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驱动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量子,数值,效应,超短,大西洋,磁阻,海洋。
驱动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盼[1](2018)在《周期性驱动场作用下的量子系统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性驱动的量子系统具有更广泛可控的特殊物理性质,它首先在拓扑量子系统中得到应用,研究表明周期性的驱动可以调节和控制系统的拓扑属性。受此启发,周期性的驱动也被应用于多种量子系统的研究中.我们研究探讨了几种量子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场作用下的物理性质,包括量子光学系统以及一维自旋链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场作用下的量子系统的改变问题.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以及处理周期性驱动的量子系统的Floquet理论,以及几种常见的量子系统有效哈密顿量的获得及简单应用,之后是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首先研究探讨了一种特殊的周期性驱动场作用下的量子光学系统,即周期性δ-场驱动的量子Rabi模型的物理性质,研究发现,通过调节控制场的周期性以及控制场的强度,我们可以调节Rabi模型中的旋转波项以及非旋转波项的大小,从而得到旋转波和非旋转波近似的条件。之后,我们研究了周期性δ场作用下的XY自旋模型的量子相变性质的改变和调控问题,得到了精确的解析解以及相应的能谱和量子相变的性质。根据解析解,我们确定了如何通过改变周期性的δ-场的强度和频率,来调节XY自旋链系统的相变点和量子相变的性质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为周期性控制场在量子系统的调控中的应用给出了有意义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苏亚攀[2](2017)在《驱动场对铁基纳米晶条带的LDGMI效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软磁材料GMI(Giant Magnetoimpedance effect)效应因其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成为研发弱磁传感器的主要方法之一,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驱动场对GMI效应影响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四探针法测量模式。但存在磁材料焊接和材料受焦耳热影响的问题,使驱动场大小受到限制。本文采用纵向驱动方式来研究Fe_(73.5)Cu_1Nb_3Si_(13.5)B_9纳米晶条带的GMI效应。同时,分析了不同片数纳米晶条带的磁滞回线变化特点,以及驱动场和纳米晶条带片数对样品的LDGMI效应、感应电压波形和谐波分布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发现随着Fe_(73.5)Cu_1Nb_3Si_(13.5)B_9纳米晶条带片数的增加,因相邻条带间存在磁偶极相互作用。样品的各向异性场和饱和磁化强度均线性地增加,矫顽力近乎为零,磁结构更加偏横向。(2)低驱动场下不同片数纳米晶条带的LDGMI曲线形状均为"小平台",且"平台"宽度受驱动场大小、频率的调制。同时,因条带间存在磁偶极相互作用,样品的"平台"宽度和各向异性场均随条带片数的增多而线性增加;(3)不同的样品在高驱动场下均会发生非线性磁化,其LDGMI曲线均表现为"大平台"。当交变驱动场的增强时,各向异性场小的样品非线性磁化的程度高,相同条件下样品的LDGMI曲线"平台"展宽。同时,不同样品在相同驱动场下的频谱曲线形状不同,各向异性场小的样品特征频率易向高频移动,究其原因是样品在相同条件下非线性磁化程度不同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文静[3](2016)在《相干介质对极端驱动场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条件下光与相干介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场与物质互作用过程的微观机制。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极端条件下的光场获取已成为可能,如超强的少周期超短脉冲。当此少周期超短脉冲与量子系统相互作用时又引发了许多新的物理现象,比如载波包络相位效应,因而给量子态操控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光场与相干介质相互作用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也越来越显着。本文围绕不同极端驱动场作用下的相干介质响应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讨论了双色少周期超短脉冲实现布居的超快转移。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对布居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并给出了近似解析解。结果表明,在双色少周期超短脉冲(大于两个光学周期)驱动下,借助中间态可以实现布居向目标能级转移。同时,发现用延时的或同步的少周期超短脉冲在共振或远离共振时可实现有效的受激拉曼散射。有关少周期超短脉冲实现超快布居转移的理论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拓展少周期超短脉冲在相干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此外,数值结果显示,当少周期超短脉冲宽度小于两个光学周期或者特定条件下时,在布居转移过程中将表现出显着的CEP效应。(2)研究了不同强驱动条件下两能级极性分子的响应。