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瞬态温度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测试,薄膜,热电偶,贝克,传感器,网络。
瞬态温度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薛帅毅[1](2018)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活塞表面瞬态温度测试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塞是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中承受热负荷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高温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快速往复的运动特点,导致其热负荷规律一直无法被设计者完全掌握。常用的活塞表面温度测试技术受传感器响应速度和严酷工作环境的限制,难以实现表面瞬态温度的准确测量和实时监测。本文针对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活塞表面瞬态温度测试的技术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热力学有限元分析理论,研究了热传递方式、热分析控制方程、热分析有限元法和热分析边界条件。利用Creo3.0叁维建模软件,建立了活塞实体模型。利用ANSYS15.0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活塞的实体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根据经验公式,对活塞稳态温度场的热边界条件进行了计算,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活塞稳态温度场的分布云图。研制了一种响应迅速、测量准确、安装方便的薄膜温度传感器,可用于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活塞表面瞬态温度测试。将NiCr-NiSi平行电极丝嵌入陶瓷基体内,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其端面依次沉积NiSi功能薄膜、SiO2绝缘保护薄膜。对薄膜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400℃范围内塞贝克系数为41.2μV/℃,非线性误差小于0.05%,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热稳定性,NiSi热接点薄膜厚度的改变对传感器静态性能影响很小。薄膜传感器的动态响应时间为μs级,时间常数随着NiSi热接点薄膜厚度增加而增大,激光脉冲能量的改变对传感器动态性能影响很小。研究了 MAX31855热电偶冷端补偿和温度转换原理,利用ZigBee无线传输技术,设计了基于STM32单片机的活塞表面瞬态温度采集系统,实现了薄膜热电偶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冷端补偿、液晶显示和无线传输等功能,对瞬态温度测量的采样速度可达30S/s。通过Visual Studio 2010软件开发平台,利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基于C/S架构的活塞表面瞬态温度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了用户信息模块、数据监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库模块,对活塞温度测试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可为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活塞表面瞬态温度的准确测量和实时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高,祁乐融,刘智超,刘志明,郑光金[2](2016)在《变迹-啁啾光栅在瞬态温度测试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火炮发射时炮管的瞬态温度场信息,设计了基于变迹-啁啾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瞬态测温系统。系统采用啁啾光纤光栅实现对回波光的带宽调制,从而使回波光带宽大幅提高,大大增加了系统带光栅传感器数量及回波光能量。在分析了五种常见变迹函数切趾性能的基础上,系统采用超高斯函数形式完成对回波信号的切趾处理,有效地抑制了由于啁啾调制所造成的旁瓣增大以及光谱抖动,使系统符合瞬态温度测试的设计要求。实验采用调制范围1 532.0~1 548.0 nm的变迹-啁啾光栅传感器,并在炮管上均匀缠绕,共50个测试点位。针对某型火炮发射时炮管的瞬态温度进行测试,实验数据与WRP-130S型高速温度探测器的测试结果比较。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与WRP-130S型探测器测温结果相近,平均误差小于2%,在温降平稳区优于1%。测试结果中,温度-波长数据满足1℃约引起0.041 3 nm(均值)的波长偏移。该系统在一次采集过程中可获得50个独立位置的瞬态温度,大大提高了炮管温度场重建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08期)
郎文杰,陈国光,田晓丽,辛长范[3](2016)在《炮体表面瞬态温度分布的散斑干涉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可以实现对炮体表面瞬态温度分布变化的实时监测,同时克服传统瞬态高温测试仪器单点探测以及热惯性大等局限性,设计了基于散斑干涉与光谱频域分析相结合的瞬态温度分布测试系统。系统采用散斑干涉技术将炮体瞬态温度变化引发的微小形变转换成散斑干涉条纹,再由傅氏变换完成干涉条纹形变到光谱分布的函数转换,从而通过光谱分布函数反演任意采样时刻上的温度分布。实验采用ZX-FB1型光纤测温仪测试单点位置上瞬态温度作为标准值,再由555nm激光器与面阵CCD采集散斑干涉条纹,分别使用图像识别法与傅氏变换法完成干涉条纹与瞬态温度的算法匹配,从而反演瞬态温度。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能实现瞬态温度检测,但基于傅氏变换频谱分析的散斑干涉法精度更高,并且可以有效地克服由表面瑕疵、漆面磨损等问题造成的粗大误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02期)
