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絮团论文_赵金箫,杨国录

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絮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泥沙,团粒,颗粒,判据,黏性,絮凝,流化床。

颗粒絮团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箫,杨国录[1](2017)在《细颗粒泥沙絮团粒径计算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絮团在沉降过程中所受不同性质的力与絮团形状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套新的絮团粒径定义方法.以两种不同性质的泥沙为对象,使用新定义与传统的等效圆定义分别计算了泥沙絮团二维图像的粒径,并对比了两种结果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定义相比,新定义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测沉速的分布规律,计算精度也有较大幅度提升;当计算形状不规则絮团的沉速时,提升幅度要明显大于平均提升幅度;与传统定义相同,当使用新定义计算絮团沉速时,小颗粒絮团的计算结果要优于大颗粒絮团.(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7期)

张金凤,张庆河[2](2012)在《絮团与颗粒不等速沉降碰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絮团和单个颗粒的碰撞、粘结规律对于深入理解粘性泥沙不等速沉降引起的絮凝具有重要意义。在暂不考虑絮团与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下,用不同密度球形颗粒近似描述絮团,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不同密度絮团和单个颗粒静水沉降过程,分析了絮团和颗粒相对运动轨迹和碰撞效率。模拟结果表明,絮团和单个颗粒不等速沉降碰撞过程中,当较大粒径的絮团沉降速度快但密度较小时,单个颗粒相对于絮团运动可能形成封闭轨迹,絮团和颗粒间粘结概率几乎为零,絮团很难通过捕捉单个颗粒而形成更大絮团。(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朱中凡,杨铁笙,赵明,梁朝皇[3](2009)在《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团发育与絮网发育临界判据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颗粒沉降、絮团发育沉降、絮网压缩沉降是粘性细颗粒泥沙悬浮体系絮凝发育的叁种不同相态,其中关于从絮团发育沉降转变到絮网压缩沉降这一临界状态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从特征絮团的角度出发,考虑形成絮网的临界状态分别得出了静水、动水不同条件下区分絮团发育与絮网发育的临界判据,其分析结果与试验观察定性的一致。(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戴天红,钱壬章,李宏顺[4](1997)在《循环流化床的传热机理——颗粒絮团更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循环流化床的传热机理——颗粒絮团更新模型。对不同来源模型中的壁面被颗粒絮团覆盖的面积分率、颗粒絮团在壁面的滞留时间以及颗粒絮团与壁面间的气膜厚度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和设定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各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1997年03期)

颗粒絮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絮团和单个颗粒的碰撞、粘结规律对于深入理解粘性泥沙不等速沉降引起的絮凝具有重要意义。在暂不考虑絮团与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下,用不同密度球形颗粒近似描述絮团,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不同密度絮团和单个颗粒静水沉降过程,分析了絮团和颗粒相对运动轨迹和碰撞效率。模拟结果表明,絮团和单个颗粒不等速沉降碰撞过程中,当较大粒径的絮团沉降速度快但密度较小时,单个颗粒相对于絮团运动可能形成封闭轨迹,絮团和颗粒间粘结概率几乎为零,絮团很难通过捕捉单个颗粒而形成更大絮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絮团论文参考文献

[1].赵金箫,杨国录.细颗粒泥沙絮团粒径计算新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张金凤,张庆河.絮团与颗粒不等速沉降碰撞研究[J].泥沙研究.2012

[3].朱中凡,杨铁笙,赵明,梁朝皇.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团发育与絮网发育临界判据的初步研究[J].泥沙研究.2009

[4].戴天红,钱壬章,李宏顺.循环流化床的传热机理——颗粒絮团更新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7

论文知识图

聚苯乙烯颗粒絮团图像3-3灰度阈值计算常数A:对颗粒团絮识...3-5快速流化床上升管壁的典型颗粒团絮...3-4最大可忽略团絮像素间隔C对颗粒团...5-21(a)平均颗粒团絮浓度的径向...1-10(a)中科院李静海课题组的相...

标签:;  ;  ;  ;  ;  ;  ;  

颗粒絮团论文_赵金箫,杨国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