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位,听觉,事件,认知,精神分裂症,中枢,音障。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郭茜,王俊杰,刘旭,郑丽娜,李冠军[1](2019)在《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θ频谱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精神病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 risk,CHR)人群和首发精神分裂症(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FES)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θ振荡改变,以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18名精神病CHR患者(CHR组)、18名FES患者(FES组)以及19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完成标准听觉Oddball实验范式,并用64导联脑电帽记录脑电活动。选择Fz、Cz、Pz电极进行P300波幅、峰潜伏期以及P300的θ振荡时-频分析。结果·3组被试的P300波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中FES组(P=0.001)及CHR组(P=0.026)的波幅均显着小于健康对照组,CHR组和FE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θ引发能量值在3组间有显着差异(P=0.022),其中FES组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8),CHR组边缘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4),CHR组与FE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θ诱发能量值在3组间仅有边缘性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发现,FES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部分分量表评分与Cz电极、Pz电极的P300波幅具有显着相关性(均P<0.05)。结论·CHR与FES患者的听觉P300波幅以及P300的θ振荡均存在异常,但CHR患者的改变较FES患者轻微,且其P300的θ振荡仅局限于引发能量受损,而诱发能量并未受损。(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熊燕兵,王传跃,王长明[2](2018)在《精神分裂症听觉匹配功能缺陷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精神分裂症听觉信息匹配功能受损被大量重复报道,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和评估的生物标记物。本文目的是比较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两种偏差刺激下听觉失匹配负波(MMN)波幅及能量缺陷的差异,阐述其可能受损的神经机制。方法:从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分别收集40例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标准采用DSM-IV。从社会上招募4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筛选合格后分别采集一般资料、MCCB认知评分、MMN脑电指标,患者组同时采集病史资料及临床症状资料(PANSS)。脑电数据通过计算软件MATLAB平台下的神经电生理分析工具EEGLAB 14.1.1b和自行编写的程序分析处理。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两组被试在听觉刺激下脑电指标以及各神经认知领域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比较识别MMN指标与PANSS评分、MCCB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持续时间MMN波幅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首发)=0.009, p_(慢性)<0.001, Bonferroni校正),但频率MMN受损仅局限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组(p_(慢性)<0.001, Bonferroni校正)。相比较之下,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刺激下诱发的theta能量同样小于健康对照组(p_(首发)=0.001, p_(慢性)<0.001),但是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1.000)。相关分析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频率MMN与MCCB总分(r=-0.327, p <0.05)及言语学习(r=-0.328, p <0.05)领域具有相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组未发现线性关系。首发精神分裂症(r=0.347,p <0.05)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r=0.408, p <0.01)theta能量受损均与工作记忆相关。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早期阶段,持续时间MMN和theta能量受损更加敏感,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早期识别的生物标记物。与此同时,频率MMN和theta能量受损与精神分裂症的听觉认知能力受损更加相关,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加工受损的生物标记物。(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肖莉娜,陈玲,李红辉[3](2018)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中枢听觉加工特点及儿童FAD的可能病因。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的90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1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人语言发育史阳性病史率,检测二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比较其失匹配负波(MMN)形态学、潜伏期及峰振幅。结果病例组个人语言发育史中阳性病史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MN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峰振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听觉加工时间延长可能是儿童FAD的发病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25期)
赵洁皓,黄智恒,何雪桃,聂坤,张玉虎[4](2017)在《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及Alzheimer's病患者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的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伴认知功能障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及Alzheimer's病(AD)患者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的特点。方法共计261名受试者,分为帕金森病伴痴呆(PDD)组21例,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组48例,及帕金森病认知正常(PDCN)组54例,AD组60例,MCI组35例,和正常对照组(NC组)43名,均进行神经系统及神经心理检查,功能评定,神经影像检查并记录ERPs,包括感觉(N100、P200)及认知(N200、P300)ERPs。分析ERPs在各组的变化及特点。结果与NC组相比,MCI组,PDCN组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均P<0.05)。与MCI组相比,PDMCI组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NC组相比,PDMCI组N2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MCI组N2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潜伏期是PDMCI、MCI、AD认知障碍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尤其在PD患者。与AD、MCI的ERPs相比较,PD认知障碍患者较早出现N2、P3潜伏期的延长,反映了AD和PDD认知障碍发展过程的不同。(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邢晓娟[5](2017)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s)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20例为AD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37例为MCI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行AERPs检测。结果 AD组计数准确率显着低于MC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反应时间显着长于MC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I组与对照组计数准确率、反应时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MCI组、AD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波幅降低;MCI组与AD组比较,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P<0.05,P<0.01);3组N200潜伏期、波幅无显着变化(P>0.05)。结论 N200对反映MCI及AD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不如P300敏感,P300能客观反映大脑认知和判断功能,其异常变化程度可为MCI诊断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17年12期)
束煌,杨峰,丁桂聪,肖宇寒,王骥[6](2017)在《唇腭裂患儿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唇腭裂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ERP)中P300成分的特征,调查唇腭裂患儿中枢听觉神经系统(CANS)可能的功能异常。方法:选取3~6岁唇腭裂患儿46名,分为单纯唇裂组,不完全腭裂组,单侧唇腭裂组及双侧唇腭裂组,分别检测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成分,并选择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唇腭裂患儿的P300潜伏期显着延长(P<0.05),波幅显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唇腭裂患儿组间比较,3个腭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唇裂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的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障碍。功能障碍与腭裂密切相关,但与腭裂类型无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张明之,蔡晓斌,朱治山[7](2017)在《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与磁共振波谱分析在AD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与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从2015-01—2016-01间收治的60例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实施核磁波谱(1H-MRS)分析及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AERPs)检查。比较不同程度AD患者脑的生物代谢指标及听觉刺激诱发出P300成分变化特征,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对AD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随着AD患者病情的加重,P300潜伏期随之延长,波幅降低,不同病情患者的AERPs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患者的不同脑区代谢物检测结果中,随着病情的加重,NAA及NAA/Cr值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的AD患者,P300潜伏期约长,代谢物NAA/Cr值越小,两者呈负相关性(r=-0.51,P<0.01)。结论通过对轻中重不同程度AD患者实施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及磁共振波谱检测,病情不同的AD患者P300潜伏期及脑代谢物指标不同,两种检测技术对于AD患者的早期检出具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7年07期)