此部分采用非零对角元偶极矩阵的两能级模型分析偶极分子系统在受到几种不同驱动外场作用时系统的布居动力学过程,如单色周期场、线性场、抛物线型场及双曲函数场等。借用合流休恩方程给出了对应情况下适用于所有参数取值范围的精确解析解。此外,在解析求解的过程中并未采用旋波近似。(3)讨论了非线性克尔效应对纯化两能级原子态实现单光子水平共振荧光最佳压缩影响的相关问题。首先,论证了通过合理设计准共振腔的库环境来实现优化原子共振荧光压缩态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克尔介质中实现原子态纯化时受到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负克尔系数的非线性效应在特定条件下将有助于光压缩的实现,因失相导致的压缩退化也受到了类似的影响。该结论将有助于将共振荧光最佳压缩方法推广到更多的应用系统中。关于相干介质在不同的驱动场作用下的性质研究是基本的重要的课题,我们的工作主要探讨了双色超短强场驱动条件下的布居转移,强场作用下的极性分子布居动力学,克尔效应对单光子水平共振荧光的影响等问题。在具体分析讨论中,采用的参数均为实验参数,因此相信我们的研究结果将能被实验证实,从而为相关研究领域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肖斌,舒启,乔方利[4](2016)在《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模拟对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不同不仅会影响SST的模拟,而且会显着影响AMOC强度的模拟。相比高时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降低会造成AMOC模拟强度的减弱和SST的升高。月平均驱动场驱动的AMOC比6h分辨率驱动场驱动的控制实验减少6.7Sv,降低了34%;同为6h分辨率,粗空间分辨率大气驱动场模拟的AMOC比高空间分辨率实验减少1.4Sv,降低了7%。对海洋上层流场和海表热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风场的减弱是导致AMOC减弱和SST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巴诺,王磊,王海华,李东飞,王丹[5](2016)在《基于自发辐射相干实现光学前驱动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个具有两个靠得足够近激发能级的双Lambda模型,在矩形脉冲中分离出光学前驱动场.当耦合场是大失谐时,该原子系统在自发辐射相干效应的影响下产生一个透明窗口并伴随着陡峭的色散曲线.因此,由于透明窗口中的慢光效应可以使光学前驱动场从主脉冲场中分离出来.另外,我们通过调控脉冲波形序列研究探测场相位和幅值的累积光学前驱动波.数值结果表明:由于累积光前驱动场与脉冲主场的相长干涉大大地提高瞬态脉冲的能量.(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万向东[6](2015)在《外加经典驱动场保护非马尔科夫信道量子失协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外加经典驱动场对非马尔科夫信道量子失协动力学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调控经典场的幅度、频率均能够对非马尔科夫信道量子失协起保护作用,但保护的效果有较大差别;能对系统量子失协保持起关键作用的是量子比特的有效频率与热库中心频率间的总失谐,调控经典驱动场的幅度是增大总失谐的最有效的途径.提升经典驱动场的幅度是实现量子失协保持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隋欣,吕树臣,杨金宝[7](2014)在《驱动场作用下衰变率对量子点——腔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激射光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量子点———腔耦合系统模型,运用腔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全量子理论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在外加驱动场作用下,系统中一些衰变率对腔模场中的粒子数分布和非线性激射光谱的影响.首先分别讨论了在目标量子点与漏腔以及驱动场之间共振和非共振情况下,系统中纯消相、非相干泵浦以及驱动场对粒子数分布的规律,再对非线性激射光谱作出了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为实现稳定、高效、可集成的单量子点激光器的制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韦芬芬[8](2013)在《不同再分析资料驱动场对我国夏季区域气候模拟的不确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区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和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难度较大。由于全球再分析数据集相对过去的气象观测资料具有高质量、长时间序列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已经成为大气科学各方面研究的主要支撑。然而,再在描述中小尺度气候信号上,区域气候模式由于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较为完善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而成为更好的选择。区域气候模式的侧边界值可以由全球再分析资料或大尺度粗网格模式提供,不同的边界强迫场模拟结果必然存在差异。本文首先利用全球探空资料IGRA对1989-2008年NCEP/NCAR、NCEP/DOE、 NCEP/CFSR、JRA25、ERAIN和MERRA全球再分析资料高空变量场在中国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再分析资料对中高层位势高度和温度的夏季平均气候态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EOF时空变化特征与观测吻合也较好。