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

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

一、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薛保铭[1](2021)在《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塑料污染防治已成为国际社会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将塑料污染治理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海洋微塑料污染控制是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联合国环境大会多次针对海洋微塑料污染开展专题研讨。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是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全球范围有关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环境行为的研究仍面临众多挑战:对于“源”的研究大部分均局限于陆源污染,海源污染被严重忽视,但人类渔业活动大量使用了塑料制品,渔业来源的微塑料污染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待进一步开展;对于“汇”研究,海洋沉积物被认为是微塑料污染最重要的“汇”,但大部分研究聚焦在表层沉积物,微塑料在深层沉积物中的归趋以及针对红树林、珊瑚礁等独特的“汇”的研究有待深入;微塑料污染研究作为引领海洋塑料污染有效削减的前提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有待向务实管用的管控对策转化。针对现状问题,本研究以我国四大传统渔场之一、中国-中南半岛沿海几何中心的北部湾为基底,重点研究海洋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主要内容以及成果如下:(1)研究对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包括5条入海河流)沉积物的微塑料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发现观测的8种不同聚合物类型的微塑料在表层沉积物中均被检出,其中,PP(聚丙烯)的丰度最高,占比达68.7%,其次为PE(聚乙烯),占比为18.5%,微塑料形态研究表明,纤维状微塑料达检出的微塑料总量的69.6%。表层沉积物微塑料丰度均值为405±336个/kg,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微塑料在不同环境功能区的污染分布呈现以下特征:市区河段>海洋养殖区>郊区河段>潮间带>近岸海域>港口区。(2)研究针对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主要的微塑料类型污染物(PP纤维、PE纤维)的来源开展了来源解析工作,通过不同塑料纤维的用途、进入环境的途径以及将检出的微塑料纤维与几个不同来源的渔具塑料纤维进行比对,证明研究区域PP纤维、PE纤维很可能来源于渔具的磨损。此外,PP纤维和PE纤维的整体丰度与不同渔业活动强度的相关度较高(R2=0.8586,p=0.015),既表明了渔业活动对微塑料污染的重要影响,也验证了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微塑料纤维来源于渔业活动的论断。(3)研究发现珊瑚礁、红树林这两个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的沉积物也是海洋微塑料的“汇”。珊瑚礁一般分布在洁净度较高的海域,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区域所有的珊瑚礁区沉积物均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包括沿陆地海岸发育珊瑚礁以及沿海岛边缘发育的珊瑚礁,平均丰度为363±476个/kg。红树林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要高于本研究的其他沉积物类型,平均丰度为655±526个/kg。红树林沉积物是微塑料集聚度很高的“汇”,同时也起到滞留微塑料颗粒的作用。根据野外调查结果,红树林尤其是小型红树林容易受到周边人类活动的破坏或侵占,其积累的微塑料可能会重新释放到外环境中,有从微塑料的“汇”转变为“源”的可能。(4)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长度60 cm)的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410±329个/kg,证明了微塑料可以赋存于深层沉积物中,而且可“隐藏”在深度达60 cm的深层沉积物中(丰度为167个/kg)。沉积柱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和尺寸分布表明微塑料可长期埋藏于深层沉积物中,是被忽视的、微塑料重要的“汇”。沉积柱中微塑料的丰度水平与表层沉积物相近,研究区域“藏于”深层沉积物的微塑料总量(185吨)是表层沉积物的5倍,由于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表层沉积物,因此,微塑料储量水平可能普遍被低估。(5)本研究采用210Pb和137Cs的定年法构建沉积柱的年代框架,分析选定海域微塑料污染历史记录,结果显示1933年以及年龄更大的沉积物(深度≥22 cm)也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然而常用的塑料在二十世纪40年代才被发明并且70年代才被普及使用,这表明微塑料在沉积物中会垂直向下迁移。本文认为研究区域的生物扰动以及深层沉积物的尺寸分布可能是微塑料在沉积物中垂向迁移,导致“新塑料”埋藏于“老沉积物”中的重要原因。(6)针对海洋微塑料污染,尤其是渔业来源的微塑料污染,本研究对我国现时塑料污染防治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并结合微塑料污染“源-汇”关系研究成果,识别削减污染的关键性控制因素,提出了“整体保护性开发、局部开发性保护”的发展策略,以及渔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建立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动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务实管用的管控措施。同时提出北部湾要充分发挥东联广东、海南,西接东盟的区位优势,在海洋塑料污染防治上,率先探索跨省(区)、跨国境的协同共治,打造可持续发展标杆。

