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欧洲中世纪大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
欧洲中世纪大学论文文献综述
毛钧瑶[1](2019)在《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源头,其课程设置不仅对当时大学的教学和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为现代大学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借鉴。文章详实地介绍了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结构、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特征以及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对现代大学建设的影响与启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国淼[2](2019)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中的城市化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起源,酝酿于11世纪,产生于12世纪,在13世纪达到了顶峰。据文献记载,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它是在原有的教育组织上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公元1087年在意大利建创的波利亚大学,随后欧洲建立了诸多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意大利的阿雷佐大学、帕多瓦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等,直到14世纪欧洲已有65所大学。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等等,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分析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力求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关系的复杂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在查找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着作分析中世纪大学和城市的关系。国外关于中世纪大学的着作有赫斯廷·拉什达尔的《欧洲中世纪大学》,之后法国学者雅克·韦尔热的《中世纪大学》,是研究中世纪大学方面的权威着作,对大学内部组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瓦尔特·吕埃格总主编的《欧洲大学史》在该方面也是一部经典着作。国内较早的着作是翻译美国教育史学家格莱夫斯的《中纪教育史》和1962年曹复撰写的《外国教育史》。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城市经济上,城市经济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分子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下日益增多,吸引了更多的学者来大学学习,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造成各行各业对专业人员需求增多,大学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中世纪大学也反作用于城市经济,中世纪大学为城市和教会提供大量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上发挥他们的才能。城市政治上,城市自治是大学发展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城市自治加速了大学自治的发展,大学自治组织开始出现。大学司法自治权也是城市自治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之一。同时大学在欧洲的影响力十分重要,一方面是作为舆论机构存在的,协调各方关系,另一方面打破了教会势力的壁垒,推动了学术自由。城市社会上,城市满足了大学的安全需求和生活需求。中世纪,人们的安全意识越发增强,开始逐渐加强城市防御措施,为大学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日益丰富的城市生活为大学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大学不断进步的同时,它的社会属性对城市也产生了影响,为社会创造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提高社会贡献率。城市文化上,宽松自由的城市文化氛围有助于形成学术自由的大学传统。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为大学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大学逐渐拥有充分的教学与研究的自由权、罢课权与迁徙权,开始逐渐在欧洲具有话语权。同时大学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它改变了城市文化氛围,加速了城市的发展。总之,中世纪大学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大学的发展不仅是大学自身内部的革新,也体现了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状况,其兴起发展都与中世纪城市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沈平,聂馥玲[3](2019)在《试论科学史在当代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古代书院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识教育历史悠久,中国古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就其本质来讲就是一种通识教育,或者说是早期通识教育的一种形态。中国古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教育发展的产物,被誉为:"东西方文化教育发展历史中两颗璀璨的明星"~([1])。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教育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及其教学模式特点,结合当前国内外科学史教育的发展现状,论证了科学史在通识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教育价值。(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强[4](2018)在《大学历史专业欧洲中世纪史教学问题探讨——评《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中世纪史》是了解欧洲文明变迁史的重要典籍,它准确而客观、清晰而全面地将欧洲中世纪的伟大光辉文明展现在世人眼前。该书将中世纪划分为早期(500—1000)、中期(1000—1300)、晚期(1300—1500)叁个时期,并分别将各时期的宗教、政治、文化、战争等变迁一一详尽罗列,作者将文化历史变迁与宗教势力之间的纠葛按照(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郭明玉,宋丹[5](2018)在《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和组织形式,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宋代书院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大致在同一历史时期,近代意义的大学在中世纪的欧洲应运而生,为现代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对宋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比较,探索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性之所在。(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谢一丹[6](2018)在《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源于12世纪的中世纪大学是欧洲文化发展的结晶,中世纪大学拥有着许多独特的发展特征,对近现代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值得研究与借鉴。通过对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在继承优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与发展时代创新相结合,以期促进我国大学的"双一流"建设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高教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02期)
黄靖[7](2018)在《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执教资格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最早的教师执教资格制度可追溯至欧洲中世纪时期,它是欧洲中世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诞生初始,教师执教资格制度属于主教区主教座堂主事管辖,在学者行会形成与抗争下,最后成为大学组织建制中的一部分。该制度在中世纪中期至晚期这数百年的时间里,因欧洲社会各方势力的争执而不断演进,在演进中授予主体发生了转变,授予标准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朝着专业化、体系化发展。本文基于执教资格授予标准的视角研究中世纪大学教师执教资格制度,将该制度的演进历程划分为叁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不同授予主体下的执教资格授予标准。第一个阶段是主事执掌教师执教资格制度时期。这一时期缺乏专业的客观的执教资格审核标准,主事以主观标准评判执教资格申请者的资质。第二个阶段是学者行会争夺和维护教师执教资格授予权时期。在这一时期,执教资格授予主体发生了转变,学者行会掌握了执教资格授予实权。在学者行会的主管下,执教资格授予标准开始朝专业化发展。教皇及其特使在此期间也有颁布谕令规定执教资格授予标准。第叁个阶段是中世纪晚期学位等级制度形成时期。学位等级制度下的执教资格授予标准形成体系,使大学在培养与选拔教师时具备规范化。认真审视中世纪大学教师执教资格制度,我们会发现,该制度对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和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大学培养与选拔大学教师以及大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郭柃妤[8](2018)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研究(15-16世纪)》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源头,是欧洲中世纪留给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现代大学中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理念、学科分化、学院管理以及分专业培养等组织和管理制度都可追溯到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学院管理制度,经历了 12世纪末至13世纪末的萌芽期和14世纪的确立期,到15-16世纪已经基本完善。