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极限电流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流,密度,极限,电渗析,硼酸,杀虫剂,无机。
极限电流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罗志平,华周发,潘牧[1](2009)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限电流密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子运动理论出发,考虑扩散层对传质影响,按照扩散规律,建立一定的模型,对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阴极和阳极极限电流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具体计算。结果表明:极限电流都随扩散层厚度的增加而显着下降。在温度为60℃、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的标准状态下,扩散层厚度为零时,氢气和氧气的极限电流密度最大分别为2.18×105A/cm2与5.45×104A/cm2;当扩散层厚度为0.2mm时,极限电流密度分别降至1.5×103A/cm2和2.2×102A/cm2。(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09年05期)
张晓燕,吕文华,丛威[2](2006)在《离子交换膜-硫酸铵溶液体系的极限电流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六室膜组合的膜堆研究离子交换膜-硫酸铵溶液体系的电流-电压曲线,考察了离子交换膜(JCM-15和JAM-15)-硫酸铵溶液体系中硫酸铵浓度、流速和温度对极限电流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膜-硫酸铵溶液体系的电流-电压曲线明显有3个区域:欧姆区域、平缓增加区域和过极限电流区域.增加硫酸铵浓度、流速和操作温度均能提高单极膜的极限电流密度.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阴膜(JAM-15)的极限电流密度明显高于阳膜(JCM-15).离子交换膜-硫酸铵溶液体系的极限电流密度与流速和硫酸铵浓度的关系符合Wilson修正式,对本工作所采用的膜,ilim=17.647C0.4570V0.5725(JAM-15),ilim=13.003C0.2918V0.3697(JCM-15).(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赵瑞华,凌开成[3](2002)在《影响电渗析器极限电流密度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电渗析法对模拟的L -谷氨酸废水进行了分离处理 ,对分离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就几种因素对设备的极限电流密度影响做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广州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2年04期)
黄树坤[4](1985)在《镀镍溶液的缓冲剂与极限电流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镀镍液中的硼酸不仅缓冲溶液本体,更重要的是缓冲阴极膜中pH的变化,抑制阴极膜中pH的升高和伴随的不溶性或胶态镍的碱式化合物的形成。这些碱性膜层将导致镀层烧焦与激烈析氢。开始产生这种不良镀层的电流密度称为极限电流密度,i_L。(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1985年04期)
杨人隽[5](1985)在《电渗析器极限电流密度的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目前计算极限电流密度的公式及存在的问题电渗析器极限电流密度的计算是建立在淡水室与阳膜间的离子迁移和扩散的平衡关系(如下式)的基础上。(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1985年04期)
N,M,Rice,G,E[6](1983)在《铜电解精炼中局部操作电流密度与极限电流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60℃,用银共沉积法研究了平行极板电解精炼槽中流体动力学条件对局部操作电流密度与极限电流密度之比的影响。测量了流动方式对银的传质系数的影响,它是平均操作电流密度与极限电流密度之比的函数。当这个参数大于0.6时,铜的极限电流密度增加,原因是局部操作电流密度与极限电流密度之比趋近于1时,有氢气释出。本文讨论了这个参数与电解槽设计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1983年03期)
[7](1981)在《五、极限电流密度和除盐公式的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电渗析除盐工程设计时,无论是选用制造厂生产的电渗析器,还是自行设计电渗析器,都需要进行工艺参数的计算。对于电渗析器的制造和运行来说,工艺参数的计算也是不可缺少的。由于电渗析的机理尚在深入探索中,目前国际上尚无完整的设计计算方法可供普遍采用。1972年根据国外资料,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一套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适(本文来源于《冶金建筑》期刊1981年S1期)
A,H,DUROSE,夏振华[8](1979)在《镀镍溶液的缓冲剂和极限电流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硼酸供应不足时,作者对镀镍溶液中能否采用其它适合的缓冲剂进行了研究。这里发表的结果表明缓冲剂控制阴极薄膜的PH要比缓冲整个镀液更为重要。本文也讨论到缓冲剂对镀液极限电流密度的影响,以及低PK的缓冲剂对填平型光亮剂的危害性。在低温和鼓动不良时,某些第Ⅰ类添加剂会明显的减少极限电流密度。初步的资料表明正常浓度的硼酸在瓦特镀液中的行为,显示出比它的电离常数所应有的酸度要强。(本文来源于《防腐包装》期刊1979年03期)
A,H,DUROSE,夏振华[9](1979)在《镀镍溶液的缓冲剂和极限电流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硼酸供应不足时,作者对镀镍溶液中能否采用其它适合的缓冲剂进行了研究.这里发表的结果表明缓冲剂控制阴极薄膜的PH要比缓冲整个镀液更为重要.本文也讨论到缓冲剂对镀液极限电流密度的影响,以及低PK的缓冲剂对填平型光亮剂的危害性.在低温和鼓动不良时,某些第Ⅰ类添加剂会明显的减少极限电流密度.初步的资料表明正常浓度的硼酸在瓦特镀液中的行为,显示出比它的电离常数所应有的酸度要强.(本文来源于《防腐包装》期刊1979年03期)
极限电流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六室膜组合的膜堆研究离子交换膜-硫酸铵溶液体系的电流-电压曲线,考察了离子交换膜(JCM-15和JAM-15)-硫酸铵溶液体系中硫酸铵浓度、流速和温度对极限电流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膜-硫酸铵溶液体系的电流-电压曲线明显有3个区域:欧姆区域、平缓增加区域和过极限电流区域.增加硫酸铵浓度、流速和操作温度均能提高单极膜的极限电流密度.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阴膜(JAM-15)的极限电流密度明显高于阳膜(JCM-15).离子交换膜-硫酸铵溶液体系的极限电流密度与流速和硫酸铵浓度的关系符合Wilson修正式,对本工作所采用的膜,ilim=17.647C0.4570V0.5725(JAM-15),ilim=13.003C0.2918V0.3697(JCM-1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限电流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罗志平,华周发,潘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限电流密度分析[J].电池工业.2009
[2].张晓燕,吕文华,丛威.离子交换膜-硫酸铵溶液体系的极限电流密度[J].过程工程学报.2006
[3].赵瑞华,凌开成.影响电渗析器极限电流密度的因素[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
[4].黄树坤.镀镍溶液的缓冲剂与极限电流密度[J].电镀与涂饰.1985
[5].杨人隽.电渗析器极限电流密度的修正[J].净水技术.1985
[6].N,M,Rice,G,E.铜电解精炼中局部操作电流密度与极限电流密度的关系[J].湿法冶金.1983
[7]..五、极限电流密度和除盐公式的修正[J].冶金建筑.1981
[8].A,H,DUROSE,夏振华.镀镍溶液的缓冲剂和极限电流密度[J].防腐包装.1979
[9].A,H,DUROSE,夏振华.镀镍溶液的缓冲剂和极限电流密度[J].防腐包装.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