宿健[2](2019)在《AlCl3-NaCl熔盐催化裂解包装用废聚烯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包装领域大量使用的聚烯烃类材料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其降解和资源化再利用仍然是世界性难题和研究热点。化学法回收利用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热解、催化裂解等手段将其转化为小分子产物或单体,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常用的催化剂为固体酸类(路易斯酸或布朗斯特酸)分子筛(天然沸石、MCM-41等),主要成分为硅铝酸盐,铝元素最外层的空轨道提供了酸性位点,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该类催化剂依靠其内部丰富的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实现与聚合物熔体的接触。然而聚合物熔体粘度大,不易扩散,催化裂解过程中的结焦产物还会堵塞催化剂孔道而使催化剂失活。因此,仍存在裂解温度高、催化剂用量大和易失活、聚合物分子在催化剂孔道中扩散不均等问题。针对分子筛类催化剂存在的上述问题,本课题提出以AlCl3(一种典型的路易斯酸)为催化剂主剂,与NaCl混合形成液态的共晶熔盐,在保持其催化活性的同时减少AlCl3的升华。在裂解反应体系中AlCl3-NaCl熔盐呈液态,能够避免因结焦导致催化剂失活的问题,也提高了反应体系的温度均匀性。通过分析认为AlCl3与NaCl摩尔比为3:2为最优比例,最终在300-500℃的温度区间内形成的稳定液态熔盐中AlCl3的摩尔比在51%-54.9%之间。利用摩尔比为3:2的AlCl3-NaCl熔盐催化废聚苯乙烯(WPS)、废聚丙烯(WPP)和废聚乙烯(WPE)三种废聚烯烃的裂解反应。三种聚烯烃均来自收集的废包装材料,经过预处理并造粒,所用的聚苯乙烯为非晶聚合物,聚丙烯和聚乙烯的结晶度分别为45.51%和54.57%,三种聚烯烃热分解起始温度分别为360℃、420℃和440℃,受侧基和结晶情况的影响,聚苯乙烯最容易发生分解,而分子链排列紧密的聚乙烯最难分解,三种聚烯烃裂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06.23 kJ·mol-1、227.07 kJ·mol-1 和 250.61 kJ·mol-1。裂解实验结果表明AlCl3-NaCl熔盐催化剂能增加结焦产物和气体产物的比例,同时液体产物比例有所下降,液体产物中轻质组分含量升高,AlCl3-NaCl熔盐还能明显加快裂解反应速率。另外,AlCl3-NaCl熔盐能够显着降低聚苯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三种废聚烯烃的起始裂解温度和裂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使用30 wt%熔盐时,三种废聚烯烃的表观活化能分别降至92.32 kJ·mol-1、48.76kJ·mol-1和122.16 kJ·mol-1,使用催化剂时聚丙烯的表观活化能降低最明显,聚苯乙烯下降幅度与聚乙烯大致相当,约50%。通过分析Al3+的价层电子排布,提出了基于配位催化作用的催化机理,通过熔盐的亲电作用,形成碳正离子,碳正离子通过氢转移反应、异构化、环化反应以及芳构化反应形成多样结构的裂解产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液体产物的成分。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TIR和电子能谱仪(EDS)表征了结焦产物及其碳化物的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聚乙烯和聚丙烯的裂解产物主要为链式脂肪烃,并含有少量的环状结构烃和芳香烃,聚苯乙烯裂解产物主要为苯系物,如甲苯、乙苯、苯乙烯以及多环芳烃和少量稠环芳烃。通过分析结焦产物的官能团,提出在AlCl3-NaCl熔盐催化下,聚烯烃通过直接脱氢成碳产生结焦产物的机制。碳化后的结焦产物具有丰富的孔结构,主要成分为C元素,将其作为一种多孔碳材料,在吸附、电化学等领域仍然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另外,分析产物成分后,提出AlCl3-NaCl熔盐能通过催化烷基化反应和聚烯烃的直接脱氢成碳,减少三种聚烯烃液体产物中烯烃产物的生成。

孙海威[3](2013)在《工程塑料在水下设备中的运用》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工程塑料选材的原则及方法,并结合实际对常用结构件选材作了简要说明。重点叙述了用工程塑料制作滑动轴承的设计方法及其在设计阶段需考虑与注意的各项因素,同时在结合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列出了几个适用于以工程塑料制造滑动轴承的经验计算公式。

郑维莉,梁艳,秦立红[4](2006)在《可开发的烧碱下游产品(续完)》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几种耗烧碱量大的产品:速溶层状偏硅酸钠、高黏度羧甲基淀粉钠、双乙酸钠、氯代异氰脲酸、甲酸钠、草酸、环氧氯丙烷、水和肼、ADC发泡剂、保险粉、氯化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氯化橡胶、氯化石蜡-70等。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耗烧碱量、市场需求、生产情况等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产品值得国内氯碱企业关注。

