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论文和设计-林俊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包括有面板、把手转轴、转动座,转动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面板上设有限位块,第二限位柱可拆卸连接在转动座上,转动座上设置有离合通孔,转动座设置有用于伸入离合通孔的两个离合顶针,转动座上还设置有与离合顶针配合的复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执手换向的时候,直接将可拆卸的第二限位柱先拆下来,然后将把手转轴转动一百八十度,再将第二限位柱装到转动座上,便可以实现执手换向的功能。这样的换向操作步骤更加简单,方便了安装人员以及用户的使用,从而节约执手换向安装的时长,提高执手换向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面板(1)、穿过所述面板(1)的把手转轴(2)、设置在所述把手转轴(2)上的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对应所述把手转轴(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所述面板(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相匹配的限位块(11),所述第二限位柱(3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座(3)上,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有离合通孔(33),所述转动座(3)对应所述离合通孔(33)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伸入所述离合通孔(33)的离合顶针(34),所述转动座(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顶针(34)配合的复位装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面板(1)、穿过所述面板(1)的把手转轴(2)、设置在所述把手转轴(2)上的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对应所述把手转轴(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所述面板(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相匹配的限位块(11),所述第二限位柱(3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座(3)上,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有离合通孔(33),所述转动座(3)对应所述离合通孔(33)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伸入所述离合通孔(33)的离合顶针(34),所述转动座(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顶针(34)配合的复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柱(32)相配合的安装孔(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35)为内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柱(32)为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安装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顶针(34)滑动连接的穿插孔(36),所述离合顶针(34)远离所述离合通孔(33)的一端穿出所述穿插孔(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套在所述离合顶针(34)上的复位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推动所述离合顶针(34)伸入所述离合通孔(33)的推动块(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对应所述转动座(3)的边缘设置有限位片(12),所述限位片(12)用于与所述离合顶针(34)相匹配,所述限位片(12)与所述推动块(4)配合形成离合压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推动块(4)推动所述离合顶针(34)的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运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轴(2)穿出所述面板(1)的一端连接有抓取把手(6),所述抓取把手(6)对应所述把手转轴(2)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感应指纹头(61)。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设有与所述把手转轴(2)匹配的轴承圈(13),所述面板(1)上还设有转轴压盖(8),所述转轴压盖(8)上设有与所述把手转轴(2)配合的轴承槽(8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执手锁。

背景技术

根据门扇的开启方向,可将门分为左开门和右开门。为了方便开门,让执手门锁适应开门方向,执手锁也分为左执手锁和右执手锁。在用户购买,使用的时候要认清自己需要安装门锁的是左执手锁还是右执手锁,若购买的方向错误,在使用的时候将会因为门锁执手的开锁方向不同,觉得非常别扭,这就需要重新对门锁进行拆卸,更换执手锁。其中更换执手锁会非常麻烦,不仅需要专用的安装工具,而且还需要联系厂家对执手锁进行更换,非常地浪费时间。而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可换向的执手锁,在换向的时候需要将面板上的连接座上拆卸下来,然后配合把手调好位置才可以完成安装,但这种执手门锁在换向的时候,连接座的拆装和调节位置的步骤较为繁琐,换向非常不便,耗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换向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用户使用,提高执手换向效率的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包括有面板、穿过所述面板的把手转轴、设置在所述把手转轴上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对应所述把手转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面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柱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座上,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离合通孔,所述转动座对应所述离合通孔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伸入所述离合通孔的离合顶针,所述转动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顶针配合的复位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相配合的安装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为内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柱为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安装螺栓。

进一步,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顶针滑动连接的穿插孔,所述离合顶针远离所述离合通孔的一端穿出所述穿插孔。

进一步,所述复位装置为套在所述离合顶针上的复位弹簧。

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推动所述离合顶针伸入所述离合通孔的推动块。

进一步,所述面板对应所述转动座的边缘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用于与所述离合顶针相匹配,所述限位片与所述推动块配合形成离合压圈。

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推动块推动所述离合顶针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运作。

进一步,所述把手转轴穿出所述面板的一端连接有抓取把手,所述抓取把手对应所述把手转轴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感应指纹头。

