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滑移论文_王子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锚固滑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锚固,拉拔,全长,机理,节理,斜拉桥,剪力。

锚固滑移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彪[1](2020)在《基于临界滑移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锚固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绥正高速公路边坡为工程依托,应用临界滑移场方法搜索了最危险滑面,并运用Oridinary、Bishop、Janbu和Morgen stern-Price四种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对YK13-841剖面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合GEO-slope软件对其进行了锚索加固方案设计,加固之后稳定性大大提升,对类似工程边坡加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20年02期)

李怀珍[2](2018)在《煤巷非全长锚固单元体锚杆滑移脱粘机理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脂锚固支护技术在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主动支护方式。受围岩赋存特点、应力环境、树脂药卷粘结特性和施工技术方面的影响,非全长锚固单元体锚杆滑脱失效现象屡有发生,导致巷道围岩严重变形甚至支护事故发生,制约了锚固支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锚固支护方案设计时主要考虑巷道围岩宏观支护效果,较少考虑锚杆滑移脱粘失效、围岩可锚性和支护材料性能发挥程度等因素,因此,亟需开展锚杆滑移脱粘机理和支护参数优化研究。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细观角度开展非全长锚固单元体承载性能、锚固段载荷传递规律、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探讨非全长锚固单元体锚杆滑移脱粘发生条件,揭示锚杆滑移脱粘失效机理,进而提出锚固支护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煤巷锚固单元体的概念,从细观角度分析了非全长锚固单元体“叁体两面”结构特征、载荷传递机制和应力环境;总结分析了锚杆滑脱失效的叁种模式、失效状态和发生条件。依托PFC数值计算,结合锚固单元体内裂隙发育和扩展情况,研究了锚固长度、围岩强度、围岩应力和锚固剂厚度等因素对锚杆滑脱失效的影响。(2)自制了包括加载系统、力和位移采集系统、静态应变采集系统和声发射监测系为一体的室内张拉试验系统;在配制中等硬度煤岩材料、加工制作试件模具和测力锚杆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锚固长度、不同载荷等级条件下的室内张拉试验,掌握了锚固单元体承载特征、锚固失效模式和锚固段载荷传递规律;采用FLAC软件开展了实体单元模型数值计算,掌握了不同锚固长度、不同载荷等级条件下锚固段载荷传递规律、锚杆-锚固剂、锚固剂-煤岩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3)基于Benmokrane B提出的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叁阶段线性函数,建立了完全弹性阶段煤岩-锚固剂界面平衡方程,推导出了轴向载荷作用下锚杆弹性极限承载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计算公式。结合滑移脱粘演化过程,推导得出了弹塑性阶段锚固段任意位置锚杆轴力、锚固剂-煤岩界面剪应力计算公式。结合弹性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得出了界面发生滑移脱粘条件下煤巷锚杆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探讨了确定合理锚固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4)在理论研究、张拉试验和声发射监测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锚杆滑脱失效演化全过程分析,提出非全长锚固单元体发生煤岩-锚固剂界面滑脱失效的叁个条件,揭示了锚杆滑移脱失效机理。(5)提出了既能满足安全经济、又能充分发挥围岩可锚性和锚杆材质性能的锚固支护设计原则和工作流程,推导出短锚张拉试验界面强度参数计算公式。在采用常规设计方法初步确定主要锚固支护参数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界面滑移脱粘防控对支护参数的优化方法。工业性试验表明: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安全性可靠,围岩控制效果良好,其经济性、支护材料材质性能和围岩可锚性均得到较好发挥,为煤矿巷道锚固支护参数优化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12-01)