绝对湿度再分析值较观测结果要偏大,且EOF分析结果MERRA与观测最为接近。此外,再分析资料不能很好地反映经向风的夏季平均气候态及年际变化特征,EOF的时空模态和观测偏离也较大。总体而言,NCEP/NCAR、NCEP/DOE及NCEP/CFSR对这些变量的再现能力较JRA-25、ERAIN和MERRA弱。其次,本文利用NCEP/NCAR、NCEP/DOE、NCEP/CFSR、JRA25、ERA40、ERAIN和MERRA全球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驱动WRF模式对东亚区域1982-2001年的气候进行模拟,检验不同再分析资料驱动场条件下WRF模式模拟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能力。结果表明:几组试验均能较好地模拟出多年夏季平均地而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地面气温模式结果在冷中心偏冷,暖中心则偏暖,NCEP/NCAR、NCEP/DOE和NCEP/CFSR驱动场下模拟结果在冷中心偏冷较大;模式在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降水偏少,NCEP/CFSR、ERA40和ERAIN试验结果在西南沿海地区降水偏高较大。模式基本能模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模拟结果高估华北、江淮和华南的地面气温,且大部分模拟结果高估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模式也能较好地模拟出多年夏季平均位势高度和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经向风的模拟结果较不理想。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位势高度高压偏差带,对应反气旋风场偏差、温度偏暖且湿度偏干;低压偏差带则反之。此外,多年平均及逐年夏季地面和高空变量不同试验结果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模式驱动场的差异可以引起模拟结果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模拟结果集合场对地面和高空变量的描述均优于单个模拟结果。最终,本文定量分析了不同再分析资料驱动场的差异引起的模式不确定性的大小并探讨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温度模式离散度呈现随地形分布特征,海拔越高则离散度越大,且相对模式自然变率,绝大部分地区模式离散度均较为显着,尤其是高海拔地区。降水离散度和夏季降水量平均态基本一致,均呈现由南至北递增趋势,且在大部分地区均较为显着。多年夏季平均位势高度、温度、水平风和绝对湿度的模式离散度相对模式自然变率均较为显着,尤其是绝对湿度;且位势高度、温度和水平风单个试验结果和试验结果集合场之间的差异呈现出随天气形势变化的特征。比较驱动场侧边界条件发现水汽是引起模式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模式西边界和南边界水汽差异最大,西边界水汽差异主要集中在大气低层,南边界集中在中层。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除绝对湿度外,模式的计算作用会使得再分析资料之间的差异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刘波,马柱国,冯锦明[9](2012)在《1960—2004年新疆地区地表水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Ⅰ.以观测资料为基础的陆面过程模型大气驱动场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a来,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降水显着增加、温度持续上升,冰川萎缩、冰川融水量持续增加、河川径流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植被覆盖有增加迹象等等,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该地区的气候水文过程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目前由于与水热过程有关的各个分量,如潜热、感热、蒸散、土壤湿度和径流等变量都缺少长时间、大范围的观测数据,因此,现有的研究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西北地区水热过程在全球增暖大背景下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无法客观地估算该地区水热过程的可能变化趋势。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考虑以新疆地区108站1960—2004年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大气驱动场中结果检验的辐射数据来建立了一个长达45a,时间分辨率3h,空间分辨率0.5°×0.5°针对新疆区域的陆面模型大气驱动场,主要的变量包括降水、气温、风速、气压、比湿和辐射。最后得到的产品能够提供一个长期的、区域内具有良好均一性的近地面气象变量数据集,它可以用于驱动陆面、水文、生态过程模式,为研究整个新疆地区年际、年代际,甚至月季到日的连续水热过程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可以作为评估耦合模型以及其他陆面预测计划的初始化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2年02期)