袁相爱[5](2005)在《聚合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安全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人们对防火安全及制品阻燃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卤、低烟、低毒的环保型阻燃剂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磷酸酯类阻燃剂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的阻燃剂,我们对其中的间苯二酚磷酸酯齐聚物,对苯二酚磷酸酯齐聚物及双酚S磷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做了研究,并考察了间苯二酚磷酸酯齐聚物的应用实验。 对于间苯二酚磷酸酯齐聚物:给出了由间苯二酚、三氯氧磷和苯酚反应合成间苯二酚磷酸酯阻燃剂的路线,研究了摩尔配比、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三氯氧磷与间苯二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第一步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问为6h,第二步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8h;以AlCl3作为催化剂效果最好,催化剂用量为第一步反应物总量的2%,产品收率达90%。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间苯二酚磷酸酯阻燃剂在不同塑料制品中的阻燃性能做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阻燃剂,一般可使材料达到UL-94-V-0阻燃级别。

杨云珍[6](2004)在《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管材挤出成型模拟》文中指出管材是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塑料管材又以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安装便捷等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程之中。同时由于塑料管材基体材料、辅助材料、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及应用目的不同,形成品种繁多、性能各异、价格差异巨大的产品体系。为研制力学性能优良、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的管材品种,本文对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管材挤出机头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基于对玻璃纤维的性能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实验数据,介绍了影响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强度条件及纤维与基体界面的因素;分析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增强机理。2.介绍了一般塑料管材成型过程和常用各形式机头,阐述了塑料管材强度的特点,即分子取向对强度的影响和内压作用下管材的径向、周向、轴向应力分布情况,得出塑料压力管道的强度主要由圆周方向所控制,提高其强度要在圆周方向增强。3.设计了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并申报国家专利。其主要特征是,安装在现有通用的挤出机上,使用普通的聚合物颗粒,在其塑化熔融后在线混合入一定长度的玻璃纤维,并使得熔体分子和玻璃纤维沿所挤出圆形管材的管壁螺旋取向,生产出强度更高的管材,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4.基于对Poiseuille流动和Couette流动的分析,推导出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管材挤出机头中混合熔体螺旋流速度场的解析表达式。再引入无量纲量进行简化,以牛顿流体的解为初解,利用罗伯逊迭代法对简化的偏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出算例的速度场曲线。5.在建立机头内熔体流动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数值模拟算法分析。同时利用ANSYS程序,对芯棒旋转式新型机头内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各关键截面速度的矢量图等,证明这种新型机头的设计基本上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实体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利民[7](2004)在《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管材是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塑料管材又以其优良的流体流动、耐腐蚀、安装便捷等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程之中。同时塑料管材由于基体材料、辅助材料、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及应用目的不同,而形成品种繁多、性能各异、价格差异巨大的产品体系。为研制力学性能优良、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的管材品种,本文提出了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技术,并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 1.基于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宏观、微观及实验数据,推导了纤维增强塑料的弹性模量、强度条件及纤维与基体界面脱粘的微观力学特征;分析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冲击破坏、剪切破坏机理和应力特征。 2.在对一般塑料管材成型过程和常用各形式机头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塑料管材强度的特点,即分子取向对强度的影响和内压作用下管材的径向、周向、轴向应力分布情况,得出塑料压力管道的强度主要由圆周方向所控制,提高其强度要在圆周方向增强。 3.设计了两种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并申报国家专利及获得授权。其主要特征是,安装在现有通用的挤出机上,使用普通的聚合物颗粒,在其塑化熔融后在线混合入一定长度的玻璃纤维,并使得熔体分子和玻璃纤维沿所挤出圆形管材的管壁螺旋取向,生产出强度更高的管材,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4.基于对Poiseuille流动和Couette流动的分析,推导出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管材挤出机头中混合熔体螺旋流速度场的解析表达式。由非牛顿幂率流体参数,利用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得出算例的速度场曲线。 5.在建立机头内熔体流动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整体模拟算法分析。同时利用ANSYS程序,对两种新型机头内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各关键截面速度矢量的状态,证明两种新型机头的设计基本上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实体研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6.在对纤维增强塑料工艺过程分析基础上,研究长玻纤维在线复配的具体工艺,主要为偶联剂处理和新型机头内塑料熔体与玻璃纤维混合机理。