姚珊,罗勇,黄兴刚,陈俊谷,周静[8](2017)在《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参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参数(N1、N2、P2、P3潜伏期、波幅)。结果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动睡眠3期和4期、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2期、清醒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和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记录时间、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z、Cz、Pz记录点N1潜伏期和Pz记录点P2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参数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Fz、Cz、Pz记录点N1、N2、P2、P3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与睡眠效率比较呈负相关(r=-0.420,P<0.05),与非快速眼动睡眠3期和4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呈负相关(r=-0.463,P<0.05),与ESS评分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存在睡眠结构异常,认知功能损害。而脑电图夜间睡眠监测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睡眠结构异常和认知功能受损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阻断认知功能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7年13期)
陈竹林,黄光,王俊芳,刘沛林,王海亮[9](2017)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s)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中的临床特点以及与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aMCI的患者50例,选择同时期认知正常健康体检者44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受试者分别进行AERPs、神经心理学量表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析AERPs的临床特点,以及与认知量表评分、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aMCI组计数准确率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均P<0.05);P300潜伏期延长(P<0.05);P300波幅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N100、P200、N200的波幅、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aMCI组MCA的搏动指数(PI)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MCI组P300潜伏期与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492,P<0.01),与简短智能检测(MMSE)评分无相关性(P>0.05)。aMCI组P300潜伏期与MCA的PI值呈正相关(r=0.325,P<0.05)。结论 aMCI患者的P300潜伏期较正常人延长,P300潜伏期的延长可能与认知功能的受损和MCA的PI值升高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郝建会,杜巨豹,霍速,李冉,单桂香[10](2017)在《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探索叁种听觉Oddball范式脑加工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一组新的听觉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观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脑加工反应。方法: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40±9岁),分别进行纯音-正名(TS),其他名字-正名(OS)和反名-正名(RS)叁组难度依次增大的听觉Oddball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分析比较各组MMN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叁组实验范式在所有健康志愿者中均诱发得到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和P300,TS组MMN和P300的潜伏期最短,OS组次之,RS组最长(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MMN的波幅TS组最大,OS组次之,RS组最小(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P300波幅比较未发现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叁组听觉Oddball实验范式有一定的区分难度,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患者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精神分裂症听觉信息匹配功能受损被大量重复报道,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和评估的生物标记物。本文目的是比较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两种偏差刺激下听觉失匹配负波(MMN)波幅及能量缺陷的差异,阐述其可能受损的神经机制。方法:从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分别收集40例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标准采用DSM-IV。从社会上招募4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筛选合格后分别采集一般资料、MCCB认知评分、MMN脑电指标,患者组同时采集病史资料及临床症状资料(PANSS)。脑电数据通过计算软件MATLAB平台下的神经电生理分析工具EEGLAB 14.1.1b和自行编写的程序分析处理。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两组被试在听觉刺激下脑电指标以及各神经认知领域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比较识别MMN指标与PANSS评分、MCCB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持续时间MMN波幅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首发)=0.009, p_(慢性)<0.001, Bonferroni校正),但频率MMN受损仅局限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组(p_(慢性)<0.001, Bonferroni校正)。相比较之下,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刺激下诱发的theta能量同样小于健康对照组(p_(首发)=0.001, p_(慢性)<0.001),但是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1.000)。相关分析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频率MMN与MCCB总分(r=-0.327, p <0.05)及言语学习(r=-0.328, p <0.05)领域具有相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组未发现线性关系。首发精神分裂症(r=0.347,p <0.05)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r=0.408, p <0.01)theta能量受损均与工作记忆相关。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早期阶段,持续时间MMN和theta能量受损更加敏感,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早期识别的生物标记物。与此同时,频率MMN和theta能量受损与精神分裂症的听觉认知能力受损更加相关,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加工受损的生物标记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郭茜,王俊杰,刘旭,郑丽娜,李冠军.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θ频谱改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熊燕兵,王传跃,王长明.精神分裂症听觉匹配功能缺陷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肖莉娜,陈玲,李红辉.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赵洁皓,黄智恒,何雪桃,聂坤,张玉虎.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及Alzheimer's病患者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的特点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
[5].邢晓娟.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
[6].束煌,杨峰,丁桂聪,肖宇寒,王骥.唇腭裂患儿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7
[7].张明之,蔡晓斌,朱治山.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与磁共振波谱分析在AD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7
[8].姚珊,罗勇,黄兴刚,陈俊谷,周静.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9].陈竹林,黄光,王俊芳,刘沛林,王海亮.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
[10].郝建会,杜巨豹,霍速,李冉,单桂香.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探索叁种听觉Oddball范式脑加工机制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