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载论文_张连军,郭玉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过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心泵,转速,数值,正交,串并联,特性,性能。

无过载论文文献综述

张连军,郭玉朋[1](2019)在《矿用深水潜水电泵无过载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无过载水泵设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对潜水电泵叶轮进行重新设计,并通过具体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验证,阐明了无过载技术的优点,为解决深水抢险电泵在使用过程中因流量过大而引起过载的情况提供了一些方案。(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王成斌[2](2019)在《全扬程无过载矿用抢险泵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高可靠性大流量抢险排水技术与装备”(编号:2017YFC0804107)的资助下进行的。矿用抢险泵是一种大流量、高扬程及大功率的多级潜水电泵,是矿山水灾事故抢险救灾的唯一可选装备。矿井突水的水量大、来势猛,常要求抢险泵在大流量工况下持续运行,对泵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是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因此一台优秀的矿用抢险泵应具备高效及全扬程无过载性能,并且满足大流量、高扬程及较低功率的特性。目前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设计经验比较匮乏,本文以自主设计的矿用抢险模型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测试以及性能优化,以期丰富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设计理论。主要工作如下:1.概述了大功率矿用潜水泵的发展史,介绍了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水力设计进展,总结了离心泵压力脉动、径向力及轴向力的研究现状。2.基于相似换算法对实型泵设计参数进行了换算,结合速度系数法与无过载理论设计了一台模型泵,并对模型泵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模型泵的扬程为21.5m,效率为80.9%,轴功率具有全扬程无过载性能,功率备用系数K<1.1;扬程比设计目标低3.66m。3.基于CFD对模型泵进行了全流场数值计算,对其外特性、内流特性、径向力、轴向力以及压力脉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叶轮出口处液流相对速度产生滑移,由叶片背面流向叶片工作面,严重影响扬程;叶轮叶片工作面中段出现明显的流动分离,流量较小时出现漩涡,叶片展开面高度不同,涡量规模不同,随着流量增加该处液流逐渐变得平滑;在0.9倍叶片展开面高度,叶轮进口液流出现偏离,造成冲击损失。(2)叶轮流道中间位置的出口处至导叶扩散段的压力脉动的主峰数为4,叶轮内其余监测点压力脉动的主峰数为7;导叶过渡段至出口段的压力脉动主峰数为28。叶轮与导叶的压力脉动主频分别为7APF与4APF。(3)叶轮内流道的压力脉动强度由叶轮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强,导叶内部流道则是由进口至过渡段逐渐减弱。在叶轮叶片工作面出口处压力脉动强度较高,并向叶轮相应流道的叶片背面以及导叶进口(螺旋线部分)辐射。4.对模型泵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五叶片、四长四短与五长五短叶片叶轮的叁种优化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五叶片和四长四短叶片方案下叶轮内的水力损失相当,较初始方案增加了14.0%;五长五短叶片方案下叶轮内的水力损失较大,较初始方案增加了32.6%。五叶片方案叶轮水力损失波动幅值较初始方案上升了2.3%;四长四短与五长五短叶片方案叶轮水力损失波动幅值分别降低了21.6%和36.4%。(2)四长四短叶片叶轮内的水力损失较初始方案增加了0.27m,小于短叶片造成的沿程摩擦损失0.34m,合理的短叶片型式对液流的“整流”作用带来的收益可以高于沿程摩擦带来的损失。(3)五叶片叶轮平均径向力较初始方案减小了3.2N。短叶片的增加较大地增大了径向力,其中四长四短叶片叶轮径向力最大,为85.9N;相应地其波动幅值最低,较初始方案下降了14.6N。叶轮内长叶片和短叶片的添加几乎没有改变轴向力的大小和波动特性。(4)短叶片的添加增加了长叶片背面出口处压力脉动幅值,并明显降低了导叶进口区域的压力脉动幅值。五长五短叶片叶轮流道内存在因脉动频率相同而产生的脉动干涉,其叶轮流道靠近出口处脉动强度较大,并且高强度范围较广。(5)四长四短叶片方案性能最优,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政,任群,赵丹[3](2019)在《无过载离心泵叶轮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离心泵扬程陡降分布的特性曲线,满足无过载特性要求,采用理论设计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一离心泵叶轮进行水力设计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大包角,小出口角,少叶片数"的设计思路可以使离心泵的Q-H曲线呈陡降趋势,从而达到无过载的设计目的。(本文来源于《化工设备与管道》期刊2019年02期)