进一步,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把手转轴匹配的轴承圈,所述面板上还设有转轴压盖,所述转轴压盖上设有与所述把手转轴配合的轴承槽。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把手转轴上的转动座上设置与限位块配合的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而且还在转动座上设置两个离合顶针,则在执手换向的时候,直接将可拆卸的第二限位柱先拆下来,然后将把手转轴转动一百八十度,再将第二限位柱装到转动座上,便可以实现执手换向的功能。这样的换向操作步骤更加简单,方便了安装人员以及用户的使用,从而节约执手换向安装的时长,提高执手换向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所述把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所述把手转轴装配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所述感应指纹头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包括有面板1、穿过所述面板1的把手转轴2、设置在所述把手转轴2上的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对应所述把手转轴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所述面板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相匹配的限位块11,所述第二限位柱3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座3上,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有离合通孔33,所述转动座3对应所述离合通孔33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伸入所述离合通孔33的离合顶针34,所述转动座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顶针34配合的复位装置。所述面板1用于安装在门体上,所述把手转轴2用于穿出所述面板1,方便连接执手。所述转动座3设置在所述把手转轴2上,可以与所述把手转轴2同轴转动,所述转动座3的中心对应所述把手转轴2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一限位柱31和所述第二限位柱32用于与所述面板1上的限位块11相匹配,其中最优地,所述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均设置在所述转动座3靠近面板1的一侧,方便节约空间。除此之外,所述第一限位柱31和所述第二限位柱3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转动座3的外侧边。所述第一限位柱31与所述第二限位柱32分别设置在所述把手转轴2的两侧,最优地,所述第一限位柱31和所述第二限位柱32关于所述把手转轴2的转动轴对称设置,且第一限位柱31和所述第二限位柱32、与所述把手转轴2的中心轴在同一平面上,即把手转轴2转动一百八十度的时候,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的位置对换,方便换向,而且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对称设置可以将限位块11的大小降到最小,即限位块11一个可以对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进行限位。若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到把手转轴2中心轴的距离不相等的时候,则会增大限位块11的大小,增加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所述离合顶针34是穿插在转动座3上的,所述离合顶针34用于给开锁的驱动机构驱动,将离合顶针34推动,伸入到离合通孔33内,与离合通孔33上的离合拨块7配合,让把手转轴2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离合拨块7。离合拨块7是安装在离合通孔33上的,可以与离合通孔33相对运动,也可以在离合顶针34插入离合拨块7的时候,进行同步运动。离合拨块7用于连接门内的锁芯,当离合顶针34插入离合拨块7的时候,便可以转动执手,把手转轴2带动离合拨块7转动,从而离合拨块7带动锁芯转动,完成开锁步骤,让用户可以开门。所述转动座3对应所述离合通孔33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伸入所述离合通孔33的离合顶针34,即转动座3上设有两个离合顶针34,且分别分布在转动座3的两侧。即当把手转轴2是转动一百八十度或不转的时候,均会有一根离合顶针34对应开锁驱动机构,让开锁驱动机构对离合顶针34进行推动开锁。则,在执手换向的时候,左执手和右执手均可以对门内锁芯进行开锁,保证换向之后的开锁效果。在需要将执手换向的时候,先将第二限位柱32从转动座3拆下来,然后将把手转轴2转动一百八十度,再将第二限位柱32安装在转动座3上,便可以实现执手换向的功能。这样的换向操作步骤更加简单,方便安装人员以及用户的操作,节约执手换向安装的时长,提高执手换向效率。所述第一限位柱31和所述第二限位柱32用于避免执手进行左右越位,保证执手的正常操控。面板1用于安装在门体上。

参照图2、图3、图,4,优选地,为了第二限位柱32的安装更加方便,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柱32相配合的安装孔35。所述安装孔35用于放置所述第二限位柱32,让第二限位柱32直接安插到安装孔35内进行安装,让安装更加方便。其中最优的,所述安装孔35的中心轴的径向与把手转轴2的转动轴的径向方向相同,便于安装。除此之外,还可直接利用铆钉或螺栓将第二限位柱32直接安装固定在转动座3上。

优选地,为了第二限位柱32的安装更加便捷,工具方便拿取,所述安装孔35为内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柱32为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安装螺栓。第二限位柱32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安装孔35内,让安装人员在换向的时候,拿取工具更加方便,而且也便于安装第二限位柱32。除此之外,所述第二限位柱32还可以为铆钉,或与转动座3卡扣连接固定。

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安装所述离合顶针34,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合顶针34滑动连接的穿插孔36,所述离合顶针34远离所述离合通孔33的的一端穿出所述穿插孔36。所述离合顶针34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穿插孔36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环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出口利用安装螺母封住,安装螺母上设有让离合顶针34穿出的孔,即离合顶针34从该孔穿出,好让开锁驱动机构推动,让离合顶针34靠近所述离合通孔33的一端伸入离合通孔33内,配合开锁。其中,最优地,所述复位装置为套在所述离合顶针34上的复位弹簧。即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让离合顶针34在被开锁驱动机构推进去之后,可以自己进行复位,不会一直插在离合通孔33内,保证锁体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所述穿插孔36还可以替换为导轨等可以让离合顶针34导向的装置。