刘岭梅[8](2002)在《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文中指出 氯化聚醚学名聚3,3-双(氯甲基)丁氧环,是一种具有氯甲基侧链晶形结构的线型聚醚,平均分子量为25万~30万,含氯量为45.5%。氯化聚醚分子中有较高的含氯量和氯甲基及高密集的晶格结构,特殊的化学分子结构使之成为一种易加工成型的结晶性热塑性塑料,具有突出的耐磨性能和粘附性能、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蠕变性能、优良的抗化学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阻燃性,并且吸水率很低。氯化聚醚可

袁军堂[9](2002)在《高聚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材料的使用密切相关。高分子聚合物(高聚物)材料是20世纪发展起来一大类新材料,高聚物的三大基本材料是塑料、橡胶和纤维。高聚物及其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性能,在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分析了高聚物的力学性能和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工程塑料、特种防护橡胶和高强有机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兵器中的应用技术及相关理论。 工程塑料是一种新兴工程结构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在选材、设计和使用方面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方法和资料。论文的第三章至第五章,分析了工程塑料物理机械性能,研究了受静载荷、动载荷、冲击载荷及脉冲载荷下工程塑料构件的失效模式和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塑料在枪械关键受力结构件上的实际应用和实弹射击试验,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高性能工程塑料在枪械上的应用和材料性能指标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橡胶中含有大量的氢元素,对中子辐射可起有效的防护作用,而且其成型工艺性好、成本低,国内外坦克装甲车辆的复合装甲夹层或内衬均采用橡胶作为防核辐射材料。第六章分析了防中子橡胶内衬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动态力学性能频率谱和时温等效原理;研究了橡胶材料的加工机理:研制了橡胶内衬加工的系列刀具,进行了加工工艺参数优化;提出了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工艺措施。橡胶内衬的加工技术已在型号武器产品上得到了应用。 轻质高强有机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防御中小口径穿甲弹、炮弹破片以及坦克车辆内部防二次效应的重要装甲材料,也是难加工材料。第七章分析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组织结构特点;研究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机理及加工技术,取得了应用成果,其中的孔加工技术已在某型号步兵战车上得到了应用。论文在第八章还进行了凯芙拉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特种橡胶材料的高压水射流、激光和高速切削加工试验研究,取得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新材料在兵器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实现武器轻量化和提高我国未来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王文武[10](1998)在《对我国氯碱行业今后发展的几点看法》文中研究表明总结了当代世界大氯碱企业原料多样化、技术高新化、加工深度化、产品精细系列化、专用化、高附加值化、规模经济化、经营国际化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氯碱行业处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和国外同行业巨大挑战的现状;提出了国内氯碱企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十五大”精神推动下,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为战略重点,围绕“氯碱平衡”这个中心,以氯碱基本产品为基础,大力培植并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产品树”,并向石油化工方向发展,向与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及与银行、金融、贸易相结合的方向转移。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提高抵御国外大氯碱集团冲击的能力,确保我国氯碱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二、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海洋塑料污染概况
    1.3 海洋微塑料的“源”
        1.3.1 陆源污染
        1.3.2 海源污染
    1.4 微塑料的入海途径
        1.4.1 人工排水系统和地表径流
        1.4.2 固体废物海洋倾倒
        1.4.3 风力运输
    1.5 海洋微塑料的“汇”
        1.5.1 沉积物
        1.5.2 海洋生物
        1.5.3 其他可能的“汇”
    1.6 源-汇相互转化
    1.7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7.1 研究内容
        1.7.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微塑料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研究区域
        2.1.1 区域概况
        2.1.2 研究的主要港湾
        2.1.3 沿海主要河流
        2.1.4 珊瑚礁区
    2.2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
        2.2.1 微塑料的分类
        2.2.2 样品采集方式
        2.2.3 样品的前处理
        2.2.4 微塑料的鉴定与定量
    2.3 分析方法的选取和建立
        2.3.1 样品采集
        2.3.2 微塑料分析方法的选取
        2.3.3 实验分析步骤
        2.3.4 ~(210)Pb定年方法及模型
        2.3.5 沉积柱样品粒度测定
        2.3.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微塑料在北部湾近海沉积物的水平分布和特征
    3.1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微塑料的水平分布和特征
        3.1.1 总体成分特征
        3.1.2 总体丰度水平
        3.1.3 水平分布特征
        3.1.4 表观特征
    3.2 红树林沉积物微塑料水平分布和特征
        3.2.1 丰度水平和组分特征
        3.2.2 分布特征与原因分析