尹丽[10](2012)在《双驱动场下两耦合库珀对盒与单模场的二阶关联函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动机,以介观约瑟夫森器件为研究主体的超导量子电路有了广泛的发展。该量子电路由于其自身的一些优良性,如低损耗,低发热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该量子电路,可以在一个较大的尺寸下显示出量子相干性,也能做成集成电路。由于它的尺寸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介观,这就使得一个庞大量子电路系统能够趋于更小化,为现代量子计算机的制备打下基础。研究发现,这种电路类似原子系统,能表现出一些量子光学现象,如Rabi振荡,光学双稳态,共振荧光,光场聚束效应和反聚束效应等。目前发展出来的超导量子比特分为叁种:超导电荷量子比特、超导相位量子比特和超导磁通量子比特。主要研究方向大体为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以及类原子系统的量子光学现象。本文研究了在外加双驱动场下,两耦合库珀对盒的量子电路与单模光场的相互作用系统,通过数值计算光场的二阶关联函数,来分析一些原子系统中的量子现象——光场的聚束效应和反聚束效应。具体来说,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讨论:第一部分绪论,了解约瑟夫森器件的研究背景,光场的聚束效应和反聚束效应,以及光场的二阶关联函数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学习几种超导量子比特的基本原理,电路量子化的基本知识,重点是超导电荷(库珀对盒)量子比特相关知识,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介绍两耦合库珀对盒的理论模型,分别讨论它们的哈密顿方程以及能级、本征态的特性,对库珀对盒电路有一个初步认识。第四部分,介绍该体系在双驱动场下与单模腔场的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研究了系统的密度矩阵,通过薛定谔方程来计算任意态下光场的二阶关联函数,根据二阶关联函数与时间的演化图来讨论光场的聚束效应和反聚束效应,光场的反聚束效应是一种非经典的量子微观效应。(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驱动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软磁材料GMI(Giant Magnetoimpedance effect)效应因其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成为研发弱磁传感器的主要方法之一,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驱动场对GMI效应影响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四探针法测量模式。但存在磁材料焊接和材料受焦耳热影响的问题,使驱动场大小受到限制。本文采用纵向驱动方式来研究Fe_(73.5)Cu_1Nb_3Si_(13.5)B_9纳米晶条带的GMI效应。同时,分析了不同片数纳米晶条带的磁滞回线变化特点,以及驱动场和纳米晶条带片数对样品的LDGMI效应、感应电压波形和谐波分布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发现随着Fe_(73.5)Cu_1Nb_3Si_(13.5)B_9纳米晶条带片数的增加,因相邻条带间存在磁偶极相互作用。样品的各向异性场和饱和磁化强度均线性地增加,矫顽力近乎为零,磁结构更加偏横向。(2)低驱动场下不同片数纳米晶条带的LDGMI曲线形状均为"小平台",且"平台"宽度受驱动场大小、频率的调制。同时,因条带间存在磁偶极相互作用,样品的"平台"宽度和各向异性场均随条带片数的增多而线性增加;(3)不同的样品在高驱动场下均会发生非线性磁化,其LDGMI曲线均表现为"大平台"。当交变驱动场的增强时,各向异性场小的样品非线性磁化的程度高,相同条件下样品的LDGMI曲线"平台"展宽。同时,不同样品在相同驱动场下的频谱曲线形状不同,各向异性场小的样品特征频率易向高频移动,究其原因是样品在相同条件下非线性磁化程度不同造成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驱动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盼.周期性驱动场作用下的量子系统的性质[D].大连理工大学.2018
[2].苏亚攀.驱动场对铁基纳米晶条带的LDGMI效应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张文静.相干介质对极端驱动场响应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6
[4].肖斌,舒启,乔方利.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模拟对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敏感性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16
[5].巴诺,王磊,王海华,李东飞,王丹.基于自发辐射相干实现光学前驱动场[J].物理学报.2016
[6].万向东.外加经典驱动场保护非马尔科夫信道量子失协的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隋欣,吕树臣,杨金宝.驱动场作用下衰变率对量子点——腔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激射光谱的影响[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
[8].韦芬芬.不同再分析资料驱动场对我国夏季区域气候模拟的不确定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3
[9].刘波,马柱国,冯锦明.1960—2004年新疆地区地表水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Ⅰ.以观测资料为基础的陆面过程模型大气驱动场的发展[J].中国沙漠.2012
[10].尹丽.双驱动场下两耦合库珀对盒与单模场的二阶关联函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