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

吸入性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

李丽(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麻醉科161005)

【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179-02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经肺泡进入循环,再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抑制,产生意识消失而不至于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其麻醉深浅与药物在脑组织的分布有关,当药物从体内排出或在体内代谢后,病人逐渐恢复清醒,不留下后遗症。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因此吸入麻醉容易控制,所以安全、有效,是现代麻醉常用方法之一。

1吸入麻醉方法

1.1开放点滴法

开放点滴法是用金属网麻醉面罩,上覆盖4~8层纱布,放在病人口鼻上,以往应用乙醚点滴,现有时应用恩氟烷进行点滴诱导。本装置方便简单,呼吸阻力及机械死腔均小,适合于小儿。但麻醉加深较难,深浅难以控制,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严重污染手术室,有发生严重燃烧爆炸的危险,此法不能行辅助和控制呼吸,现应用很少。

1.2支气管镜侧管吹入法

本吹入法应用于咽、喉、声门手术和2岁以下小儿麻醉维持,本法器械简单,易操作,死腔和阻力均小,不足的是麻醉不易加深,空气污染严重,不能进行辅助呼吸,但应用高频通气防止低氧血症。

2吸入麻醉药

2.1异氟醚

化学性质稳定,遇光不分解,药本身有刺激味,可影响诱导顺利进行。

2.1.1药物特征

(1)优点:①不燃烧不爆炸,化学性质最稳定。②麻醉诱导迅速,MAC为1.2%,诱导浓度为1.5%~3.5%,维持浓度为0.7%~2.1%,镇痛作用中等程度。③苏醒快,恢复亦快。血/气系数1.48。④对循环影响小,对血压影响主要是扩张外周血管,能降低心肌氧耗及冠状动脉阻力,并不改变冠脉血流量,对心功能抑制小于安氟醚和氟烷,它使心律增快,但心律平衡,术中合用肾上腺素不引起严重心律失常。⑤有良好肌肉松弛作用,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剂作用,麻醉中可免用肌松剂,适用重症肌无力病人麻醉。⑥无中枢性兴奋性,无抽搐和惊厥。对颅内压升高少,适用颅脑手术病例。⑦对肝、肾功能无毒性或毒性甚小,适合肝、肾功能较差病例。⑧浅麻醉下对子宫收缩力无明显影响。

(2)缺点:①药液稍有刺激味,影响诱导,使病人出现屏气、躁动、咳嗽等。②对呼吸有较强抑制作用,增加肺阻力,使肺顺应性和功能余气量稍减。③深麻醉时,大于2MAC心输出量减少12%~25%,血压下降明显,应避免较深麻醉。④价格昂贵。

2.1.2适应证:临床上适应证同安氟醚,且优于安氟醚,对老人、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病人、冠心病病人影响较小。它不引起抽搐适用于癫痫病人;对颅内压影响不大,适用于颅高压病人;有较强肌松作用,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病人。

2.1.3禁忌证:①深麻醉不适用于心脏瓣膜狭窄病变病人,因其扩张周围血管。②深麻醉不适合产科手术,因影响子宫收缩,使产后出血增加。

2.1.4麻醉方法:

(1)诱导:异丙酚2~2.5mg/kg或多美康1~2mg/kg,芬太尼4~5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静注后控制呼吸,肌松后插管;或氧化亚氮50%、氧50%加异氟醚吸入,先开至0.5%,30s后到1%,浓度升至2%~3%,维持1~2min,病人意识消失,气管内插管。

(2)麻醉维持:①为了维持1.3MAC,氧化亚氮和氧(30%:70%)吸入,异氟醚的浓度为1.3%~1.4%。②单纯吸入异氟醚,浓度为2.0%(0.7%~2.1%)。③与静脉麻醉合用,如1%普鲁卡因+0.08%~0.1%司可林复合液或异丙酚+芬太尼、多美康麻醉时,吸入0.6%~1%低浓度异氟醚是临床上常用方法之一。

2.1.5注意事项:①诱导时,异氟醚吸入浓度应逐步增加,不可迅速加大吸入浓度。②与氧化亚氮合并吸入时,可加速诱导,与芬太尼、硫贲妥钠等合用时,MAC值可降低。③和肌松剂同时使用时异氟烷用量可适量减少。

2.2七氟醚

2.2.1药物特点

(1)优点:①药物无气道刺激性,不增加呼吸道分泌物。②诱导和苏醒都快。③对循环系统抑制较轻,不增加心肌应激性,可以和肾上腺素合用,不引起心律失常。④可在普通的蒸发装置中使用。

(2)缺点:①和碱石灰作用不够稳定。②吸入体内后在体内分解和稳定性较差。③与氧化亚氮合用时镇痛效果不如异氟醚。④对肝脏组织有一定毒性作用,造成一定损害。

2.2.2适应证:①头颅、胸、腰各大中小手术。②全麻下甲状腺切除术,骨科的腰椎及关节手术。

2.2.3禁忌证:无特定禁忌证,肝功能严重损害者不用为好。

2.2.4麻醉方法:应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维持期吸入1.5%七氟醚、氧化亚氮和氧(30%:70%)。也可在开始时注入1.3mL,1min注入0.3mL,以后每5min注入3次,每次0.3mL,即可维持手术所要求麻醉深度。

2.2.5注意事项:七氟醚在国内目前处于临床试用阶段,还没普及临床使用,世界上只有日本学者提供了支持七氟醚临床使用的证据。欧美学者多数认为,七氟醚除在麻醉诱导和苏醒方面比异氟醚较快外,其他方面不会比异氟醚更优越。所以七氟醚在临床广泛使用前景目前仍不乐观。

参考文献

[1]张微.3种镇痛药物对异氟烷MACBAR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年07期.

[2]赵高峰,秦凯,李向宇,招伟贤.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七氟醚MAC_(BAR)影响[J].山东医药,2009年36期.

[3]龙健晶,张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时不同靶浓度对七氟醚MAC_(BAR)的影响[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年01期.

标签:;  ;  ;  

吸入性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