为准确揭示石油污对土壤水理性质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从微细观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王翔,赵南京,俞志敏,孟德硕,肖雪[3](2018)在《不同土壤物理性质下石油类污染物LIF发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可对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快速检测,不同土壤物理性质下,污染物荧光发射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为实现外场检测时快速制备合适的土壤样品,实验研究了土壤疏松度、颗粒度、湿度与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荧光强度及光谱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压片机压强大于2 MPa时土壤样品荧光光谱的稳定性较好,九种不同疏松度的土壤样品荧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1%。不同粒径的机油土壤样品荧光强度差异较小,其中100目土壤样品的荧光光谱RSD值为2.25%。结果表明,土壤样品表面呈平整洁净时,所得样品荧光光谱的稳定性较好,土壤疏松度和颗粒度对荧光光谱的影响较小。湿度对土壤样品荧光发射的影响较大,当土壤湿度低于10%,荧光强度变化较小;湿度范围大于10%时,荧光强度变化较大。为利用LIF技术对外场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检测时,快速有效制备土壤样品及准确测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11期)
王兵,李珍珍,李琋,任宏洋,马伶俐[4](2018)在《页岩气井场土壤石油类污染特性及对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石油烃污染情况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四川4个典型页岩气井场周围土壤为研究样地,采集石油烃污染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污染特征和理化性质,进一步利用SPSS分析了石油烃质量比与各类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页岩气开发过程井场周围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污染,质量比为0.022~15.6 g/kg,15个样点中有11个点土壤石油烃质量比超过500 mg/kg的临界值,石油烃萃取物GC-MS组分分析表明,污染物以大分子的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为主,占污染组分的90%以上;2)土壤受到石油烃污染后,土壤有机质显着增加,使含水率和p H值明显降低,还使发光细菌的半致死率EC50显着降低,即提高了土壤水浸液的毒性等级;3)土壤含油量对营养素全磷和全氮无显着影响,污染土壤中C、N、P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在进行烃污染土壤修复时需要适当补充N、P营养盐,可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加速石油烃的分解;4)相关性检验(LSD)结果显示,受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质量比与含水率和有机质呈极显着相关,与p H值和生物毒性EC50呈显着相关,与电导率、TN和TP无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魏样,成生权,朱坤[5](2018)在《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对土壤性质的动态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石油污染对陕北地区土壤性质的动态影响规律,以陕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黄绵土为研究对象,以混油法设置了0、0.5%、1%、2%、4%共5个不同梯度的土壤石油污染水平,开展了培养监测试验,分析了石油污染对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以及随着时间变化各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石油污染对陕北地区土壤pH和有机质影响显着,pH与污染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5),有机质和污染水平显着正相关(p<0.05),全氮则和污染水平无相关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除清洁土壤外,同一污染水平下,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基本上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全氮在培养4周之后,下降趋势逐渐变缓,含量趋于稳定。石油污染引起土壤碳含量的大幅升高,导致了土壤C/N的显着失调,因此,在采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时,需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氮营养元素,以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发挥最大的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徐苗,段魏魏,赵亚光,吴盼云,晁群芳[6](2018)在《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代谢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5种不同石油污染梯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变化,探讨石油烃污染程度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石油烃污染梯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度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显着高于其他土样(P<0.05),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代谢模式由氨基酸类转变为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可知,丰富度指数(H)、均一度指数(U)和优势度指数(1/D)均达到极显着差异(P<0.01),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但均一性差;冗余分析表明:pH、含水量与碳源的利用程度呈正相关,石油含量与碳源的利用程度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聂仁仕[7](2018)在《跨专业性质的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以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建设品质关系人才培养质量,为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西南石油大学对渗流物理基础课程进行了建设与改革。该研究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该课程的开课背景及跨专业属性;基于该课程的开课现状研究了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利用达成度指标对3年以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该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规定的毕业要求。该课程建设与改革经验,可为其他类似的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周敏,陈吉祥,杨智,王永刚,李文新[8](2017)在《芽孢杆菌ZG0427表面活性剂性质及对石油降解菌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降解菌的作用效果,采用酸沉法从芽孢杆菌(Bacillus sp.)ZG0427培养液中提取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用薄层层析方法对其类型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带电性质及乳化性能。分别将芽孢杆菌ZG0427菌体和表面活性提取物加入石油降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YM15及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KB1培养物中,研究其对石油降解菌生长及石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ZG0427所产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其乳化指数可达到58.0%。当ZG0427与YM15混合培养时石油降解率从32.70%提高到39.33%;与KB1混合培养时,石油的降解率从19.98%提高到34.33%。当在石油降解菌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提取物后,不仅促进了假单胞菌YM15的生长,还能明显增加其石油降解效率(p<0.05),在培养基中添加20 mg/L表面活性剂提取物,培养第5 d时,YM15菌落数达到2.5×1012CFU/m L,对石油的降解率为40.07%。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ZG0427与石油降解菌KB1及YM15构成的复合菌剂对石油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但高剂量表面活性剂对KB1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石油降解率降低。(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周慧芳[9](2017)在《为煤炭寻找新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煤只是简单、粗暴地燃烧发电或气化产合成气,浪费了煤固有的高附加值的烃类资源,导致整体利用效率低下,还造成严重环境污染。”9月28日,流化床气化专家、中国煤催化气化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毕继诚介绍。他带领的(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7-10-12)
宋新阳,刘子媛,王从岗[10](2016)在《随机森林算法在石油馏分临界性质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测原油馏分临界性质及基础物性数据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方法预测其临界性质。预测临界温度的随机森林模型训练的平均相对偏差在0.6%左右,测试的平均相对偏差在1.4%左右。预测结果精度较高,应用范围广。预测临界压力的随机森林模型训练的平均相对偏差一般在3%左右,测试的平均相对偏差一般在6%左右。考察了随机森林模型参数的影响,其中Ntree取500或800时预测结果能够满足要求;对于输入参数数目k≥4时,Mtry取k-1预测精度较高,当k较小时Mtry取k的预测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20期)
石油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给石油污染土壤水分调节利用以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归纳总结了现有石油污染对土壤水理性质的影响研究成果,同时对污染引起土壤水理性质产生变化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大量负面影响,使生态环境承载了巨大的污染负荷。当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影响了土壤孔隙结构,改变土壤颗粒表面润湿性,同时石油中含有的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会对土壤水分运移产生阻滞效应,从而会对土壤的持水能力、毛管水运动特征、土壤渗透性能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结论】为准确揭示石油污对土壤水理性质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从微细观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油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春红,李方洲,陈振焱,张亚平,许伟伟.不同类型土壤中分段石油烃的异位热脱附行为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魏样,王益权,何俐蓉.石油污染对土壤水理性质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3].王翔,赵南京,俞志敏,孟德硕,肖雪.不同土壤物理性质下石油类污染物LIF发射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4].王兵,李珍珍,李琋,任宏洋,马伶俐.页岩气井场土壤石油类污染特性及对理化性质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5].魏样,成生权,朱坤.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对土壤性质的动态影响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8
[6].徐苗,段魏魏,赵亚光,吴盼云,晁群芳.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代谢特征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8
[7].聂仁仕.跨专业性质的渗流物理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以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8
[8].周敏,陈吉祥,杨智,王永刚,李文新.芽孢杆菌ZG0427表面活性剂性质及对石油降解菌的作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
[9].周慧芳.为煤炭寻找新出路[N].山西日报.2017
[10].宋新阳,刘子媛,王从岗.随机森林算法在石油馏分临界性质预测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