林彬[4](2019)在《中比转速离心泵无过载低空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舰船、航天、航空等一些特殊范围离心泵的场合,往往提出离心泵既要满足无过载又要将低空化的要求。离心泵的无过载是指:泵在全流量范围内(从零流量到最大流量),轴功率的最大值应小于所配备的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而离心泵的低空化是指:离心泵具有较高的空化比转速(或较低的空化余量)。本论文针对中比转速离心泵无过载和低空化的研究,其主要工作有:1.针对中比转速离心泵,在叶轮进口无预旋等一些假设下,根据功率备用系数K(即离心泵最大轴功率与额定功率比值)的计算公式,通过推导得到:中比转速离心泵的K值是泵的比转速、叶轮叶片出口角和叶片数的相关函数。依此函数关系,利用软件绘出了不同叶片数下K值的叁维图和K值关于叶片出口角和比转速的等高线图。由等高线图可以看出:根据叶轮叶片数及功率备用系数可以查得叶轮叶片的出口角。2.假设叶轮进口无预旋,根据空化比转速的公式,通过推导得到:空化比转速C_(NP)(下标NP表示无预旋)可以表达为叶轮进口液流角以及系数K_1和K_2相关的函数。依此函数关系,利用软件绘出了不同系数K_1下C_(NP)值的叁维图和C_(NP)值关于叶轮进口液流角和系数K_2的等高线图。由等高线图可知:系数K_1和K_2取一定值时,总会存在唯一一个叶轮进口液流角使C_(NP)值达到最大,抗汽蚀性能较好。在给定的条件下,根据C_(NP)值的等高线图可以查出进口液流角。3.根据上述函数及其等高线图,设计了一台中比转速离心泵A(n_s(28)845.)既要满足无过载又要满足低空化设计要求,一台中比转速离心泵B(n_s(28)1253.)需要满足无过载设计要求。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离心泵A、B模拟得到功率备用系数值与设定值相差较小,都能满足无过载设计要求;离心泵A数值模拟得到的空化比转速与预定的空化比转速相差较小,空化性能效果较好。4.实例证明:本文中的研究理论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设计中比转速离心泵无过载要求,同时又能改善空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7)

叶莉[5](2017)在《几何参数对中比转速矿用泵无过载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比转速矿用泵D82-19-2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对中比转速无过载离心泵进行研究,分析几何参数对中比转速矿用泵无过载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大型中比转速矿用泵无过载优化方案,为矿用泵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张兴林,俞健,蔡标华,方超,吴生盼[6](2017)在《新型高效无过载船用串并联离心泵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役船用离心泵在高效节能、无过载特性等方面存在的欠缺,阐明了高效、无过载离心泵设计的理论依据,提出了高效、无过载低比转速离心泵的设计方法。利用高效、无过载设计方法开发了某船用串并联离心泵,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有效提高低比转速离心泵的效率,并具有无过载特性。该设计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现役的各类船用离心泵以及民用低比转速离心泵。(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7年05期)

马艺,马中强,张生昌,王新华[7](2016)在《包角对中比转速泵流场及无过载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82-19-2型中比转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根据无过载叶轮约束公式确定叶轮设计方案,选取四种叶轮包角(150°、170°、190°和210°)开展中比转速泵流场及无过载性能的模拟研究。与实验结果相比,模拟所得扬程、效率和功率值误差不超过9%,模拟方法可行。结果表明:当叶片包角由150°增大到210°时,叶轮进口压力提高24%,低速区面积扩大至整个叶轮流道的1/3,叶片对流体的约束能力及抗汽蚀性能增强,但叶轮出口压力降低,大包角下导叶的湍流损失加剧了动能损耗;功率备用系数由1.145减小至1.025,且功率曲线出现极大值,泵的无过载特性更显着,但扬程和效率分别下降了15.4%和4.48%。研究结果为中比转速离心泵的无过载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6年11期)