        3.2.3 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对比
    3.3 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水平分布和特征
        3.3.1 丰度水平和组分特征
        3.3.2 分布特征与原因分析
        3.3.3 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沉积柱微塑料垂向分布与年代学分析
    4.1 垂向分布
        4.1.1 垂向丰度水平
        4.1.2 组分和形态特征
    4.2 微塑料在沉积柱中的污染记录
        4.2.1 放射性同位素的垂直分布
        4.2.2 沉积柱的沉积速率及年代学研究
    4.3 微塑料的垂向迁移
        4.3.1 垂向迁移观点的提出
        4.3.2 微塑料垂向迁移观点的论证
        4.3.3 微塑料向下迁移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塑料污染源-汇机理解析
    5.1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微塑料污染来源解析
        5.1.1 微塑料溯源方式
        5.1.2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沉积物微塑料来源分析
    5.2 微塑料的渔业来源及其影响
        5.2.1 渔业强度与微塑料污染相关性分析
        5.2.2 污染削减关键控制因素识别
    5.3 红树林和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来源分析
        5.3.1 红树林沉积物微塑料来源
        5.3.2 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来源
    5.4 北部湾微塑料的“汇”
        5.4.1 “汇”的分析判断方法
        5.4.2 表层沉积物
        5.4.3 红树林沉积物
        5.4.4 珊瑚礁沉积物
        5.4.5 深层沉积物
        5.4.6 “汇”的生态风险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6.1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6.1.1 看待塑料污染客观性不足
        6.1.2 塑料管控对策科学论证不足
        6.1.3 海洋保护法规执行力不强
        6.1.4 海岸带开发合理度不高
    6.2 塑料防治政策应遵循科学原则
        6.2.1 生命周期评价原则
        6.2.2 源头减废原则
        6.2.3 产业布局服从环境容量原则
    6.3 北部湾染塑料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6.3.1 科学布局海洋产业和开发区域
        6.3.2 削减渔业来源的塑料污染
        6.3.3 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6.4 区域环境共治和协同发展建议
        6.4.1 区域协同的必要性和机遇期
        6.4.2 发展现代海洋养殖业
        6.4.3 珊瑚礁和海岛保护开发
    6.5 效果预期(愿景)
第七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2)AlCl3-NaCl熔盐催化裂解包装用废聚烯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塑料材料简介
        1.2.1 塑料的合成与发展
        1.2.2 塑料的分类及组成
        1.2.3 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2.4 废塑料造成的污染
    1.3 包装用聚合物及其废弃物简介
        1.3.1 聚合物在包装中的应用
        1.3.2 常用的聚烯烃类塑料包装材料
        1.3.3 包装废聚合物及其特点
    1.4 废塑料的处理方法及回收再利用技术
        1.4.1 露天堆积与填埋
        1.4.2 焚烧回收热量
        1.4.3 生物降解
        1.4.4 熔融再生
        1.4.5 化学法回收再利用
    1.5 废塑料的催化裂解技术
        1.5.1 常用的催化剂
        1.5.2 常用的裂解装置
        1.5.3 催化裂解机理
        1.5.4 结焦现象及结焦产物的性能
        1.5.5 废塑料催化裂解存在的问题
    1.6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1.7.1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7.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化学试剂及实验设备
    2.2废聚烯烃的裂解实验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1 原材料和催化剂的表征
        2.3.2 催化活性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2.3.3 液体产物的表征
        2.3.4 结焦产物的表征
3 催化剂配方及原材料的预处理和理化性质
    3.1 常见的路易斯酸盐
    3.2 AlCl_3 的分子结构及AlCl_3-NaCl熔盐的形成过程
    3.3 实验用废聚烯烃的预处理工艺
        3.3.1 废聚苯乙烯的预处理工艺
        3.3.2 废聚丙烯的预处理工艺
        3.3.3 废聚乙烯的预处理工艺
    3.4 实验用废聚烯烃的表征和结构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废聚苯乙烯的催化裂解
    4.1 AlCl_3-NaCl熔盐对废聚苯乙烯的催化活性
    4.2 废聚苯乙烯裂解反应的活化能
    4.3 裂解条件对不同裂解产物比例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4.4 液体裂解产物的成分分析
    4.5 结焦产物及其碳化物的成分
    4.6 结焦产物碳化后的微观形貌
    4.7 本章小结
5 废聚丙烯的催化裂解
    5.1 AlCl_3-NaCl熔盐对废聚丙烯的催化活性
    5.2 废聚丙烯裂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5.3 裂解条件对不同裂解产物比例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5.4 液体裂解产物的成分分析
    5.5 结焦产物及其碳化物的成分
    5.6 结焦产物碳化后的微观形貌
    5.7 本章小结
6 废聚乙烯的催化裂解
    6.1 AlCl_3-NaCl熔盐对废聚乙烯催化裂解反应的催化活性
    6.2 废聚乙烯裂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6.3 裂解条件对不同裂解产物比例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6.4 液体裂解产物的成分分析
    6.5 结焦产物及其碳化物的成分
    6.6 碳化后的结焦产物的微观形貌
    6.7 本章小结
7 聚烯烃的裂解机理分析
    7.1 聚烯烃液体裂解产物的分子结构
    7.2 聚烯烃的热裂解机理
    7.3 聚烯烃的催化裂解机理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等