优选地,为了方便推动离合顶针34,还包括有用于推动所述离合顶针34伸入所述离合通孔33的推动块4。所述推动块4为接触离合顶针34的开锁驱动机构的作用臂,在需要开锁的时候,所述推动块4将会推动离合顶针34伸入离合通孔33进行开锁。

优选地,为了让执手在转动的时候不会越位,所述面板1对应所述转动座3的边缘设置有限位片12,所述限位片12用于与所述离合顶针34相匹配,所述限位片12与所述推动块4配合形成离合压圈。所述限位片12设置在所述转动座3的边缘,离合顶针34远离所述离合通孔33的一端伸出来将会卡在所述限位片12的边缘处,从而对执手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而且,所述限位片12为优弧片,所述推动块4的形状为劣弧块,两个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则限位片12肯定会将其中的一个离合顶针34伸入离合通孔33内。另一个离合顶针34可以与限位片12卡位。离合拨块7上设置有避让该一直插入离合通孔33的离合顶针34的空位。当所述推动块4推动未伸入离合通孔33的离合顶针34的时候,即两个离合顶针34均在伸入到离合通孔33内的时候,才可以让把手转轴2和离合拨块7接合,让把手转轴2可以传递转矩给离合拨块7,进行开锁。其次,所述限位片12与所述推动块4形成离合压圈,则在需要执手换向的时候,先让推动块4将离合顶针34推向离合通孔33内,然后转动座3便可以在限位片12和推动块4围成的离合压圈内随意转动,进行执手换向的操作。为了确保离合的功能,离合拨块7也有相应地调整,即离合拨块7对应离合通孔33上设有一个劣弧台,当两个离合顶针34均伸入到离合通孔33内时,两个离合顶针34的一侧正好对应所述劣弧台的边缘,则可以直接带动离合拨块7转动。

参照图1、图2,优选地,为了方便驱动所述推动块4,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推动块4推动所述离合顶针34的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运作。所述驱动电机5可以驱动所述推动块4推动所述离合顶针34,所述驱动电机5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自转或反转,从而控制推动块4的伸缩。除此之外,所述推动块4还可以通过普通的锁头开锁机构连接进行推动,或者电机和锁头开锁双驱动。

参照图5,优选地,为了方便开锁,所述把手转轴2穿出所述面板1的一端连接有抓取把手6。所述抓取把手6对应所述把手转轴2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感应指纹头61。即抓取把手6为七字型的把手,所述感应指纹头61直接设置在抓取把手6转轴2处,可以检测到用户的指纹,利用用户的指纹直接解锁。感应指纹头61设置在对应转轴的地方,方便用户直接按压,而且美观。

参照图2、图4,优选地,为了降低执手开门动作的阻力,改善提升开锁手感,所述面板1上设有与所述把手转轴2匹配的轴承圈13,所述面板1上还设有转轴压盖8,所述转轴压盖8上设有与所述把手转轴2配合的轴承槽81。所述轴承圈13和轴承槽81用于与所述把手转轴2配合,其中所述转动座3上设置有与轴承槽81配合的凸缘,在安装的时候,把手转轴2和转动座3上的凸缘分别与轴承圈13和轴承槽81匹配,让把手转轴2的两端均具有圆型的轴承圈支撑,从而把手转轴2形成一个双轴承支撑的结构,让把手转轴2转动更加平稳,从而减少执手开门动作的阻力,提升开锁手感。

本实施例换向的操作为:利用螺丝刀将第二限位柱32拧下来,然后用推动杆或手推动伸出来的离合顶针34,将离合顶针34伸入离合通孔33内,随后用手将抓取把手6转动一百八十度,然后用螺丝刀把第二限位柱32拧进去安装孔35内,完成第二限位柱32的固定,便可以完成抓取把手6的换向。这样方便快速,便于操作,提高执手换向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把手转轴2上的转动座3上设置与限位块11配合的第一限位柱31和第二限位柱32,而且还在转动座3上设置两个离合顶针34,则在执手换向的时候,直接将可拆卸的第二限位柱32先拆下来,然后将把手转轴2转动一百八十度,再将第二限位柱32装到转动座3上,便可以实现执手换向的功能。这样的换向操作步骤更加简单,方便了安装人员以及用户的操作,从而节约执手换向安装的时长,提高执手换向效率。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4846.0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37911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E05B3/00

专利分类号:E05B3/00;E05B15/00;E05B63/04

范畴分类:33D;36F;

申请人:广东科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科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9143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睦洲新沙工业园

发明人:林俊杰;林锡杰;梁锡钊

第一发明人:林俊杰

当前权利人:广东科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廖华均

代理机构:4420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带离合功能的执手换向装置论文和设计-林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