本文通过对15-16世纪欧洲各个地区中世纪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的研究,探讨其管理内容、分析其管理特色及影响,以期对现代大学的学院管理以启示和借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5-16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学院管理体制: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及各中世纪大学学院管理的文献进行综述,此外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阐述了中世纪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包括学院管理体制的萌芽、确立和发展,从源头上掌握学院管理体制的历史演进。第二部分考察了 15-16世纪欧洲各地区中世纪大学的学院管理体制。根据学院制度的产生、学院管理制度在不同地区大学发展特色的不同,将这一时期中世纪大学分为叁类,进行论述。一是对15-16世纪法国巴黎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的研究。作为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母以及中世纪大学学院制的源头,在巴黎大学诞生了最早的学院并首先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学院管理制度,成为欧洲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的范本。二是对15-16世纪英国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的研究,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地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院管理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对后来大学和学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叁是对欧洲其他地区中世纪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探究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法国南部地区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的类型。第叁部分分析了 15-16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的特点、影响及其对我国高校学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浦东方[9](2018)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缘起与演进——以巴黎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位制度孕育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时至今日学位制度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制度。以欧洲中世纪大学中的代表巴黎大学为例,从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缘起、演进与影响叁个角度出发,探讨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过程,从更深次的角度了解与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8年13期)
陈红[10](2018)在《论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经济来源的演变及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是中世纪最独特的贡献,在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初,教师主要由教会组织中的僧侣和世俗人士构成。这些僧侣由于有教会提供的津贴以及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他们从事教学活动原则上是无偿的。那些具有世俗身份的教师,则主要靠学生的谢礼来维持生活,显然,教书已经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职业。随着大学和大学教师的日益增多,渐渐地教会、国王或者市政当局提供的薪俸或年金也成为大学教师重要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对于部分教师而言,还可以通过获得教会的特殊津贴、或者是政府的公共薪俸、向学生贷款、甚至还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上有需求的人提供一些服务而获得额外的报酬。(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欧洲中世纪大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起源,酝酿于11世纪,产生于12世纪,在13世纪达到了顶峰。据文献记载,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它是在原有的教育组织上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公元1087年在意大利建创的波利亚大学,随后欧洲建立了诸多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意大利的阿雷佐大学、帕多瓦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等,直到14世纪欧洲已有65所大学。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等等,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分析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力求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关系的复杂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在查找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着作分析中世纪大学和城市的关系。国外关于中世纪大学的着作有赫斯廷·拉什达尔的《欧洲中世纪大学》,之后法国学者雅克·韦尔热的《中世纪大学》,是研究中世纪大学方面的权威着作,对大学内部组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瓦尔特·吕埃格总主编的《欧洲大学史》在该方面也是一部经典着作。国内较早的着作是翻译美国教育史学家格莱夫斯的《中纪教育史》和1962年曹复撰写的《外国教育史》。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城市经济上,城市经济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分子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下日益增多,吸引了更多的学者来大学学习,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造成各行各业对专业人员需求增多,大学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中世纪大学也反作用于城市经济,中世纪大学为城市和教会提供大量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上发挥他们的才能。城市政治上,城市自治是大学发展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城市自治加速了大学自治的发展,大学自治组织开始出现。大学司法自治权也是城市自治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之一。同时大学在欧洲的影响力十分重要,一方面是作为舆论机构存在的,协调各方关系,另一方面打破了教会势力的壁垒,推动了学术自由。城市社会上,城市满足了大学的安全需求和生活需求。中世纪,人们的安全意识越发增强,开始逐渐加强城市防御措施,为大学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日益丰富的城市生活为大学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大学不断进步的同时,它的社会属性对城市也产生了影响,为社会创造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提高社会贡献率。城市文化上,宽松自由的城市文化氛围有助于形成学术自由的大学传统。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为大学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大学逐渐拥有充分的教学与研究的自由权、罢课权与迁徙权,开始逐渐在欧洲具有话语权。同时大学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它改变了城市文化氛围,加速了城市的发展。总之,中世纪大学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大学的发展不仅是大学自身内部的革新,也体现了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状况,其兴起发展都与中世纪城市有着密切联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欧洲中世纪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1].毛钧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J].黑龙江科学.2019
[2].孙国淼.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中的城市化背景[D].河南大学.2019
[3].沈平,聂馥玲.试论科学史在当代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古代书院为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张强.大学历史专业欧洲中世纪史教学问题探讨——评《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J].中国高校科技.2018
[5].郭明玉,宋丹.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
[6].谢一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8
[7].黄靖.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执教资格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8].郭柃妤.欧洲中世纪大学学院管理体制研究(15-16世纪)[D].湖南师范大学.2018
[9].浦东方.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缘起与演进——以巴黎大学为例[J].学园.2018
[10].陈红.论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经济来源的演变及构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