司乔瑞,林刚,袁寿其,曹睿[8](2016)在《高效低噪无过载离心泵多目标水力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整体提高离心泵水力设计水平,以叶频噪声声压级、扬程、效率和轴功率这4个指标作为判断标准,首次采用权矩阵方法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离心泵叶轮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各指标的数值计算采用CFD/CA(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omputational acoustic,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声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于L9(34)正交试验,深入研究了叶轮直径、叶片出口安放角、叶片出口宽度和进口安放角对离心泵扬程、效率、轴功率和流动噪声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权重分析获得了一组最佳几何参数组合。通过进行优化叶轮与原型叶轮的性能对比试验,发现该优化方案全部达标,设计流量下扬程提高2.5%,效率提高3.8%,轴功率下降3.3%,出口声压级降低1.2%,验证了权矩阵数值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粒子图像测速法内流场对比试验说明:优化方案无明显"射流-尾迹"流动结构的存在,其最大速度比原型泵小6.7%,低速区的面积比原型泵大,且由于减小了叶轮外径,叶轮和隔舌间的动静干涉作用也有所减弱;高效率低噪声离心泵叶轮设计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叶轮和隔舌间隙,以减弱叶轮出口的尾流脉动。该研究为实现高效、无过载、低噪声离心泵水力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马中强,张生昌,马艺,邓鸿英,张志鸿[9](2015)在《基于正交设计法的中比转速泵无过载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82-19-2型中比转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选取导叶喉部面积、叶片数、叶片包角、叶轮出口直径、叶轮出口宽度、叶片出口角、叶轮进口直径7个参数为变量,运用正交设计法制定七因素叁水平正交方案L18(37),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泵的性能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得到了几何参数对中比转速离心泵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叶片数对扬程和效率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叶片包角对轴功率的影响起主要作用;正交优化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既满足无过载性能的要求,又保持了较高的效率,可为中比转速离心泵无过载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5年10期)