(3)工程塑料在水下设备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选材原则及方法
    2.1选材原则
    1.2 选材方法
2 常用结构件选材简介
3 应用举例
4 结束语

(5)聚合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阻燃剂简介
    2.阻燃技术的发展简史
    3.材料阻燃的必要性和相应对策
        3.1 严竣的消防安全形式
        3.2 室内公共场所常见可燃物及其燃烧产物的危害
        3.3 相应对策
        3.3.1 完善阻燃技术及制品的法规体系
        3.3.2 积极推行阻燃制品的标识明示管理制度
        3.3.3 提高阻燃剂及其制品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水平
    4.阻燃剂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5.阻燃剂分类
        5.1 分类
        5.2 基本要求
    6.课题研究背景
    7.文献综述
        7.1 RDP
        7.2 系列产品
    8.磷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介
    9.课题的实施方案
第二章 实验部分
    1.原料与仪器
    2.实验步骤
    3.讨论
        3.1 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3.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4.结果
        4.1 产品的IR图谱
        4.2 产品的TGA分析
        4.3 产品的HPLC
    5.性能指标测试
        5.1 测试方法
        5.2 测试结果
    6.结论
    7.放大性实验
第三章 阻燃剂RDP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1.高聚物的燃烧与阻燃
    2.高分子材料阻燃的一般机理
    3.有机磷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4.阻燃聚丙烯PP
    5.阻燃高密度聚乙烯HDPE
    6.阻燃改性聚苯醚PPO
    7.阻燃ABS及HIPS
第四章 间苯二酚磷酸醋齐聚物(RDP)系列产品的合成研究
    一 对苯二酚磷酸酯齐聚物
        1.实验部分
        1.1 药品与仪器
        1.2 对苯二酚磷酸酯齐聚物的合成
        2.最佳工艺条件选择
        3.产品测试
        4.结论
    二 双酚S磷酸酯齐聚物
        1.实验部分
        1.1 药品与仪器
        1.2 双酚S磷酸酯齐聚物的合成
        2.最佳工艺条件选择
        3.产品测试
        4.结论
第五章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论文发表情况
第七章 致谢