周世昌,朱万成,于水生[3](2018)在《基于双指数剪切滑移模型的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分析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以锚固界面的双指数曲线剪切滑移模型和锚杆线性强化弹塑性本构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拉拔试验验证此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分析不同锚固长度的锚杆中载荷传递规律,探讨锚固长度为1.5m的锚杆中轴向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此数值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锚杆在拉拔荷载作用下发生界面滑脱失效和拉伸破坏2种破坏形式,以及能够准确判断在整个拉拔历程中锚杆是否发生屈服,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周柯弟,郝志明,贾彬,黄辉[4](2018)在《基于黏结滑移本构的BFRP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BFRP筋在混凝土结构中锚固长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BFRP筋混凝土中心拉拔试件微元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优化改进后的BPE模型,得到了BFRP筋拉应力、黏结应力和随埋置位置不同的BFRP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的理论公式,从而建立了BFRP筋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最后应用试验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黏结滑移本构关系推导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正确可行,该公式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数,对BFRP筋在土木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蔡自伟,陆洲导,李凌志[5](2017)在《基于ATENA的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梁中纵横向滑移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混凝土梁(BSP梁)中由于锚栓连接剪切变形而导致连接界面上存在纵横向相对滑移而造成的加固效果降低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TENA模拟在不同外荷载作用下不同几何参数BSP梁的纵横向滑移及锚栓连接剪力传递行为,并与前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研究荷载布置、混凝土梁、钢板和锚栓连接刚度等因素对纵横向滑移及剪力传递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锚栓剪力与滑移基本呈线性关系,正向和负向的纵横向锚栓剪力传递均满足平衡条件,剪力传递的幅值由外荷载决定,但其分布曲线的形状与外荷载无关,由荷载形式决定。(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2期)

赵同彬,程康康,魏平,傅知勇,李刚[6](2017)在《含弱面岩石滑移破坏及锚固控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矿山巷道破裂围岩锚固支护作用机理,对含不同角度(30°,45°,60°)弱面的节理岩石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加锚前后节理岩石破坏形态和强度特征,并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研究了加载全过程变形场演化规律及锚固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节理岩石失稳以弱面滑移为主,加锚后由连续滑动转变为间断式错动,其基体易产生压剪破坏;2)加锚提高了节理岩石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及极限应变量,且随弱面倾角增大(30°~60°),峰值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弹性模量呈上升趋势;3)根据节理岩石变形演化的弱面端部破裂、滑移面扩展、滑移变形3个阶段,锚杆支护机制可对应表现为变形协同作用、增韧抑裂作用和阻滑作用。(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怀珍,李学华,种照辉,龙景奎[7](2017)在《煤岩锚固系统滑移脱黏试验研究与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不同锚固长度煤岩锚固系统失效模式与力学性能,结合煤巷树脂黏结锚杆锚固特点,在配比出中等硬度煤岩体相似材料基础上,按照工程现场操作流程制作不同锚固长度、树脂黏结中硬煤岩锚固体,开展了室内拉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锚杆载荷-位移曲线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脱黏延伸阶段和完全脱黏阶段。拉拔荷载作用下,中硬煤岩锚固体失效模式主要为煤岩体与锚固剂界面间的滑移脱黏失效。随着锚固长度增加,锚杆最大抗拔力不断增加,塑性变形阶段锚杆最大抗拔力是弹性极限抗拔力的1.21~1.34倍;弹性变形阶段,锚杆轴力自锚固起始端迅速下降直至锚固尾端很小。通过张拉试验测得锚固剂与煤岩体界面剪切刚度大致为259.8~272.5 MPa/m,抗剪强度大致为1.22~1.57 MPa,为锚固系统失效模式判识和支护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谭冬莲,秦凤江[8](2017)在《锚拉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试件的推出试验,对锚拉板式索塔锚固体系的粘结滑移受力性能、粘结强度和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荷载-滑移曲线的试验研究结果,建立钢锚板-混凝土荷载-滑移关系的统计回归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7-10-20)

蒋利,李志国,王存贵,张立敏,张新民[9](2016)在《角钢与钢筋混凝土柱粘结锚固滑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是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增层与扩建节点静载受弯及受剪承载力试验,目的是提高"角钢接柱"节点抗滑移能力并进行方案优化。通过分析前述试验破坏情况,提出了5种角钢粘结锚固抗滑移技术方案,并对该5种加固方案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实体单元建立了5组角钢接长构造节点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案的荷载-位移关系,依此论证了优化抗滑移最佳技术方案为植筋焊接方案。(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习会峰,穆建春,吴永河,龙志勤,王志刚[10](2013)在《植钢锚固技术破坏机理及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钢锚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本文基于植筋技术的研究,通过混凝土锚固型钢的静力拉拔实验,得到了不同型号角钢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下的植钢锚固的荷载-滑移全过程曲线。试验的破坏形式有两类:型钢拉断破坏和型钢与胶的界面滑移破坏,在不同破坏形式下荷载滑移曲线为叁段式。并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界面的粘结破坏机理。提出线荷载-滑移本构关系作为植钢锚固技术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该关系式可用于指导有限元计算。(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3年06期)

