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治理转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社会,乡村,农村,个体化,组织,互联网。
治理转型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何欢[1](2019)在《从“管理”到“治理” 开启城乡治理转型之门》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次全会上,我们发现在提到城乡基层治理时,重点在‘治’上,而以前提得更多的是‘管’。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体现了在城乡基层治理中,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体现了城乡基层治理寓于服务的理念。”12月16日,在市委四届九次全会上,与会代表观察到了这次大会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巴中日报》期刊2019-12-17)
赵志虎,陈晓枫[2](2019)在《加强自治,鼓励多元主体参与 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治理转型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区治理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必须优化重构社区治理体系。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探索,逐渐实现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治理方式更加融入服务理念,但农村社区治理仍面临自治程度较低、治理人才匮乏、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居民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自治制度,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治理转型升级。(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33期)
杨弘,杨郁,吴易哲[3](2019)在《论中国土地经营模式变迁与农村治理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经营模式作为时代和制度的产物,一经形成便深刻影响着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形态,也形塑着农村的治理生态。中国土地经营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租佃模式到土改模式、人民公社模式、家庭联产承包模式的变迁。不同土地经营模式在孕生不同农民、农村与国家关系的同时,也催生了与之相匹配的农村治理方式。在土地延包和承包地"叁权"分置制度不断完善的土地"后承包时代",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仍然是农村土地经营的必然要求,农村治理也仍会延续国家权力逐步撤出、多元治理不断增强的态势。但国家权力撤出并非意味着国家放任农村治理发展。基于土地经营模式变迁契机,国家通过顶层设计的助推,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主体多元、参与自主、内容丰富、方式民主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体系与格局,是新时代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蔡长昆,王玉[4](2019)在《“政策建构政治”助推国家治理转型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以 “渐进式变迁”为基础。这种变迁的发生,以政策调整而非体制改革为基础。所以,要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改革过程,关键是理解我国的政策过程逻辑。“顶层设计—地方细则”是一种理论传统在我国,“顶层设计—地方细则”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01)
王兵,杨淑清[5](2019)在《浅谈“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转型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是当今中国时代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互联网+"时代主要呈现着以下几种特征:虚拟化、平等化和开放化。我们应该立足于时代潮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当下治理创新、网络安全、社会价值以及社会监管的基础上,将社会治理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来完成社会治理模式的时代转型,以此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项继权,鲁帅[6](2019)在《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与治理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化是现代化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日益个体化,农民个体不断地从先赋性群体、集体性组织及封闭性管理体制中脱离出来,对乡村社会的组织与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大历史的角度回顾我国乡村社会个体与群体组织及管治权力关系的变化,分析农民个体化的历史进程及不同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乡村社会的个体化发展及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以及个体化时代乡村治理体制转型和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安宁[7](2019)在《一乡一特色:我国台湾地区基层社区治理转型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治理的改革对于实现我国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正确方向的指引下,基层公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改革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我国的基层社区治理一贯以单一主体为主导进行,在现代化的要求下,我国基层社区要将单一主体主导的治理方式改革为多元主体积极互动、协商沟通的治理方式。本文结合我国台湾地区"一乡一特色"发展现实,寻找台湾地区基层社区转型的经验,并尝试将其与我国其他基层社区的发展现实相印证,归纳总结我国基层社区转型的可行经验。(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30期)
于忠珍[8](2019)在《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路径探析——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情况下,依靠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急需转型。不仅要求各级政府将惠农政策的好事办好,更要求调整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对乡村治理的方式进行优化和升级,使乡村治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地改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高度来认识其历史定位。农村基层组织振兴和治理转型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嗣恩[9](2019)在《适应街道治理转型的单元规划实施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新时期特大城市街道治理转型和城乡规划转型的"双转型需求",以北京上地街道为例,着眼街道发展现状,从治理方法和路径、权责关系、统筹力量和行动实施等方面分析了街道开展综合治理的"痛点"。在此基础上,立足街道层面单元规划的开展,从街道治理的规划观、配套政策机制和细则、全过程公众参与等方面总结了街道治理面临的挑战。针对上述现状问题和挑战,坚持规划转型、供给侧改革、"多规合一"、全员参与,提出了特大城市面向街道治理的单元规划实施路径,以街道为基本单元,实施单元规划;以街道体制改革为推手,创新精细化单元规划的统筹实施机制;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单元规划动态维护和更新;以公众参与为手段,推进单元规划全面实施,促进共治共建共享。预期为街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方法参考,也可为北京及类似地区新时代的街道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9-10-19)
杜龙政,赵云辉,陶克涛,林伟芬[10](2019)在《环境规制、治理转型对绿色竞争力提升的复合效应——基于中国工业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关于制度因素如何影响波特假说的研究,更多是关注所有制结构的单方面影响,而忽略了治理转型与绿色竞争力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也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治理转型"过程。本文首先基于治理转型的视角,指出不同治理类型对企业创新影响的不同导致创新阶段差异化特征的差异,然后运用全局曼奎斯特—鲁恩博格生产率指数重新估算了2001—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工业绿色竞争力,再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等计量方法,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治理转型对中国工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的复合效应,发现中国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在中国情景下验证了波特假说。在此基础上加入治理转型,产生了初步复合效应,证明对工业绿色竞争力的作用是积极的,可加快环境规制拐点到来、波特假说实现;进而加入治理转型与研发交互项,产生深度复合效应,进一步加速了拐点到来和波特假说实现。本文为考察工业绿色增长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治理转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村社区治理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必须优化重构社区治理体系。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探索,逐渐实现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治理方式更加融入服务理念,但农村社区治理仍面临自治程度较低、治理人才匮乏、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居民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自治制度,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治理转型升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治理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何欢.从“管理”到“治理”开启城乡治理转型之门[N].巴中日报.2019
[2].赵志虎,陈晓枫.加强自治,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治理转型升级[J].人民论坛.2019
[3].杨弘,杨郁,吴易哲.论中国土地经营模式变迁与农村治理转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
[4].蔡长昆,王玉.“政策建构政治”助推国家治理转型升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王兵,杨淑清.浅谈“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转型新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9
[6].项继权,鲁帅.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与治理转型[J].青海社会科学.2019
[7].安宁.一乡一特色:我国台湾地区基层社区治理转型的经验[J].乡村科技.2019
[8].于忠珍.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路径探析——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
[9].周嗣恩.适应街道治理转型的单元规划实施路径探索[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9
[10].杜龙政,赵云辉,陶克涛,林伟芬.环境规制、治理转型对绿色竞争力提升的复合效应——基于中国工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