(6)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管材挤出成型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玻纤及GFRTP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玻璃纤维的发展和应用
        1.2.2 GFRTP及其性能的研究概况
    1.3 塑料管材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塑料管材成型工艺简介
    1.5 本文主要工作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及其性能
    2.1 概述
    2.2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GFRTP)
        2.2.1 塑料及纤维的种类
        2.2.2 玻璃纤维的物理性能
        2.2.3 GFRTP的优点
        2.2.4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增强机理
        2.2.5 GFRTP得主要性能
        2.2.6 玻璃纤维对GFRTP性能的影响
        2.2.7 改进GFRTP力学性能的途径
    2.3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得主要用途和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管材挤出口模的设计及流动分析
    3.1 挤出成型的概述
    3.2 新型机头的特征及工作原理
        3.2.1 机头的特征
        3.2.2 机头的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
    3.3 纤塑熔体螺旋流动理论分析
        3.3.1 数学模型
        3.3.2 无量纲量引入的数值求解
    3.4 结果分析
        3.4.1 芯棒转速与管周向强度的关系
        3.4.2 断面上玻纤取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头内混合熔体的流动数值模拟
    4.1 基本假设与控制方程
    4.2 纤塑熔体的流动计算方法
        4.2.1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计算
        4.2.2 粘性不可压流体运动有限元法算法简介
        4.2.3 计算步骤
    4.3 新型挤出机头型腔内混合熔体流动计算模型
        4.3.1 几何模型
        4.3.2 单元划分
        4.3.3 边界条件及工况
    4.4 计算结果及后置处理
    4.5 计算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塑料管材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1.1.1 塑料管材的特点
        1.1.2 塑料管材的研究进展
    1.2 提高塑料管材力学性能的研究方向
    1.3 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工程应用
    2.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2.2 热塑性增强塑料的性能特点
        2.2.1 比强度高
        2.2.2 良好的热性能
        2.2.3 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2.2.4 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2.2.5 良好的耐老化特性
        2.2.6 优良的加工性能
    2.3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增强方式与工艺
        2.3.1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增强方式
        2.3.2 玻璃纤维长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3.3 玻璃纤维长度的表征
        2.3.4 加工与成型过程中玻璃纤维的断裂
    2.4 长玻璃纤维的在线复配技术
        2.4.1 玻璃纤维在线复配的概念
        2.4.2 长玻璃纤维在线复配的优点
        2.4.3 D-LFT的应用
        2.4.4 D-LFT的注塑成型
        2.4.5 长玻璃纤维的在线复配挤出成型
第三章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破坏机理
    3.1 纤维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概述
    3.2 弹性模量
        3.2.1 单向长纤维
        3.2.2 单向短纤维
        3.2.3 拉力与纤维取向成角度
        3.2.4 二维和三维的随机取向纤维
        3.2.5 粘流态纤维增强塑料的粘度和纤维取向
    3.3 纤维增强塑料强度
        3.3.1 单向纤维
        3.3.2 层合板
    3.4 界面脱粘的微观力学
    3.5 冲击破坏
    3.6 剪切破坏
第四章 管材的成型与强度特征
    4.1 管材的成型过程
    4.2 管材挤出机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4.2.1 管材挤出机头的作用和特征
        4.2.2 直通式挤管机头
        4.2.3 直角式挤管机头
        4.2.4 旁侧式挤管机头
        4.2.5 筛孔式挤管机头
    4.3 塑料成型中分子定向作用的力学特征
    4.4 承受内压管材的应力分析
第五章 长波纤维在线螺旋管材挤出机头
    5.1 问题的提出
    5.2 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圆形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5.3 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第六章 熔体在机头内的流动分析
    6.1 挤出机头内熔体流动基本形式
        6.1.1 常规机头熔体的流动
        6.1.2 芯棒旋转时熔体的流动
    6.2 纤塑熔体螺旋流动近似分析
    6.3 纤塑熔体螺旋流动理论分析
        6.2.1 数学模型
        6.3.2 无量纲量引入
        6.3.3 无量纲参数的数值解
第七章 混合熔体机头内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7.1 基本假设与方程
    7.2 玻纤塑料混合熔体流动计算方法
        7.2.1 粘性不可压流体运动有限元法算法简介
        7.2.2 计算步骤
        7.2.3 算法的实验验证
    7.3 新型管材挤出机头型腔内混合熔体流动计算模型
        7.3.1 几何模型
        7.3.2 单元划分
        7.3.3 边界条件及工况
    7.4 计算结果
        7.4.1 螺旋叶面分流支架型管材挤出机头
        7.4.2 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7.5 计算结果分析
        7.5.1 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圆形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7.5.2 芯棒旋转式长玻纤维在线复配塑料管材挤出机头
第八章 长玻纤维在线成型的工艺问题
    8.1 玻璃纤维
    8.2 玻纤表面偶联剂处理
        8.2.1 玻璃纤维的界面
        8.2.2 偶联剂对界面作用的机理
        8.2.3 偶联剂的处理方法
    8.3 预浸料技术
        8.3.1 热塑性增强塑料粒料的制造
        8.3.2 溶液浸渍技术
        8.3.3 熔体涂覆技术
        8.3.4 悬浮浸渍技术
        8.3.5 粉末浸渍技术
        8.3.6 共织纤维
    8.4 管材挤出的长波纤维在线复配技术
        8.4.1 玻璃纤维的偶联剂处理
        8.4.2 螺旋叶面分流支架型机头内熔体与玻纤的混合