锚固滑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树脂锚固支护技术在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主动支护方式。受围岩赋存特点、应力环境、树脂药卷粘结特性和施工技术方面的影响,非全长锚固单元体锚杆滑脱失效现象屡有发生,导致巷道围岩严重变形甚至支护事故发生,制约了锚固支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锚固支护方案设计时主要考虑巷道围岩宏观支护效果,较少考虑锚杆滑移脱粘失效、围岩可锚性和支护材料性能发挥程度等因素,因此,亟需开展锚杆滑移脱粘机理和支护参数优化研究。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细观角度开展非全长锚固单元体承载性能、锚固段载荷传递规律、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探讨非全长锚固单元体锚杆滑移脱粘发生条件,揭示锚杆滑移脱粘失效机理,进而提出锚固支护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煤巷锚固单元体的概念,从细观角度分析了非全长锚固单元体“叁体两面”结构特征、载荷传递机制和应力环境;总结分析了锚杆滑脱失效的叁种模式、失效状态和发生条件。依托PFC数值计算,结合锚固单元体内裂隙发育和扩展情况,研究了锚固长度、围岩强度、围岩应力和锚固剂厚度等因素对锚杆滑脱失效的影响。(2)自制了包括加载系统、力和位移采集系统、静态应变采集系统和声发射监测系为一体的室内张拉试验系统;在配制中等硬度煤岩材料、加工制作试件模具和测力锚杆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锚固长度、不同载荷等级条件下的室内张拉试验,掌握了锚固单元体承载特征、锚固失效模式和锚固段载荷传递规律;采用FLAC软件开展了实体单元模型数值计算,掌握了不同锚固长度、不同载荷等级条件下锚固段载荷传递规律、锚杆-锚固剂、锚固剂-煤岩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3)基于Benmokrane B提出的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叁阶段线性函数,建立了完全弹性阶段煤岩-锚固剂界面平衡方程,推导出了轴向载荷作用下锚杆弹性极限承载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计算公式。结合滑移脱粘演化过程,推导得出了弹塑性阶段锚固段任意位置锚杆轴力、锚固剂-煤岩界面剪应力计算公式。结合弹性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得出了界面发生滑移脱粘条件下煤巷锚杆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探讨了确定合理锚固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4)在理论研究、张拉试验和声发射监测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锚杆滑脱失效演化全过程分析,提出非全长锚固单元体发生煤岩-锚固剂界面滑脱失效的叁个条件,揭示了锚杆滑移脱失效机理。(5)提出了既能满足安全经济、又能充分发挥围岩可锚性和锚杆材质性能的锚固支护设计原则和工作流程,推导出短锚张拉试验界面强度参数计算公式。在采用常规设计方法初步确定主要锚固支护参数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界面滑移脱粘防控对支护参数的优化方法。工业性试验表明: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安全性可靠,围岩控制效果良好,其经济性、支护材料材质性能和围岩可锚性均得到较好发挥,为煤矿巷道锚固支护参数优化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锚固滑移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子彪.基于临界滑移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锚固方案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

[2].李怀珍.煤巷非全长锚固单元体锚杆滑移脱粘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3].周世昌,朱万成,于水生.基于双指数剪切滑移模型的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4].周柯弟,郝志明,贾彬,黄辉.基于黏结滑移本构的BFRP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8

[5].蔡自伟,陆洲导,李凌志.基于ATENA的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梁中纵横向滑移数值模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赵同彬,程康康,魏平,傅知勇,李刚.含弱面岩石滑移破坏及锚固控制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

[7].李怀珍,李学华,种照辉,龙景奎.煤岩锚固系统滑移脱黏试验研究与力学性能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

[8].谭冬莲,秦凤江.锚拉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C].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7

[9].蒋利,李志国,王存贵,张立敏,张新民.角钢与钢筋混凝土柱粘结锚固滑移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

[10].习会峰,穆建春,吴永河,龙志勤,王志刚.植钢锚固技术破坏机理及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

论文知识图

部分试件界面滑移破坏局部放大图一21预应力锚杆受力与锚固端滑移的关系试件A~F沿锚长不同位置处τ-s关系曲线右柱柱底截面应变分布滑移对曲线 表2 分析结果对比表初次滑移发生位置

标签:;  ;  ;  ;  ;  ;  ;  

锚固滑移论文_王子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