牟介刚,刘菲,谷云庆,郑水华,施瀚昱[10](2015)在《压水室隔舌安放角对离心泵无过载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离心泵的无过载性能、保证泵运行的可靠性,以IH-100-65-200型化工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NG k-ε模型对不同隔舌安放角的离心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隔舌安放角下离心泵轴功率、扬程、效率及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研究隔舌安放角对离心泵无过载性能的影响,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压水室隔舌安放角是离心泵无过载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隔舌安放角的减小,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提高,扬程曲线变得平坦、易出现驼峰;喉部面积增加,使泵更容易获得饱和轴功率性能;流体在叶轮和蜗壳内的静压增加,速度梯度方向和流道方向较一致,减小了流体与蜗壳壁面的撞击损失。(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无过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的研究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高可靠性大流量抢险排水技术与装备”(编号:2017YFC0804107)的资助下进行的。矿用抢险泵是一种大流量、高扬程及大功率的多级潜水电泵,是矿山水灾事故抢险救灾的唯一可选装备。矿井突水的水量大、来势猛,常要求抢险泵在大流量工况下持续运行,对泵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是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因此一台优秀的矿用抢险泵应具备高效及全扬程无过载性能,并且满足大流量、高扬程及较低功率的特性。目前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设计经验比较匮乏,本文以自主设计的矿用抢险模型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测试以及性能优化,以期丰富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设计理论。主要工作如下:1.概述了大功率矿用潜水泵的发展史,介绍了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水力设计进展,总结了离心泵压力脉动、径向力及轴向力的研究现状。2.基于相似换算法对实型泵设计参数进行了换算,结合速度系数法与无过载理论设计了一台模型泵,并对模型泵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模型泵的扬程为21.5m,效率为80.9%,轴功率具有全扬程无过载性能,功率备用系数K<1.1;扬程比设计目标低3.66m。3.基于CFD对模型泵进行了全流场数值计算,对其外特性、内流特性、径向力、轴向力以及压力脉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叶轮出口处液流相对速度产生滑移,由叶片背面流向叶片工作面,严重影响扬程;叶轮叶片工作面中段出现明显的流动分离,流量较小时出现漩涡,叶片展开面高度不同,涡量规模不同,随着流量增加该处液流逐渐变得平滑;在0.9倍叶片展开面高度,叶轮进口液流出现偏离,造成冲击损失。(2)叶轮流道中间位置的出口处至导叶扩散段的压力脉动的主峰数为4,叶轮内其余监测点压力脉动的主峰数为7;导叶过渡段至出口段的压力脉动主峰数为28。叶轮与导叶的压力脉动主频分别为7APF与4APF。(3)叶轮内流道的压力脉动强度由叶轮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强,导叶内部流道则是由进口至过渡段逐渐减弱。在叶轮叶片工作面出口处压力脉动强度较高,并向叶轮相应流道的叶片背面以及导叶进口(螺旋线部分)辐射。4.对模型泵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五叶片、四长四短与五长五短叶片叶轮的叁种优化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五叶片和四长四短叶片方案下叶轮内的水力损失相当,较初始方案增加了14.0%;五长五短叶片方案下叶轮内的水力损失较大,较初始方案增加了32.6%。五叶片方案叶轮水力损失波动幅值较初始方案上升了2.3%;四长四短与五长五短叶片方案叶轮水力损失波动幅值分别降低了21.6%和36.4%。(2)四长四短叶片叶轮内的水力损失较初始方案增加了0.27m,小于短叶片造成的沿程摩擦损失0.34m,合理的短叶片型式对液流的“整流”作用带来的收益可以高于沿程摩擦带来的损失。(3)五叶片叶轮平均径向力较初始方案减小了3.2N。短叶片的增加较大地增大了径向力,其中四长四短叶片叶轮径向力最大,为85.9N;相应地其波动幅值最低,较初始方案下降了14.6N。叶轮内长叶片和短叶片的添加几乎没有改变轴向力的大小和波动特性。(4)短叶片的添加增加了长叶片背面出口处压力脉动幅值,并明显降低了导叶进口区域的压力脉动幅值。五长五短叶片叶轮流道内存在因脉动频率相同而产生的脉动干涉,其叶轮流道靠近出口处脉动强度较大,并且高强度范围较广。(5)四长四短叶片方案性能最优,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过载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连军,郭玉朋.矿用深水潜水电泵无过载技术[J].煤炭技术.2019

[2].王成斌.全扬程无过载矿用抢险泵设计与优化[D].江苏大学.2019

[3].李政,任群,赵丹.无过载离心泵叶轮的设计与应用[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9

[4].林彬.中比转速离心泵无过载低空化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5].叶莉.几何参数对中比转速矿用泵无过载性能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7

[6].张兴林,俞健,蔡标华,方超,吴生盼.新型高效无过载船用串并联离心泵的研制[J].流体机械.2017

[7].马艺,马中强,张生昌,王新华.包角对中比转速泵流场及无过载性能的影响[J].中国机械工程.2016

[8].司乔瑞,林刚,袁寿其,曹睿.高效低噪无过载离心泵多目标水力优化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6

[9].马中强,张生昌,马艺,邓鸿英,张志鸿.基于正交设计法的中比转速泵无过载优化设计[J].流体机械.2015

[10].牟介刚,刘菲,谷云庆,郑水华,施瀚昱.压水室隔舌安放角对离心泵无过载性能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不同参数加载条件下成骨细胞内MGF表达...无过载双流道叶轮水力模型导弹无过载限制时制导精度分析无过载离心泵的性能曲线无过载离心泵A在不同流量下中间...当 ρ = 0. 8, γ = 2, λ= 2 ...

标签:;  ;  ;  ;  ;  ;  ;  

无过载论文_张连军,郭玉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