        8.4.3 芯棒旋转式机头内塑纤混合熔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工作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高聚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高聚物的力学性能
    2.1 线形非晶态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2.2 部分结晶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2.3 高聚物的高弹性
    2.4 高聚物的粘弹性
        2.4.1 蠕变
        2.4.2 应力松弛
        2.4.3 动态力学性能
    2.5 高聚物粘弹性的力学模型
        2.5.1 Maxwell模型
        2.5.2 Voigt模型
        2.5.3 Kelvin标准线形固体模型(三参量模型)
        2.5.4 Burgers模型(四参量模型)
        2.5.5 多元件模型
        2.5.6 线性粘弹性材料微分型本构关系的一般表达式
    2.6 时温等效原理
    2.7 Boltzman叠加原理
    2.8 小结
3 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及结构材料选用
    3.1 常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
        3.1.1 聚甲醛
        3.1.2 聚碳酸酯
        3.1.3 聚酰胺
        3.1.4 聚苯醚
        3.1.5 热塑聚酯
    3.2 结构工程塑料选材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3.2.1 选材的依据和一般方法
        3.2.2 工程塑料构件的选材途径
    3.3 小结
4 工程塑料受力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4.1 工程塑料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公式
    4.2 静载荷下工程塑料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4.2.1 短时静载下工程塑料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4.2.2 长期静载下工程塑料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4.3 交变载荷下工程塑料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4.3.1 疲劳强度
        4.3.2 疲劳机理
        4.3.3 塑料疲劳性能试验
        4.3.4 疲劳强度计算
    4.4 交变载荷下工程塑料构件的热平衡计算方法
        4.4.1 防止热软化的方法
        4.4.2 工程塑料构件的热平衡计算
    4.5 冲击载荷、脉冲载荷条件下塑料构件的Qo设计计算
    4.6 小结
5 高性能工程塑料在枪械上的应用
    5.1 枪械工程塑料构件选材
        5.1.1 枪械应用工程塑料的目的
        5.1.2 国内外典型枪械应用工程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概况
    5.2 国产制式枪械工程塑料受力构件的应用研究
        5.2.1 工程塑料击锤的结构设计与制造
        5.2.2 击锤击发能量分析
        5.2.3 受冲击载荷工程塑料击锤应力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
        5.2.4 塑料击锤实弹射击试验及结果分析
    5.3 小结
6 特种防护橡胶内衬的加工技术
    6.1 特种防护橡胶内衬材料的特性分析
    6.2 特种防护橡胶内衬的加工机理
    6.3 橡胶内衬孔加工系列刀具的研制
        6.3.1 橡胶群钻
        6.3.2 硬质合金中心钻
        6.3.3 台阶孔加工组合刀具
        6.3.4 其它刀具和测试仪器
    6.4 提高橡胶内衬孔加工表面质量的技术措施
        6.4.1 优化加工工艺参数
        6.4.2 冷却方式的选择
        6.4.3 防止台阶孔边缘帆布拉毛的工艺措施
        6.4.4 橡胶内衬表面帆布对加工的影响
    6.5 橡胶内衬高速铣削加工
    6.6 小结
7 高强有机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
    7.1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
    7.2 高强有机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机理
    7.3 凯芙拉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孔加工技术
        7.3.1 钻孔工艺装置
        7.3.2 钻头结构及几何参数
        7.3.3 钻孔工艺参数
        7.3.4 试验及结果分析
        7.3.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孔口倒角及台阶孔加工技术
    7.4 凯芙拉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异型孔加工技术
        7.4.1 异型孔加工工艺装置
        7.4.2 刀具及结构参数
        7.4.3 铣削方式和加工工艺过程
        7.4.4 设备及加工工艺参数
    7.5 超高模聚乙烯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开槽技术
        7.5.1 开槽工艺装置
        7.5.2 刀具及几何参数
        7.5.3 开槽工艺参数
        7.5.4 试验及结果分析
    7.6 凯芙拉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修边技术
        7.6.1 边缘倒角加工工艺装置
        7.6.2 刀具及几何参数
        7.6.3 铣削方式和加工工艺过程
        7.6.4 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参数
        7.6.5 用正反螺旋刃铣刀修边
    7.7 小结
8 凯芙拉复合材料和橡胶内衬的切割技术
    8.1 机械切割
        8.1.1 切割方式的选择
        8.1.2 切割工具和工艺参数
        8.1.3 提高切割质量的工艺措施
    8.2 高压(磨料)水射流切割加工
    8.3 激光切割
    8.4 小结
9 全文总结
致谢
博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专利
参考文献

四、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D]. 薛保铭. 广西大学, 2021(01)
  • [2]AlCl3-NaCl熔盐催化裂解包装用废聚烯烃的研究[D]. 宿健. 西安理工大学, 2019
  • [3]工程塑料在水下设备中的运用[J]. 孙海威. 机械管理开发, 2013(02)
  • [4]可开发的烧碱下游产品(续完)[J]. 郑维莉,梁艳,秦立红. 氯碱工业, 2006(07)
  • [5]聚合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袁相爱.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6]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管材挤出成型模拟[D]. 杨云珍. 郑州大学, 2004(04)
  • [7]长玻纤维螺旋在线复配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过程研究[D]. 孙利民. 郑州大学, 2004(04)
  • [8]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J]. 刘岭梅. 化工文摘, 2002(01)
  • [9]高聚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D]. 袁军堂. 南京理工大学, 2002(02)
  • [10]对我国氯碱行业今后发展的几点看法[J]. 王文武. 氯碱工业, 1998(12)

标签:;  ;  ;  ;  ;  

氯化聚醚工程塑料值得大力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