赵家慧[4](2015)在《柴油机活塞表面瞬态温度测试用薄膜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国内燃机设计者和各大生产厂家都在努力加速研究和开发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的新产品。而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对受热零部件尤其是活塞,进行大量的热负荷分析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测量工作过程中活塞的实际温度是了解活塞受热情况的最直观手段。但是由于活塞工作于恶劣、特殊的环境下,目前普通的测温传感器已难以满足要求。本文研制的薄膜传感器,不但为后续活塞热负荷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可为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新产品开发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首先,以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理论、活塞热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活塞实体模型,采用COSMOSWorks软件划分单元网格,对活塞稳态温度场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温度场分布云图;然后,结合薄膜温度传感器原理和本课题组传感器设计经验,本着完善、优化设计的理念,在保证传感器灵敏度、线性度、响应速度、稳定性等前提下,设计了一种结构尺寸小,更适合现场测量的瞬态温度测试用薄膜传感器;设计NiCr/NiSi丝固定支架,利用高温烧结技术制备不同编号的陶丝元件;设计陶丝元件夹紧片和固定板,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加射频偏压技术,控制薄膜沉积时间,在每种编号陶丝元件端面制备出叁组NiSi薄膜,使其与NiCr丝形成热接点,再利用反应脉冲磁控溅射加射频偏压方法制备Si3N4保护膜,最终完成传感器制作;对陶丝元件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对传感器的NiSi薄膜进行了性能表征;最后,对瞬态温度测试用薄膜传感器进行了静、动态标定研究。通过台阶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分别对NiSi薄膜的厚度、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了表征。对所研制的薄膜传感器进行静、动态性能标定,结果显示在50°C~400°C范围内其塞贝克系数为41.5μV/K左右,非线性误差不超过0.38%,且与热接点面积,薄膜厚度无关,重复率高且稳定可靠。当热接点薄膜厚度为307nm,其响应时间最短为23.5μs,热接点薄膜厚度越小,薄膜温度传感器动态时间常数越小,而且与热接点面积无关。(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5-06-30)
马红,徐继东,朱长春,许建南,于靖[5](2014)在《密封容器内爆炸实验瞬态温度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瞬态温度测试技术,涉及传感器选取、远传模块设计、信号抗干扰远距离传输、测点布局和防护等诸多技术问题。介绍了瞬态温度测试技术的发展过程,密封容器内爆炸实验瞬态温度测试系统的配置,硬软件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和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实验的测点布局和防护装置设计,并应用测试系统首次取得了某项实验瞬态温度数据。(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邢磊[6](2014)在《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瞬态温度测试用薄膜传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和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大力发展高速列车已经被各级政府确定为重要的工作。随着列车不断提高运行速度,增大载重量,则需对列车的安全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列车轴温的检测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机车与钢轨之间的冲击和振动会造成车辆轴承的发热,如果轴承发生磨损和缺陷会增大不正常发热,轻则出现热轴现象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重则造成疲劳破坏和热切轴,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安全,会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以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薄膜热电偶原理的针状同轴薄膜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对高速动车轴箱轴承瞬态温度的实时测量。本文首先根据高速动车轴箱轴承的运动情况总结出了适用于圆锥滚子轴承的热分析理论;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热网络法,从仿真和计算两方面研究分析了高速动车轴箱轴承TAROL单元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上的稳态温度场分布情况;根据TAROL轴承单元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和它的结构特点,通过热压装配法制作出NiCr/NiSi同轴部件,并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的方法在NiCr/NiSi同轴部件端面上沉积NiCr和NiSi薄膜,成功研制出一种响应时间快,结构尺寸简单,对高速动车轴箱轴承的结构影响小的针状同轴薄膜温度传感器;利用自行设计的静态和动态标定系统对研制的针状同轴薄膜温度传感器技术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它的塞贝克系数和动态响应时间。通过ANSYS有限元热分析得出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的稳态温度场在宏观上呈现出“下高上低”的分布情况;利用热网络法理论计算得到轴承在微观角度上的温度场分布特点,即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处于轴承最底端的滚子与轴承内圈的接触处,温度的最低值出现在轴承座上;对研制的针状同轴薄膜温度传感器的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薄膜连续致密,厚度均匀,导电性能良好,符合测量要求;静态标定结果显示针状同轴薄膜温度传感器的赛贝克系数是S=41.5μV/℃动态标定结果显示其的动态响应时间为0.016ms。(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4-06-01)
李立煌[7](2014)在《具有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瞬态温度测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工业中温度测量技术已不再局限于对简单缓慢变化温度的测量、记录,更多的场合对瞬态温度测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快速、精确、有效的瞬态温度测量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是保证国防、工业、农业等各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瞬态温度场具有温度高、温度变化极快,并经常伴随着高压、电磁干扰等特性,现行测试技术多采用存储测试技术,本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具有无线传输与控制功能的存储测试系统。本文先从瞬态温度场的特性入手,制定了测试系统的技术指标,接着总体介绍系统构成,然后从模拟信号调理电路、数字控制电路与无线电路3个部分详细描述监测节点的电路组建,最后从实验角度验证系统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接触式测温法,使用美国NANMAC公司的E-12型快速响应热电偶(钨铼C型)作为信号采集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放大、滤波、温度补偿、偏置等几部分;数字控制电路以FPGA为控制中心,主要包括电源管理、时钟电路、AD转换、数据存储、USB通信、JTAG调试等几部分;无线电路主要由电源管理、无线模块、功率放大器、天线等几部分组成。系统上位机软件选用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I)的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可以实现测试节点USB或无线数据读取及参数设置等功能。为了保证测出温度的准确度,本设计对测试节点进行了多次实验。经实验验证本文研究的瞬态温度测试系统具有远程控制、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快、结构简单、易操作、误差小等特点,能够在高温、高压、高冲击、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准确、可靠地记录瞬态温度场温度的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4-03-30)
李立煌,张志杰,梁杰,轩志伟,张霞[8](2014)在《基于STM32的无线瞬态温度测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行瞬态温度测试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和WIFI技术的具有无线控制与数据传输功能的温度测试系统,实现了多路数据同时采集、数据存储以及远距离传输。文中对该测试系统硬件和软件都做了具体阐述,并对它进行了相应的具体实验。试验证明,该测试系统体积小、功耗低、操作简单、数据可靠、传输距离远、可行性高。(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4年03期)
曹学友,杜红棉,余凯凯,何志文,薛莉[9](2014)在《无线传感网络在瞬态温度测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爆轰过程中火球温度高、变化快,测试条件恶劣的情况,运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存储测试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瞬态温度存储测试系统。在1.5 kg温压炸药测试试验中该系统可靠地捕获了全部有效数据,采用Q准则评价了爆轰过程中炸药的热辐射毁伤效应。(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华军,李妍,余凯凯[10](2013)在《无线传感网络在瞬态温度测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爆轰过程中火球温度高、变化快等复杂测试条件下的实际情况,运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存储测试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瞬态温度存储测试系统;该系统可靠地捕获了1.5kg温压炸药测试试验中真实有效的数据;通过改进Baker爆轰火球热辐射模型,采用Q准则来评价爆轰过程中炸药的热辐射毁伤效应,为研究一种便捷的、高信噪比的瞬态测温系统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为实现瞬态高温条件下测试智能化和高效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3年11期)
瞬态温度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火炮发射时炮管的瞬态温度场信息,设计了基于变迹-啁啾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瞬态测温系统。系统采用啁啾光纤光栅实现对回波光的带宽调制,从而使回波光带宽大幅提高,大大增加了系统带光栅传感器数量及回波光能量。在分析了五种常见变迹函数切趾性能的基础上,系统采用超高斯函数形式完成对回波信号的切趾处理,有效地抑制了由于啁啾调制所造成的旁瓣增大以及光谱抖动,使系统符合瞬态温度测试的设计要求。实验采用调制范围1 532.0~1 548.0 nm的变迹-啁啾光栅传感器,并在炮管上均匀缠绕,共50个测试点位。针对某型火炮发射时炮管的瞬态温度进行测试,实验数据与WRP-130S型高速温度探测器的测试结果比较。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与WRP-130S型探测器测温结果相近,平均误差小于2%,在温降平稳区优于1%。测试结果中,温度-波长数据满足1℃约引起0.041 3 nm(均值)的波长偏移。该系统在一次采集过程中可获得50个独立位置的瞬态温度,大大提高了炮管温度场重建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瞬态温度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薛帅毅.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活塞表面瞬态温度测试技术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
[2].王高,祁乐融,刘智超,刘志明,郑光金.变迹-啁啾光栅在瞬态温度测试中的研究与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3].郎文杰,陈国光,田晓丽,辛长范.炮体表面瞬态温度分布的散斑干涉测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4].赵家慧.柴油机活塞表面瞬态温度测试用薄膜传感器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
[5].马红,徐继东,朱长春,许建南,于靖.密封容器内爆炸实验瞬态温度测试技术[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4
[6].邢磊.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瞬态温度测试用薄膜传感器的研制[D].大连交通大学.2014
[7].李立煌.具有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瞬态温度测试系统[D].中北大学.2014
[8].李立煌,张志杰,梁杰,轩志伟,张霞.基于STM32的无线瞬态温度测试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4
[9].曹学友,杜红棉,余凯凯,何志文,薛莉.无线传感网络在瞬态温度测试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
[10].刘华军,李妍,余凯凯.无线传感网络在瞬态温度测试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